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養殖產業組織系統創建
時間:2022-09-06 04:30:57
導語:奶牛養殖產業組織系統創建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0引言
目前,發達國家的奶牛養殖業都已普遍采取了效率高而規范的現代產業組織模式。經過多年積累和最近幾年的快速發展,我國已經探索出了適合中國國情的“集合散戶養殖奶牛的養殖小區”模式,這一模式對于我國奶牛生產方式的轉變起到了積極作用,但是這種模式存在的環境污染、規模不經濟和缺乏質量監督等一系列問題,導致了我國原奶質量問題頻出[1-2]。因此,本文試圖引入規模經濟、范圍經濟和網絡經濟等經濟學理論,討論分析建立現代奶牛養殖業產業組織以適應城鎮化、工業化和農業現代化要求和進程的可行性,最后提出構建一個適合我國國情的現在奶牛養殖業現代產業組織的規?;?、網絡化的奶牛養殖區域模型,以促進我國奶牛養殖業向現代畜牧業轉型。
1現代奶牛養殖業產業組織的理論分析
奶牛養殖業是市場集中度極低行業,養殖企業在市場中壟斷勢力極弱,奶農在市場中的地位極低,鑒于目前我國此行業中的生產者的弱勢地位和分散的、低水平的產業組織,應用規模經濟、范圍經濟和網絡經濟等理論分析現代奶牛養殖業產業組織的可行性[3]。
1.1奶牛養殖業中的規模經濟分析
規模經濟是產業組織理論研究的重要問題之一,最早對規模經濟的定義,是新古典經濟學廠商理論中的規模報酬或規模收益分析。規模報酬變化是指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廠商內部各種要素按相同的比例變化時所帶來的產量變化,分規模報酬遞增、不變和遞減。規模經濟是指企業由于規模的擴大而導致長期平均成本降低所帶來的經濟節約性,即規模的經濟性。我國的奶牛養殖業中的規?;龊苌伲缦卤?所示。從近三年的全國奶牛規模養殖情況來看,與2003年的情況相比,全國存欄20頭以上的奶牛規模養殖比例在逐年提高,雖然2009年達到了42.4%,但是還遠遠低于國外奶業的平均水平,規模問題已經成為發展現代奶牛養殖業的重要因素。由于奶牛養殖的聚集規模和單個農戶的養殖規模小,直接制約著現代化水平的提高:一是影響了裝備水平的提高。單個農戶的規模小,整個生產環節的工作主要靠人工完成,像比較成熟生產設備飼料混合車、自動補飼設備、環境調控設備,自動識別與信息化管理等,難以推廣應用。二是影響設施的標準化、功能化實現。牛舍的通風避暑、保溫御寒、標準化牛床牛欄等難以推廣,動物的福利難以保證。三是影響相關服務組織的發展。牛場的規模小、布局分散,服務需求少、不集中,專業性的服務組織和機構從事服務的成本高,不利于服務組織的規模化、專業化和服務水平的提高;四是影響環境的清潔化治理。分散的布局和較小的規模,難以建造有機肥工廠和大型沼氣工程,及時收集和處理牛場的廢棄物,既浪費資源,又污染環境。五是影響奶農市場地位的提高。奶農由于規模小、聚集分散組織化程度低,從結構上就決定了它的弱勢地位,在市場中是價格的接受者,生產成本高,銷售價格低,討價還價能力差,處于“兩頭被擠壓”的狀態,合理的價格機制難以形成。從實現規模經濟的角度來考慮,“聚集園區化、經營規模化、組織一體化、設施功能化、設備智能化、環境清潔化”既是規模經濟的要求,又是實現規模經濟的條件,二者互為影響,相互促進。
1.2奶牛養殖業中的范圍經濟分析
現實中,許多公司的產品都不止一種,因此,范圍經濟幾乎是隨處可見的。這些公司的投入要素會同時生產兩種或更多的產品。無論何時,當單個企業聯合生產兩種C(X,Y)或更多產品C(X,Y,…)的總成本小于各自生產一種產品C(X)、C(Y)的企業成本之和是就存在范圍經濟,亦即C(X,Y)<C(X)+C(Y)。范圍經濟或者起因于投入要素的共同分享,或者是統一管理生產過程和市場營銷的優勢。就目前規模牛場而言,從范圍經濟的角度來衡量,內部自成體系,幾乎涵蓋所有相關業務,但大部分由于規模問題,仍然存在范圍不經濟,特別是設備的利用率、畜牧獸醫人員技術利用率和技術水平、有機肥生產和沼氣設備的利用和運行率等方面,存在明顯的范圍不經濟。從外部的現有相關服務組織來看,由于技術服務隊伍形不成組織或隊伍較小,形不成專業化分工,從業人員存在“一人多能、業務不專精”的局面,難以更好的從事畜牧獸醫服務。飼料供給企業,由于注重業務總量的發展,也存在小而全、大而全的現象,規模不經濟和范圍不經濟并存,既不利于奶農,又不利于飼料企業。從范圍經濟的角度來考慮,實現“服務社會化、組織一體化、分工專業化、環境清潔化”,才能夠實現產業的整體績效和可持續性。
1.3奶牛養殖業中的網絡經濟分析網絡經濟有兩個基本要素:經濟行為主體的“集”和經濟鏈“集”,換言之,經濟主體以及他們之間的聯系鏈,可以是同行業,也可以是不同行業的。網絡經濟已經被許多學者認為是特殊的規模經濟或范圍經濟,即網絡經濟運作往往涉及一個國家的范圍,甚至跨越國界,把幾個國家或一個巨大的區域聯結在一起。也就是把橫向的和縱向的經濟主體聯結,形成網絡組織,從業務范圍上或經營規模上都存在一定的外部經濟。奶牛養殖業生產布局的分散性,利益主體的獨立性,要實現“小生產與大市場”的有效對接,必須實現從小生產到大規模的組織創新,提高產業的組織化程度,才能實現生產與市場耦合,達到產業鏈上下游之間供需協調、價格波動順暢傳導,風險共擔、利益的共享,這就要求生產者橫向聯合。橫向聯合,只是增強了聯合者市場勢力,在市場交易中獲得了討價還價的絕對優勢,但是,上下游之間存在交易關系。只有建立穩定的供求關系,才能夠降低交易成本,使上下游之間形成合理的利益分配機制,這也要求上下游的利益主體縱向聯合。無論是緊密型的橫向和縱向聯合,還是松散型的聯合,網絡組織結構是有利于使這一行業實現規模經濟和范圍經濟的。因此,組織的一體化是適應市場機制的基本要求,奶業生產者合作社是網絡組織的最佳的實現形式,園區化聚集是最佳的微觀模式,信息化管理是網絡經濟實現的有效手段,通過組織的網絡化、一體化,實現產業的規模經濟。
2現代奶牛養殖業產業組織的特征與我國的構建
2.1現代奶牛養殖業產業組織的特征
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奶業都是備受關注的產業。從奶牛養殖、乳品加工、組織方式、價格協調、質量監督到市場管理都有一套完整的體系和制度,以確保奶業的封閉運行。在工業化、城鎮化的進程中,奶業發達國家的產業組織模式也經歷了從低級向高級的演變,并逐步形成了合理、科學的現代奶業產業組織模式。發達國家現代奶牛養殖業的特征可總結為:一是奶牛養殖規模化、標準化程度高。現代奶業國家都在規模化飼養的基礎上實行集約經營,廣泛采取奶業先進配套技術和管理方法,提高奶業生產水平。美國、澳大利亞和荷蘭這3個國家的畜牧業都是以家庭農場為主,飼養規模一般較大。美國100頭以上規?;膛鲲曫B全國75%的奶牛,荷蘭30頭規模的奶牛場占總數的84%,澳大利亞100頭以上規模的奶牛場有3500多個,占總數的81%。實現奶牛養殖業產業化、專業化生產的國家,一般需要具有較高科學管理水平和高素質的現代化農民,同時,其養殖場配備大量現代化的機械設備,對勞動力的需求也相應的減少。僅以澳大利亞為例,雖然它是粗放型農業,單位面積產量和載畜量都比較低,但大規模放牧的飼養模式和生產專業化造就了高勞動生產率,澳大利亞每個勞動力人均飼養牛76頭。二是產業的空間分布集中。從國外發達國家乳業奶牛養殖業分布看,基本都集中在資源稟賦條件和氣候條件好的地區,人均土地面較大,具有較豐富的飼草飼料資源。加拿大、荷蘭奶牛養殖業的區域集中度分別達到了89%和55.3%以上,澳大利亞乳業主要集中在接近城鎮的沿海地區和東南部地區。乳品加工廠一般坐落于牧場、牛奶生產都比較集中的地方,液態牛奶卻比較集中于離中心城市不遠處,從而更便利地為消費者服務,而加工生產保存期限較長地產品,如黃油、奶粉、干酪及乳清粉,則建立在離原料奶供應不遠地農村地區。這種合理的布局發揮了資源優勢和比較優勢,產品既滿足了國內消費,又擴大了出口貿易,奶業獲得了穩定發展。三是養殖組織化程度高。在現代奶業國家,產加銷融為一體的奶業合作社和專業協會模式是進行資源配置和利益分配的主導經營方式。國外一些奶業發展大國非常鮮明地表現出了合作社占主導地位的態勢。由表2可以看出,當前奶業發達國家的奶農加入合作社的程度是很高的。以荷蘭為例,合作社在奶業發展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各種合作社使奶農們形成了一個巨大的專業群體,奶農借助這個群體的力量來獲得各種各樣的服務?;赋觯汉商m1886年就創立了乳品加工合作社,由奶農自愿加入,同時合作社有自己的乳品加工廠,社員的原料奶必須統一由合作社的乳品加工廠進行收購[9]。這樣既可以解除奶農售奶的后顧之憂而使奶農可以專心搞好飼養管理,提高牛奶質量和生產水平,又可以使合作社的乳品廠獲得數量穩定和質量較好的原料奶,可以均衡地組織生產加工和乳品銷售。在技術服務方面,荷蘭又有各種不同的合作社組織提供專業的技術服務,奶農可以再次參加相關的技術合作社得到在育種、改善經營等方面的幫助。總之,在荷蘭合作社模式使奶業產、加、銷各鏈條上主體的利益很好地協調起來。由社會團體牽頭把分散的農場或農戶通過市場和服務等環節加以連接,形成利益聯結、互相依賴的社會化生產和銷售服務體系,這就是所謂專業協會模式。如日本的農業協同組合(簡稱農協)、澳大利亞的全國羊毛協會、羊毛銷售經紀人協會、羊毛出售商協會和羊毛加工者協會。此外,還有韓國的產學管研一體化模式、泰國的“政府+公司+銀行+農戶”模式等。
2.2發達國家的經驗對我國奶牛養殖業產業組織構建的啟示
近年來,我國奶牛養殖業在國家政策支持和市場需求的拉動下得到了快速發展,但是和國外奶業發達國家相比仍舊處于較低的發展水平,生產方式雖然以養殖小區為主,但是奶牛飼養規模較小,生產效率低,管理松散,原奶質量難以保證,飼養者承擔的市場風險大等問題的存在制約了我國奶業產業鏈上游的進一步發展。國外建設現代奶業的共同特征對我國奶業健康發展具有重要啟示。首先,是規?;B殖可在很大程度上加快推進奶牛養殖業發展,這種方式不僅有利于提高生產效率和生產水平,增加農民收入,而且有利于從源頭上對產品質量安全進行監控,提升乳制品質量安全水平;能夠有效提高疫病防控能力,降低疫病風險,確保人畜安全。其次,規?;曫B不是最終目的,它是集約化的前提和必要的載體,目的是將先進的飼養技術集成,實施標準化。這樣才能提高科學飼養水平,實現增產、提質、節本、增效的目的,所以規?;皇且粋€簡單的形式,而是推進科學飼養機制、保障乳制品質量安全及生態安全的必然選擇。經濟社會的穩定發展,全面小康社會建設不斷深入,新農村建設扎實推進,為我國建設現代奶業提供難得的機遇,奶業的轉型為建設現代奶業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我們應當抓住機遇,順應新的發展形勢,不失時機地推進現代奶業建設。從國外先進經驗來看,集約化經營是現代奶業的經營方式。即,改革生產方式,推行規模化經營;以規?;癁檩d體,廣泛運用奶業現代科學技術和先進裝備,推行集約化經營;通過集約化經營,集成應用奶牛繁育、飼養管理、疫病防治、牛奶收集、飼喂設備租賃、污染物處理等標準,推行標準化生產,使奶業的質量和效益達到最高水平。
2.3我國奶牛養殖業產業組織新模式的構建
什么是我國奶牛養殖業產業組織的新模式?筆者認為:狹義講,就是奶牛養殖生產的相關技術的進步與變革;廣義講,就是我國奶牛養殖業的產業布局和空間組織的合理化,組織與管理的現代化,設施的功能化和裝備的機械化、智能化,以及信息技術的應用、廢棄物的清潔化處理和人的素質的提升,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和人的發展相統一。從發展的內容上來講,就是生產條件、生產技術和經營管理的現代化,經營的集約化和可持續化,分工的專業化社與服務的會化,生產過程中的標準化與管理活動的信息化。具體來講,就是圍繞著“聚集園區化、經營規?;?、管理信息化、飼養標準化、服務社會化、組織一體化、分工專業化、設施功能化、設備智能化、環境清潔化”這“10化”,來規劃、組織、管理奶業,構建奶牛養殖業發展的新業態。新型工業化道路的要點一是可持續發展,二是注重信息化的作用。從新型工業化道路的要點來看,“管理信息化、飼養標準化、分工專業化、設施功能化、設備智能化、環境清潔化”均符合可持續發展的發展原則?,F代奶業是以奶業的市場化為背景,以奶業的產加銷、服務一體化為框架的產業化,依托這種奶業一體化的經營方式,用現代工業提供的技術裝備農業,用現代生物科學技術改造奶業,用現代經營理念和組織方式管理奶業生產和經營,將奶牛養殖業集中化、企業化、規模化,實施全程標準化運營,以創造較高的綜合生產力,這種養殖業產業化,是按照市場經濟規律,用工業化理念謀劃的奶業經營模式。具體園區模式如圖1所示。
(1)組織體系的主體構成。由于發展的基礎條件的不同、管理水平的差異,產業的主體構成主要是資本一體化、業務多元化、管理模塊化的養殖集團和奶農合作總社,以及縱向分工的專業化公司。隨著管理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和市場機制的作用,專業化組織會逐步向養殖集團和奶農合作總社演進。從奶牛養殖的現狀和產業的技術結構特征來看,受資本供給約束和技術供給的限制,勞動的邊際報酬應該是處于遞減,未來的奶牛養殖模式是“規模場組成的養殖企業集團和私人牛場組成的奶農合作社”兩種共存模式,奶農合作社的組織形式長期內仍將是主導模式。奶農合作社作為奶農代表大會的常設機構,負責代表奶農與上下游企業的談判和政府管理部門、監管部門的政策交涉,其他機構都是公司化運營,合作社可以設縣區級,逐步再設市、省級等區域性合作總社。養殖集團和合作總社為綜合業務,下設養殖、技術服、有機肥等多項業務;縱向分工的公司,各自專注于某一業務,以“業務專業化、經營規模化”為業務取向。
(2)組織體系運營模式。養殖園區里有多家奶農的奶牛場集中場地,養殖員工為奶農家庭自有成員,每家飼養奶牛100~200頭以上。為提高園區現代化水平,每個園區內設有飼喂設備公司租賃部,采用飼喂設備喂養奶牛可以解決了人工難以實現的奶牛精料的精量,多時段均衡補給,減少了飼料浪費和飼料的污染,降低了奶牛的消化道疾病,提高了奶牛的產量,降低了生產成本。園區內,有技術服務公司設立的技術服務部解決奶農養殖奶牛過程中出現的奶牛養殖、雜交繁育、品種改良(冷配胚胎移植)、疫病防治等一系列的技術問題。奶農養殖過程中采用飼料廠統一供應的飼料可以解決制約奶牛養殖業中奶牛養殖水平低、飼喂方式不科學、飼料單一、奶牛單產水平低進而養殖戶效益低等問題。奶牛養殖區設有統一擠奶廳(或每家奶農自建擠奶廳)和牛奶運輸公司,負責所有奶農的奶牛擠奶喝運輸到牛奶加工場,確保原料鮮奶在運輸過程中的質量和新鮮度。奶牛養殖區的有機肥工廠利用奶牛養殖場污水和糞便作為沼氣池和有機肥車間的原料,分別生產沼氣和固體有機肥,既能生產清潔能源,滿足園區內生活需要,又生產優質的有機生物肥料,用于蔬菜、果樹、花卉等種植和水產養殖,達到農業廢棄物的無害化、資源化、減量化的目標,實現循環再利用。
3促進我國現代奶牛養殖業產業組織形成的對策
隨著工業化、城鎮化的進程加快,我國許多地方也都進行了有益探索,取得了一些好的經驗,值得奶業的組織模式變革借鑒。隨著現代奶牛養殖技術、管理技術、信息技術、裝備技術的發展和環境保護的新要求,我國現在實行的“集合散戶養殖奶牛的養殖小區”模式已經不能與經濟發展相適應,必須加快我國國現代奶牛養殖業產業組織的形成。
一是園區設計規范化,園區經營公司化。奶牛是傳染病相對比較少的畜種,比較適合規?;?、集約化養殖,上海的光明的金山牧場和蒙牛的歐亞牧場養殖規模都達到了5000頭以上,成為現代化牛場的典范,為奶牛養殖的規?;?、園區化提供了范例。牧場向園區集聚,不僅可以集約化利用土地,還可以為產業的現代化創造有利條件。實現園區化,道路、給水排水、照明綠化和糞便處理等基礎設施可以統一建設,同時,也為社會服務組織的引入提供了條件。奶牛養殖園區,可以統一規劃在奶牛養殖優勢區的各個縣區,每個縣區建設1-2個作為示范區,基礎設施由縣區以上政府投資和管理或委托公司管理;牛舍可以由政府統一規劃設計、統一建造,租賃給農戶,也可以統一規劃設計,由農戶自己建造;服務組織由政府引導,成立相應的專業化的公司提供;奶牛靠制定優惠政策吸引規模牛場入駐,飼喂設備、擠奶設備由農戶購買,政府補貼;大型現代化設備也可以由公司購買,農戶共同租賃使用,按使用量計費結算。整個園區按照“統一飼料采購,統一技術服務,統一技術標準,統一飼養模式,統一糞便集中處理”的五統一模式運營,實現飼養標準化、服務即時化、牛奶同質化、效益最大化。
二是農戶橫向聯合一體化,專業性服務組織化。單個農戶在市場中的弱勢地位必須進行橫向聯合,成立合作社,才能取得在市場中的話語權,增強討價還價能力,才能降低交易費用,減少交易的不確定性。這樣還能促使社會化分工與生產專業化,就是要做單個農戶“搞不好的,做不了的”,產前產中產后的服務由合作社統一負責,這是國際經驗和現實經驗可以佐證的。政府要積極引導養殖園區成立奶農合作社,以縣區為單位成立合作總社,奶農經營中的一切服務和對外交易等都有合作社統一協調、談判,實現統一供給、統一服務、統一銷售,共同分享外部規模經濟福利。專業性服務要由過去的無組織、分散的服務轉變為統一的公司或組織負責,組織化有利于專業性服務實現規模經濟和范圍經濟,公司可以統一管理業務,便于監管,實現服務的規范化;統一培訓人員,提高服務水平。比如,園區有常駐服務機構,負責經常性服務,還可以組建專家團隊,集體會診,應對疑難雜癥,或成立“獸醫120”,提供應急服務。糞便的收集與處理、牛奶運輸、飼料供應等,都可以選擇相應的模式。
三是生產過程裝備化,管理活動信息化。牛場經營規模的大小,取決于裝備水平、管理信息化水平和社會化服務水平。裝備水平高,可以實現勞動的有效替代,降低勞動強度,提高勞動效率;信息化水平高,可以輔助管理,獲得準確的管理信息;社會化服務水平高,可以較好解決經營中的各種需求,保證經營活動的順利進行,獲得較好的經濟效益。在飼養環節,精飼料要加快裝備“筒倉儲存,罐車運送,自動配給,在線監測”供給系統和全混日糧(TMR)供給系統,提高勞動生產效率。在管理上,加快實現生產的信息化管理和企業的信息化管理,在園區內安裝局域網,推廣使用信息化管理軟件,及時獲得育種信息和疾病信息,獲得及時服務;在牛場,推廣ERP軟件,進行輔助管理,提高牛場的管理水平。
四是從業奶農知識化,政策支持長效化。從現代農業的內涵看,現代農業是知識農業?,F代奶業是用知識武裝的奶業,生產要素的智能化、經濟活動的信息化,科學技術的普及與應用,機械化、智能化設備的應用,技術、市場、政策法規等信息的共享與利用,新思想、新理念的接受和轉化等都對奶農提出了新要求、新挑戰,各級政府都必須加大人力資源開發的力度,加強奶農的培訓和專業合作組織負責人和管理人員的培訓,鼓勵受過高等教育的畢業生從事奶業生產管理、經營管理和組織管理,提高從業人員的整體素質和整個行業的經營管理水平。從當前來看,我國奶業是朝陽產業,需要政策扶持;奶牛養殖環節處于價值鏈的低端,又是弱勢、微利行業,需要政策保護。各級政府要制定產業升級政策,提供資金支持,引導奶農向園區集聚,鼓勵牛場裝備飼喂機械,發展專業性的服務組織,解決產前、產中、產后服務。制定相關的稅收優惠政策,減免相關稅費;加強信貸服務,積極支持奶牛養殖專業經濟合作組織的資金需要,有關部門應制定有利于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發展的政策和措施,按照構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進一步理順管理體制,組織動員社會各方面力量支持合作經濟的發展,減免合作社成員銷售牛奶免征增值稅、所得稅,對為合作社畜牧業生產提供產前、產中、產后服務組織,也給與減免稅收的優惠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