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信息素養下的農村教學論文

時間:2022-08-04 04:01:39

導語:教師信息素養下的農村教學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教師信息素養下的農村教學論文

一、調查背景和研究對象

要研究農村教學點教師信息素養,就必須掌握第一手真實可靠的數據和材料,而農村教學點大都分布在較為偏遠的地區,如果采取走訪或是信函調查的方式,由于大都路途偏遠,交通和通訊閉塞,可能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也難以采集到豐富的調查數據。2008年江西省教育廳為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精神,加強農村教師隊伍建設,提高農村教師整體素質,啟動“農村教學點教師省級培訓計劃”,對全省農村教學點教師分期分批進行集中培訓。從2008年起每年培訓1000名,計劃用五年時間培訓教學點教師5000名。培訓任務由江西師范大學、贛南師范學院、江西教育學院和南昌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共同承擔,培訓對象為在全省農村教學點任教的在編在崗教師,江西省教育廳每年安排專項經費,參訓教師本人和所在學校不承擔任何費用。[2]農村教學點教師集中培訓,為調查數據的采集提供了便利的條件。本次調查以參加江西省農村教學點教師省級培訓的教師作為研究對象。為了能較為全面地反映農村教學點教師的信息素養現狀,使調查對象具有廣泛的代表性,本調查歷時兩年,分四個不同培訓批次共抽取678人做為調查對象,其中試探性調查問卷調查對象192人,正式調查問卷調查對象486人。四個培訓批次分別為2011年7月26日,抽取了在江西省教育學院參加培訓人員中的192人;2011年8月16日,抽取了在南師高專參加培訓人員中的200人;2011年8月25日,抽取了在江西師大參加培訓人員中的189人;2012年8月,抽取在江西教育學院參加培訓人員中的97人。他們來自全省各地的偏遠山區,具有廣泛的代表性。

二、調查研究方法

本次主要采用了問卷調查法,通過數據分析解剖農村教學點教師的信息素養現狀及存在問題。問卷采取無記名,當場發放,當面填寫,當場回收方式進行。在問卷及訪談過程中,大多教師都積極配合,進展順利,取得了許多有價值的信息和資料。本問卷采用SPSS13.0和EXCEL進行分析。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486份,回收問卷486份,回收率100%,有效問卷461份。因此次調查以參加江西省農村教學點教師省級培訓的教師作為調查對象,因參加培訓的人員中含有一部分的農村小學教師,經統計,在接受問卷調查人員中實際農村教學點教師為265人。以下的分析均基于此265份問卷。

三、調查結果分析

(一)基本信息

調查問卷的第一部分是對農村教學點教師基本情況的了解。在年齡分布上,45歲以上的教師為47.9%;在教齡分布上,教齡達20年以上的為59.2%。以上調查結果顯示,40歲以上教師占到近六成,近一半的農村教學點教師年齡超過45歲,教師老齡化情況比較突出。因為位置偏遠,交通不便,生活環境艱苦,工作條件較差,很少有老師愿意去教學點工作,在教師隊伍長時期得不到更新的情況下,教學點只能靠“本土教師”支撐,隨著時間逐年推移,他們的年紀不斷的增長,教學點教師年齡老化的問題日益顯現。同時這也成為調查數據中農村教學點從教20年以上的教師占到近六成的一個重要原因。年齡大、教學時間長,盡管在教學經驗上相對豐富,但受傳統的教學方法和思想影響,會阻礙他們對教育信息技術這種新事物的接受和適應。在教育程度方面,調查結果所示,受調查農村教學點教師本科及以上、中師和專科學歷分別達到5.3%、46.4%和47.2%。表面看起來學歷達標率還可以,但我們應清醒的看到,農村教學點教師很多都是從民辦教師轉聘過來,他們第一學歷大多為高中或初中畢業,其中許多教師的中小學是在“”中度過的。盡管在農村教師學歷達標的要求下,正如調查數據所顯示的那樣,這些教師通過各種途徑如函授、自考、“三溝通”等形式獲得合格學歷,但這種學歷合格狀況與正規大中專畢業生相比存在本質上的差別。他們并不具備與現代教育教學適應的學科基礎和技能,這種名不副實的“后取學歷”實際上是教學點教師“學歷低”的表現之一。

(二)信息素養的調查結果與分析

1.基礎設施建設不足,教師缺乏硬件支持

調查結果表明,農村教學點的信息基礎設施極其落后。家中和學校里沒有電腦的分別為67.9%和67.2%,學校能上網的電腦僅為8.3%,反映了農村教學點硬件條件極度匱乏的現狀,農村教學點近七成的教師家里和學校都沒有電腦,既使有電腦,學校能上網的也不足十分之一;也正是因為沒有電腦,他們每天用電腦時間0小時的為60%,0-1小時為26%,每周上網時間0小時的占65.7%,0-4小時的占21.1%。個人信息素養的提高有賴于信息化資源和硬件氛圍的支持。信息環境的缺失,使得大部分的的教師無法接觸到網絡中的信息世界,教師缺乏應用信息技術教學的物質環境支持,嚴重影響了其信息素養的發展及利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的積極性,同時也必將影響他們對學生信息素養的培養,嚴重制約了教師信息素養水平的提高。政府要加大對硬件基礎設施的投入,大力改善農村信息硬件基礎設施和使用環境,否則,提高農村教學點教師信息素養形同紙上談兵。

2.信息需求意識強烈,但學習主動性不高

信息意識是對信息及信息技術的功能、價值、重要性等的認識。教師信息需求的強烈程度是反映教師搜索、吸收信息的動機水平,高水平的動機不僅決定了教師對信息的敏感程度,還能夠使教師產生自我充實與自我更新的活動,從而有助于信息素養水平和教學質量的自我提高。在整個信息素養結構中,信息意識對信息素養的形成具有導向作用。調查數據顯示,在對認為在工作、學習、生活中,信息知識需要及時更新這個問題上,選擇了強烈需要和需要的人占到28.7%和67.2%;在認為多媒體教學會提高學生積極性嗎這個問題上,88.7%的人選擇了會提高;在認為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關系這個問題上,有97.4%的人選擇了能極大的促進教學或促進教學。說明盡管農村教學點所處的信息環境比較惡劣,信息化普及程度比較低,農村教師點的教師們仍有著強烈的信息需求意識,意識到信息技術的重要性和價值,反映他們對信息知識的渴望,意識到隨著信息技術快速發展,需要不斷地更新知識,才能跟上時代的脈搏。在是否了解本學科的最新發展這個問題上,有40.8%的教師表示不大清楚,在是否經常閱讀信息技術的科普文章這個問題上;只有17.4%的教師經常看,偶爾看和基本不看的占了絕大部分;在使用多媒體教學的目的這個問題上,55.1%的教師選擇沒有多媒體設備,無法使用多媒體進行教學,37.9%的教師選擇教學計劃組織,只有3%的教師選擇個人興趣;在備課時您會主動到網絡上查找相關教學資源這個問題上,沒有條件,從未查找為59.2%,經常查找為15.1%,很少查找為25.7%。從以上調查數據可以看出,盡管在農村教學點教師有著強烈信息需要,但是受硬件環境的惡劣等因素的影響,大多數教師不看或者看不到信息技術方面的科普文普,受信息環境和自身素養的制約,近一半的教師不了解本學科的最新發展,缺乏對信息的敏感,近六成的教師無法到網絡上查找相關教學資源,較強烈的信息需要與惡劣的客觀信息環境現實之間的矛盾,造成農村教學點教師無法自覺去尋求滿足自己需要的信息,對信息技術學習的主動性不高。只有充分認識到信息技術的重要性,才有可能主動地獲取、利用和開發信息。以上調查表明,仍有少量的教師認為信息知識不需要更新,認為信息技術對學科教學的沒有作用甚至是妨礙教學,這說明在欠發達的農村教學點,教師對信息技術的重要性和應用觀念還需要進一步轉變。

3.信息基礎知識匱乏

信息知識素養是指教師掌握的信息基礎知識和理論水平。信息知識是形成積極的信息意識情感、高尚的信息倫理道德觀念,以及提高信息應用能力的基礎。沒有信息知識就沒有信息素養,信息知識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一個人信息能力的強弱。

(1)常用教育教學辦公軟件掌握程度不高

調查數據顯示,農村教學點教師對文字處理、電子表格、幻燈、圖像處理等軟件表示不會使用或完全不懂的分別占56.6%、66.8%、63.8%、68.7%,說明農村教學點教師對于大多數常用的教育教學辦公軟件都不熟悉,掌握程度不高。通過進一步的數據交叉對比分析,學校或家里沒有電腦的教師,不會使用或完全不懂文字處理、電子表格、幻燈、圖像處理等常用軟件分別占到77.7%、81.5%、79.2%、80.0%,而有電腦的教師分別為36.3%、52.6%,48.9%,57.8%,未掌握的比率明顯減少。說明,硬件條件的缺失,對教師掌握常用教育教學辦公軟件產生較大影響。另外,對于有電腦的教師來說,他們對常用教育教學辦公軟件的使用和掌握程度仍然較低,相對來說,字處理軟件的掌握和使用程度好一些,而電子表格、幻燈制作、圖像處理等軟件不會使用或完全不懂仍然占到一半以上,其中能熟練掌握并運用的都不超過10%。整體上農村教學點教師對多媒體的基礎知識掌握仍表現為嚴重不足的現狀。

(2)網絡基本知識欠缺

調查數據顯示,在對電子郵箱的使用上,92.4%的農村教學點教師沒有自己的電子郵箱,能經常收發郵件并能有效管理郵件的僅占1.9%;網頁制作方面,88.3%的教師表示不會制作網頁,沒有一個人能熟練地進行網頁的設計和制作的。在“您使用過即時聊天軟件嗎”,有76.6%的教師表示沒有使用過,能夠達到熟練運用的不足20%。這些數據,從一個側面反應出農村教學點教師在網絡基本知識方面的欠缺。通過進一步的交叉對比分析,同前面所了解的情況一樣,沒有自己的電子郵箱和不會制作網頁的比率按“沒有電腦”、“有電腦,不能上網”、“有電腦、能上網”的順序依次減少,其他的幾個選項也呈現出類似情況,進一步說明了農村硬件條件和信息環境的惡劣條件嚴重制約了農村教學點教師對網絡知識的掌握和運用,網絡素養低下,影響了農村教師信息素養水平的提高。從以上調查結果可以看出,農村教學點教師信息基礎知識匱乏,急待提高。通過對比分析,可以看到沒有電腦的教師近80%的人沒有掌握常用的教學辦公軟件,絕大部分教師無法上網,不了解基本的網絡知識,利用網絡工具進行交流的情況不是很普遍。農村教學點教師信息知識的掌握程度隨著“有電腦、能上網”、“有電腦,不能上網”、“沒有電腦”的硬件條件順序依次遞減。再次說明惡劣的信息技術條件和環境嚴重制約著農村教學點教師對信息知識的掌握。農村教學點教師基本信息素養的欠缺,將直接影響到他們的信息獲取能力和處理能力。

4.信息運用能力不高

信息能力是信息素養的核心,沒有信息能力,信息素養就成為一句空話。對信息的獲取、分析、使用和創造等都是信息能力的重要體現。在信息化教育中,教師信息能力的高低決定了教育教學的質量高低。

(1)信息應用水平低下

調查結果顯示,農村教學點教師表示因沒有條件無法使用電子郵件、論壇、實時聊天等信息技術而與他人進行討論、學習,經常使用電子郵件、論壇、實時聊天等信息技術與他人進行討論、學習的僅為3.4%;在使用網絡資源進行學習這個問題上,調查結果顯示,有57.36%的教師表示沒有條件或完全不懂,對此比較熟悉的僅占12.8%;有50.9%的教師表示對于在教學中使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沒有條件,從未使用過,經常使用的僅占6%。在這幾項調查中,可以看出,一半以上的教師都是因為受信息硬件條件的制約,影響其對信息技術的使用,網絡學習的能力、信息技術教育能力嚴重不足,信息應用水平不高。在對除計算機以外的其他常規電教媒體如錄音機、VCD等輔助教學這個問題上,82%的人表示比較熟悉或一般熟悉,但仍然有18%的教師表示沒有條件,完全不懂,如此不得不對農村教學點教學條件的簡陋表示擔憂。

(2)信息獲取手段不高

在信息社會中,獲取信息是教師進行教學活動的基礎,作為信息主要來源的網絡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能否利用網絡獲取教學信息也從一個側面反映教師信息素養水平的高低。在上網的主要目的這個問題上,調查結果顯示,休閑娛樂30.9%,瀏覽新聞38.9%,通訊13.6%,收集資料41.5%,專業學習24.9%,其他9.4%。排在最前面的是收集資料,其次是瀏覽新聞,說明農村教學點教師初步具有運用信息化資源來支持和豐富教學的意識。“沒有條件,不能上網”這個硬件條件的制約仍以41.9%居于首位。關于網絡信息檢索方面,當問及“你熟悉搜索引擎嗎”,58.9%的教師不知道什么是搜索引擎,12.5%的教師常常無法找到自已需要的材料,15.5%的教師知道搜索時需要關鍵詞,基本能找到需要的網站和網頁,只有13.2%的教師表示能找到任何需要的信息。能過調查數據可以看出,農村教學點教師利用搜索引擎通過網絡獲取教學信息的能力還很欠缺。在對信息資源獲取的優先排名調查中,“紙質圖書和報刊”和“與別人交流”仍是農村教學點教師獲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分別占到55.1%和33.2%,同時,也可喜的看到,有17.4%教師把網絡資源要作為信息的重要來源,說明盡管信息環境惡劣,農村教學點教師利用網絡提高教學的意識在不斷增強。

(3)信息鑒別、加工能力差

對信息辨別、加工和處理是再次創造信息的基礎,對于網上的信息資料,調查結果顯示,有21.5%的教師表示在與他人商討下能評價和識別信息來源的真實性、準確性和相關性,7.2%的教師能獨自評價和識別信息來源的真實性、準確性和相關性,12.1%教師在他人的幫助下能篩選整理信息,并加工成新信息,4.5%的教師能獨立篩選整理信息,并加工成新信息。表明教師對網絡信息的辨別、加工和處理能力不高。

(4)對硬件維護能力不高

對于硬件維護能力的調查,結果顯示,對于連接、安裝和使用常見鼠標、鍵盤、麥克風、顯示器、打印機、機箱等輸入輸出設備,15.8%的教師表示都會,33.6%的教師有些會,16.6%的教師會用不會安裝,33.9%的教師表示完全不會。有半數的教師表示完全不會或會用不會安裝,這與農村教學點缺少硬件條件是直接相關的,農村教學點教師對硬件知識的掌握和維護大部分還處于一知半解狀態,維護能力不高。通過以上調查分析,可以看出農村教學點教師受硬件條件的制約,利用網絡等新興媒體搜索和獲取教學信息的能力明顯欠缺,傳統方式獲取教學信息仍占主流地位;少部分教師具備運用計算機加工和處理資源信息的能力,但整體上還處于較低水平;對于計算機硬件的維護和使用能力較弱。農村教學點教師信息能力較弱,急待提高。

四、提高農村教學點教師信息素養的對策建議

(一)加強硬件建設,改善信息化條件

教師信息素養的培養和提高,離不開硬件信息基礎設施的支撐,否則教師信息素養的提升就成為了無米之炊。由于中國地域經濟發展的并不平衡,很多邊遠地區無法跟上時展的步伐,從前面的調查結果可以看到,農村教學點教學設備更是嚴重落后,幻燈、多媒體教學對教師們來說幾乎就是夢想,除了教參外,基本上沒有什么可做為輔助教學的,連最基本的電化教育水平都達不到,更談不上使教育走向信息化的軌道。因此,增加硬件投入,改善農村教學點的信息化條件,成為提高農村教學點信息化水平的當務之急。

(二)加大配套軟件資源的投入

教師信息素養的提高離不開對信息知識和現代教育技術的掌握,要使教師掌握并在在教學中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就離不開配套的軟件。人們在開展信息技術培訓,提高信息素養過程中,往往只注重硬件的投入,而忽略軟件的配套以及教學信息資源庫的建設,導致硬件設備的利用率低下或閑置而得不到充分的發揮和利用。先進的硬件設備與適合的軟件資源相互配套才能有效的推進對教師專業信息素養的培養。因此,在加大硬件投入的同時,要加大軟件的購買力度。現在農村普遍缺乏優質的教育教學軟件資源,更不用說條件更加落后的農村教學點。因此在加大硬件投入的同時要注意適當加大對其配套軟件的投入,購買適合本地區實際的、與新課改同步的軟件資源。

(三)依托頂崗實習置換培訓構建教學點教師培養新模式,增加教學點教師培訓機會

農村教學點教師知識結構陳舊,大部分教師都沒掌握信息素養的基礎知識。要提高他們的信息素養,最好的方式是脫產進修學習。而他們卻很少有培訓的機會。原因是多方面,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教學點教師嚴重缺編造成的。由于結構性缺編,很多教學點都是一師一校,一名教師往往同時扮演著教師、校長、生活輔導員等多種角色,身兼數職,承擔著繁重的教學任務。盡管知識嚴重老化,卻只能疲于應付,難以離開教學崗位參加培訓,更新“充電”。2007年7月份,教育部專門了《關于大力推進師范生實習支教工作的意見》,要求師范院校組織高年級師范生到中小學進行教育實習,時間不少于一個學期,要求各地將師范生實習支教與加強農村教師隊伍建設結合起來,積極創造條件,安排師范生到農村學校進行實習支教。[3]教育行政部門可以充分運用師范生實習支教的政策,把師范生實習支教和置換農村教師參加培訓結合起來,依托師范生到農村教學點支教實習,由實習的學生暫時完全承擔農村教學點教師的職能,將教學點教師置換出來,使他們有時間到高校接受包括信息技術在內的的專業培訓。從根本上解決農村教學點教師嚴重的工學矛盾,使他們有機會走出大山,接受系統專業培訓,系統提高他們的信息素養水平。每一個孩子都是祖國的花朵,每一所學校都是孩子成長的搖籃。身處信息時代、知識經濟時代,接受良好的教育是個人走向未來的通行證,農村教學點,是偏遠山區孩子義務教育的起點,應重視農村教學點發展,加大投入,使這里的孩子,也能享受公平的教育,縮小不同群體發展的差距,消除貧困家庭的代際傳遞,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的發展,最終促進城鄉協調發展。

作者:王江李石永工作單位:江西省教師資格認定服務和培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