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論重點公益林與森林分類經營

時間:2022-08-19 11:34:00

導語:略論重點公益林與森林分類經營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略論重點公益林與森林分類經營

摘要:介紹了公益林經營方針、經營策略、林下經濟開發、現實成效,提出我國林場實行森林分類經營管理的必要性以及實施森林分類經營的有關對策和建議。

關鍵詞:重點公益林;經營;經營管理

1經營方針

重點生態公益林經營的方針,首先最大限度地發揮森林的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在保證森林生態系統穩定的情況下,應用生態學原理實施干預和培育,從而達到優化森林生態系統的目的。在確保重點公益林森林種群進化的情況下,增加物種多樣性和遺傳多樣性,逐步優化生態系統,在保證森林群落向頂級演替的前提下,增強森林生態系統的垂直結構,增加生態層,實行生態位分異,培育去杉、冷杉、紅松針闊混交林森林生態系統,實現高生物量,生態效益連續,抗病蟲性強,綜合效益高的培育目標。

2經營策略

2.1森林經營。

(1)采用栽針保闊技術,在天然林中引進適宜林分生長的針葉樹,形成針闊混交林,這種技術的實施,縮短了演替進程,加快了天然林的恢復速度,效果良好。(2)在天然次生林中靠天然更新恢復森林的主要樹種有水曲柳、柞樹、槭樹、椴樹等及先鋒樹種楊樹、白樺,經過撫育與原有天然林形成混交林,此外在林緣處,由于受林分的庇護,生態環境良好,主要依靠風力傳播種子的樹種進行天然更新。(3)對天然更新形成的幼苗、幼樹,不僅通過自然環境的選擇,而且要經過2~3個種子年才能完成,是個漫長的過程,我們通過人工促進能夠縮短更新周期,此外,采取了幼齡定植,中齡間伐等系列管理措施。(4)在宜林荒山,退耕地及灌叢地開拓效應帶,在帶上造林,并引進天然闊葉樹,形成人工天然混交林,這種方式是擴大邊緣界面,提高光能利用率,促進樹木生長的有效措施。(5)對落葉松純林,采取衛生伐,透光伐,在林冠下栽植耐蔭樹種,對成熟的落葉松純林也可采取小面積皆伐的方式,應用中度干擾理論,伐后進行帶狀整地,栽植闊葉樹種。

2.2森林保護。

(1)定責管保。按照《管護經營責任制》,管護責任人與林場簽定管護合同,明確管護人員對管護區內的森林防火,病蟲害防治,林政管理等負全責,年終按合同兌現管護費。

(2)森林監護。林業局有關科室,林場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對重點公益林有監護職責,按照業務管轄范圍各負其責,開展有效的預測預報,制定科學嚴密的管理計劃并組織實施,同時與林業局簽訂管理責任狀,年終按監護效益兌現獎懲。(3)森林特護。在森林火險等級較高預報預測病蟲害爆發時期,村屯周邊等火災易發區,林政案件頻發區,由林業公安,林場駐場干警林政隊伍特別看護,確保森林資源安全。

3林下經濟開發

探索在管護中開發,在開發中致富的途徑,以致富促進管護的新路在突出重點公益林生態效益的同時,積極開發重點公益林的經濟效益,因地制宜地發展林下經濟,采取個別幫扶,典型示范,學習培訓,解決資金、推廣技術、市場信息等一系列措施,幫助林區職工先后建立了北藥、木耳、林蛙、果品、蔬菜、蜜蜂、草鵝、蟲雞、牛、羊等林下特色經濟小區,增加了職工就業和經濟收入,壯大了林區經濟。

4現實成效

經過以上的經營措施,林分蓄積生長率大幅提高,由7%~8%提高到9%~10%。林分生態系統結構穩定,林型、結構不變。林區職工先后建起了北藥、果品、蔬菜、蜜蜂、牛、羊等林下特色的經濟小區,生態環境明顯改變,社會效益巨大,景觀旅游、游憩、水資源保護等目標的實現,使潛在的社會經濟效益更為可觀。

5國有林場實行森林分類經營管理的必要性

5.1實行分類經營可使商品林真正走向市場。長期以來,林業受生產周期長,見效慢,產出投入比低,不能實現正常的投資回報等因素影響,很難吸引到足夠的投資而成為粗放經濟的傳統產業的典型代表。

實施分類經營,可用市場經濟規律指導商品林的經營,使林業部門能夠選擇經濟效益好的經營對象來經營。從而使商品林經營者的利益得到保證。同時,在有較高投資回報后,亦可吸引社會生產資源流向林業部門,部分解決林業生產投入不足的問題。

國有林場實現森林分類經營后,其商品林經營完全屬企業生產行業,一切經營活動都以經濟效益為中心,有利提高國有林場的經營積極性,亦可避免林場在自己不熟悉的領域盲目投資或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5.2實施分類經營可使生態公益林得到有效的經營和保護。生態公益林的主體功能是森林的生態防護效益,這就形成了受益者不經營不投入,而經營者主體投入不受益的矛盾,在未實施分類經營的情況下,由于不能理順投入產出關系,權益與責任關系,防護林等生態公益林不可能實施有效地經營,大大降低了防護效益。

初搞分類經營后,通過理順投入產出關系,明確責權關系,利用政府的宏觀調控能力,有效解決生態公益投入,可使其不再成為經營單位的經營負擔,有利加強對生態公益林的經營管護,使其生態防護效益得到是大限度的發揮。

5.3森林分類經營是國有林場林地資源有效利用的保證。林地是國有林場最重要的生產資源,由于受經營管理水平限制,一方面是林場為了維護林地所有權不得不花大量精力,另一方面,林場對有限的林地資源利用效力低,初稿分類經營后,通過對現有林地科學規劃,按森林主體功能劃分經營類型,同時在商品林經營中大力發展高效林業,可以有效解決國有林場林地利用效力低下問題。

我國國有林場現行管理代價。林場的經營成果主要通過所有權分配,而現行管理體制不能根本解決這些問題。

6實施森林分類經營有關對策和建議

6.1盡快制訂和完善政策法規建立管理辦法。森林分類經營是一項全新的工作,各種政策,法規還未十分完善,正在積極探索之中,建議國家林業局在詳細調研的基礎上,盡快出臺森林分類經營政策法規,除了國家要增加對公益林的投資外,必須盡快建立和健全森林生態公益林的補償制度,根據“誰受益,誰投入”的原則,生態公益林的服務對象明確,由其受益者補償,服務對象不明確的,由政府補償,征收的森林生態公益林補償資金主要用于公益林培育,經營管理和新的公益林工程建設,我國已有部分省、市在嘗試采用一些方法開展生態公益林的補償。

6.2成立公益林、商品林管理機構,實施分類管理。應建立與公類經營相適應的林業管理體制,將公益林建設納入政府行為范疇,實行事業化管理,建議國家林業局成立公益林管理中心,統一組織國家公益林建設,將退耕還林(草),天然林保護,防護林建設,自然保護區建設等公益林建設統一納入其管理范圍,也應成立相對應的管理機構,統一組織本地區的公益林建設,實行國家統一體育場下的各級地方政府負責制,而商品林建設和管理可沿用原來的管理體制和方法進行。推向市場,作為企業行為,在市場上參與競爭,以適應市場,增強市場競爭力,這既是森林分類經營的要求,也是林業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

6.3改進分類經營條件下對森林的經營方式。根據生態公益林和商品林經營的不同要求和特點,分別采用不同的管理和經營方法,公益林建設以最大限度地發揮生態和社會效益為目標,應根據不同的社會經濟和自然條件,因地制宜地采取封山育林,封山護林等營林方式,實行喬灌草結合,針闊葉混交合理搭配,以充分發揮森林的各種生態功能。

對于商品林建設,以追求最大的經濟效益為目標,根據市場的需求,采用高投入、高產出,高效益的“三高”模式的集約化經營,尤其要調整商品林布局和結構,滿足社會,經濟對林產品的需求,商品林發展中應根據本地區自然,經濟條件和市場需求,以市場為導向,大力營造速生豐產林,發展名、特、優經濟果木林,在自然,社會條件好的地方,以工程形式營造生豐產林,并根據速生豐產林資源布局,重新調整林產工業布局,形成資源——產業——效益良性循環。

6.4幫助生態公益林區群眾解決實際困難。引導生態公益林區群眾在不破壞環境建設的條件下發展經濟,解決林區群眾的實際困難,推廣節能技術,發展沼氣解決群眾燒柴問題,發展林下養殖,種植業,開發新的產業,讓林農增加收入,解決森林資源的保護與林農生活提高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