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養下初中歷史教學優化策略
時間:2022-03-04 08:42:38
導語:核心素養下初中歷史教學優化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初中是學生接觸歷史學科的初級階段,該學科中有很多引領學生認識人類起源及社會發展的內容,可以說是培養學生的歷史理解和解釋以及歷史價值觀等核心素養的重要課程。在歷史學科教學中,教師應當充分突出學生的主體性,并給予全面的輔助,從核心素養角度出發來實施有效的教學方案,繼而實現歷史學科教學的價值。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是當下教育的核心目標,這對教學的創新亦是一種有效手段。基于歷史核心素養的教學模式,能更好地鍛煉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從而為其日后發展奠定基礎。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教師應當竭力培養學生歷史核心素養,創設更加符合學生發展的教學內容和活動,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提升教學效率。所謂核心素養,是指學生應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這有利于學生日后的發展,能培養其終身發展的能力和優秀品格,亦是當下社會對人才的關鍵要求。核心素養主要包含知識、技能、情感及價值觀等方面的綜合能力。初中歷史涵蓋了諸多人文素養,是幫助學生構建思維品質及關鍵能力的重要課程,因此教師可以結合該學科特點,積極創新自身教學方式,強調對學生的歷史核心素養的培養,從而促進其全面健康發展。
一、核心素養視角下初中歷史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理念落后
基于核心素養,傳統的教學模式已不再適應于當下的教育環境,但是由于傳統理念的影響頗深,依然有部分教師沿襲以往的教育理念。尤其表現在將學生學習成績放在第一位,繼而采取偏向對理論知識及解題技巧講解的授課模式,而這就使學生習慣于“機械式”學習,不能很好地理解其中內涵。這樣的授課理念,不僅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方式,還制約了他們歷史思維的發展,使他們無法產生情感上的體會,且與素質教育的要求相背而馳,不利于學生的良好發展。
(二)忽略學生主體
我國教育在革新發展之下,對學生的培養目標逐漸趨于多元化,不再提倡以往的“灌輸式”教學,提出了創新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的要求,強調體現學生的學習主體性。但是在實際教學中,部分教師依然沒有意識到該理念的內涵,還未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無法發揮,影響了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因此,教師要積極創新自身教學方式,給予學生更多自主探究的空間,逐步培養學生的歷史核心素養。
(三)師生互動性不強
教學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統一,這種統一的實質是交往。新課程理念認為,教學過程是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全員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目前來看,多數教師在教學中已經具有了這種意識,但實際操作往往效果不佳。比如,啟發式教學,存在“啟而不發”的問題,問題教學存在“滿堂問”的現象,討論、合作流于形式,等等。教師不能調動學生討論問題的積極性,不能走進學生中參與學生的討論,探究性的學習氣氛沒有形成,師生互動性不強,使本來應該鮮活的課堂變得枯燥死板。
二、培養初中生歷史核心素養的路徑探索
(一)立足興趣,激發學生主動了解
核心素養,旨在培養學生的良好學習態度及能力,想要有效實施歷史學科的教學任務,教師首先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說,學生應當具備端正的學習態度,才能有效學習歷史課程,才能不斷激發探索欲望進而獲取知識。故而,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教師應當將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作為首要任務,以此調動他們的自主性,轉變以往的被動式學習狀態。人教版初中歷史教材涵蓋了中國古代歷史的部分內容,這對剛接觸歷史知識的初中生而言,具有一定的陌生感和距離感,無疑加大了學生的學習難度。為了避免學生喪失學習興趣,教師可以結合中國古代史內容,引入相關的歷史故事,通過具有趣味性的故事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而激發其學習興趣。例如,在講授《華夏之祖》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引入“涿鹿之戰”的故事,并應用多媒體技術向學生展示相關的影視片段,以供他們深入了解。通過該方式,教師不僅營造了生動活潑的課堂環境,而且有效激發了學生們的學習興致,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歷史核心素養。
(二)構建知識體系,奠定核心素養培養基礎
初中歷史是培養學生人文素養的關鍵課程,亦是鍛煉學生思維能力和探究能力的重要環節。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當注重對學生基礎知識的傳授和引導,為其打下扎實的歷史文化基礎,幫助其構建完善的知識體系,促進其核心素養的培養。例如,在講解《工業化的起步》一課時,教師可以利用問題來引導學生對此內容進行思考,以此幫助他們構建知識體系。如“什么是一五計劃?”“當時的中國還處于落后狀態,如何才能扭轉這一局面呢”“如何看待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取得的成績?”……教師以一系列問題為導向,引領學生逐層分析工業化起步的重點內容,使其從思想上認識到“一五計劃”的實施效果及作用,從而明晰我國開始改變落后狀態的重要舉措,以及社會主義建設的開端。在此基礎上有效鍛煉學生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并使其進一步發現歷史知識間的關系,從而逐漸形成完善的知識體系。
(三)分層教學,提升教學成效
教師想要落實核心素養,必然要以學生為主體,并尊重不同層次學生的接受能力和學習需求。因此,在歷史教學中,教師可以使用分層教學,從而促使每個學生都能在原有基礎上獲得學習的成就感,并擁有表現自我的機會,以此提高他們的學習自信心。例如,在學習《三國鼎立》這一課時,教師要針對學生的不同基礎和接受能力,將學生進行分層,即優等生、中等生和后進生,并結合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針對性的教學方案,同時給予分層化的教學指導和評價。如要求優等生結合課本內容,自主完成對曹操和諸葛亮等主要人物的評價,并讓他們說出自己對這段歷史的看法;要求中等生掌握“黃巾起義”等重要事件,并記憶其相關年份和結果;對后進生便要求他們了解三國分別指魏蜀吳,以及對相關內容進行記憶。分層教學不僅能使學生在不同學習目標中實現自我學習價值,且能增強他們的學習興趣,在此過程中教師要引導他們不斷突破自我,逐漸提高自信心,使每個層次的學生都能獲得相應核心素養的培養。
(四)強化能力,聚焦核心素養中心
教育并非只是為了傳授學生書本知識,更多的是培養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使其擁有終身發展的品格和能力。為此,在歷史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對學生能力的強化訓練,提高他們的獨立探究能力,促使其能靈活運用所學,進而提高他們的核心素養。針對歷史課程,學生的閱讀能力、信息篩選能力及總結能力都是非常重要的能力,基于此,教師在講課時,可以有意識地培養他們的這些能力,繼而促進其學習效率的提高。例如,在講解《民族政權并立的時代》一課時,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向學生播放相關的視頻資料及相應的圖片或文字介紹,以此讓學生自行獲取本節課的重點知識。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特意觀察一些細節,如通過“民族政權并立是什么意思?”或“黃袍加身當上皇帝的是誰?”等問題,引發學生的深入思考與分析,繼而促使其從教師提供的教學資料中獲得答案。這種方式不僅能訓練學生的學習能力,還能強化他們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而實現核心素養的培養。
(五)貫穿思維訓練,促進核心素養的質變
思維訓練在核心素養中占據著重要的位置,亦是提高學生學習能力的關鍵。在歷史教學中,教師應當注重學生思維的訓練,促進其在學習中提高歷史核心素養,引導其學會從多角度、多層次去探索問題。教師在設計教學活動時要貫穿思維訓練,致力于提高學生的思考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例如,在講解《外交事業的發展》一課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先進行預習,學生對課本內容有大體了解,教師再進行引導和講解,進一步加深他們的理解和印象。此時,教師可以給出關于中國外交的相關資料,并讓學生站在中國外交史的角度,說出自己的想法。教師通過引導,幫助學生用發展的眼光來看待中國外交史,不僅能拓展他們的知識層面,而且能強化他們的學習思維,促進其辯證思維能力的發展。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教師應積極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可以結合初中生的學習需求及特點,制訂與其發展相適宜的教學方案,并充分重視他們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只有這樣才能充分鍛煉他們歷史思維和學習能力。同時,教師要落實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實施分層教學,從給予不同層次學生針對性的指導和幫助,讓每個學生都能在學習中有所收獲,從而樹立他們的自信心。
作者:安然 單位:山東省日照市日照高新區中學
- 上一篇:期刊編輯工作原則及素質要求
- 下一篇:高等數學課程改革線上教學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