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結構調整與職業教育改革研究

時間:2022-02-19 08:57:14

導語:產業結構調整與職業教育改革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產業結構調整與職業教育改革研究

[提要]本文利用安徽省生產總值及就業相關數據,對安徽省產業結構調整狀況和高技能人才在三大產業中就業比率進行統計分析,發現安徽省三大產業就業人數隨產業結構的變化而變化。產業結構將釋放更多的勞動力需求空間,職業教育是有效增加勞動力供給的重要方式,并對安徽職業教育發展提出建議。

關鍵詞:產業結構調整;就業結構;高技能人才;職業教育;安徽

產業結構調整與職業教育改革創新關系密切。“十三五”規劃明確提出把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作為加快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主攻方向,這表明今后一段時期內調整與優化經濟結構的步伐將不斷提速。安徽省出臺的《關于推進新時代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的實施意見》,旨在加快推進技能人才隊伍建設,探索建立具有安徽特色的技能人才培養體系,培養技能型、創新型產業工人,解決這種結構性的勞動力供需矛盾。

一、安徽省三大產業結構調整情況分析

安徽省是我國中部地區經濟發展增長速度較快、最具創新活力的省份之一,居全國經濟發展增長的前列。2017年,安徽省生產總值(GDP)為27,518.7億元,比上年增長8.5%。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2,611.7億元,增長4%;第二產業增加值13,486.6億元,增長8.6%;第三產業增加值11,420.4億元,增長9.7%。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10.5:48.4:41.1調整為9.5:49:41.5。這說明經濟發展過程中,安徽產業結構在不斷的進行轉型升級,對技術工人提出了新的要求和巨大需求。(圖1)從圖1可知,2000~2016年間,第一產業GDP占比在逐年下降,穩定在10%左右;第三產業GDP占比在緩慢上升,第二產業GDP占比先升后降,產業結構呈現出“第三產業、第二產業、第一產業”發展模式。但第二產業GDP占比從2005年開始始終大于第三產業GDP占比。具體的看,三大產業結構比例從2000年的25.56∶36.41∶38.03,到2010年的13.99∶52.08∶33.93,再到2016年的10.64∶48.06∶41.3,安徽省產業結構不斷在變化。但是安徽省產業結構不是很合理,2016年,全國三大產業GDP占比為8.6∶39.8∶51.6,而安徽省的為10.64∶48.06∶41.3,說明安徽省仍是農業大省,經濟不發達,GDP總量中第一、第二產業占的比重較大,第三產業比重較小,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任重而道遠。

二、安徽省三大產業就業情況分析

三大產業結構發生變化,三大產業就業人數會隨之發生變化。2016年末,安徽省就業人員4,361.6萬人。其中,第一產業1,383.5萬人,減少12.7萬人,占就業總人數的31.7%;第二產業1,245.5萬人,增加13.4萬人,占就業總人數的28.6%;第三產業1,732.6萬人,增加18.8萬人,占就業總人數的39.7%。在三次產業中的就業分布結構發生了明顯變化:第一產業就業占比大幅度下降,由2000年的58.5%下降到2016年的31.7%,下降26.8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就業占比大幅度上升,由2000年的24.6%上升到2016年的39.7%,上升15.1個百分點;第二產業就業占比小幅上升,由2000年的16.9%上升到2016年的28.6%,上升11.7個百分點。從圖2可知,第一產業減少的就業人員大部分轉移到了第二、第三產業。但第一產業就業比一直高于第二產業,從2012年開始,第三產業就業比才略高于第一產業就業比。2016年,全國三大產業就業占比為:27.7∶28.8∶43.5,相對于安徽省的31.7∶28.6∶39.7,說明安徽省三大產業的就業結構總體上落后于全國的水平,第一產業就業人數較多,第三產業就業人數較少。隨著經濟發展,勞動力在三大產業間的變動規律是第一產業逐步減少,第二、第三產業逐步增加,未來安徽省需要大量的高技能人才,就業結構成了連接高技能人才培養的專業設置與產業結構的橋梁。

三、安徽產業結構調整與職業教育關系分析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可知,安徽產業結構不合理,第二、第三產業GDP占比比較低,要進行產業結構調整。但是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尤其是制造業的轉型升級需要大量的技術工人,目前安徽省技能人才總量已達407.6萬人,其中高技能人才111.3萬人,占比達到27.3%。而日本高級技工占比40%,德國的為50%,安徽省的高技能人才遠遠落后于發達國家。產業結構調整既為中國高等職業教育發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場需求,也對其提出了新的要求,強調職業教育應在發展方向、結構層次、辦學機制、教學模式及師資隊伍建設等方面實現重點突破。當前大學生“就業難”和農民工“用工荒”反映出嚴重的就業結構性矛盾,應通過構建協調發展的多層次教育體系,深化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才能真正化解就業的悖論式問題。因教育而形成的人力資本對經濟結構優化起著積極作用。

四、安徽職業教育發展建議

(一)構建校企共同育人的人才培養模式。以工學結合為切入點,推行校企共同育人的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是高等職業教育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途徑。育人為本,德育為先,強化職業道德和職業精神培養,促進學生知識、技能、職業素養協調發展。以社會需求為依據,明晰人才培養目標,深化訂單培養、工學交替等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參照職業崗位任職要求,與行業企業共同制訂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探索建立雙證書制度;引入行業企業技術標準,校企合作共同開發專業課程和教學資源;適應經濟全球化,將國際通用的高技能人才職業資格標準融入教學內容;繼續推行任務驅動、項目導向等教學做一體的教學模式改革。(二)建設結構合理的“雙師型”專業教師隊伍。“雙師型”專業教師隊伍建設要以專任教師雙師素質能力提升和專兼結合雙師結構教學團隊建設為重點。新進專業教師原則上須具有一定的行業企業經歷,在崗專任教師須通過定期到企業鍛煉、參與技術服務等措施提高實踐能力。培養選拔和引進(聘用)技術服務能力強、行業企業影響力較大的專業帶頭人,逐步建成與企業聯系緊密、規模穩定、人員流動、水平較高的專兼結合雙師結構教學團隊。建立和完善專業教師評聘與評價制度,將教師的社會服務能力納入職稱評審、聘用和績效考核,引導“雙師型”專業教師隊伍建設方向。(三)構建適應高技能人才培養要求的評價體系。以能力為核心,建立適應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培養要求的質量評價標準,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進一步完善高等職業院校人才培養工作評估,吸收行業企業參與人才培養質量評價,將畢業生就業率、就業質量、企業滿意度等作為衡量人才培養質量的核心指標,逐步形成以學校為核心、教育行政部門為引導、社會參與的教學質量保障體系。

參考文獻:

[1]張東志.產業結構調整環境下浙江高技能人才培養研究[J].特區經濟,2012(12).

[2]辜勝阻,洪群聯.新型工業化與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的轉型[J].教育研究,2006(11).

[3]辜勝阻,王敏,李睿.就業結構性矛盾下的教育改革與調整[J].教育研究,2013.34.(5).

[4]王展祥,郭慧.論教育、人力資本與經濟結構的優化[J].江西財經大學學報,2011(4).

作者:潘三毛 劉中愛 單位:安徽財貿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