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環境保護與林業經濟持續發展措施
時間:2022-01-13 09:03:13
導語:生態環境保護與林業經濟持續發展措施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隨著生態環境保護理念盛行和生態文明建設,我國開始大力發展現代林業,各地區對林業發展重視程度不斷加深,林業經濟發展觀念快速更新,開始積極轉變傳統林業經營模式。同時,積極引進先進造林技術、育林方法和科學技術,將單一種植方式和經營模式改變為多樣化種植方式和經營手段,并進一步加大研究和保護力度,以實現有限林業資源的最大化利用,確保在生態環境保護基礎上,走好林業經濟可持續發展道路。本文以定邊縣為例,對定邊縣林業經濟發現現狀進行分析,詳細闡述階段林業經濟發展存在的問題,提出具體解決措施,以保障當地生態環境,促進林業經濟持續發展,為人們創造更好生態環境和經濟效益。
關鍵詞:生態環境保護;林業經濟;可持續發展;營林造林;經濟結構
追溯我國林業經濟發展可知,我國林業經濟共經歷三個階段,即森林工業階段(為生產生活提供林木)、可持續發展階段(重視天然林保護、林業現代化發展)、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相統一階段(重視生態環境建設和林業可持續發展)。目前,我國正處于第三發展階段,然而,近些年濫砍亂伐、土壤污染、水污染等問題頻發,林業生態環境遭到嚴重破壞,林業經濟可持續發展面臨嚴重威脅[1]。必須加大生態環境保護理念,完善相關法律和政策,健全林業產業結構,杜絕亂砍亂伐、破壞樹木、火災等事情發生,營造良好林業經濟可持續發展基礎。本文對生態環境保護背景下林業經濟可持續發展措施進行深度分析與討論,為定邊縣及其他地區林業發展提供一定參考。
1定邊縣林業經濟發展現狀
定邊縣位于陜西省北部,地處毛烏素沙漠南緣和黃土高原過渡地帶,主要樹種有白樺、松樹、楊樹、刺槐等,是一個發展中的林業大縣。在生態環境保護背景下,為推進定邊縣林業經濟持續發展,一方面,定邊縣出臺一系列文件政策,如關于林業改革發展資金項目計劃的通知、關于2019年森林撫育補貼資金項目計劃的通知等,對退耕還林森林撫育、森林撫育工程等發放補貼,為2019年退耕還林森林撫育工程和森林撫育工程等兌現面積9281hm2,補貼資金達413.004萬元。另一方面,堅持治沙造林工程,上世紀50年代初,定邊縣森林覆蓋率僅為0.5%,干旱、風沙、洪災等災害頻發,流動沙丘、水土流失頻繁,嚴重影響當地居民生活。對此,定邊縣掀起大規模造林事業,發動全縣群眾,種下了一棵又一棵樹,并且全面推進水土流失治理工程,積極開展營造林和低產林改造計劃、開展京津風沙源質量第二期工程、建設生態廊道建設綠化工程、十四鄉村振興建設綠化工程、生態移民搬遷、灌木經濟林工程等。截至今日,定邊縣森林覆蓋率已經突破30%,年均新增造林面積6670hm2以上。根據統計,2020年定邊縣全年林業產值為1.30億元,同比增長28.1%?!笆奈濉逼陂g,為打好生態建設持久戰,守護好碧水青山和藍天凈土,做好林業經濟可持續發展,定邊縣積極開展多項舉措,全面落實林長制,嚴格整改森林資源破壞問題,嚴格查處毀林毀草行為,并積極開展多項綠化工程和造林工程。
2現階段林業經濟發展存在的問題
2.1林業經濟發展因素及布局不合理
林業經濟是通過林業種植、林下種植和養殖、采伐木材、采集加工等為主導的經濟運作形式,發展林業經濟不僅能滿足國民生產和生活需求,還能保護生態環境、防止水土流失、防風固沙[2]?,F如今,雖然我國林業經濟發展趨于成熟,但是在推行過程中,仍以間接性產業經濟資源和消費鏈需求供應為主,林業經濟調控也以間接性調控為主,再加上林業經濟生產和管理不規范、經濟結構單一,導致林業經濟因素及布局不合理問題突出,間接性供應產生的多次循環物流成本也較高,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林業經濟可持續性發展。
2.2林業經濟發展缺乏科學規劃
現如今,森林資源匱乏和森林資源減少趨勢進一步凸顯,主要原因為我國森林資源人均占有率低,森林覆蓋率不高,導致林業發展面臨較大挑戰。再加上粗放型經濟發展方式、資源大量不科學投入,都對當地產業經濟和林業經濟可持續發展產生不利影響[3]。例如,定邊縣亂井子林場森林資源豐富、林業發展潛力巨大,但是卻對林業發展缺乏認識,對森林保護、森林撫育、森林采伐與更新、非木質林產品經營與利用、旅游及城市森林建設等缺乏認知。在實際工作中,過于注重森林覆蓋率,大力興建人工營造林,但是樹種單一、成活率低、幼林多,林業發展狀況不容樂觀,更難以實現森林生態文明建設和資源科學開采利用。
2.3林業經濟發展市場化有待提升
我國林業經濟發展較為遲滯,主要在于林業屬于計劃經濟產物,林業發展、規劃和經營均有上級主管部門復雜,隨著市場經濟體制改革,林業經濟市場化和商業化,具有一定獨立性和自主性,但隨著市場經濟日益激烈,林業經濟市場投入仍以產品為主,林業經濟運作滯后、缺乏主動性問題充分暴露,林業原有地位下滑,整體呈現低迷失落態勢。隨著國內生態化、綠色化經濟發展,國內經濟體制及結構不斷變革,林業經濟若不能打破這一限制,勢必會對林業市場運轉產業鏈和生產鏈造成影響,呈現發展態勢不科學、不合理的情況。
2.4林業種植技術和信息化建設薄弱
目前,我國林業產業中樹種單一、死亡率高、混交林少、純林多、幼林多、投資少等問題仍未得到解決,主要原因是造林技術不科學、不標準,科技利用率低,存在苗木假植、粗制濫造等不良情況,統計數據顯示,我國林業科技在整體科技投入占比僅為3%。同時,林業產業深度開發不夠,產品質量和數量不高,加工技術水平落后,產品附加值低,必須積極應用先進科學種植技術和生產技術,提高林業產業整體品質。信息時代,對林業產業進行信息化建設是大勢所趨。然而,我國林業產業普遍存在信息化建設不足問題,導致林業經濟管理效率低、管理水平差。尤其是精準預測、監測技術的應用不足,無法為森林養分管理、森林培育、生態系統監測等提供全面翔實的數據支撐,與當地市場、企業等缺乏信息交流與溝通,導致林業經濟發展遲滯,出現資源浪費、林業產業不符合市場需求等問題[4]。
3基于生態環境保護下林業經濟持續發展
3.1樹立可持續發展觀念
在生態環境保護視域下,林業經濟發生顛覆性變化,與經濟全球化和林業資源特性有了更加緊密地聯系,對林業經濟時代性、現代性有了更高要求,要建立現代化、標準化、信息化的管理模式,積極改進相關技術,樹立和落實可持續發展觀念,改變單一經濟林模式,切實提升林業經濟收益[5-6]。在我國傳統林業經濟中,林業產業鏈十分落后,重復建設嚴重、產業結構單一,以木材生產和砍伐為主,其他建設“荒漠化”嚴重。尤其國有林場,發展單一獨立經濟導致林場經濟低迷,無法滿足正常運轉,過度開采和砍伐又會對森林資源造成嚴重破壞,反而加深經濟危機。同時,我國林業產業長期受計劃經濟影響,獲取利潤有限,市場化變革后,常常出現入不敷出的情況,使得林區社會事業和公共服務難以為繼。針對這些情況,我國林業經濟必須創新管理和發展模式,多方向發展、全面開發,積極利用林業資源多功能化特征,改善原有產業結構,提升管理效率和生產效率,提高林業經濟市場競爭力。例如,定邊縣亂井子林場就以生態環境保護為主旨,著力培育后備森林資源,提高森林資源,積極開展林業觀光旅游和生態旅游,將森林資源變為旅游資源。
3.2優化林業經濟發展結構
新經濟時代,為促進林業經濟向好發展,必須建立與生態文明建設、林業可持續發展相適應的林業經濟發展結構,增強林業科學規劃、市場需求和成本投入定位,并在優化和調節過程中,最大程度壓縮物流成本、運輸成本等投入,構建低成本、高收入林業經濟結構[7]。一方面,明確林業經濟調控方向。林業經濟管理人員需要準確把握林業經濟發展和人力資源兩個要點,定期反饋和總結經濟發展和工作實施情況,針對問題給出切實可行的方案,并及時調整生產目標。另一方面,優化林業經濟發展結構。在進行林業經濟資源開發整合時,結合本地區經濟建設需求,分別從不同方面進行調整,(1)加強市場調研,充分利用信息化渠道創建林業市場經濟數據庫和管理體系,以我國林業經濟各項工作安排時間節點為依據,建立與前期市場、后期生產相對應的經濟運行體制,減去物流因素,確保達到優化目的;(2)從國內林業經濟結構為著眼點,收集近些年林業經濟投入與產出情況,用曲線圖、柱狀圖或思維導圖展現,詳細了解林業經濟發展主要影響因素,并結合可持續發展觀念,科學合理調整資源,把握主要影響因素,逐步建立具有特色性的林業經濟,促進林業經濟向好發展。此外,還要深化體制改革,提升林業經濟活力。在遵循“調研出思路、思路帶規劃、規劃帶項目、項目促投資”工作原則上,創新體制,為林業經濟可持續發展提供依據[8]。例如,強化林業調查規劃設計管理,根據林場不同區域發展需求制定專項調查規劃設計方案,對其進行動態監管和實時監測,充分保障林業調查時效性,提升林業規劃與設計的可行性、科學性和合理性;深化改革國有林場單位體制,強化林場現代化經營管理能力,如某國有林場就對原有林場崗位和機構進行調整,分別設置改革發展、生態修復、森林資源管理、綜合辦公室等機構,全權負責林場對外協調和對內管理工作,改變林場原有經營模式,提升現代化經營管理能力。
3.3提升林業經濟市場化程度
基于生態環境保護下的林業經濟可持續性發展過程中,為提升經濟發展水平,需要林場主動將原有被動性產業模式改變為主動性產業運作模式,構建動態化林業生產鏈和產業鏈,實現林業資源最優化調節,帶動國內林業經濟持續發展[9-10]。第一,林業建設是一項周期性、投入高的系統工程,涉及廣泛,對采伐量等嚴格控制,導致林場呈現經營收益少、投入大的情況,林場需要加強資金保障,從多渠道、多層次和多形式籌集林業建設資金,發揮財政在林業生態建設中的積極作用。具體資金籌劃方式包括自籌資金,將林場經營收入投入森林建設中,改變傳統粗放式經營方式,加大對林業及生態均衡等方面的研究;爭取上級項目投資,包括國家資金、財政投入、金融支持等,完善公益林補償機制,減輕林業稅費負擔,為林業經濟發展提供長期、低利率的信貸支持,并積極落實各項林業稅收優惠政策;積極尋求農業、水利、交通等行業部門專項資金支持;加強招商引資,在保障林業生態建設功能基礎上,吸引社會資金投入林業資源開發和經營項目,并加強資金管理和監督,確保資金使用落到實處。第二,注重市場產品單一性向多元性轉變,以往林業市場經濟發展過程中,只注重木材產品輸出,對生產技術創新、國際化市場對接、國家生態經濟發展政策等發展較少,不利于我國林業經濟結構全面化改革。為此,需要在原有林業發展基礎上,持續做好木材銷售和產品供應,同時積極拓展國際化市場、林業生態經濟發展策略、生產技術創新和新產品研發等,為林業經濟創新發展打好基礎。同時,重視林業經濟因素調控,對各項經濟因素和條件進行調控,逐步增強市場化發展強度,確保林業整體發展和社會發展處于均衡狀態。例如,將集約化管理思想和模式應用在營林造林工作中,重視造林種苗管理、病蟲害防治、施肥管理、樹木修剪等,合理規劃林木種植品種和方式,針對工作制定集約化管理計劃,推動林業管理規范化、科學化、持續化。
3.4加強技術保障和科學興林工作
一是,加強技術保障。深入貫徹生態環境保護理念,積極運用生態化林業經濟開發模式,建立多元化林業市場經濟運作模式。在打造林業經濟生態鏈的過程中,要遵循種植樹種生長規律,還要將林業經濟開發和科學技術、農業發展等相互銜接,構建多元化、多層次市場運作模式。例如,注重營林造林干工作,尤其是種苗育種工作,倘若種苗質量不佳,林木生長效率低、成活率低、質量也不高,從而對營林造林質量產生影響,間接阻礙林業經濟可持續性發展。因此,必須積極應用適宜科學技術用于輔助種苗培育和種植,加大對種苗繁育速度的研究,嚴格把控種苗質量。如果在種苗培育過程中遇到各種問題,需要靈活應用各種技術監測和分析問題產生原因,如溫度、濕度、土壤質量、病蟲害等,采取適宜措施妥善解決問題,保障種苗質量。同時,結合區域生長環境和氣候條件,創建相應種苗繁育基地,對種苗進行更深程度的研究,培育出更適合本地生長,品質良好的優秀種苗。二是,加強科學興林工作,深入貫徹生態環境保護理念,注重發揮林業多項功能,鼓勵社會力量、國家和政府等投入生態文明建設和林業產業發展中。例如,為推進生態環境治理、發揮林業多項功能,定邊縣檢察院和林業局在亂井子林場建設落成了公益林生態造林基地,預計在五年內完成227hm2公益林種植工作,建立法律監督、社會化治理、恢復性司法和多元協作的生態監察模式,保障生態文明建設。加大科研力度,鼓勵各方深入研究自然界自身破壞和修復基線,掌握自然規律和生發條件,順應林業生長和環境進步規律,走可持續林業經濟發展道路。三是,加強林業信息化,創建林業信息系統,如有害生物監測系統,將歷年病蟲害出現和發展情況錄入系統,通過大數據整理和分析技術掌握病蟲害出現和繁衍規律,及時發布蟲害預警,提供預防和解決措施,減少林場和林農損失。建立林權評估、林權交易、資產抵押等管理服務平臺,建立統一標準、統一管理模式,實現資源整合和共享,便于跨省信息和運輸信息查詢和監督。
4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生態環境保護視域下,為實現林業經濟可持續發展,應當重視林業經濟發展因素及布局不合理、林業經濟發展缺乏科學規劃、林業經濟發展市場化有待提升、林業種植技術和信息化建設薄弱等問題,根據問題成因探索問題解決措施,通過樹立可持續發展觀念、優化林業經濟發展結構、提升林業經濟市場化程度、加強技術保障和科學興林工作等措施,加強林業資源建設,推動林業經濟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麻江艷.基于林業生態環境保護下的林業經濟發展淺析[J].農業技術與裝備,2018(5):2.
[2]賈麗偉.基于林業生態環境保護下的林業經濟發展淺析[J].中國戰略新興產業,2018(7X):1.
[3]李杰英.林業生態環境保護下的林業經濟發展分析[J].花卉,2018(22):2.
[4]徐滿紅.基于生態環境保護的林業經濟可持續發展途徑[J].鄉村科技,2020,11(30):2.
[5]張建春.生態環境保護下林業經濟發展的探析[J].農家致富顧問,2020(2):1.
[6]胡二利.林業生態環境保護視角下林業經濟發展的思考分析[J].花卉,2020(18):2.
[7]呂媛.分析林業生態環境保護與林業經濟發展[J].科技經濟導刊,2020(13):87.
[8]牟娟.生態環境保護背景下林業經濟發展思想探討[J].種子科技,2020,38(13):2.
[9]陳大勇.加強林業經濟管理促進林業和諧發展[J].生態環境與保護,2021,3(11):55-56.
[10]張鎖平.生態環境保護背景下林業經濟發展對策探討[J].山西農經,2021(15):2.
作者:雷慧艷 單位:陜西省定邊縣亂井子林場
- 上一篇:數字媒體技術艦船視頻處理系統研究
- 下一篇:接受對象特點精準式文化傳播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