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服務貿易格局影響研究論文
時間:2022-03-29 08:41:00
導語:技術服務貿易格局影響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內容摘要:技術進步在國際貿易發展中的重要性日益提升。本文主要回顧了技術進步對于國際貿易格局影響的有關理論,論述了這些理論對于我國參與國際分工和國際貿易的啟示,并為我國參與國際貿易提出有益的建議。
關鍵詞:技術進步貿易格局
技術進步與貿易格局的國際貿易理論
(一)技術差距模型
技術差距模型由波斯納(Posner)于1961年在《國際貿易和技術變化》一文中提出。波斯納認為技術差距是國家間開展貿易的一個重要原因,一國的技術優勢使其在獲得出口市場方面占有優勢,當一國創新某種產品成功后,在國外掌握該項技術之前產生了技術領先差距,因此可出口技術領先產品。但因新技術會隨著專利權轉讓、技術合作、對外投資、國際貿易等途徑流傳到國外,當一國創新的技術為外國模仿時,外國即可自行生產而減少進口,創新國漸漸失去該產品的出口市場,因技術差距產生的國際貿易逐漸壓縮。隨著時間的推移,新技術最終將被技術模仿國掌握,使技術差距消失。貿易即持續到技術模仿國能夠生產出滿足其對該產品的全部需求的時候。由于技術差距產生的貿易格局是:技術創新的發達國家出口創新產品,進口傳統產品;落后國家進口創新產品,出口傳統產品。
(二)弗農的產品生命周期理論
1966年哈佛大學教授雷蒙德•弗農(RaymandVernon,1966)在《產品周期中的國際貿易和國際投資》一文中提出了產品生命周期理論,而后威爾士(Wells)又進行了擴展,具體而深刻地論證了“技術決定國際貿易格局”的觀點。弗農把國家依次分成創新國(一般為最發達國家)、次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把產品生命周期分為三個階段,即新產品階段,成熟產品階段和標準化產品階段。在新產品階段,創新國利用其擁有的壟斷技術優勢,開發新產品,由于產品尚未完全成型,技術上未加完善,加之競爭者少,國內市場就能滿足其攝取高額利潤的要求等,產品極少出口到其他國家,絕大部分產品都在國內銷售。而在成熟產品階段,由于創新國技術壟斷和市場壟斷地位的打破,競爭者增加,市場競爭激烈,替代產品增多,產品的附加值不斷降低,企業越來越重視產品成本的下降,擁有較低的成本的企業開始處于越來越有利的地位,且創新國和次發達國家市場開始出現飽和,為降低成本,抑制國內外競爭者,企業紛紛到發展中國家投資建廠。在標準化產品階段,產品的生產技術、生產規模及產品本身已經完全成熟,這時對生產者技能要求不高,原來新產品企業的壟斷技術優勢已經消失,成本、價格因素已經成為決定性的因素,這時發展中國家已經具備明顯的成本因素優勢,創新國和次發達國家為進一步降低生產成本,開始大量地在發展中國家投資建廠,再將產品遠銷至創新國和第三國市場。新產品的主要進出口國家及貿易格局變化如表1所示。
(三)南北貿易動態一般均衡模型
史格斯羅姆、安南特和迪諾波羅于1990年共同發表了《一個熊彼特的產品生命模式》一文,他們將弗農的產品生命周期模型思想與熊彼特創新性破壞的產品創新觀加以結合,提出了一個南北貿易的動態一般均衡模型。在該模型中,產品生命周期的長短以及產品貿易格局的變化均源于R&D活動,廠商間的研發競爭決定了北方產品創新的速度。一個企業在R&D活動中投入的資源越多,它贏得競爭的概率就越大;而且,每項R&D競爭延續的時間與R&D投入的總資源是成正比的。由于R&D競爭獲勝者在制度規定的專利權限內可以享受壟斷利潤,發達國家的廠商為了實現預期利潤最大化,就會不斷加大R&D投入,推動產品生命周期的延長。
此模型說明,在南北貿易中,一個企業在R&D活動中投入的資源越多,它在國際競爭中就越具有優勢,就可以將其新產品出口到其他國家去,并能獲得專利保護期限內技術進步帶來的壟斷利潤。
(四)格羅斯曼—赫爾普曼的產品生命周期模型
格羅斯曼—赫爾普曼于1992年發表的《質量階梯和產品生命周期》一文,提出了一個具有內生創新和模仿、質量競爭的兩國產品生命周期模型。該模型認為因為北方擁有素質較高的勞動力和先進設備,所以技術創新一般發生在北方;南方國家可以在進口北方國家產品的過程中進行技術模仿,北方的創新和南方的模仿相互作用構成動態均衡。因為每一類產品都存在一個質量階梯,所以北方國家可以通過創新提高產品質量而獲得一段時期的市場壟斷。南方國家的有效模仿可以打破北方的壟斷,利用成本優勢占領一部分市場份額,直到北方的下一個技術創新開始,這樣的不斷循環形成產品周期。創新帶來模仿,模仿刺激創新,南北兩方都可以沿著質量階梯上升。但是,由于北方在發展研究上使用更多的資源,所以北方技術創新的速率高于南方技術模仿的速率,造成南北方存在一個較大的技術缺口。
本模型揭示出南北之間貿易與增長不斷推動的微觀基礎就是企業家對R&D投資決策的理性選擇。而且,該模型對于給定產業中市場份額與貿易形勢的演進給出了合理的解釋和合乎實際的預測,說明了南方國家貿易條件得不到改善的原因。同時,該模型還強調了國家政府對技術進步和貿易格局的影響,如果北方政府增進技術創新的政策,則其技術創新速度越快;如果南方政府采取鼓勵技術模仿的政策,則其技術轉移的速度越快。
(五)“蛙跳”增長模型
布雷茲斯、克魯格曼和齊登于1986年在《國際競爭中的蛙跳:國家技術領先地位的周期理論》一文中提出了一個國際競爭的“蛙跳”增長模型。該模型指出后進國家具有“后發優勢”,政府通過有利于技術開發的政策,后進國家可以“趕超”先進國家,而先進國家的領導地位則可能“固定”。其原因在于:從發達國家的角度而言,一方面,在沒有發生邊際技術變遷時,規模收益遞增能夠強化發達國家的經濟領先地位,而在沒有發生邊際技術變遷時,發達國家因受高工資水平和既得利益的影響,它可能會延遲對新技術的采用;另一方面,發達國家對舊技術已有生產經驗,新技術初始反而不如舊技術有效率,而發展中國家則更愿意采用那些最初效益不高但潛力很大的新技術。
“蛙跳”增長模型說明國家之間的優勢不是絕對的,如果發展中國家把握后發優勢,即通過邊干邊學等過程產生更多的內生技術進步,便能夠在該技術先進的部門取得比較優勢,并從動態的角度不斷強化這種優勢,從而縮短與發達國家之間的差距,最終完全有可能趕上并超過發達國家,在此過程中,其貿易格局也會隨之變化。
依據技術進步規律開展國際分工和國際貿易
(一)技術進步是決定企業和國家比較優勢和外貿競爭力的決定性因素
從南北貿易模型和格羅斯曼—赫爾普曼的產品生命周期模型中可以看出,一個企業在R&D上投入越多,它在國際競爭中就越可能處于比較優勢,就越可能將其產品出口到其他國家,獲得專利期限內的壟斷高額利潤。同時,北方國家由于技術和貿易的壟斷優勢,不斷從科技發展中獲得更多的技術創新。北方國家的技術向南方國家轉移的過程中,存在著明顯技術轉移時滯,使得南方國家必須經過一段時間后才能進行模仿性的生產。在這種貿易格局中,由于發達國家的技術優勢和發展中國家的技術落后,南北雙方的經濟發展水平也可能在不斷的拉大。因此,推動技術進步是開展國際分工和國家貿易的根基,是保證貿易利益的必由之路。
(二)培養技術創新的能力
技術進步包括技術創新和技術模仿。根據技術差距模型,發展中國家可以積極引進和承接發達國家的先進技術,在技術模仿的同時,不斷提升技術吸收消化的能力,培養自己的技術創新水平。從“蛙跳”模型中也可以看出,國際貿易的格局不是一成不變的,如果發展中國家能夠把握后發優勢,邊干邊學,完全可以在一些行業實現比較優勢,實現經濟的快速發展。
(三)根據技術規律促進產業結構升級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壯大以及我國勞動法最低工資的實施,我國的勞動資源優勢將逐漸被削弱,甚至消失,這些勞動密集型產品的比較優勢也會隨之轉移到其他發展中國家。因此,根據技術進步規律進行產業結構升級是大勢所趨。
(四)政府所起的重要作用
從南北貿易模型和格羅斯曼—赫爾普曼的產品生命周期模型中可以看出,如果南方政府采取措施加快技術轉移的速度,南方國家模仿生產新產品的時間就會縮短,有利于南北經濟差距的縮小。同時南方國家政府通過制定產業政策鼓勵技術創新,南方國家的技術創新能力會得到很大的提升,也有助于更好的把握后發優勢,實現“蛙跳”效應。因此,政府制定的貿易政策和產業政策對于推動一國的技術進步和改變貿易格局具有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王冉冉.基于技術要素的國際貿易理論—兼論技術要素與我國外貿國際競爭力的提升.貴州財經學院學報,2005
2.岳昌君.國際貿易與技術進步.山東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
- 上一篇:中美服務貿易國際競爭比較論文
- 下一篇:災害性天氣應對工作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