生態精品農業發展論文

時間:2022-04-15 10:11:05

導語:生態精品農業發展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生態精品農業發展論文

1發展成效

1.1生態精品農業初具規模

創建了一批特色農業觀光園、休閑采摘園,形成以桃花、荷花、鐵皮石斛花、皇菊花和白枇杷花為特色的“五彩蓮都”。建成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點25個,涉及經營戶138家,旅游年營業收入5000多萬元。農業兩區建設不斷深化,省級現代農業綜合區已完成投資2.53億元,建成糧食生產功能區面積1687hm2,大力推進生態精品畜牧業發展,落實畜牧規劃用地54塊共154hm2,2014年度全區實現農業總產值25.42億元。

1.2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調整

大力發展生態精品農業、高效種養業和創意農業,按照全產業鏈發展的思路,促進農業上下游產業、前后環節對接,推進農業產加銷各環節緊密結合,延伸農業產業鏈。按照市場牽龍頭、龍頭帶基地、基地連農戶、產加銷一體化的思路,實施梯隊式扶持培育。邀請農科院等專家科學把脈,確定了做大做強蔬菜、水果、畜禽、食用菌4大主導產業,培育茶葉、甌柑及優質水果、筍竹林3大潛力產業,突出處州白蓮、白枇杷、鐵皮石斛、皇菊、大鯢等5大特色產業的農業總體布局。通過產業融合,處州白蓮等傳統優勢產業煥發新機,新增蓮子罐頭、蓮子酒、蓮子醋等衍生產品,延伸了產業鏈條,并引進了海亮集團、森宇集團等知名農業企業駐蓮投資。

1.3農業產業文化融合發展

按照古堰渠、老農耕、新田園的定位,秉承農業的悠久歷史,把傳統農業文化精髓與現代社會理念結合起來,大力挖掘和弘揚農耕文化,積極開發農業文化產品,做好農耕文化傳承與創新。深入挖掘碧湖平原通濟堰農耕文化,以麗水海亮現代生態農業示范園區、“七巧田園”等項目為龍頭,打造一批與產業一體的農博園、博物館、養生園和農業綜合體,推動通濟堰渠系景區化。實施農業文化創意工程,進一步推進生產創意、產品創意和品牌創意,為拓展農業功能創造條件。打造處州白蓮農業文化,蓮都區通過成功舉辦2屆處州白蓮節,圍繞荷怡養生醉憶蓮都主題,依托百畝荷花、田園風光、農家生活、畬族文化等特色,開展賞花采蓮、風情攝影、蓮花燈祈福、“蓮”潔文化等“醉美蓮花,醉憶蓮都”活動。通過舉辦處州白蓮節、仙渡采挑休閑旅游節、枇杷節、仙渡桃花節、雨傘崗葡萄節、皇菊開園節、峰源高山納涼節等農業節慶,年吸引游客6.5萬人次,帶動水果采摘110萬kg,采摘金額1800萬元,帶動農家樂及旅游收入2100萬元。部分節慶活動內容還被中國網、新浪網、新華網、浙江在線,以及麗水本地電視臺、麗水日報、處州晚報等官方新聞媒體轉播報道,進一步宣傳了蓮都農業節慶和綠色生態農產品品牌,提高了大眾對蓮都區生態精品農產品的認知度。

1.4農業品牌效益日益顯現

把實施品牌戰略作為重要支撐點,全面啟動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認定和地方證明商標注冊工作。目前,已培育梅中田茶葉、山水椪柑、山水龍劍茶葉、六江源油燜筍、處州山茶油、百興牌杏鮑菇等浙江省名牌農產品6個;山水、梅中田、富來森、處州綠園、處州、六江源、山水龍劍等浙江省著名商標7個;山水椪柑、梅中田茶葉、富來森香菇黑木耳、綠園香牌本雞等4個產品被認定為浙江省名牌產品;涌現了處州白蓮、麗水香菇、麗水(山水)椪柑/甌柑、麗水楊梅(碧湖楊梅)、麗水山茶油(處州)、麗水茶葉(蓮都梅峰)等一大批原產地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同時,積極融入“麗水山耕”公共品牌,啟動“養生蓮都”農產品區域品牌創建,引導特色產業提升品牌內涵,使區域品牌、產業品牌、個性品牌之間相互促進。

1.5市場營銷力度不斷加大

通過各類農博會、農展會、農產品推介會、農超對接會等平臺,銷售和宣傳蓮都區生態精品農業。加強現代農產品批發交易市場建設,鼓勵發展農超對接、連鎖經營、直供配送、電子商務等新型農產品流通業態。以“線下”專業批發市場為骨干,農村集貿市場為主體,快速發展“線上”電商銷售市場,強化與淘寶網、菜鳥物流、淘寶大學戰略合作,組建蓮都區農村電子商務辦公室和迅唯電子商務服務中心,完善電子商務公共服務平臺,推動蓮都精品農產品進駐淘寶中國麗水館。鼓勵引導更多農業企業、合作社、基地、返鄉大學生和其他農村優秀青年從事農村電子商務,推進更多農產品上市交易,擴大市場影響力。

2工作措施

2.1加強組織領導

蓮都區成立推進生態精品現代農業發展領導小組,把農業、財政、林業、水利、科技、環保、國土、工商、供銷社、質監、團委、商務等部門進行明確的分工,舉全區之力,堅持山區農業特色和優勢,制定生態精品現代農業發展實施計劃,為生態精品農業發展提供有力支撐,積極打造中國生態精品農產品之都。堅持在發展優勢特色農業產業的基礎上,因地制宜開發特色生態精品農產品,建設美麗蓮都、養生福地。根據蓮都區“十二五”農村建設發展規劃,經過財政、發改等多部門聯合評審,確定主導產業、潛力產業、特色產業。

2.2出臺扶持政策

蓮都區相繼出臺鋼管設施大棚扶持政策、“兩白”產業扶持政策等一系列支農惠農政策。建設玻璃溫室大棚500m2,或連棟大棚2000m2,或單體大棚10000m2以上,均可申請享受占建設成本50%以上的農業設施鋼架大棚建設補貼。區財政每年安排20萬元用于處州白蓮種質資源保護和利用工作,每個處州白蓮精品示范基地以獎代補5萬元,新發展處州白蓮0.33hm2以上的,補助7500元•hm-2,對新集中連片發展白枇杷基地0.33hm2以上的,補助4500元•hm-2。對發展精品蜜橘設施栽培、處州白蓮、白枇杷、皇菊、娃娃魚等生態精品農業和農業智能化設施的,優先安排項目。整合“兩白-黃”(處州白蓮、白枇杷、皇菊)基地建設資金1108萬元,農業兩區建設資金760萬元,生態農業和精品水果建設資金150萬元,共計2018萬元作為生態精品現代農業發展資金,為發展生態精品現代農業提供強有力的資金保障。同時,發揮山海協作、浙商回歸、華僑要素回流等的作用,招引海亮集團、森宇集團等國內知名農業企業進駐蓮都投資生態精品農業。

2.3提升科技服務

強化技術成果轉化,推廣應用主導品種、主推技術和高效生產模式,建立完善生態精品農業技術支撐體系。以新品種、新技術、新裝備等“三新”技術和模式創新為抓手,按照生態、安全、優質、高產、高效的要求,努力構建生態循環農業體系。蓮都區政府與麗水市農業科學研究院簽訂院地合作協議,加強產學研協作,深化與省、市科研院所的合作,加強創新與引進示范。加快實施國家科技富民強縣的農業科技項目,加速科學技術、特別是高新技術全面向農業滲透。加強農業基層公共服務體系建設,逐步形成區級農技推廣中心+鄉鎮基層農業公共服務中心+農村農業服務點,一主多元的推廣網絡。不斷完善產業首席專家制度,建立蓮都區高層次農業人才科技服務創新團隊,實施種子種苗工程,大力推進農作物精確栽培技術推廣應用和農業地理信息系統等精準農業、信息化技術、智能化智慧農業技術推廣,全面推進農業科技進步。積極推進農產品質量安全可追溯體系建設,建成可追溯試點5個,農產品安全快速檢測室11個。

2.4培育多層次經營主體

大力實施農業經營主體能力提升計劃,加大農業龍頭企業、規范化合作社、生態精品家庭農場等多層次、多元化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扶持培育力度,積極鼓勵大學生投身農業創業創新,著力構建集約化、專業化、組織化、社會化相結合的新型農業經營體系。提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對先進農業科技成果吸納、承接和轉化應用能力,并充分發揮農業主體的核心作用,帶動產業集群發展。探索在土地確權到戶的基礎上,成立一批以土地流轉為發展基礎的農民土地股份合作社,將農戶的承包土地折股量化,通過自營或委托經營等方式發展農業規模經營,經營所得收益按股分配。截止目前,全區共培育農業龍頭企業77家,農民專業合作社324家、家庭農場234家。

3問題與方向

盡管蓮都區發展生態精品農業前景較好,但也面臨許多方面的問題。主要表現在如下5個方面。干部群眾對發展生態精品農業產業的認識不夠全面和深刻;農業產業化規模不大,經營水平低,優勢產業和主導產業不突出;農業整體科技水平和勞動者的素質不高,農業勞動者老齡化問題日益突出,危及產業的協調發展;市場競爭日益激烈,多數主導產業的產品競爭優勢不明顯,國際市場上面臨國內外同類產品的殘酷競爭,國內市場又面臨國外以及省外優質產品的激烈競爭,發展生態精品農業面臨國際競爭國內化、國內競爭國際化的嚴峻挑戰;優勢農產品的總體品質有待進一步提高,農業標準化體系和農產品檢驗檢測體系不健全,農業的運行機制、管理方法有待進一步提高。在今后的農業生產中,應堅定不移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綠色生態發展之路,立足農業工作的實際,牢牢把握發展機遇,以轉型升級和結構調整為主線,明確工作思路,創新工作舉措,適應發展需求,大力推進生態精品現代農業發展。

作者:葉君勇單位:麗水市蓮都區農業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