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墾場發展現代農業的思考
時間:2022-06-03 03:14:32
導語:農墾場發展現代農業的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湘西州國營農墾場的基本情況
湘西州各國有農墾場是在20世紀50年代末60年代初,以“五七”干校為基礎,由知青和附近的部分村民組建而成。長期以來,屯守在湘西州的邊遠高寒山區,開荒戍邊,保障城市農產品有效供給,對當時湘西州的農村經濟發展起到了較大的示范作用,為當地農業發展做出了一定貢獻。到2012年底,湘西州5個國營農墾場土地總面積2761hm2,其中耕地350hm2,牧草601hm2,林地及可墾荒地1210hm2;總人口1396人,其中管理人員11人,其他在職職工339人。從員工學歷看,管理人員中大專及其以上學歷僅3人,其他在職職工均只有高中及以下學歷,文化程度較低;從年齡結構看,35歲以下的50人,35~49歲的中年人231人,50歲以上的58人。2012年,5個國營農墾場的國內生產總值為886萬元,其中:第一產業613萬元,占總值的69.2%;第三產業273萬元,占總值的30.8%;而第三產業中也僅限于交通運輸、批發、零售及勞務輸出,缺少第二產業。目前,全國大型國營農墾場(管理區)現代農業的發展迅速,而湘西州的國營農墾場仍在沿用計劃經濟體制的模式經營,導致在現行市場經濟條件下其經營難免相形見絀,發展緩慢。因此,湘西州國營農墾場必須努力發展現代農業,加快主導產業特別是特色產業的建設,穩定提高農場職工的收入,才能在2020年順利完成“兩個率先”的任務。
2湘西州國營農墾場發展現代農業存在的問題
2.1基礎條件差,經濟結構單一
第一,自然條件差。湘西州各農墾場均處于高寒偏遠山區,平均海拔高度800m,最高海拔高度超過1400m;常年受到干旱、大風、冰雹、冰凍等的危害,冬季冰凍期長達一個月以上,對農業生產和基礎設施損壞嚴重。第二,基礎設施老舊。由于當地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均系20世紀80年代修建,年久失修,導致農墾場人畜飲用水緊缺,山塘水庫、渠道滲漏嚴重;輸電線路老化,電損嚴重;每到春夏季,如遇暴雨農場公路經常塌方垮坎。第三,機械裝備落后。近年來,國家鼓勵農場提高機械化程度,提高勞動生產率,對購買農機的農場或農戶給予一定補貼。但是,湘西州國營農墾場未能充分利用這一政策,各大農場均缺少如聯合收割機、旋耕機、耕整機等適合山區作業的農機具,對農場的現代農業發展造成一定阻力。湘西州國營農墾場的基礎條件較差,當地的產業結構較為單一。具體表現在:首先,農業主要以種植水稻、玉米等糧食作物為主,畜牧養殖業所占比例較小,山坡荒地多;其次,當地缺少農產品加工企業,更沒有其他的現代工業;第三,第三產業也僅限于傳統的流通和勞務輸出,而市場真正所需求的“有機、綠色、無公害”的農產品數量少,品牌意識淡薄,現代農業發展乏力。
2.2政策落實不到位,產業發展不平衡
由于受傳統觀念和信息不暢等因素的限制,部分農戶缺乏長遠眼光,只注重眼前利益,大部分項目均是追求“短、平、快”效益,農墾場的發展動力不足。近年來,國家和州、縣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惠農惠墾政策,并為農墾場的發展提供了一定的資金支持。湘西州是農業部多年來的重點扶貧地區,但是大部分政策未能得到充分實施。同時,農墾場的產業發展缺乏對當地條件的優劣勢及其市場發展趨勢的調查分析,也沒有把產業發展和適應市場、改善民生結合起來,導致項目脫離實際,重復建設的現象時有發生,造成大量資源浪費,項目的經濟效益大打折扣。
2.3職工素質低,觀念更新難
受歷史遺留問題以及資金緊缺的影響,農墾系統在職在崗的350人中,除了11個場管人員參加過科技知識培訓外,其余大部分沒有經過較系統的培訓,科技文化素質低,市場和競爭意識淡薄。因為地處高山,信息閉塞,接觸的新鮮事物少,只重視水稻、玉米等常規品種的種植和小家庭畜禽自食養殖,對現代人們需求的綠色、無公害農產品缺乏認知,更沒有進行專題調查與研究,所以走出去難,請進來更難,開拓創新意識差。而且,湘西州國營農墾場由于地域偏遠、待遇不高,因而較難引進熟諳現代農業技術、現代經營管理和現代法律法規知識的人才,這是目前農墾場面臨的主要問題之一。
3湘西州國營農墾場發展現代農業的建議
3.1立足現實,發展現代農業
3.1.1科學合理規劃,適度規模發展
湘西州農墾場地處武陵山區,基礎條件差,在發展和選擇產業時,需加強科學規劃和論證,嚴格按照規劃的內容有計劃分步驟實施,推進產業的發展和升級。一要堅持依據自身資源優勢和特點科學規劃;二要堅持圍繞打造“一場一產一品”(即一個農場要圍繞確定一個主導產業打造一個主導品牌,做強做精)的總體思路進行整體規劃;三要結合國家和農墾場的當前產業發展政策,確定主導產業,以利于整合相關資源進行合理配置,發展有前瞻性和中長期性的項目;四要加強項目的可操作性,將規劃分解到年度,逐步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農墾場的生產經營活動,事先要確認其戰略定位,通過市場調查和研究,取得農產品數量和質量需求的第一手資料。針對湘西州山區型小農場的特點,注意適度規模開發,防范風險,以20~30hm2/場的規模為宜,產業以經濟效益較高的高山蔬菜、水果和中藥材為主。
3.1.2利用自身優勢,打造特色產業
要充分利用國營農墾場所特有的土地國有,便于集中管理和集約經營的特點,結合湘西州農墾場地處高山臺地,高山氣候明顯,空氣水質清新無污染,積極招商引資,同時扶持種養殖大戶,發展諸如“紅陽”和“米良一號”優質獼猴桃、高山蔬菜瓜果、高山茶葉、優質中藥材、優質烤煙、優質黃牛羊等特色產業。同時,建設水果采摘園或瓜菜種植園,大力發展休閑農業旅游和農墾文化旅游[1],為都市人們提供觀賞農墾景觀、采摘果實、體驗耕作等服務[2],增加農墾場收益。依據各農場的自身特點,積極打造特色主導產業。例如:鳳凰臘爾山農場以金銀花、黃精、杜仲等中藥材和優質獼猴桃為主;花垣吉衛農場以優質烤煙、生態稻蟹養殖、優質稻為主;保靖扁槽農場以生豬養殖,反季西瓜以及杜仲、黃柏等中藥材為主;白云山農場以生態林業休閑旅游、茶葉、獼猴桃為主;永順羊峰山農場以湘西黃牛、羊養殖以及優質高山反季蔬菜、休閑農業旅游為主。另外,積極創建無污染生態品牌,形成特點鮮明、具備一定規模、適宜市場需求的高山蔬菜、水果、茶葉、煙葉、中藥材、湘西黃牛等特色產業。
3.1.3樹立優質理念,發展精品農業
隨著現代人們對健康和長壽的強烈追求,對如何吃得放心越來越關注,他們必然對農產品質量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必須堅持實行標準化生產,對農產品質量實行全程監控,所生產出來的農產品必須達到有機、綠色、無公害產品標準,做到品種純正、品質優良、包裝精美、品牌統一。這就要求農墾場積極建立糧食、高山蔬菜、水果、茶葉、煙葉、中藥材、湘西黃牛等農產品質量標準體系和標準化示范園,嚴格按照技術規程操作,確保從產地環境、生產、加工、儲藏和運輸等環節符合有關質量要求,真正起到對周邊農村發展產業的示范引領作用。同時,各農墾場可通過引進有實力的龍頭企業,采用“公司+基地+農戶”的方式實行“訂單”生產[3],用訂單的形式使龍頭企業和職工形成利益關系,以減少產業發展風險。這樣,既可解決職工生產的后顧之憂,又可調動職工生產的積極性,達到“雙贏”的目的。
3.2落實政策,促進產業升級
農業本身是一個弱質產業,農墾企業更是如此。農墾企業的發展和壯大離不開國家政策的支持和扶持。2011年,國務院制定的2011~2020年武陵山片區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規劃中,把湘西州列為重點扶貧對象,因此要充分利用近年來中央推出的一系列強農惠農政策,順應新時期的市場需求,遴選出適宜生態、順應民意、符合政策、面向市場的特色產業項目,整合相關項目和資金,進一步做大做強,促進產業的升級。各縣農墾場要在省、州、縣政府及其相關職能部門的支持下,搞好水利、電力、進場公路、住房等基礎設施建設。特別是要利用國家對墾區危舊房改造的政策,做好全州農墾場的300戶職工危舊房改造工作,改善生產和生活條件,塑造農墾新面貌。同時,要積極利用國家農業部農墾扶貧項目,整合相關資金,加快推進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建設好現有的20hm2紅心獼猴桃核心園、100hm2金銀花示范園、150hm2高山蔬菜示范園、100頭湘西黃牛養殖等項目,并對其進行改良升級,努力推進農墾經濟又好又快的發展。
3.3提高素質,營造農墾文化
現代企業經營管理最顯著的特征就是以人為本,強調人性化管理,增強員工的歸屬感,激發員工的主觀能動性,這樣才能實現企業效益的最大化。要通過教育、培訓、樣板示范等方式,提高職工素質,促進農墾文化的形成。一是加強科技文化培訓,提高職工綜合素質;二是進行樣板示范引領,使職工掌握農產品標準化生產技術規程,提高生產技術水平;三是開展法律法規培訓,提高農場職工的法律意識,增強社會責任感;四是培養一支農業科技隊伍,重點以家庭農場經營者和承包大戶為重點,通過陽光工程、農廣校、職業技能培訓等手段,培養懂技術、會經營、善管理的高素質的新型農墾職工;五是發揚農墾“拓荒、屯邊、勇于犧牲、甘于寂寞、艱苦創業”的精神,營造農墾文化,引導農墾人繼續發揚二次創業精神,積極投身現代農業建設,做到率先致富、率先實現小康目標。
本文作者:田應平王貞富工作單位:湘西自治州農場管理站
- 上一篇:現代農業可持續發展研究
- 下一篇:計算機程序設計類教學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