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時期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與開發

時間:2022-07-14 04:24:05

導語:抗戰時期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與開發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抗戰時期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與開發

抗日戰爭時期,以安徽省皖北地區為中心,蘇魯豫皖交界形成了一個介于國民政府與日偽軍之間的中間地帶。1942—1945年,隨著韓國臨時政府下屬的光復軍征募六分處、第三支隊、韓國青年訓練班先后在皖北阜陽地區成立。韓國獨立運動力量駐皖北各部在中國軍民的幫助支持下,以各種方式參加中國的抗日戰爭,并在抗戰中做出了一定的貢獻。作為抗戰時期韓國光復力量的駐地,安徽省應該在中韓睦鄰友好關系的前提下,處理好韓國光復軍舊址的保護與開發。筆者結合安徽地區的實際狀況,從歷史文化遺產的角度對相關舊址保護與管理對策等方面作些探析。

一、安徽地區抗戰時期韓國光復軍駐地舊址概況

為了進一步發展韓國愛國武裝力量,1942年春,韓國光復軍派高級參謀金學奎赴安徽北部地區設韓國光復軍招募委員會,以后又成立了光復軍第三支隊,金學奎被任命為韓國光復軍招募委員會主任和第三支隊支隊長。開始在安徽北部一帶活動。金學奎這樣的韓國獨立運動中的資深人物被派往皖北工作,并身兼韓國臨時政府特派代表和韓國獨立黨安徽支部執行委員長,表明了抗戰時期韓國獨立運動力量對安徽的重視[1]。韓國獨立運動力量把安徽地區視為發展壯大自身力量的重要地區,派出重要骨干、設立各種機構、借助第三種力量在此地區招募人員、籌建軍隊、安撫僑民、舉辦培訓班,等等。在安徽地區活動的韓國獨立運動力量主要是光復軍的第三支隊、征募六分處以及朝鮮義勇軍。之所以韓國獨立運動力量把安徽北部作為重要活動基地,主要原因有二:一是皖北地區交通優越、自然資源豐富。阜陽、蚌埠等皖北地區,是南北交通的要脈所在,地處蘇魯豫皖四省交界,而且人口稠密,有著豐富礦產資源,韓僑在此地居住較多。全面抗戰爆發后,從華北地區流入安徽的韓僑便有117戶,其他如淮南有25戶、宿縣39戶,韓僑在此主要從事谷物貿易、食品雜貨貿易等[2]16。大量韓僑的遷入,有利于韓國獨立運動力量在皖北地區征募兵員。二是皖北地區在抗戰時期戰略位置重要。1938年冬,國民黨軍事委員會強調“游擊戰重于正規戰”,決定各戰區劃分若干游擊區。皖北各地多被劃為游擊區。1940年冬,第一戰區魯蘇豫皖邊區游擊總司令部成立于皖北臨泉(1944年改為臨泉指揮所),主要轄有第三十一、十五集團軍、山東挺進軍等部和數十個游擊縱隊。1944年,國民黨軍事委員會決定以平漢路以東、長江以北、黃河以南地區劃為第十戰區,李品仙為司令長官。這樣以皖北為中心,麋集了大量軍隊。這些部隊集中駐扎在以阜陽為中心的皖北地區。此外,隨同這些軍隊來阜陽的還有江蘇、山東兩個省政府以及其下屬機構,相關工作人員與家屬、工廠企業、商貿人士、學生團體等[3]。隨著抗戰的深入,蘇魯豫皖交界處的皖北地區也出現了韓國獨立運動力量的活動[4]101。韓國光復軍征募六分處在皖北的發展以及展開的工作引起了多方的關注,美國戰略事務局也注意到在阜陽頻繁活動的韓國光復軍。1942年韓國光復軍征募第六分處在安徽阜陽成立后,那些僑居在皖北的韓僑紛紛來投,舉起抗日復國的大旗。甚至周邊的山東、江蘇、河南等省的韓僑子弟也被吸引過來。1943年11月開羅會議之后,國統區及中國淪陷區等地的韓國民眾紛紛打電報給臨時政府,希望臨時政府能通過整訓韓籍青年,為日后復國積聚力量,“久蟄思動之國內外民眾,如死囚之蒙釋放恩典,如癡如狂,躍躍欲試……而自國內及中國淪陷各區,設法脫出敵網分別投入較近之自由中國地事者,日見增加。彼等函電紛至,要求臨時政府實施敵后擴大組織,招撫僑胞,加緊訓練,預事布置,伺機總動員之工作網”[5]。1944年3月8日,金九[5]代表韓國臨時政府向重慶政府遞交《韓國臨時政府工作大綱》,表示將“選派干員,分別設置機構,于接近敵區的自由中國地帶,派人深入敵后各地,擴大組織,實行招撫訓練等工作”[4]101。根據大綱,韓國臨時政府決定:為加速籌備戰后復國事宜,在韓僑或韓國光復軍力量較集中的地區設置招撫敵后僑胞事務委員會總辦事處,總辦事處以下設招待所,分別負責各地區招撫韓僑的工作。在這項招撫工作中,皖北地區又是頗受重視并積極展開工作的重點地區。根據臨時政府決定,招撫委員會共設總辦事處三處。其中皖北界首屬于華北總辦事處工作區域,下設了一個招待所,負責招撫皖北及周邊地區的韓僑[6]。由于皖北地區長期處于游擊區的形勢,故征募處人員能相對較自由地出入抗戰前線開展活動,加上金學奎的積極努力,光復軍征募六分處的招募工作取得了較好的成績。經過三年的發展,總人數已達205人之多。[2]16為了積聚力量復國,韓國臨時政府也意識到培訓韓國青年的重要性,在呈遞給中國國民政府的信函中請求給予幫助,“擴大實施國內及敵后有系統的組織后,繼即開始相當訓練,況值思想派系紛雜之此際,不可不緊密注力于嚴格的訓練。但敝臨時政府過去因種種難題,未克設置訓練機構,實屬極大的缺陷。除即速設法籌設機構,實施訓練外,擬盡先選拔較優青年若干人,由敝臨時政府負責保送于中央訓練團。分別施以相當的訓練,對黨務、政治、軍事掌握后,分派各地,與各該地中國國民黨戰地工作人員,結成密切的聯絡,擴大實行敵后工作,此擬請特準施行者也。臨時政府還擬定了訓練工作計劃:在敵后實行擴大組織后,必須分地訓練。其初步工作,因限于教材及預算,暫先分設于甲、乙、丙三辦事處,在各該地中國戰地黨政工作機關協助之下,次第實行”[7]。1945年5月28日(農歷四月十七),金九致函請求在西安、阜陽設立韓國來歸青年訓練班,電文稱“有志青年源源來歸,翹首待命于阜陽一帶者無未可計。西安、阜陽兩方面現已準備成立訓練班,不日即行開始。業敦請盟國及僑美僑中著名之軍事教授從事積極訓導,以期早日成功”[5]416。并請求西安、阜陽軍政當局予以協助。6月11日,正式批準了金九的請求,同時電令西安、阜陽軍政當局“隨時協助”[5]416。1945年6月16日,國民政府秘書長吳鐵城致函金九,“頃奉總裁代電,以關于閣下請在西安、阜陽成立訓練班并電該兩處軍政當局隨時協助一節,經準照辦,飭轉達等因,特此奉達”[2]16。吳鐵城又以中國國民黨中央軍事委員會的名義給中國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發函,要求他們速辦光復軍訓練班,安置來歸青年,“查關于韓國來歸青年之安置一案,前經函復韓國臨時政府徑與貴會洽辦,在光復軍中予以安置,并以渝機字第350號函達在案。現據報,韓國青年陸續逃來后方者為數頗多……韓國臨時政府尚無妥善安置辦法,彼等頗感失望等語,擬請貴會迅即設立光復軍訓練班,在西安、老河口等處就地收容,予以訓練,分派前方各部隊服務,俾得有所效力。相應函達,查照核辦,訊予見復為荷”[8]。后經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下屬第十戰區司令李品仙與金學奎協商,決定在第十戰區干部訓練班臨泉(阜陽下屬縣)分團內特設韓國光復軍訓練班,由金學奎任韓國光復軍訓練班主任,學員們接受政治和軍事技術的培訓。在短短的幾個月里,阜陽訓練班共培訓了三期學員。第一期就有50名畢業生,全部被派往前線,開展反日復國的工作。第二期學員畢業后,留在光復軍招募處工作,協助培訓新入伍的韓國光復軍戰士。第三期學員畢業后被派往重慶,充實韓國光復軍總司令部和韓國臨時政府。培養了相當一批政治軍事干部,使韓國光復軍不僅在數量上有了發展,而且運動骨干的軍事素質也有所提高[9]。征募六分處設立后,光復軍總司令部派金學奎赴皖北地區,負責征募人員,后在征募六分處的基礎上籌建韓國光復軍第三支隊。1945年6月30日,在阜陽劇場舉行了成立典禮,金學奎任支隊長[10]。除此以外,1945年美國陸軍戰略作戰部專門邀請以阜陽為主要活動基地的光復軍征募六分處主任金學奎前往昆明,討論韓美軍事合作的問題[11]。從此,安徽阜陽地區成為抗戰時期韓國光復軍活動的重點地區之一。綜上所述,以皖北為中心的蘇魯豫皖交界地區是抗戰時期韓國臨時政府及韓國光復軍等韓國獨立運動力量在華活動的重點區域之一,駐地在阜陽的主要為金學奎所領導的征募六分處。韓國獨立運動力量在阜陽地區的積極活動,反映了國民政府給予韓國民族獨立事業的大力支持,同時也體現了韓國獨立志士為追求祖國光復的斗爭精神。其活動的主要駐地為阜陽市城郊的九里溝。

二、安徽地區抗戰時期韓國光復軍駐地舊址的保護

(一)注重規劃引領,完善保護機制

注重規劃引領,科學制定并完善《安徽省韓國光復軍保護管理規劃》,進一步明確舊址保護的基本原則和管理措施,協調解決舊址科學保護與群眾增收致富、社會發展的關系,推進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制定系統的、科學的世界遺產闡釋和展示策略,向社會公眾介紹韓國光復軍的歷史沿革。重視并啟動相關舊址的保護工作,以創新的思路,正確處理保護、利用與發展的關系,切實把韓國光復軍駐地舊址的保護與開發變成加強中韓友好往來的過程。從國家戰略高度,建立統一協調機構,制定舊址保護的法律法規,統籌保護與發展規劃,實施有效保護,科學合理利用。應強化對以安徽地區抗戰時期韓國光復軍駐地舊址的保護和管理職責,更新保護的法律理念,走保護與開發并重的可持續發展之路。要在憲法的大原則下,進一步制定統一的文化專門立法,并輔之以行政法規、部門規章以及地方性法規予以補充完善,形成保護與利用并重的法律法規體系。

(二)發揮政府主導,注重科學管理

歷史遺跡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資源,同時保護與開發具有公益性質,這就需要政府發揮主導作用。歷史遺跡的保護與開發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而且資金的投入往往短期內不能收回或者完全不能收回,這種公益性質的資金投入與商業投資具有明顯的區別。所以,只有政府才能因其公益性提供充分的資金保障。在我國,歷史遺跡的保護與開發主要由文物保護單位負責,因此充分發揮其作用非常重要[12]。各級保護單位應切實負起監督和管理責任,打擊各種破壞行為。要積極落實經費,及時合理有效地保護和修繕舊址。注重科學管理。建立鄉鎮、村保護領導機構,形成省、市、縣、鄉、村五級保護管理體系;成立安徽省韓國光復軍舊址管理委員會,由相關職能部門任管理委員會成員,明確工作職能職責,促進舊址保護管理規范化、科學化。加強對舊址的保護和控制,防止破壞占用。對舊址的原有風貌進行保護和技術修復。

(三)堅持可持續開發

在保護歷史和文化價值的基礎上,適當地將開展旅游活動、籌措的資金用以文化遺產的保護和修繕,達到自我康復的目的。總結和宣傳各地在保護與發掘中韓交往深厚歷史文化內涵方面的經驗。對抗戰時期韓國光復軍在安徽的主要駐地舊址進行科學合理的規劃。要遵循嚴格保護、合理開發、持續發展、永續利用的原則。注重舊址歷史元素的發掘。在開發舊址旅游業的同時要善于發掘其歷史元素,將豐富多彩的歷史元素運用到文化旅游、文化影視、文化演出上。因此要對光復軍舊址進行深入的研究,充分挖掘其歷史內涵和文化底蘊,打造品牌旅游項目,注重旅游產品和旅游紀念品的開發,既體現當地旅游的特色,又促進本地區旅游經濟的發展。旅游產業除了追求經濟效益,更應成為傳播中華文化和中韓友好交往的有力工具。

(四)發揮專家積極作用,注重文化挖掘

正確處理韓國光復軍駐地舊址與中韓交往的關系,正確處理保護、利用與發展的關系。由相關專家、城市參加,收集資料,摸清家底,以嚴肅的科學態度,開展調查研究和價值評估工作,向有關部門提出可行性建議。專家在舊址開發中發揮作用的主要渠道是聽證會、懇談會[13]。當然近年也有不少專家親自參與了歷史遺跡開發的規劃工作。總的來講,專家只有與遺跡親密接觸,才能發現問題。如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駐華代表處專家通過調研指出,目前中國的各類文化遺產地和民族景區普遍存在著“表演文化”的現象。不斷對遺產開發進行指導和問題糾正是專家的職責。注重文化挖掘。抗戰時期韓國光復軍在安徽地區的斗爭歷史,不僅承載了韓國民族獨立的重任,同時還帶動了中韓的文化交流。因此,要加大對光復軍駐地舊址的文化資源挖掘力度。

三、安徽地區抗戰時期韓國光復軍駐地舊址的開發路徑

(一)引導媒介對舊址進行積極、真實的宣傳

在對遺產地的認識與理解過程中,媒介起著連接舊址與大眾的作用。這些媒介包括宣傳媒介、旅游服務機構等。媒介既對舊址進行宣傳,也傳播大眾對舊址的感受。時間緊迫、空間相隔、知識局限迫使大眾通過媒介獲得對光復軍舊址的印象,大眾需要根據這種印象去感受心儀的歷史文化遺產。因此,媒介的傳播作用是很重要的。

(二)重視解說對舊址“原真性”的展示

通過解說系統,大眾可以更好地了解舊址資源。解說員和解說媒介構成了遺產的環境解說技術手段層面上的軟硬件兩個方面。安徽地區抗戰時期韓國光復軍駐地舊址的解說系統是對中韓交往的展示,其中解說牌的制作和解說員的培養最為重要。解說系統的理念、形象設計和空間布局要經過科學的規劃,解說牌制作的數量、內容詳略、文字的趣味性、位置的選擇、字體清晰度都要經過斟酌[14]。解說員在游客體驗過程中特別是在以文化交流的情境中組織解說特別重要,他們的語言不僅要生動,而且要很好地處理傳說和歷史的關系,注重科學性與趣味性的結合。解說員與大眾的互動非常重要,應注意跨文化交流問題,應通過解說增加大眾對舊址的興趣。

(三)完善服務性配套設施,加快舊址旅游業轉型升級

為應對舊址參觀考察帶來的承載壓力,舊址所在的安徽各地只有完善服務配套設施建設,更好地保護舊址,促進當地經濟社會的發展。因此,應科學地進行功能分區規劃,即在舊址保護區嚴格禁止各種方式的新建筑,在緩沖區適當開展生態性開發及體驗性活動,在外圍擴展區進行基礎設施建設來滿足吃、住、行等需求,才能更好地保護舊址的資源。做好安徽地區抗戰時期韓國光復軍駐地舊址的大文章,進一步提升其附加值。充分挖掘舊址文化留存,豐富舊址文化旅游內涵,將更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融入進來,力爭還原安徽地區抗戰時期韓國光復軍駐地舊址的歷史魅力和深厚的人文神韻,使舊址的內涵體現得更加完整和深刻,促進舊址旅游業轉型升級,帶動地方經濟發展和群眾增收。

(四)完善利益分配機制,讓群眾共享保護與開發成果

安徽地區抗戰時期韓國光復軍駐地舊址的發展之路就是在保護的前提下適度開發,在保護的可持續發展中造福百姓、推動經濟社會發展。遺址所在地的群眾只有在保護的過程中提高收入、享受到保護的成果,才能安居樂業,促進遺址更好地保護。因此,要建立健全利益分配機制,讓群眾參與到歷史文化遺產開發利用中來,共享保護開發成果,如可采取幫助群眾發展農家樂、入股等多種方式,提升遺址所在地民眾的保護積極性,讓遺址區的人民參與韓國光復軍駐地舊址的開發;還要通過改善民生等手段,讓人民群眾在增加收入、保護遺址中得到實惠。結論布爾迪厄的文化資本理論認為,“絕大多數物質類型的資本,都可以表現出文化資本或社會資本的形式;同樣,非物質形式的資本也可以表現出物質的形式”[15]。歷史文化遺產是一種文化資•69•本,承載著一個地區甚至是一個國家的文化符號,這種文化符號對生活在其中或者附近的個體有著潛移默化的作用,使其產生認同感和自豪感,促進了相同文化的群體內部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文化特性積累得越深厚,產生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就越強,高品質文化能擁有較高的附加值,文化資本的收益就越大[16]。文化能夠代代相傳,后代可以從繼承中獲得文化資本的收益。從世界上來看,一國強大的標志之一是文化強大,即該國文化獲得廣泛的認可,在國際范圍內廣泛傳播并被模仿。同樣,文化的深厚積累是文化強大的基礎。因此,安徽地區抗戰時期韓國光復軍駐地舊址的保護與開發,可以促進中韓友好關系的發展,也可以成為有競爭力的文化資本。

作者:康武剛 單位:安徽省社會科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