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校學生心理問題分析論文
時間:2022-08-03 07:01:00
導語:職校學生心理問題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題】中等職教
中等職業技術學校學生(以下簡稱職校生)的年齡一般在十五六歲至十八九歲,正值青春期或青年初期,這一時期是人的心理變化最激烈的時期,也是產生心理困惑、心理沖突最多的時期。而從實際情況看,隨著普高(普通高校)熱的升溫,中等職業技術學校(以下一般簡稱職業學校)的地位日見低下,中考后半段考分的學生進了職業學校,上的差生、品德上的差生和行為上的差生成為現階段中等職業技術學校學生構成的主要成份。職校生中的大多數是基礎中經常被忽視的弱勢群體,這也決定了他們的心理多發易發而且日益復雜,是一個需要特別關注的特殊群體。
(一)中等職業技術學校學生的學習心理問題
學習是學生第一要務和主導活動,職校生的身心也主要是通過學習來實現的。職校教育階段是職校生學習與發展的重要時期、黃金時期,而學生心理問題也是職校生最普遍、最常見、最突出的心理問題。
1.學習目標不夠明確。不少職校生對進入職業學校學習自信心不足,甚至沒有學習的近期、中期和遠期目標,因而學習態度不夠認真,只求能夠過得去,甚至是得過且過。
2.學習動機層次不高。不少職校生對學習的認知內驅力不足,對學習提不起內在的興趣,學習的實用化傾向十分明顯,過分追求學習上的急功近利和“短平快”,對學習文化基礎課和思想品德課很不情愿,覺得學了將來沒有用等于在浪費時間,還不如不學。
3.學習不當,學習習慣不良。不少職校生在初中階段就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不知道怎樣學更、更有效,沒有掌握基本的學習策略,因為不會學因而學不好,由學不好到不愿意學,最后發展到厭學、逃學。
4.學習的認知能力水平較低。相當一部分職校生對學習過程、學習活動和自己的學習習慣缺少必要的反思自省意識,不懂得科學合理地安排學習時間,不懂得如何進行學習成敗上的合理歸因。
5.學習焦慮現象比較普遍。不少職校生是讀不進書又不得不讀書,在家中瞞著父母,在學校應付老師,對學習有著一種“剪不斷、理還亂”,擺脫不掉的心理壓力。對或某些學科、課程的學習存在比較嚴重的恐懼心理,有明顯的厭學情緒和行為。
(二)中等職業技術學校學生的情感心理問題
一般認為,情緒情感是人對客觀事物的態度的一種反映,是客觀現實是否符合自己需要而產生的體驗。職校生的內心世界是五彩繽紛、各具特色的,而情緒情感最能體現他們內心世界的豐富多彩和復雜多變。
1.情緒不穩定,情緒自控能力較弱。處于青年初期的職校生具有明顯的情緒兩極性,比少年期更為突出,容易出現高強度的興奮、激動,或是極端的憤怒、悲觀。他們的情緒變化很快,常常是稍遇刺激,即刻爆發,出現偏激情緒和極端的行為方式,沖動性強,理智性差。在日常生活中,不少職校生情緒躁動不安,動不動就想哭,大叫大喊或摔砸東西,與同學、朋友爭論起來面紅耳赤,甚至發生激烈的爭執。也有一些職校生經常性的大驚小怪,給人一種裝腔作勢、無病呻吟的印象。
2.社會性情感表現冷漠。就其實質而言,職校生的冷漠是多次遭遇嚴重挫折之后的一種習慣性的退縮反應。不少情感冷漠的職校生對他人懷有戒心或敵意,對人對事的態度冷淡,漠不關心,有時近乎“冷酷無情”,對集體活動冷眼旁觀,置身于外,給人一種“看破紅塵”的感覺。有人說職校生情感世界中的“凍土層”很厚,因為在初中階段老師關愛的“陽光”照耀到他們的時間不僅短而且熱量少。國外心理者指出:在社會中,不少青年在心理上處于“三無”狀態,即無動于衷,謂之無情;缺乏活力,謂之無力;漠不關心,謂之無心。這在職校生中表現更為突出。
3.感情容易遭受挫折,挫折容忍力弱。面對當今的文憑歧視和社會偏見,以及勞動力市場上越來越激烈的就業競爭,職校生群體普遍感到巨大的壓力和深受傷害,對生活逆境沒有充分的心理準備,不清楚如何把握自己的命運。一些職校生稍遇挫折,就覺得受不了,產生“還不如死了為好”的厭世心理。出走、打架、斗毆、自殘、輕生等現象在職業學校并不少見,也說明職校生應對挫折的能力比較薄弱。
4.情感嚴重壓抑,情堵體驗消極。受社會大環境的,許多家長認為孩子只有進入重點學校才是進了大學的門,才有前途和出息,進入職業學校,等于是成才道路上領到一張紅牌,被判定“下場”或沒出息。在社會和家庭的雙重影響刺激下,職校生的心理壓力增大,常常有身心疲憊感,覺得自己活得真累。特別是一些單親家庭、特困家庭或家庭關系不和睦的職校生,不愿意和別人交流自己的真實感受,也不善于合理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緒,更容易產生抑郁、悲觀等消極情緒體驗。
(三)中等職業技術學校學生的個性心理
個性是個體經常表現出來的具有一定傾向性的、比較穩定的心理特征的總和,是一個人的基本的精神面貌。職校生中“落水者”的心態,“失敗者”的心態,“多余人”的心態比較普遍,使得他們難以擁有一個健康健全的人格和振奮向上的個性面貌。
1.缺乏應有的積極理想和追求。不少職校生在進入職業學校時就覺得自己是被淘汰的或者被遺棄的人,認為自己是將來沒有出息、事業上難有作為、幾乎沒有什么希望的人,因而往往表現為精神萎靡不振,思想上不求進步,上不思進取,生活上自由散漫。一些職校生抱著混世度日的心態打發人生,甘愿沉淪,聽天由命。
2.社會適應能力較弱。現在的職較生大部分是獨生子女,由于受到來自長輩的過分關愛,依賴性強,生活自理能力差,難以順利適應職業學校的集體生活。由于缺乏集體生活的磨練,職校生社會生活經驗比較少,社會認知方式不夠合理,往往對社會現象缺乏理智的判斷,分不清哪些是對的或錯的,哪些事情對自己人生來講是最重要的,而哪些在又是次要的。面對快速多變、紛繁復雜的社會,可以說職校生比同齡優勢群體的學生顯得更加困惑和無所適從。
3.人格尊嚴受到嚴重損害。由于初中階段學業成績的不理想,不少職校生的人格尊嚴得不到認同。社會上很多人都忽視職校生,他們成了世人眼中“不上進”的頑劣,是老師眼中“不可教”的孺子,是家長眼中“沒希望”的一代,是親友眼中“不學好”的典型,是現實社會中“多余人”的代表。可以說,與普高生相比,職校生的人格尊嚴問題比較突出。
4.不良性格特征普遍存在。從當前職校生個性塑造的實際情況看,狹隘、妒忌、暴躁、敵對、依賴、孤僻、抑郁、怯孺、神經質、偏執性、攻擊性等不良的性格傾向已經成為相當一部分職校生的個性心理特征。一些職校生可以毫不猶豫或毫不內疚地說謊、欺騙、敲詐或偷盜,“邊緣性人格”、“雙重人格”、“物化人格”等并不少見,反社會性、分裂性、戲劇性等人格障礙傾向在一些職校生言行舉止中也有明顯表現。
(四)中等職業技術學校學生的自我心理問題
自我意識是主體對自己的心理、身體、行為及自己與別人、自己與社會關系的意識。不難發現,相當一部分職校生缺乏合理的自我意識,自我評價不當,理想自我與現實自我、主觀自我與客觀自我之間的矛盾比較突出。
1.自卑自賤心理嚴重。自卑心理是個體在外界的消極暗示下,由于現實自我與理想自我之間產生強烈的反差而引起的自我貶低、自我否定的一種消極的心理狀態。它的外在表現就是看輕自己,對個人的能力與品質做出不符合實際的偏低評價,認為自己什么都不行,即使對那些稍加努力就可以完成的任務,也往往自嘆無能而輕易放棄。部分職校生由于長期處在被別人瞧不起的地位,常常聽到的是指責和不滿,常常看到的是歧視的眼光,總覺得自己“低人一等”、“矮人三分”,容易出現自暴自棄、破罐破摔等消極表現。
2.自我中心意識過強。由于在家庭生活中長期以自我為中心,一些職校生習慣于隨意支配、指使別人,進入職業學校后仍然希望別人圍著自己轉,但現實情況正相反,許多獨生子女職校生就會產生嚴重的失落感。由于缺乏合理正當的表現機會,一些職校生就試圖通過逆反的或對立的角色和行為如惡作劇、故意搗亂、夸張炫耀、標新立異、逆反言行等表現來突出自我的存在,設法引起別人對自己的關注,以此獲得異常的自我滿足感。
3.自私自利心理普遍。在職業學校生活中,相當一部分獨生子女職校生過分關注自己的感受,而很少考慮甚至絲毫不考慮別人的想法和利益;希望得到別人的尊重,卻很少去考慮尊重別人;希望索取別人對自己的關心,但不愿意去真誠地關心幫助別人。不少職校生以“人不為己,天誅地滅”作為自己的人生信條,“事不關己,高高掛起”,表現為時時處處事事只關心自己的利益得失,卻很少自覺地關心他人和集體。
(五)中等職業技術學校學生的人際心理
職校生的人際交往,主要是與朋友、同學、老師及父母的交往。而職校生的人際心理問題,也主要表現在這些方面。
1.性交往萎縮。在初中階段,由于成績的不理想,在以學業好壞為標志的學校、社會里,職校生就是笨孩子、傻學生,座位是在教室的后排,上課沒有被提問的機會,根本沒有參加學習競賽的可能,有些老師和同學都懶得與他們打交道,一些家長甚至不允許自己的孩子與職校生來往相處。進入職業學校后,一些職校生對正常的社會交往仍然心存疑慮,總是怕這怕那,尤其是擔心別人會瞧不起自己,因而不愿意與過去熟悉的人打交道,不愿意暴露自己職校生的身份,有意回避正常的社會性交往,甚至希望自己與世隔絕。
2.異性交往上的行為偏差。隨著性意識的覺醒,職校生已經逐步度過了異性疏遠期,而走進了異性接近期。他們渴望與異性多接觸交往,和異性談話交流會覺得十分高興,和異性在一起活動感到特別興奮、愉快。他們渴望有能夠親近的異性朋友,希望建立良好的異性交往關系。由于情感的沖動性,不少職校生分不清友誼和愛情的界限,不能理智對待自己朦朧的情愫,過早地追求所謂的愛情,因而職校生早戀現象比較普遍,由此而引發的職校生品德心理問題和性行為過錯等違紀現象比較多見。
3.師生間交往缺乏信任感。由于初中階段不良的師生關系,經常被老師忽視、排斥、指責,一些職校生對職業學校的老師自然會有一種條件反射式的疏離感或壓抑感,擔心老師會向家長告狀,懷疑老師會與自己有意過不去,想與老師親近但又怕受到冷落。一旦老師在處理或對待與自己相關的事情不夠恰當時,便會產生強烈的不滿或偏見,形成對立情緒,出現逆反行為,不配合、不支持老師的工作。
4.代際交往的隔閡明顯。在人類的長河中,代際沖突是一種必然的現象。而在社會轉型期,所謂的“代溝”、“代差”問題更為明顯和突出。不少職校生與父母之間的溝通交流比較困難,經常埋怨父母不理解、不尊重自己,輕視父母的存在和價值,與父母的矛盾沖突不斷,甚至可能產生嚴重的行為沖突。
5.交往失度失范。一些職校生在現實交往中難以獲得需要的滿足,便試圖在網絡世界中得到補償。如今,不少職校生偏重于“人機”對話式的網上人際交往,熱衷于網絡交友,迷戀上網尋找所謂的友誼,甚至為此荒廢了學業。在網絡世界里,更有一些職校生有一種“特別自由”的感覺和“為所欲為”的沖動,自我約束力不足和道德自律意識不強,違背網絡交往道德規范,做一些平時不可能做、也明顯是不道德的行為,如粗言惡語、人身攻擊、“灌水”、網戀或多角戀等比比皆是。沉溺于網絡交往容易導致職校生忽視真實可信的人際關系,使得人際關系更加冷漠,造成人際情感的逐漸萎縮,產生嚴重的人際交往心理障礙。
(六)中等職業技術學校學生的性心理
伴隨著男女兩性身體形成的變化和第二性征的迅速發育,處于青春期的職校生性意識和性情感已經開始萌發,希望多了解性的知識,但又怕別人發現或譏笑。性生理上的劇烈變化,會給職校生帶來所謂的“青春期騷動”和強烈的“性困擾”,產生不少性心理問題。
1.性征體相的煩惱。第二性征的出現,有人形象地稱之為青少年的“第二次誕生”。許多職校生總在為自己性征體相的不如意而煩惱,擔心自己的形象不佳。不少男生常反問自己:我的長相怎樣,是不是具有成熟男子漢的氣質;而女生常反問自己:我的外貌如何,有沒有青春女性的風度。一旦得到別人的肯定和認可,就會興高采烈、興奮無比;一旦獲得別人的否定性評價,就可能傷心煩惱不已,甚至茶飯不思。職校生中的“追星族”比較多,明星偶像崇拜熱一浪高過一浪,內在原因就是要尋求一種莫名的身心補償,擺脫困擾自己的性征體相的煩惱。
2.性心理反應過敏。有些職校生經常被原始的性欲望所困,對性問題過于敏感,表現為過分熱衷于性知識的引誘,過多閱讀性描寫的書籍,喜歡談論性的話題,傳播一些性的笑話,沉湎于性的想象或性的“白日夢”。有些職校生養成了習慣性的手淫等自慰行為,常常自責不已,有著強烈的罪惡感和負疚感,生怕別人識破自己性方面的隱私或秘密。對于遺精、月經等一些正常的性生理現象,不少職校生缺乏的認識,產生驚恐、疑惑、羞澀、精神恍惚、焦虛不安等心理反應。
有的心家把青年期的性欲望比做火藥庫,如不加引發,保管得當,則能夠保持平靜,相反,則可能引起強烈的爆發,帶來災難性的后果,從實際情況看,不少職校生出現的不良品德或行為問題,追根溯源都與自身性生理、性心理或性道德方面存在的問題有關。這也說明進行適時、適度、適量、適當的青春期是中等職業技術學校素質教育的當務之急。
(七)中等職業技術學校學生的擇業心理問題
擇業就業是當前職校非常關心、特別關注的一個熱門話題。因為擇業就業是職校生人生道路上的一項重要抉擇,伴隨著這種抉擇而來的往往是興奮、緊張、憂慮混雜于一體的矛盾心態。
1.擇業依賴退縮心理。雖然現在實行的是“雙向選擇,自主擇業”的就業制度,但許多職校生還是寄希望于學校或家長幫助解決自己的就業門路或去向。對于職業學校承諾保證畢業推薦就業的那些專業,職校生往往是十分喜愛、情有獨鐘。這也說明不少職校生在內心深處還是懼怕或不愿意自主擇業,更缺乏創業精神和能力。
2.擇業緊張焦慮心理。能不能順利就業,成為許多職校生的一大“心病”。一些職校生擔心自己的學歷低,專業技能水平低,害怕“畢業就是下崗”,有的職校生甚至為此寢食不安。還有的職校生對所學專業不滿意、沒興趣,自己又沒有辦法改變現實,整天心緒不寧、唉聲嘆氣、愁眉苦臉。
3.擇業思維定勢心理。一些職校生為所學的熱門專業所困,希望找到有地位的、體面輕松的、收入高待遇好的理想的就業崗位。一旦要放棄所學的專業,一些職校生就顯得無所適從,心理極度矛盾。
從上文可以看出,職校生心理問題的表現多種多樣,其產生的原因也比較復雜,非只言片語所能透析。初中階段生活的不良經歷、教師以及家長的教育觀念方式不當、普遍存在的社會認知偏見、特殊的和社會環境、特別的職業學校專業教育、特定的青春期年齡階段和獨特的身份(如獨生子女、特困生或孤兒),再加上一些職業學校所做的工作不盡如人意,都使得職校生的心理問題日益多樣,更加普遍。這也說明職業學校的相關工作必然具有長期性、系統性、復雜性和艱巨性。
需要說明的是,本文所要的是當代職校生存在的一般性的心理,沒有去探究職校生中存在的比較嚴重的心理障礙和心理疾病。本文所提及的這些心理問題基本上屬于成長性的、適應性的心理問題,是職校生心理過程中的問題。通過實施的、有針對性的心理,這些心理問題是完全可以而且能夠得以妥善解決的。本文無意將職校生的心理世界描述得“一無是處”,而主要是從存在問題的視野來認識職校生的心理現狀,為職業教育尋求心理依據,從而有利于加快職業教育的改革與發展,更好地推進和深化職業學校素質教育。限于篇幅,關于職校生的一般心理特征、存在的心理優勢和心理潛能開發的筆者將別文探討。
職校生是一個不容忽視、不可小視的群體,應該是富有活力、充滿朝氣的青年群體,也必定是未來社會發展進步和城鄉建設的生力軍。2002年8月,國務院下發的《關于大力推進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中明確提出:中等職業技術學校要“加強文化基礎教育、職業能力教育和身心健康教育,注重培養受教育者的專業技能、鉆研精神、務實精神、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應該說,職校時期是職校生從心理幼稚走向成熟的過渡時期,是他們的個性人格趨于定型的時期,也是對他們進行心理教育的最佳時期、關鍵時期。心理教育在職業學校素質教育體系中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可以說是素質教育的基礎、核心和中介。職業學校心理教育應該如何做?教育部頒發的《關于加強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見》(1999年)和《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2002)年等文件中有明確具體的指導性要求。現在最為關鍵、最為迫切的是,職業學校要高度重視心理教育,科學實施,積極探索,整體推進,狠抓落實,提升水平,創建特色,努力開拓心理教育的新境界,把職業學校素質教育真正落到實處。
- 上一篇:社會職業技術教育管理論文
- 下一篇:自然保護區研究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