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語言學下網絡流行語研究

時間:2022-10-15 10:52:18

導語:生態語言學下網絡流行語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生態語言學下網絡流行語研究

[摘要]隨著互聯網的發展,不斷有大量的網絡語言涌現出來,同時也有許多曾出現過的網絡語言消失。網絡語言的出現一方面增加了語言的多樣性,豐富了語言生態系統,為語言生態系統注入了生機和活力。但網絡用語有時因為不受傳統語法規則的限制而會對使用者的母語產生威脅。本文從生態語言學角度出發,對網絡流行語的形成和發展過程中的生態因素進行分析,并對網絡流行語使用的意義進行探析。同時,生態語言學為網絡語言研究提供了一個嶄新的視角,也為語言生態的平衡、規范網絡語言提供了理論指導。

[關鍵詞]生態語言學;網絡流行語;多樣性;動態性

一、引言

生態語言學(Ecolinguistics)是語言學與生態學相結合的一門跨學科研究,是一個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相互交叉的學科領域。生態語言學是從生態學角度研究語言的生態因素,指出語言和環境的相互作用關系,將語言系統歸于自然生態系統來思考。語言有自己的生態環境,語言使用的社會以及語言使用群體的態度決定了語言的生存環境和語言的生存發展狀態。語言的生存、發展、消亡,瀕危語言保護,語言活力,語言規劃,語言與現實世界的互變互動關系,語言多樣性與生物多樣性的關系,生態系統與文化系統等等都成為現在生態語言學的研究熱點。隨著互聯網的飛速發展,網絡流行語層出不窮。生態語言學為網絡語言研究提供了新視角,對網絡語言的和諧、規范的發展具有指導作用,用發展的理念去使用網絡語言,使網絡語言在語言生態環境中健康,規范的發展。

二、理論基礎

基于目前的研究,生態語言學目前有兩種主要的研究范式[1]:1)豪根范式(Ecologyoflanguage);2)韓禮德范式(Ecologicallinguistics)。1970年,美國斯坦福大學教授豪根(Haugen)在報告中首次提出“語言生態學”的概念。在1972年的論文集《語言生態學》(TheEcologyofLanguage)中系統、完整地論述了生態語言學的理論。他將生態語言學定義為“任何特定語言及其環境的相互作用”(thestudyofinteractionsbe-tweenanygivenlanguageanditsenvironment)。這里的“環境”代指“使用某種語言作為語碼的社會”(theso-cietythatusesalanguageasoneofitscodes)[2]。這種范式將“語言與其使用環境的相互關系”比喻為“生物(動植物)物種與其所處環境之間的關系”。另一種研究模式“韓禮德模式”更加關注人類話語對自然生態環境的影響,以及解決環境問題的作用和影響。盡管兩種研究范式的觀點不同,但卻并非相互對立,而是互為補充。總之,生態語言學作為一門新興的交叉學科主要從整體性、動態性兩方面對語言與其外部環境進行研究,用生態學的觀點研究語言的發展規律和發展狀態。國內對于生態語言學的研究開始于20世紀八九十年代。初期主要是對國外研究成果的翻譯和介紹。理論研究方面,范俊軍(2005)對生態語言學在西方的發展歷程、學科定義、研究領域等作了詳細的介紹。馮廣藝撰寫了國內第一本題為《語言生態學》的專著。黃國文(2013)對生態語言學的興起與發展做了系統的論述。應用研究上,許多學者將生態語言學理論與教學相結合。王艷萍(2010)以生態語言學為指導,從教師教學理念、教學目的、教學方式、教學內容和教學測試等方面的生態化來探討大學英語教學改革。何芳芝(2016)將語言教學與學習過程看作微觀生態系統,研究系統中不同要素之間的相互作用。并從教學目標、教學方法、教學內容對英語教學進行生態設計。韓軍(2013)對生態語言學的發展作研究綜述,張青榮(2012)從生態語言學視角對網絡流行語的地位,作用進行研究。近年關于語言(少數民族語言、方言、瀕危語言等)保護,語言多樣性,網絡語言及網絡流行語的研究所占比例逐漸升高。網絡流行語可以理解為“由網民自己創造,在互聯網上廣為流行和使用并可以延伸到現實中的各種符號、詞匯、短語及句子等”[3]。目前已有許多的學者從網絡流行語的組成、網絡流行語的生成機制及網絡語言的語用功能等視角進行研究。網絡流行語被稱為互聯網時代“一種新的特定的社會方言”[4],因其形式上的多樣性及趣味性而得到廣大網民的使用,并漸漸發展用于日常交流。網絡語言的出現和使用也為語言生態系統注入了新的生機和活力。然而,由于網絡語言的來源不能確定,故無法保證其規范性。所以,從生態語言學視角對網絡流行語的產生、流行的過程進行審視顯得必要。

三、網絡流行語的來源的生態解析

隨著網絡這個特殊的“社會”更加多元,網絡語言的使用環境更加復雜多變。網絡交流的特點也決定了多種形式網絡語言出現的必然性。網絡流行語形式上將文字、數字、符號融合形成擁有創新、簡潔、形象的語言形式,而各種類型的流行語之間不相抵觸,網絡語言的來源多樣,方言、外來語、廣告、電視節目和電影中的經典臺詞、游戲用語等等都是網絡流行語的主要來源。網民們將其他領域使用的詞匯應用到網絡交流中,以達到用最新穎、便捷的方式進行交流的目的。通過對近五年的網絡流行語的研究,得出網絡流行語主要來源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方言或諧音詞。我國地域廣闊、民族眾多,來自不同地區的網民有時在網絡上會無意識地使用各自的地方方言。由于部分方言詞匯使用時可以增強對話的趣味性,有助于在網絡社交中開始話題,故受到廣大網民的青睞。比如東北方言“老鐵”是對“哥們”的別稱。2019年在視頻網站中廣泛傳播的“雞你太美”是流量明星蔡徐坤在參加選秀節目自我介紹時,演繹SWIN的歌曲《只因你太美》時因唱得太快,被聽成了“雞你太美”。配合著原視頻中表演的籃球秀和舞蹈,被網友惡搞后上傳到視頻網站上,并得到了病毒式的傳播。以流量明星的表演為素材,諷刺了娛樂圈的流量現象,逐漸成為了一種新型的潮流。人們在使用相同的網絡流行語時找到了情感上的認同。這些網絡流行語打破了傳統語言形式的框架,吸引了網民的注意,博取了大眾的點擊量。(二)舊詞新義。網絡流行語不僅有創造類的新詞,還有形式上沒有變化,但是隨著其流行和發展,產生了與原本的含義不同的詞語。網絡語言中對舊詞賦予新義的現象不僅擴展了舊詞原有的意思,有時也會表達出舊詞原有意義范疇之外的新的含義。這其中隱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使原有的詞義經過人們聯想和類比,從一個范疇映射到另一個范疇。比如,“請開始你的表演”開始出現在電視選秀節目中,后作為網絡流行語廣泛使用后表達一種洗耳恭聽的態度。用在更多的場景中。“硬核”原本指“核心部分,中堅分子”,也指打破以往的說唱和舞曲的形式,一種新的更有力量的形式,也稱硬核朋克。后來“硬核游戲”傳入中國,“硬核”被游戲玩家們單獨使用,來形容專業的、對某件事情狂熱的人,后又衍生出受眾面小,小眾,讓人難以理解的意思。開始僅僅在音樂圈、游戲圈流行,隨著“硬核”的含義不斷拓展,詞語本身的“壽命”得到了延長。這為不同領域中的人們使用的語言增加了多樣性。但是由于網絡社會的自由性,有些網絡語言違反了語言規律,這會對青少年的語言觀產生不利的影響。比如“奇葩”原義用來比喻不同尋常的優秀文藝作品或非常出眾的任務。然而經過網友的加工現在成了貶義,多指讓人難以想象的行為。人們最終只記得貶義的含義,卻忽略其原本的含義。這會導致在某些情況下此類詞語以本來含義出現時,人們無法正確理解。(三)反映社會現實類。一部分網絡流行語不僅形式新穎,還表達出對社會某些社會現象的揭露。語言的使用離不開它存在的社會文化環境,與整個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密切相關。網絡語言有時可以反映出網民的社會心理,人們通過這種特殊的表達方式表達自己的觀點和訴求。“車厘子自由”最早出現在文章《26歲,月薪一萬,吃不起車厘子》中。文章中作者列出了“女生財務自由的15個階段”對照表,包括辣條自由、奶茶自由、外賣自由、咖啡自由、車厘子自由、口紅自由、衣服自由等等。此后車厘子發展成了新晉的富有的代名詞。繼而發展出了“XX自由”的新時代的社交用語,與其相反的出現了“貧民窟女孩”“消費降級”等等。許多網友經常通過使用這類流行語來調侃自己的貧窮,這也反映出了深層次的人們的心理狀態。通過將自己的“生活理想”用物質表達出來,也體現出當代年輕人直面自己的生活狀態,樂觀的心理。在2019年的上半年,“996”工作制度引起了網民的熱烈討論,成為了熱點話題。京東、阿里巴巴等企業負責人相繼發表對“996”的看法。所謂“996”是指從早上9點到晚上9點,一周工作6天的工作制度。代表著中國互聯網企業盛行的加班文化。“996”工作制已經逐漸成為北上廣深等大城市企業中的“標配”,關于“996”的工作制的討論這一話題具有公共性,從開始在網絡上的討論逐漸發展到媒體的報道和討論。這類流行語不僅用于網民日常的交流,也通過在網上對它的討論引起了人們對社會現象的思考,反映出某些社會現象。

四、網絡流行語產生的意義

(一)促進語言的生態化發展。網絡流行語與網絡環境之間的互動與生物物種與環境之間的相互依存關系相似。其生存和發展離不開使用的環境,網絡流行語因其詼諧、生動的特點成一種全新的詞匯形態。網絡流行語的出現增添了語言的多樣性,加速了語言生態系統的動態平衡[5]。同自然界的生物進化一樣,語言的進化也經過“適者生存,優勝劣汰”的法則存在和發展,逐漸達到動態的平衡。同時,網絡語言在不斷運動發展的過程中各部分相互聯系、互相影響、彼此競爭。對于適應語言規范及社會發展的網絡流行語,就會被吸收進入到語言生態系統中,進而豐富語言的多樣性。而對于不符合語言規范、只能短期存在的、未能大范圍流行的流行語就會在使用中逐漸被淘汰,最終走向消亡。在此過程中不僅維護了語言的多樣性,還促進了語言的健康發展,維持語言生態的平衡。這體現了語言生態系統之動態性的特征。總之,對于網絡流行語的存在有其合理性,我們應采取寬容的態度,允許其與語言文化生態系統中的其他部分和諧發展。(二)帶來文化的多樣性。網絡流行語的出現對于傳統詞匯的應用有了更多的選擇,舊詞被賦予新的含義得到的重新使用、中文英文相結合形式的流行語的出現都體現了網絡流行語帶來了文化的多樣性。語言使用者選擇語言變體時受到社會、經濟等環境因素的影響,隨著現代社會的進步,人們的生活節奏加快,對于使用的語言要求更加簡潔、方便溝通。網絡流行語同時具備語義豐富和形式簡潔的特征,能很好地滿足語言使用者追求高效的需求。網絡語言的出現也突破了許多傳統語言存在的束縛,網絡語言中語言變體持續產生,并且更新速度快,在網絡交流中廣泛傳播,甚至發展到人們日常生活交流中。這些新穎奇特的語言形式,伴隨其出現、發展、使用的過程,推動語言生態系統的動態平衡的進程。Haugen(1972)曾指出:“語言存在于語言使用者的思維中,而且在語言使用者之間以及語言使用者與環境之間發揮著媒介作用。”由此可見,語言在人與人、人與社會之間的關系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同時,在相對自由的網絡環境中,最近的流行語中不乏“坑爹”“蛋疼”等不文明的網絡語言,此類流行語會對網絡生態環境產生不良的影響,必須加強監督和規范。語言本身既是一種文化現象,同時也是人們認識現實世界的重要途徑。在認識和感知世界的過程中,語言使用者對世界的主客觀判斷都可以通過語言反映出來。網絡流行語的使用可以滿足人們得到他人關注的心理和情感需求。所以可以適應網絡語言生態環境并得到廣泛使用。(三)滿足情感個性需求。網絡流行語的使用者主要為10—20歲的年輕人。年輕人渴望張揚自身個性,對于新鮮的事物最為敏感,因此對于網絡流行語的使用態度最為積極,可以快速地創造、使用網絡流行語。通過對“名人名言”的惡搞,某些特定流行語的使用可以作為網絡上的“社交名片”,既可以滿足網友自己的趣味,還可以借助流行語的使用迅速地打開社交話題。在當下“娛樂至死”的時代,幫助重構一種新型的社會關系。這種新潮的,打破固有體系規則的語言的使用可以迎合了年輕人獵奇的心理,同時滿足了引起他人注意的心理需求。人們用新穎、創新性的語言來表達自己的觀點,既可以達到交際目的,又能為交際過程增加樂趣。網絡流行語的使用可以一定程度上消除人與人之間的陌生感,拉近了人與人之間心理距離。近年來,許多網民通過與環保等社會議題有關的網絡流行語的使用喚起人們的環保意識,從而引起人們對環保問題的重視。網絡流行語不僅可以滿足年輕人獵奇的心理,也可以對社會產生積極的影響。

五、結語

生態語言學視閾下,網絡語言的出現增加了語言的多樣性,有助于我們從不同方面感知世界,其使用亦加速了語言系統的動態平衡。然而,網絡流行語的迅速發展對語言系統的規范性、相對穩定性和文明性也帶來了巨大沖擊。這要求我們要對網絡語言的使用進行正確的引導,以寬容的心態理解和接受網絡流行語的使用。鼓勵使用為人們帶來方便和樂趣的、具有積極意義的網絡流行語,同時抵制低俗的網絡流行語,并注意防止其無節制的傳播而對社會上當前語言環境帶來不良的影響,為網絡語言的使用維持一個健康、良好的語言環境,促進整個語言生態系統平衡和諧的發展。

[參考文獻]

[1]AlwinFill,PeterMühlhusler.TheEcolinguisticsReaders:Language,EcologyandEnvironment[M].London:Continuum,2001.

[2]Haugen,E.TheEcologyofLanguage:EssaysbyEinarHaugen[M].Stanford:StanfordUniversityPress,1972.

[3]李慧.淺析網絡流行語的演變[J].新聞世界,2010,(6):168-169.

[4]湯玫英.網絡語言新探[M].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10:11.

[5]周慧霞.生態語言視閾下的網絡語言研究[J].江西社會科學,2013,(12):253-256.

作者:張迪迪 王丹 單位:東北林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