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體身份高中歷史論文

時間:2022-02-26 10:34:28

導語:主體身份高中歷史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主體身份高中歷史論文

一、現狀:歷史教師主體身份認同危機之表現

由于高考選科和目前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地位之尷尬,所以學生基本上把時間和精力都投放到了語數外學科上。歷史學科教師能夠掌握的也就只剩下每周兩課時。在高一高二起始年級的教學中,歷史學科作為“副科”,一直不受學生的重視,不去認真學習,也就很難發現歷史學科的魅力。普通高中學生學習歷史的意愿不足,動機不強,習慣欠佳,往往會出現教師課堂講了一半時間了,學生卻連教材還沒有翻開,更無從談論所講解的內容和重難點了。一堂課下來,學生對本課講的內容也是一知半解,一臉茫然,如此而言,教師的主體身份認同與建構危機重重,具體表現有以下兩方面:

1.“我的價值是什么”:主科與副科的夾縫。高中歷史價值何在?這個“不是問題的問題”,其實是一個學科地位問題。“歷史之于民族,正如記憶之于個人,一個人如果喪失了記憶,那他就成了白癡;一個民族如果不講歷史,那就會成為愚昧的民族”。歷史學習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現實的情況卻與之相反。一方面表現在歷史學科的“副科”待遇。在高考分數指揮棒下,文綜三科一共300分,而語數外分別是150分,功利性的升學壓力之下,歷史無疑在學校領導和老師的眼中成為“副科”;另一方面表現在歷史老師的“副科”待遇。在筆者所在地區諸多學校制定的工作量值評分標準中,語文、數學和英語老師上一節課的分值為1.5,物理、化學、生物為1.0,而歷史、政治和地理則為0.8,歷史教師的“副科”待遇于此可見。然而,現實的“副科”歷史高考得分的偏低卻嚴重影響了學生本科批次的錄取。例如,據湖南省教育考試院高考評價課題組發表的《2013年湖南省高考歷史學科考生水平評價及教學建議》,2013年湖南省高考歷史考生平均分為43.44分(總分為100分),與文科綜合其他學科相比,歷史成績整體偏低。從歷史學科分數與本科錄取批次控制線的關系來看:“全省第一批次考生歷史成績平均分為57.63,比第二批次考生的歷史成績平均分高了5.86分,由此可見,第一批次和第二批次文科考生的歷史成績差距較大,第一批次文科考生的歷史水平具有較大的優勢。”這就使歷史老師陷入了兩難:歷史究竟是“主科”還是“副科”?

2.“我應該干什么”:要求與現狀的矛盾。據《歷史課程標準》,歷史學科的性質是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闡釋人類歷史發展的進程和規律,進一步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歷史意識、文化素質和人文素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一門基礎學科。在課程實施過程中凸顯課程性質,一方面要求歷史教師有系統完整豐富的專業知識和專業素養;另一方面要求學生建構完整連貫的知識體系和較高的閱讀能力和分析、綜合、比較、歸納、概況等歷史思維能力。然而,現實的狀況卻制約了學科性質的體現。首先,歷史教師的專業知識整體水平有待提高。雖然現階段高中歷史教師招聘的最低學歷要求為大學本科,也有相當一部分擁有碩士學位的高中歷史教師,但由于歷史等原因,相當一部分教師是非全日制大學本科。他們當中的部分教師原來所學專業為中文、外語等專業,后因為在高中從事高中歷史教學工作而通過自考、函授等方式提高自己的學歷,其中不乏非歷史學函授專業。這樣的教師首先面臨著專業知75識不夠系統、史學理論和素養不全面的問題,所以處理時間和空間跨度較大的新教材很難做到得心應手。本應通過不斷更新自己的專業知識和教學理念、提高教學水平以有效應對新的課程,而事實上卻很難做到這一點。其次,學生的知識水平難以有效應對新課程。在初高中銜接這一環節,由于當前學生中考歷史多為開卷考試,在初中階段,學生未能建構起連貫的學科知識體系,連最基本的歷史知識和歷史思維能力也相當貧乏。進入高中后,由于高一歷史每周僅有2課時的授課時間,教師忙于完成教學任務,很難有時間給學生復習、鞏固歷史基礎知識和提高歷史思維能力。新課程標準的較高要求與現實中師生水平的欠缺使歷史教師無所適從:我應該干什么?

二、原因:為什么會出現身份認同危機

高中歷史教師身份認同危機源于基礎教育管理體制改革滯后于新課程改革進程、積重難返的學科等級慣習及教師自我提高意識不足等因素。

1.管理體制改革滯后于新課程改革自新中國成立至今60多年的歷史證明,黨和政府高度重視教育的發展,為了適應不同時期政治、經濟、文化發展的需要,教育管理體制歷經變遷。改革開放以來,為適應新時期教育蓬勃發展的需要,1985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頒布了《中共中央關于教育管理體制改革的決議》。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對新的教育管理體制改革呼聲愈來愈高。2001年秋季,我國啟動新一輪基礎教育改革實驗工作。新世紀伊始,我國的新課程改革已進入萬千課堂。然而,至2008年8月,國務院始頒布《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綱要》頒布至今,取得了不少成績,但也存在諸多不容忽視的問題:少數地方還不能足額發放教職工工資;稅費制度改革和“一費制”實施后,農村教育辦學經費嚴重不足;中小學教職工編制本身有問題;中小學公用經費不足等。由于教育經費的不足,嚴重影響了教師身份的認同。

2.積重難返的學科等級慣習現代社會并非渾然一體的世界,而是由不同位置構成、彼此交織卻又各自分化的場域組成,特定場域又塑造了特定慣習。“重分數輕能力”、“重語數外輕政史地”、“重理科輕文科”、“重技巧輕人文素養”等大眾意識便是積淀在當今基礎教育場域的獨特慣習。然而,高中歷史作為獨特的知識領域,是一門涉及諸多學科的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基礎課程;歷史形成的制度結構使高中歷史教師長期形成的固有慣習與新的課程改革場域不適應,使其產生“被改革者”的焦慮感和無方向感。改革往往意味著需要改變已經成為慣習的某種信念、行為乃至既得利益,如果不能帶來身份認同所需的精神歸屬感、本體安全感等幸福體驗,便會對改革產生信心不足、畏懼、抵抗心理,害怕放棄自己熟悉的經驗,甚至認為改革“事倍功半”。

3.教師自我提高的意識不足新課程對教師素質提出了較高的要求,現實中的基礎教育高中歷史教師距離新課程的要求還有差距,這是許多一線教師的共識。然而,許多教師自我提高的意識并不明顯,具體表現如下:首先,對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的理解不充分。在應試教育的指揮棒指引下,新課程改革舉步維艱,高中歷史教師們仍然沒有擺脫傳統的教學模式,一切工作皆以“考試”為中心:備課主要是備“考試”,教學是為了應付考試,課后作業練習也是為了準備考試。至于新課程改革的主要內容、基本理念、主要任務、具體目標等方面的了解不夠具體,甚至模糊不清,缺乏學習新課程的動力。對于新課改的理念普及和推廣力度也還有待加強。因為對新課程改革的理解的不充分,導致了相當一批教師尤其是年齡偏大者對新課改持有一定程度的消極情緒,更不用說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角色的根本性轉變。其次,教師們對自身知識系統構成的認識不足。對于一名合格的高中歷史教師應該具備哪些方面的專業知識結構并沒有一個準確認識,這樣也就不知道自身的知識構成方面是否能夠完全滿足新課程的需要,亦或不知道從何彌補自身之不足、如何有效提升自身知識結構,更談不上主動提升自己。最后,激勵措施不夠健全,也是導致廣大教師自我提高動機不強的重要原因。一般來說,學生學習成績與教師績效工資和職稱評定的聯系并不緊密。具體來說,學生的考試分數不能直接影響到教師本月或者本學期的獎金發放,而對于教師的職稱晉級也關系不緊密。因此,教師產生了一種教好教壞都一樣的惰性心理,故在平時也不愿意閱讀更多專業書籍來提高自身的業務素養。綜上所述,高中教師主體身份認同的危機,有歷史的原因,也有現實的原因;有制度方面的原因,也有人為的原因。

三、對策:怎樣建構高中歷史教師主體身份

自我認識是一個不斷發展的過程,“完整的‘自我’的統一性和結構反映了一個整體的社會過程所具有的統一性和結構”,在充滿流動性和不確定性的現代社會尤其如此。促進基礎教育工作者積極建構清晰、明確和穩定的身份感是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成功的關鍵所在。具體來說,有以下對策:

1.加快基礎教育管理體制改革,建立有效的教師培訓制度當今社會,隨著社會生產飛速發展和科學技術巨大進步,社會生活瞬息萬變,為了更快適應這飛速變化的環境,教育無疑是應對這些變化的根本途徑。作為教育工作者,更應該時刻關注紛繁多變的社會,把握時代脈搏,把最新理念傳達給受教育者。然而,教育工作者單純依靠個人的因素,很難在這種深刻變化中時時刻刻都走在時代的最前沿。這就要求廣大教師要經常接受在職培訓,在培訓中可以把最新的信息和先進理念第一時間傳達給廣大一線教師,使他們能夠緊跟時代步伐,在發展中從事教育工作。現在可供選擇的教師在職培訓方式多種多樣,比如國培計劃、省培計劃、地方培訓計劃等等。但是,如何在多種培訓方式當中找到一種針對性強、實際效果好的在職培訓方式卻不容易。建議培訓課程的設計可以適當采納參與式課程開發,“它是一種剛剛興起并蓬勃發展的培訓方式,它是建立在開發項目中的、許多成功的參與式案例的基礎之上的。”它的優勢是可以使接受培訓的人身臨其境,這也就有更多可能有針對性地解決在實際中遇到的問題。

2.加強新課程改革理念的推廣,加速向素質教育模式轉變新課程改革的理念提出有十多年時間,但是許多一線教師,尤其是中西部及農村非省示范性學校的教師對新課程改革理念理解還是不充分,甚至理解中存在一定的偏頗。這就要求有關教育部門在推行新課程理念的過程中加大宣傳講解力度,制定有效計劃,把新課程的理念落到實處。其次,我們應當意識到,新課程改革理念的提出是適應時展要求、針對應試教育而提出的,以發揮學生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然而在當前形勢下,上大學尤其是好大學還是單純由分數決定命運,教師們很多時候是很無奈和很尷尬的,他們只能在新課程新教材和應試教育模式的兩難中生存。因此,高考評價模式的改革勢在必行。

3.建立健全獎勵和懲罰措施,激勵高中歷史教師成長進步教育管理部門應該健全一線教師的獎金分配、獎懲方面和職稱評定等規章和制度。首先,可以在教育部門當中設立專門的對各個學校具體工作進行管理的科室,且在每個學校中安排和這個管理科室相對應的職能部門。這樣有利于整體上的管理有序進行,并且能夠促進管理的規范化以及促進具體學校最大限度的實現獎懲公平化和合理化。具體做法方面,筆者在此處建議有兩種方法:一是強制性規定教師們必須一個時間段內閱讀一定數量的專業書籍,并且在期中考試和期末考試期間也同時檢查教師們的學習情況;二是以獎勵性為主的措施。例如:每月進行一次專業知識評比或者專業書籍閱讀能力大比拼,對優勝者頒發獎金或者獎品,給予物質上的激勵。當然具體的獎勵標準和數量視具體的情況而定。但需注意標準既能達到鼓勵的效果,同時又不會造成負面效應。擁有合理的獎勵和懲罰措施必定能夠有效的促進廣大一線教師成長,不斷提高和完善自身的專業素養和職業技能,更好地實現教師的終生教育。

四、結語

總之,新課程改革及制度變遷是極其復雜的過程,強大的制度慣性及各種群體的利益訴求共同制約著制度變革。消除高中歷史教師身份認同內卷化困境、重建身份認同需要制度的改革、觀念的更新及管理體制的創新,每一位高中歷史教師都面臨著轉變角色、提高素質、終身學習的新任務,任重而道遠。

作者:童練成單位:湖南平江縣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