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壁壘對蔬菜出口的干擾
時間:2022-12-22 01:27:00
導語:綠色壁壘對蔬菜出口的干擾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我國是蔬菜生產大國,也是世界上第一大蔬菜出口國。隨著國外蔬菜市場準入門檻的逐漸增高,我國蔬菜出口受國外綠色貿易壁壘制約日趨嚴重,以農殘超標為主要表現形式的綠色貿易壁壘正在成為阻礙我國蔬菜出口的最嚴重的威脅。蔬菜產業是我國的優勢產業,具有較大的增值、增收潛力。大力發展蔬菜專業化生產和貿易,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優勢的外向型現代化蔬菜產業,是中國政府調整農業結構、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就業的重要方式之一,同時也對我國實施出口帶動戰略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論文以蔬菜產業為例,分析綠色貿易壁壘對我國農產品出口貿易的影響,并提出了應對綠色壁壘的對策和措施。
一、中國蔬菜出口貿易概況
(一)出口總量分析
蔬菜在我國農業發展中具有獨特的優勢和地位,是種植業中最具活力的經濟作物之一。近年來,隨著全球蔬菜貿易量不斷增加,我國蔬菜出口貿易也呈現出較為穩定的增長態勢,發展勢頭良好。中國作為世界蔬菜生產第一大國,現已成為世界蔬菜出口大國,且出口遠遠大于進口。
1995年至2005年,我國蔬菜貿易發展迅速,出口量由213.49萬噸增加到680.19萬噸,增加了2.19倍。中國的蔬菜貿易自2001年起進入加快發展階段,尤其入世幾年來的幾年增速迅速,2001年—2005年期間,出口量由394.02萬噸增長到680.19萬噸,年均增長率為14.53%,出口額由23.42億美元增長到44.84億美元,年均增長率達到了16.68%。特別是2001年—2003年期間,蔬菜出口量的增長極為迅速,2004—2005年期間,增長速度開始下降。盡管如此,蔬菜出口額依然保持強勁增長勢頭。這說明2004—2005年期間,我國出口蔬菜的平均價格呈現上升趨勢;進口量由1.86萬噸增加到9.75萬噸,增加了4.24倍;進口額由0.14億美元增加到0.82億美元,增加了4.86倍。雖然,蔬菜進口上升較快,但是其基數較小,所以在我國蔬菜貿易中的地位遠遠低于蔬菜出口貿易。
(二)出口市場分析
中國農業部貿易促進中心2006年的研究報告表明,從我國蔬菜出口金額的區域分布來看,亞洲居支撐地位。2005年中國蔬菜對其出口額達到30.01億美元,占總出口額的66.91%,但是與1995年的77.08%相比下降了10.17個百分點,是我國蔬菜出口額占總出口額比重唯一下降的區域;其次是歐洲,中國蔬菜對其出口額達到8.23億美元,比1995年的2.99億美元增加了175.25%,占總出口額的18.35%,比1995年的13.82%上升了4.53%,是蔬菜出口額占總出口額比重上升最高的區域;2005年,我國蔬菜對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出口額分別為3.86億美元和1.35億美元,分別占出口總額的8.61%和3.01%,占總額的比重分別上升了1.63%和1.72%;非洲是我國蔬菜出口金額上升最快的地區,從1995年的0.04億美元上升到2005年的0.95億美元,增加了2275%。然而,由于其起始金額較低,所以在我國蔬菜出口總額中所占比例依然較低,2005年為2.12%;大洋洲是我國蔬菜出口最少的區域,2005年的出口金額為0.45億美元,僅占總額的1.00%。從國家和地區來看,1995~2005年我國蔬菜出口的國家和地區由64個猛增到176個。上述數據說明中國出口多元化局面逐漸開始顯現,這種出口區域分布的形成是大陸蔬菜出口企業多年來堅持充分發揮價格和地緣優勢,優先占領周邊蔬菜輸入國和地區市場的重要成果。
(三)出口產品結構
我國蔬菜出口產品主要有三種,分別為鮮冷凍蔬菜、加工保藏蔬菜和干制蔬菜。其中,鮮冷凍蔬菜和加工保藏蔬菜是我國主要蔬菜出口種類。鮮冷凍蔬菜在我國蔬菜出口中所占比例最大,2005年出口408.4萬噸,同比增長12.63%,占蔬菜出口總量的60.06%。加工保藏蔬菜237.88萬噸,同比增長15.38%,占蔬菜出口總量的34.98%。但是在2006年,由于日本實施《肯定列表制度》,兩者的增長速度明顯放緩,尤其是加工保藏蔬菜,出口量為251.4萬噸,同比增長僅為5.7%,比2005年降低近10個百分點。然而,干制蔬菜2006年的出口量為37.7萬噸,同比增長11.89%,占蔬菜出口總量的5.15%,增長速度明顯快于鮮冷凍蔬菜和加工保藏蔬菜。在現有的發展階段,鮮冷凍蔬菜和加工保藏蔬菜是我國的主要出口種類。與此同時,在國際蔬菜貿易壁壘越來越嚴峻的背景下,隨著我國蔬菜產業結構的不斷優化,附加值高、生產效益好的干制蔬菜必將成為我國蔬菜產業發展的重要方向。
(四)市場需求分析
自給率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某種產品的總產量減去出口量之差與國內供應量之比。它通常用來描述一個國家的產品自給狀況。隨著世界貿易自由化程度不斷提高,各國對農業的保護也逐漸減少,各國趨向按照比較效益的原則安排農業生產。作為勞動密集型的蔬菜產業,不適合機械化作業,加之勞動強度大、工效低,勞動力缺乏且昂貴的發達國家開始轉向從事機械化程度高、規模效應高的農產品生產,蔬菜生產日漸弱化,自給率趨于下降。
另一方面,隨著發達國家對健康和生活質量的追求,國際上對蔬菜的需求將會很大。在這樣的背景之下,發達國家的蔬菜進口量不斷上升,使世界蔬菜需求量劇增。由此可以看出,蔬菜的國際市場需求呈上升趨勢,這為我國蔬菜出口貿易發展提供契機。
二、綠色貿易壁壘對農產品貿易的影響分析
雖然WTO框架下允許的綠色貿易壁壘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促進我國對生態環境和人類健康和安全的保護,但受現有的經濟、科技發展水平所限,一方面我國對綠色貿易壁壘所提供的機會的利用能力較低,另一方面,部分出口產品因產品質量和包裝達不到國際環保標準而被擠出國際市場,從而對我國出口貿易發展形成重要障礙。目前,我國出口貿易受綠色貿易壁壘的影響呈逐漸擴大的趨勢,據中國國際綠色化學高級研討會的統計,1999年,我國對外出口受綠色貿易壁壘限制商品價值高達114億美元。而這還僅僅是貿易自由化的開始,隨著貿易自由化的推進,綠色貿易壁壘的影響可能會更大。
2006年5月29日,日本實施《肯定列表制度》初期,我國食品出口企業減少,成交量明顯下降。2006年6月我國對日出口食品企業數量為2392家,同比下降了11.5%;7月下降7.1%,8月和9月經營企業家數基本與去年持平。6-12月,對日食品出口企業共4336家,同比下降2.9%。此外,我國食品對日出口金額也有一定幅度的下降。但從總體來說,已基本恢復到原有的增長水平。
WTO規則中TBT/SPS協議是綠色貿易壁壘在國際貿易中盛行的法律依據,我國出口產品也經常由于受到TBT/SPS措施限制而被進口國扣留,給我國出口貿易帶來巨大損失:據日本厚生勞動省公布的各口岸衛生檢疫所2004年檢出不合格進口食品資料統計,我國出口到日本的農產品及食品中,由于受到TBT和SPS措施限制而被扣留的食品種類中,以水產品和蔬菜、水果類產品扣留批次最多,分別占扣留總批次的32%和28%,其次是谷物類產品、油籽類產品和肉類產品,分別為11%,8%和7%。油籽、子仁類產品37批次,其中的花生及其制品29批次。另據美國FDA扣留農產品及食品記錄統計,蔬菜水、果類產品和水產品占據出口受阻品種的榜首。2004年中國出口食品總扣留批次為816次,其中蔬菜、水果類產品被扣留次數高達440批次,排在第一位,占扣留批次總量的53%;其次為水產品155批次,占扣留總批次的18%;油籽和子仁類產品(其中豆類產品52次)81次,占扣留總批次的10%。
綜上所述,蔬菜產品是我國遭遇發達國家綠色貿易壁壘最嚴重的出口農產品之一。
三、擴大中國蔬菜出口的具體對策
針對發達國家設置的趨于嚴格的綠色貿易壁壘,我國在制定正確的發展蔬菜產業的戰略的同時,應在上述戰略思路的指導下,采取有效而具體的政策或措施促進我國的蔬菜產業的健康發展。
(一)健全完善技術標準法規
首先,要建立健全蔬菜產業標準體系。這是對農業理念、運行機制、生產手段、經營模式等進行的一次重大變革,核心就是要形成一整套質量標準和操作規程。一般來說,綠色農業標準化體系包括環境質量標準、原料標準、生產操作規程、加工過程標準、質量檢測與控制體系標準、食品儲運體系標準化、產品召回制度。一方面,我國應努力提高技術標準的采標率;另一方面,應當慎重參照國際標準制定我國標準和直接采用國際標準,以免掉入國外標準背后專利陷阱。
其次,要建立蔬菜技術法規體系。我國蔬菜的技術法規體系還沒有建立,仍以強制性標準代替技術法規,這與國際慣例,特別是WTO/TBT協定要求不符。因此,應加快我國產品質量與管理體系方面的法制建設,通過科技手段提高我國產品質量和安全,改善我國蔬菜產業出口結構。不僅如此,我國還應加快技術法規和技術標準的融合。日本和美國的技術法規和技術標準正在加快融合,在技術法規中大量引用技術標準的內容,在相互融合的基礎上形成更合理、更具有經濟性的法規標準體系。
(二)規范完善認證制度
認證是由公正的第三方體系認證機構依據正式的標準體系,對企業生產產品和管理體系實施評定。在目前的市場經濟背景下,認證對消費者來說,是鑒別產品質量、確保自己購買到優質滿意產品的一個重要依據;對生產企業來說,體系認證的結果關系著產品在市場中的競爭能力如何;對政府部門來說,認證既是引導企業加強內部質量管理的依據,也具有維護消費者權益的參考價值。因此,在國際市場上,認證已普遍成為顧客選擇商品和合格供應商的依據,某些特定產品的認證已成為許多國家市場準入和政府采購的必要條件而被納入法律、法規的要求。
(三)創新農民經濟組織
我國蔬菜生產最顯著的特點是千家萬戶的小規模分散生產經營。這種分散的農業生產模式中,組織程度低、規模較小,從而帶來農戶的生產技術難以統一、成本較高、產品競爭力較差等一系列問題。因此,首先應建立農民經濟合作組織的垂直組織系統,政府在提供支持的同時盡量減少國家干預,保持組織的獨立自治。其次從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構建和諧社會的長遠目標來看,我國應注重發展以蔬菜生產和營銷專業戶為主體的農民專業合作社或協會,使其成為調整蔬菜產業結構、發展現代蔬菜、擴展蔬菜產業鏈、實現垂直一體化經營的重要的組織載體。此外,還應扶持大型龍頭企業的建設。按照蔬菜產業化方向的要求選準龍頭企業,從政策上進行扶持,形成產業開發型科技園區,使其真正起到帶動生產的龍頭作用。一般來說,主要龍頭企業為種苗企業、加工企業、產后處理企業等。
(四)加大科技投入
農業技術創新是農業發展的最終支撐力量。要實現農業生產方式的轉變、優化農產品品種結構、提高農產品的質量,歸根結底需要農業技術的推動,需要依靠農業技術的創新。例如,從蔬菜種植業領域看,更換一代新品種,可以使蔬菜經濟增長中的科技貢獻率提高10%-20%。一項新技術、一種新型覆蓋材料的應用,往往伴隨著整個生產技術體系的變革,可帶來30%-50%甚至更多的增產增收的效果。因此,增加科技投入,提高科技水平,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對于提升我國蔬菜產業的國際競爭力尤為重要。
此外,為更加有效地應對綠色壁壘措施對我國蔬菜產業的出口,還要實現蔬菜產業精深化、充分發揮政府公共管理職能、不斷加大農民培訓力度,加速蔬菜的產業升級,促進傳統蔬菜產業向現代蔬菜產業的戰略轉變,才能從根本上解決我國蔬菜產業目前面臨的問題。
- 上一篇:新能源的技術壁壘與戰略
- 下一篇:當代醫藥冷鏈物流的現狀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