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發展論文范文10篇
時間:2024-01-04 05:17:20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農業發展論文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生物農業發展論文
1生物農業發展現狀
1.1生物種業發展取得一定成效
近年來,馬鞍街道十分重視生物種業發展,園區引進的江蘇國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通過與大專院校、科研院所合作,聘請省內外有關育種專家為顧問,整合國內茉莉花品種資源,積極開展茉莉花品種選育馴化工作,現已馴化成功50個茉莉花品種,育成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六合野茉莉新品種。2012年4月,該公司與南京林業大學正式成立茉莉花產學研基地;同年,江蘇省(茉莉花)企業研究生工作站成立;2013年成功申報南京市“321計劃”,為茉莉花育種工作注入活力。在2012年,馬鞍街道還引進南京鑫森生態農業公司,該公司占地1000畝,與江蘇農科院長期合作,主要從事苗木的繁育和蔬菜品種的選育,目前生產應用品種達20多個。另外,該街道按園區規劃建設的紫金創業社區,現擁有8332鋼架大棚200畝,與揚州大學進行產學研合作,主要從事水芹品種的品種選育馴化工作,目前引進馴化水芹品種5個,擁有大圣水芹品牌1個,具有水芹栽培知識產權3個,為街道水芹產業發展拓展了空間。
1.2生物農藥綠色防控有了較大突破
在農作物病蟲防治上,該街道在控制農藥使用量的基礎上,大力推廣應用生物農藥,利用“三品”基地建設及省市農作物綠色防控項目,積極推廣蘇云金芽孢桿菌、井岡霉素、井臘芽、阿維菌素等農藥在蔬菜、水稻等農作物上應用,年使用量在1t以上,防治面積達6666.7hm2。生物農藥使用量已占全部農藥使用總量的20%以上,生物農藥防控有了較大突破。
1.3生物秸稈綜合利用取得新進展
休閑農業發展論文
1.休閑農業的現況
福州是中國最早對外開放的沿海城市之一,所轄市縣為沿海經濟開發區,由于地緣優勢,受臺灣現代農業的影響,休閑農業有一定的發展,也頗具特色,主要以發展名、特、優、新、稀農副產品為主,發展高效優質農業。近幾年來,隨著短途旅行、鄉村游的興起,休閑觀光農業也得到一定的發展。
1.1休閑農業的定義
休閑農業是利用農村田園景觀,自然生態及環境資源,且結合農業的有形資源(如:當地的農村文化,農家生活,農業經營活動及農林漁牧產品等)及其所隱含的觀光游憩,教育等無形資源所形成的一種農業經營、游憩服務并重的新興產業。一方面,它繼續維持農業產銷活動,從事農業經營;另一方面,它提供游客休閑游憩的機會,因此,可以說休閑農業結合了第一產業及第三產業的特性,發揮農業與農村所具有的教育,經濟,社會,游憩,文化等多項功能,提供公民休閑游憩的機會,并可增進國民對于農業及農村田園生活體驗的農業經營新型態。
1.2休閑農業的行業歸屬
休閑農業從行業上來說應歸類于農林牧副漁行業,但是其在發展上又緊緊依附于旅游業,甚至其生死存亡都與旅游業息息相關。所以應理清關系,加強引導,需要各部門的協作。才能推進現代休閑農業業的更好發展,在經營管理上向旅游行業靠攏。
能源農業發展論文
1、能源農業發展戰略的國際比較
(一)美國的“能源農場”策略
為了控制中東地區的石油資源,美國在軍備支出方面付出巨大代價,美國政府逐漸認識到把資金投給動蕩不安的中東還不如投給國內的農場主。美國的能源農業是以燃料酒精為突破口發展起來的。在上世紀70年代初,美國開始利用玉米為原料生產燃料酒精,80年代后期,由于石油價格走低,燃料酒精產業的發展一度處于停頓狀態。近年來,受石油價格大幅上漲的影響,燃料酒精再次得到重視,生產規模迅速增大。美國人少地多,農業生產發達,玉米等農產品過剩,以糧食為原料生產燃料酒精具有良好的產業化條件和基礎。目前,美國玉米酒精年產量已達1000萬噸,其中,912萬噸被添加到汽油中,替代了運輸用能源的3%,在中西部12個州這一比例甚至達到了5%~10%。
為了推動能源農業的發展,美國在總體部署、市場供應、稅收優惠、資金支持、技術開發等方面做出了系統的安排。
1.總體部署。1990年以來,美國出臺了一系列的法令法規推動生物質能源的使用。例如,1994年,美國環境保護委員會(EPA)規定,以燃料酒精為主的可再生清潔燃料在大城市必須全年供應:1998年,國會通過《汽車替代燃料法》,鼓勵使用燃料酒精作為替代能源。1999年,美國總統簽署的一項國家戰略計劃提出,到2020年,生物質燃油將取代石化類燃油消費量的10%。2005年實施的《國家能源政策法》規定,銷售的汽油中必須包含一定比例(將逐年遞增)的生物質能源燃料,在未來的5年內,燃料酒精的產量將增加一倍,到2012年,汽油中添加酒精的數量要達到80億加侖(2430萬噸),2013年,可再生能源要占全部能源的7.5%以上。2005年,美國農業部(USDA)宣布實施綜合能源戰略,支持燃料酒精、生物柴油等可再生能源的開發、生產和使用,成立能源理事會,協調與美國能源部、環保局等部門的合作,監督綜合能源戰略的實施。
美國通過以上法令法規,從總體上對生物質能源的開發利用進行了規劃,以法律手段為能源農業的發展提供了保障。
海洋農業發展論文
1海洋農業發展存在問題
1.1海洋資源管理體系不完善
海洋農業資源的開發和海洋農業發展的過程中,管理是至關重要的。從目前大連現狀看,尚未形成較為完善的海洋資源綜合管理體系,相關管理部門存在著條塊分割、各行其是、相互矛盾的問題。各涉海管理部門之間存在著管理權限和管理范圍不清或不合理的問題,難于適應大規模海洋開發的要求和發展趨勢,難以滿足現代海洋管理的新要求。同時,各個區域發展過程中缺少海洋農業的總體發展規劃,不能完美地配合,影響了海洋農業的整體效益。
1.2海洋農業相關人才匱乏
大連作為全國沿海城市之一,海洋農業還是一個新興的產業,急需海洋農業科技人才。然而現在海洋農業的人才隊伍卻難以滿足海洋農業發展的需要.一方面已有的高級、副高級海洋農業技術人員多數已接近退休年齡,另一方面海洋農業的隊伍普遍學歷較低,一些人員又是非海洋漁業專業畢業,加之工作實踐經驗少,使得海洋農業科技人才隊伍整體發展和能力建設速度趨于下降,使整個海洋農業人才隊伍比較薄弱,創新能力和創新活力不足,發展的動力和后勁不強,短期無法實現科技服務質量上新的突破和革新。
1.3海洋農業資源枯竭
農業發展探析管理論文
論文關鍵詞:農業發展探析
論文摘要:隨著世界人口的增長,農業將經歷具有重大意義的革新。毫無疑問,生物技術作為科學和技術在這場變革中將起到關鍵性的作用。原則上講,生物技術本身有能力幫助人們提高農業生產力和保護環境,但在實踐中,生物技術作為環境保護的人其作用相對來說是微乎其微的。人們對它在環境保護以及促進人類進步中的作用仍將拭目以待。
一、生物技術給農業發展帶來機遇
廣義上講,生物技術是利用有機體、死細胞、活細胞以及細胞內含物,采用特殊的過程生產出特殊的產品應作到農業、醫藥以及環境修復治理中,尤其是70年代基因工程的出現,它能改變、取代物種的基因。
生物技術在農作物中已有廣泛的應用。最初通過遺傳工程獲得而進入市場的作物是:玉米、大豆和棉花。它們經轉基因后具有抗除草劑和棉鈴蟲的能力。這種玉米、大豆和棉花從Bt細菌獲得基因,經遺傳改良后具有防蟲害的能力。利用Bt細菌獲得經遺傳改良的作物的潛力是相當大的。例如:美國有200萬hm2的Bt棉花,澳大利亞有40萬hm2,兩者各相當于2.5億美元價值。如果將Bt玉米引種在美國1000萬hm2的土地上,只要增產5%,就意味著能增加3.5億美元收入。這項技術進一步促進了Bt制劑控制蟲害在商業上的應用。除此之外,還有許多經轉入特定基因的玉米品種,這些品種能同時抗除草劑和一些蟲害。
生物技術在畜牧業上應用所獲得的益處與在農作物上相似。一方面,生物技術有助于提高畜禽的生命力以及消滅競爭者。促進畜禽生長的物質有生長激素以及促進其生長的調節劑,這些物質可由基因工程而獲得。如利用鼠類基因(該基因能促進角蛋白的形成)能獲得了經遺傳改良的綿羊,這種綿羊比普通棉羊產毛量能提高6%左右。另一方面,生物技術在提高農作物產量、質量的同時,有助于提高畜牧業的生產力發展水平。例如,通過控制飼料作物體內碳水化合物含量可提高畜牧業生產力;利用基因調控技術可以提高包括豆科作物在內一些作物的蛋白質含量,減少飼料作物中難消化的木質素含量等。達比等人已生產出一種轉基因三葉草,可應用于澳大利亞綿羊牧場。該基因來自向日葵,經轉基因的三葉草能制造富含氨基酸的蛋白質,該蛋白質經食物鏈進入綿羊體內,進而能提高產毛量。
農業發展探析管理論文
論文關鍵詞:農業發展探析
論文摘要:隨著世界人口的增長,農業將經歷具有重大意義的革新。毫無疑問,生物技術作為科學和技術在這場變革中將起到關鍵性的作用。原則上講,生物技術本身有能力幫助人們提高農業生產力和保護環境,但在實踐中,生物技術作為環境保護的人其作用相對來說是微乎其微的。人們對它在環境保護以及促進人類進步中的作用仍將拭目以待。
一、生物技術給農業發展帶來機遇
廣義上講,生物技術是利用有機體、死細胞、活細胞以及細胞內含物,采用特殊的過程生產出特殊的產品應作到農業、醫藥以及環境修復治理中,尤其是70年代基因工程的出現,它能改變、取代物種的基因。
生物技術在農作物中已有廣泛的應用。最初通過遺傳工程獲得而進入市場的作物是:玉米、大豆和棉花。它們經轉基因后具有抗除草劑和棉鈴蟲的能力。這種玉米、大豆和棉花從Bt細菌獲得基因,經遺傳改良后具有防蟲害的能力。利用Bt細菌獲得經遺傳改良的作物的潛力是相當大的。例如:美國有200萬hm2的Bt棉花,澳大利亞有40萬hm2,兩者各相當于2.5億美元價值。如果將Bt玉米引種在美國1000萬hm2的土地上,只要增產5%,就意味著能增加3.5億美元收入。這項技術進一步促進了Bt制劑控制蟲害在商業上的應用。除此之外,還有許多經轉入特定基因的玉米品種,這些品種能同時抗除草劑和一些蟲害。
生物技術在畜牧業上應用所獲得的益處與在農作物上相似。一方面,生物技術有助于提高畜禽的生命力以及消滅競爭者。促進畜禽生長的物質有生長激素以及促進其生長的調節劑,這些物質可由基因工程而獲得。如利用鼠類基因(該基因能促進角蛋白的形成)能獲得了經遺傳改良的綿羊,這種綿羊比普通棉羊產毛量能提高6%左右。另一方面,生物技術在提高農作物產量、質量的同時,有助于提高畜牧業的生產力發展水平。例如,通過控制飼料作物體內碳水化合物含量可提高畜牧業生產力;利用基因調控技術可以提高包括豆科作物在內一些作物的蛋白質含量,減少飼料作物中難消化的木質素含量等。達比等人已生產出一種轉基因三葉草,可應用于澳大利亞綿羊牧場。該基因來自向日葵,經轉基因的三葉草能制造富含氨基酸的蛋白質,該蛋白質經食物鏈進入綿羊體內,進而能提高產毛量。
綠色農業發展論文
論文關鍵詞:環境綠色農業意義途徑
論文摘要:發展現代農業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首要任務,而發展綠色農業模式則是發展現代農業的前沿點。在世界農業現代化的進程中,農業部門采用現代化的設施及農業機械裝備,依賴大量的投入化學肥料、農藥、殺蟲劑、除草劑,用高投入換取高產出。這種農業即使考慮到生態保護、農產品質量安全,也不很全面,因此這種現代農業是不完備的。
利用生態經濟學原理為指導,在一定行政區域內生態良性循環,實施經濟、社會全面健康發展。為綠色、有機農業、無公害農產品提供可持續發展的必要保證。
森林、草原和濕地等自然生態系統是地球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們起涵養分,防風固沙、保持水土、維持生態平衡等作用。自從有農業以來,人類對自然生態的破壞日益加劇。然而,我國自然生態環境的破壞是在最近50年來迅速擴大的,經濟的迅速發展帶來了對環境的破壞,為了維護良好的生態環境,2000年以來,黑龍江省在建設生態省的工作中將保護黑土地,合理退耕作為一頂重點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
目前,在現代農業的架構下,出現了白色農業、藍色農業、黑色農業、旱作農業、節水農業、立體農業、設施農業、觀光農業等50多種農業模式。現行的這些農業模式有各自的特征和不足,都是從某一方面、某一技術層面上提出的,因此,具有很大的局限性。綠色農業則站在現代大農業的高度,用產業化、可持續發展的思路與相互和諧的理念貫穿到綠色農業的全過程之中,因此說是建設現代農業的最佳選擇。
一、綠色農業的內涵
農業發展農業保險論文
長期以來,我國農業支持保護政策主要目標是追求農產品數量增長。進入新時代,在農業生產能力、農產品國際貿易、農業可持續發展和農產品消費需求結構升級等新形勢下,要求農業支持保護政策目標應加快向提高質量效益競爭力轉變。
農業支持保護政策目標手段轉變的時代要求
我國不斷提高的潛在生產能力,相對緩慢的人口增長,以及居民食物需求已經進入到高質量消費替代數量增長與消費飽和并存的格局,決定了農產品消費進入新階段。考慮到對外開放進一步擴大和農產品進口來源多元化,農業增長速度超過人口增長速度,國內農產品供給超過居民食物消費需求將成為常態。對農業潛在增長起決定性作用的是科技進步。我國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已接近60%,科技創新對農業增長的影響程度已經超過農業資源的貢獻。新的科技革命,特別是生物科技革命,對農業增長貢獻最為顯著。轉基因和基因編輯等技術使農產品增產潛力不斷地明顯釋放。信息化技術和農業機械化等物化技術有機融合,使農業由過去繁重的體力勞動向智能作業轉變。農業生產條件持續改善,農業抗御自然災害和病蟲害及動物疫情能力不斷提高。過去我國農業受自然災害影響大,農作物受災面積占播種面積往往都超過30%。隨著國家經濟實力的增強和農業投入的不斷增加,高標準農田建設、土地治理等國家工程的實施,近年來的受災率大約僅有過去的一半左右。從供求關系角度來看,糧食安全狀況取決于農業生產能力增長與人口增長速度的“賽跑”。科技進步、食物來源多樣化,為農業生產能力較快增長帶來不斷源泉。經濟發展、收入提高,世界人口仍然保持增長態勢,但速度會放緩。農業增長速度保持快于人口增長速度的態勢,意味著全球糧食安全狀況將持續改善。“入世”以來,我國農業受國際市場沖擊越來越大,一些農產品生產出現了萎縮,一些農產品進口規模增長速度明顯快于國內生產增長速度。2017年農產品進口增長速度是我國農業名義增長速度的4倍多。“入世”后,我國農產品國際貿易逆差不斷增加,2017年農產品國際貿易逆差超過500億美元,比上年增長30%多。進入2018年,中美貿易摩擦呈現出不斷升級的態勢。從最終結果來看,由美國單方面挑起的中美貿易摩擦必將以協商“收場”。從長遠來看,我國農業發展必須著力提高農業對外開放水平,抓住新一輪農業科技革命機遇,多途徑提高中國農業國際競爭力。新時代的變化,不斷給農業發展帶來機遇與挑戰。多樣化、高品質農產品消費的需求增長,是新時代農業發展的最大機遇。但是,農業發展面臨的挑戰仍舊前所未有:農業高質量發展能力無法滿足多樣化高品質需求;農業增長與資源環境保護改善不協調問題仍然十分突出,特別是農業應對氣候變化的有效性顯得嚴重不足;農戶應對氣候、市場及其他無法預期的沖擊的韌性亟待改善。
農業支持保護政策調整的國際趨勢
從歷史趨勢來看,OECD(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成員雖然對農業支持總量保護不斷擴大態勢,但單個農業生產經營主體獲得的支持力度呈現出下降態勢,扭曲生產和貿易的支持方式總體也趨于弱化。根據OECD監測,2015—2017年期間,OECD成員年均農業支持總規模為3170億美元,其中72%,即2270億美元用于農業生產者支持;農業生產者支持總額在農業總收入中比重下降到18%,比1995—1997年期間年均比重低12個百分點,OECD成員農民收入來源于政策支持的比重呈現出下跌態勢。OECD對世界多數國家的農業政策監測評估結果表明,各國普遍采取政策支持農業生產者,致使農業生產者提供的農產品產量或者商品量超過市場實際需求量,這是導致國際農產品價格低于均衡價格和全球農產品價格低迷的重要原因。減少對生產和市場扭曲的農業支持保護已經成為世界趨勢。2015—2017年期間,OECD成員依據當年實際農作物種植面積和養殖動物數據計發農業支持量在農業總收入中比重下降到大約15%,而依據歷史上某個特定年份的農作物種植面積和飼養動物數量計發的農業支持量在農業總收入中比重大約占到4%左右。從OECD成員農業支持制度改革進程來看,扭曲農產品生產與貿易的支持量所占比重下降的同時,一些國家或者地區探索實施新的農業支持方式,特別是旨在增加農業生產者收入且不以農產品產量與貿易量為依據對農業生產者的支持方式被不斷創新實施。如休耕補貼,根據環境和動物福利保護改善狀況計發農業生產者支持量,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美國農業支持保護制度演變的主要趨勢也值得關注。首先,美國農業支持對農業生產者收入的作用趨于下降。據資料,美國農業生產者支持量在農業總收入中比重由1995—1997年期間的12%下降到2015—2017年期間的10%以下;其次,美國趨于放棄選擇農產品市場價格支持手段。據估計,2015—2017年期間美國年均市場價格支持量為105.1億美元,比1986—1988年期間年均市場價格支持量減少了12.5%,比1995—1997年期間年均市場價格支持量減少了7.3%;第三,美國財政給予農民的補貼趨于增加。近年來美國給予農民的財政補貼不斷創歷史新高。據估計,2017年美國給予農業生產者的各類財政補貼達到396.1億美元,為歷史最高。其中,農業保險越來越受到重視。
對全面推行政策性農業保險的設想
黨對農業發展道路爭論論文
建國初期,面對后農村出現的新情況,中國共產黨內部在如何開展農村互助合作運動的問題上發生了意見分歧,爭論的結果對中國農業發展道路以至整個社會發展都產生了極為重要和深遠的影響。認真總結這場爭論的歷史經驗,對于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農業和整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
后,我國農村出現了新情況:一方面絕大多數農民開始過上了前的中農的生活和擁有了與其相當的生產條件,出現了普遍中農化的趨勢;另一方面也出現了某種貧富差別和分化。這種變化,相應地引起了人們思想觀念的變化。不同階層、不同政治身份的人們產生了不同的認識,也感到了各自不同的種種困惑。從普通農民內心深處的愿望來看,他們希望發家致富,進一步擴大生產和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貧農希望上升為中農,中農希望上升到富裕中農,富裕中農希望成為富農。新富農是許多人的目標。但是相當一部分農民存在著矛盾心理,他們想致富冒尖,但又擔心將來“掐尖”、“拉平”,落到舊富農的境地。對于中國共產黨倡導的互助合作,不具備獨立生產條件的貧困農民是愿意參加的,但是他們中很多人是希望參加變工互助組后能種好地,發好家,然后買車買馬,進行單干。也有一部分經濟條件很差的貧農存在著農業社會主義的平均思想,對新的貧富分化有怨言。
農民的復雜心理和矛盾困惑,也反映到了農村中的黨員干部身上。在經濟水平上升較快的農民中,有一部分是黨員,他們對于黨員干部是否允許雇工認識不清。有的覺得黨員不應該剝削他人,表示自己在生產上不再發展了。也有少數黨員為了繼續雇工,要求退黨。有的村干部認為組織起來是“國策”,單干不合法,不允許上升戶添置生產資料,怕他們單干,甚至強迫農民參加互助組。
農民群眾和農村黨員干部的種種矛盾和困惑表明,他們迫切要求各級黨組織及時給他們指明前進的方向。但是,在新情況面前,中國共產黨內對同樣的問題也存在著認識分歧。
東北是全國最早完成的地區之一,后的新情況較早地在這里反映了出來。東北的互助合作問題首先在黨內引起了爭論。1949年12月,東北局與東北人民政府聯合召開專題討論農村工作問題的座談會,東北局書記兼東北人民政府主席高崗在總結性的發言中,對新情況、新問題作了政策性的解答。高崗著重批評了“對于農業經濟的發展放棄無產階級的領導,主張完全的自由競爭,讓其自由發展的資本主義的路線”,批評了對單干、舊式富農感興趣,對組織起來感到苦惱的種種思想;強調對組織起來要加強領導,要把變工組辦得更好,真正使變工組勝過單干,以此來吸引農民;并提出現時的互助合作在獲得生產工具的改進后,還可以進一步提高與發展,逐步提高為聯組。認為從原則上講,黨員是不允許剝削人的,黨員要雇工時,要說服他不雇工,黨員不參加變工組也是不對的。
生態農業發展分析論文
目前,雖然我國在生態農業的理論研究、試驗示范、推廣普及等方面已經取得了很大成績,但不能否認,還存在著一些問題。這些問題正成為限制生態農業進一步發展的障礙。
理論基礎尚不完備生態農業是一種復雜的系統工程,它需要包括農學、林學、畜牧學、水產養殖、生態學、資源科學、環境科學、加工技術以及社會科學在內的多種學科的支持。
以前的研究,往往是單一學科的,因此可能對這一復雜系統中的某一方面有了一定的、甚至是比較深入的了解,但是對于這些方面之間的相互作用還知之甚少。因此,需要進一步從系統、綜合的角度,對生態農業進行更加深入的研究,特別是要素之間的耦合規律、結構的優化設計、科學的分類體系、客觀的評價方法方面。這種研究應當建立在對現有生態農業模式進行深入的調查分析基礎上,必須超越生物學、生態學、社會科學和經濟學之間的界限,應當是多學科的交叉與綜合,需要多種學科專家的共同參與,需要建立生態農業的自身的理論體系。
技術體系不夠完善在一個生態農業系統中,往往包含了多種組成成分,這些成分之間具有非常復雜的關系。例如,為了在魚塘中飼養鴨子,就要考慮鴨子的飼養數量,而鴨子的數量將受到水的交換速度、水塘容積、水體質量、魚的品種類型和數量、水溫、鴨子的年齡和大小等眾多條件的制約。在一般情況下,農民們并沒有足夠的理論知識和經驗對這一復合系統進行科學的設計,而簡單地照搬另一個地方的經驗,也是非常困難的,往往并不能取得成功。但目前在生態農業的實踐中,還缺乏技術措施的研究,既包括傳統技術如何發展,也包括高新技術如何引進等問題。
政策方面存在著需要完善的地方如果沒有政府的支持,就不可能使生態農業得到真正的普及和發展。而政府的支持,最重要的就是建立有效的政策激勵機制與保障體系。雖然目前中國農村經濟改革是非常成功的,但是對于生態農業政策的貫徹,還有許多值得完善的地方。在有些地方,由于政策方面的原因,使得農民不能對土地、水等資源進行有效的保護。
而農產品價格方面的因素,有時也成為生態農業發展的一個限制因素。因為對于比較貧困的人口來說,食物安全保障可能更為重要;但對于那些境況較好的農民來說,較高的經濟效益,可能會成為刺激他們從事生態農業的基本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