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盟自由貿易區的現狀與發展
時間:2022-04-01 03:03:34
導語:東盟自由貿易區的現狀與發展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建成,意味著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和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集團之間,建立起了穩定的極具潛力的經濟貿易關系,必將對世界經濟的發展和亞太地區的繁榮穩定帶來長久紅利。但由于歷史原因、地緣政治紛爭以及雙方實際利益的差異,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發展現狀是機遇與挑戰并存。本文通過結合自貿區的發展歷史,分析現狀,提出其抓住機遇,應對挑戰的未來發展對策。
關鍵詞:自由貿易區;經濟貿易關系;世界經濟;亞太地區
1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歷史發展
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簡稱CAFTA,是中國與東盟十國共同組建的國際自由貿易區。中國與東盟成為對話伙伴源于1991年,達成組建貿易區的合作意愿于2010年1月1日正式全面啟動。中東自由貿易區的建立,是發展中國家建立的最大的自由貿易區,它的貿易百分比占世界貿易總量的13%。中東自貿區包含11個國家、19億人口,是目前世界人口最多的自貿區,是一個相當宏大的經濟實體。中國與東盟各國建立自由貿易區既有先天性的自然和歷史元素,也有各自產業結構的相互結合互補。首先,中國—東盟自貿區得益于雙方的自然條件。兩個地區山水相連,在地理位置上具有與生俱來的優勢,因此,造就了地理位置上的息息相關。地理位置和氣候條件的先天優勢使得雙方在各自的氣候條件下擁有優秀的自然資源。其次,雙方承載著悠久的歷史友誼,在處理國際事務和交流合作中,雙方擁有共同的語言和利益,立場基本一致,可以達成經濟發展和穩定的共同愿望。最后,雙方得益于產業結構的合作與互補。在經濟一體化的進程中,中國與東盟的產業鏈條逐步完善,使得相互之間產業間的交流與合作成為可能。構建中國—東盟自貿區的提議是時任中國國務院總理朱镕基于2000年9月在新加坡舉行的第四次東盟與中國(10+1)領導人會議上提出來的,它的提出得到了東盟各國的認可和贊同。中國與東盟十國一致認可在十年內建立自由貿易區。建立自由貿易區的過程是復雜且有意義的,世界上人口最大的自貿區建立計劃就在2002年的第六次中國-東盟領導人會議上被確立下來《,中國與東盟全面經濟合作框架協議》標志著中國與東盟自貿區的建立工作進入更高、更深的合作領域,雙方正式開啟了雙面發展的新模式。建立的歷史過程大體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2002~2010年。始于2002年11月4日,簽署的《中國與東盟全面經濟合作框架協議》,從而開啟了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發展和建立的嶄新進程。隨后,簽署了《貨物貿易協議》和《爭端解決機制協議》,這表明中國和東盟十國開始進入正式的貿易往來階段,開始進入實質性的執行行動中。在執行過程中,涉及降稅計劃,2009年8月15日《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投資協議》的簽署,標志著主要談判結束。第二階段:2010~2015年。截至2015年,中國-東盟各國于中國的國際貿易往來也出現了零關稅的現象,絕大多數產品用于廣泛深入開展開放性的貿易服務和投資。第三階段:2015年之后。當基本雛形已經建立后,中國-東盟自貿區的發展逐漸走上軌道,開始進入不斷地鞏固和完善階段。
2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發展現狀
建設中國—東盟自貿區升級版是雙方在未來的合作重點。中國發起的“一帶一路”規劃戰略中,東盟地區作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主要通道節點,大戰略的實施必將會促使沿線各國聯系更加緊密。目前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發展現狀具有以下特點。
2.1貨物貿易與服務貿易總額快速增長
《貨物貿易協議》簽署后,中國與東盟各國的雙邊貿易發展勢頭日趨猛烈,自貿區中的各個國家不斷開放互惠互贏的合作模式,南南合作充分體現出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巨大潛能,為世界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帶來希望。據我國相關部門綜合統計,2014年中國與東盟貨物貿易額達4803.94億美元,同比增長8.3%,增速較中國整體對外貿易平均增速高出4.9個百分點。與更多的貿易合作伙伴相比,中國與東盟十國的對外貿易總額達到11%左右,其中,與馬來西亞、越南、新加坡的對外貿易往來更為頻繁。在東盟十國的雙邊貿易往來中,緬甸、越南和菲律賓是增長速度最快的三個國家,這三個國家通過對外貿易使當地經濟發生了急速的增長。針對與貨物貿易相對應的服務貿易來說,從2000~2011年,10年的時間內,中國的服務貿易出口總額逐年遞增至1822億美元,是2000年的6倍之多。2009年的金融危機雖然對中國服務進出口貿易總額下滑,但也達到了進出口的基本平衡。隨著經濟復蘇,截至2011年,中國服務對外貿易達到4191億美元,總量呈現遞增態勢。
2.2中國與東盟國家之間加強相互投資的速度
無論是中國對東盟各國的投資,還是東盟十國對華投資,相互之間的投資不斷增強。據商務部統計,東盟對華投資協議額截至2010年底高達550億美元,雖然受東南亞金融危機的影響,東盟對華投資額度一再下降,但東盟仍然是中國吸引外資的重要聯盟國。中國對東盟國家的投資從2005年的10億美元起步,以每年0.5倍的增長率為基點,截至2007年,中國在東盟各國的投資總額達到15億美元。自CAFTA建立后,隨著貿易自由化的發展,中國與東盟十國的投資也逐漸自由化,各種生產要素之間可以通過自由貿易流動來促進相互之間的投資。CAFTA建立后,中國對東盟的出口增加至55%,這一數據充分證明我國國民生產總值被高速拉動,總值呈現增長趨勢。通過對外投資,解決國內能源與化工行業的生產力過剩、技術裝備閑散、生產成品滯銷等問題,從而對我國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具有關鍵性作用。近幾年來,隨著中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和綜合國力的增強,我國一些企業也加入到國家的行列,開展延展自身的對外投資項目。據統計,截至2014年底,中國與東盟各國的雙向投資額達到150億美元,主要投資國家仍是菲律賓、老撾、柬埔寨和新加坡,這些國家的投資進口實現進一步增長。
2.3中國與東盟國家經濟發展方式和產業結構的轉變
對中國與東盟的關系曾經做過這樣的陳述,他表示,在當前中國經濟總體形勢出現利好的環境下,在21世紀第二個十年的時候,中國將進一步擴大開放型經濟的發展步伐,逐步實現與發達國家的經濟貿易合作。同時,會加強同發展中國家的互利合作,針對周邊國家會開展務實合作。實踐證明,中國與周邊國家的務實合作是重大的發展機遇,將持續利好,包括給東盟在內的鄰邦帶來重要的互惠互利。由此可見,通過與東盟各國建立自貿區的舉措,中國及對方貿易國的經濟都獲得了顯著發展,經濟發展方式和產業結構都得到了進一步調整和優化,在我國的制造業方面尤為明顯,這將有效帶動我國能源動力及化工行業的進一步發展。此外,雙方的經濟合作領域將再度拓寬,服務貿易將進一步加大,在金融、保險與電子領域都將獲得更大規模的合作。農業、環境保護、能源等行業也將受到不同程度的波動式發展。從能源來看,東盟國家由于特殊的自然環境因素,在食品及能源上比我國具有先天性的優勢條件,而且它的電子產品方面也比我國具備更先進的發展條件。因此,我國針對東盟國家的進口貨物則主要集中在石油、棕櫚油、天然橡膠等資源型產品上。這源于我國勞動密集型產業的產業機構,產業多為原材料加工和生產,因此需要的原材料進口就會增多。我國進口材料的增多就會影響雙邊貿易的對方國家經濟產業機構發生變化,使得他們更注重生產進出口貨物的產業。相對而言,我國的紡織品、服裝等產品具有顯著的發展優勢,東盟各國對這些貨物進口量的增加也會導致我國該類行業的不斷發展,從而改變或調整經濟產業結構。此外,我國的機械電子設備、金屬制品、化工產品等也不斷創造新的產業增長點,在東盟市場上這些產品的份額將會繼續增加。伴隨著中東雙方貿易的不斷發展,各國貿易結構也將進一步優化,相互之間的優勢產品進出口貿易將不斷增多,這對于雙方的產業結構優化調整具有積極作用。
3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未來發展面臨的挑戰
3.1地緣政治紛爭對自貿區發展的不利影響
自古存在的我國同日、美等多國地緣政治紛爭對自貿區的發展有不利影響。自CAFTA與中國簽訂協議后,它同時與日本、韓國等也簽訂了自由貿易協議,與美國也修訂了新的經貿合作條約,這證明東盟各國妄圖在東亞合作中發揮領頭作用,同時也是中國同日、美等國在亞太地區地緣政治紛爭的反映。日本作為亞洲經濟的強國之一,它對東盟的貿易政策被看作是保持友好密切的關系,長期以來日本在東南亞有很大影響力,但受到中國與東盟自由貿易協議的刺激,再度強調增強與東盟的經濟關系。它妄圖實現以日本為主導的東亞共同體,妄圖抗衡歐盟和自由貿易區的競爭以確定自己在東亞地區的地位,從而實現世界大國之夢。中國同樣以亞洲為依托,注重發展與東亞地區的關系,FTA戰略將東亞列為首選對象。中日同為亞洲地區經濟實力較強的國家,在東亞地區的地緣紛爭上,兩國也尤為明顯。作為亞洲地區的大國,為了鞏固和擴大自身的政治經濟利益,保障國土安全,都妄圖通過與鄰邦建立友好合作關系,取得對方的信任和支持,從而應對歐美區域經濟一體化的不斷侵襲。中日的FTA戰略都將東亞列為優先發展的對象,這就不可避免地引發更激烈的地緣紛爭。在金融領域,中日一直在暗中爭奪主導權,但中國經濟的迅猛發展和國際地位的上升使日本經濟影響力稍顯遜色。CAFTA的建成,是中國在東亞地區地緣戰略的成功開端,增強了中國對日本的地緣競爭力和經濟實力。
3.2東盟各國自身發展受內外環境的制約
東盟經濟組織內部的狀態直接影響貿易區的成敗。在自貿區內,存在著不同的社會制度和多種經濟發展層次,不同發展水平的經濟實體在不同的社會制度體系內存在,整合是一件極為困難的事情,更不用談區域合作和經濟一體化。此外,成員利益的不一致造成其合作模式的難度加大,這些不確定因素不但影響國家自身的經濟發展,也影響自貿區內其他國家的進一步合作。東盟各國受到美國市場的嚴重影響,由于美國自身并不希望任何力量在東亞地區呈現高速崛起,因此,它對中國東盟自貿區的建立表現出最大的不安。自中國東盟自貿區簽訂協議后,美國、日本、俄羅斯等國家相繼與東盟簽署了雙邊貿易規定,這樣的認可是通過為東盟提供優厚的報酬來實現的。由此可見,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建立和發展道路并非坦途,需要解決的問題很多。但歷史將會證明,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建立將是雙贏的選擇。CAFTA的建成是我國區域一體化戰略的初步體現,有助于增強中國在地區一體化發展中的主導作用,有助于改善中國的區域環境,為我國的和平發展創造更加有利的環境。
作者:張玲 單位:惠州城市職業學院
參考文獻
[1]聶德寧.全球化下中國與東南亞經貿關系的歷史、現狀及其趨勢[M].廈門大學出版社,2006.
[2]亞洲開發銀行[EB\OL].www.adb.org.
[3]張蘊嶺.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機遇與挑戰[J].亞太經濟,2003(3).
[4]中國外交部駐東南亞各國大使館商務參贊處網站[EB\OL].
- 上一篇:醫學專業學生計算機學習興趣的培養
- 下一篇:計算機軟件開發技術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