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師舞蹈教學研究
時間:2022-05-23 08:18:13
導語:幼師舞蹈教學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本文從身、心、情、感四個方面論述幼師舞蹈教學,提出開展基本能力訓練教學、教學中情緒美的啟發、實施情感啟發法、游戲與音樂融合等措施,教會學生舞蹈時“身心合一、形神兼備”,用心去支配肢體,將感覺融入其中,從表情到一招一式使觀眾心動。
【關鍵詞】幼師;舞蹈教學;情感;身心合一;形神兼備
在幼師學校的課程設置中,舞蹈作為一門專業必修課,其教學目標除了要求學生掌握幼兒舞蹈職業教育的技能、適應幼兒園舞蹈教育工作外,還要求對學生開展美育,提升學生的藝術素養。在幼師的舞蹈教學中,應滲透情感的培養,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當中領悟舞蹈之美,學會由內至外、從豐富的內心世界出發,帶動軀體去展現舞蹈作品。《中國藝術百科辭典》記載:“舞蹈之美,在于運用富于生命活力的人體——即由富有審美價值的動作、姿態造型、技巧、表情和心態所組成的人體運動形式,創造出身心合一、形神兼備、詩情洋溢、飽含樂感的動態形象,是一種富有生命活力、變化萬千、轉瞬即逝的人體動態美。”由此可見,要想展現舞蹈之美就必須學會“身心合一、形神兼備”,也就是“舞由心生”。美國著名舞蹈家肖恩說過:“真正的舞蹈教育也是人的全面教育——他的身、心、情、感將在舞蹈中得到滋養、熏陶以及鍛煉。”在舞蹈課程的設置上,主要從加強學生的舞蹈基本功訓練、中國民族民間舞蹈和幼兒舞蹈三大教學部分入手。在實際的招生過程中,入校的新生大部分都來自農村鄉鎮或是縣城,他們的成長過程中對舞蹈接觸甚少,了解不多,且在情感表達上太過于害羞,不敢與老師交流。甚至有些學生因為自身舞蹈素質或身體素質(肥胖、柔韌度不佳等)原因,從而失去信心,這給舞蹈教學帶來了一定程度上的困難。因此,作為一名幼師的舞蹈教師,要從身、心、情、感四個方面來訓練和培養學生,使學生在一種愉悅的狀態下激發情感,建立自信,讓學生內心萌發出對作品或組合的理解,從而達到身心合一、形神兼備、舞由心生。
一、開展基本能力訓練教學,調動學生身體的積極性
舞蹈是一種人體動作的藝術,它以人體動作為主要表現手段來展示人內心的精神世界,表現舞者的審美情感。如細膩的情感、深刻的思想和鮮明的性格。對于舞蹈課程的認識,很多學生在入校前從未接觸過真正的、規范的、深層次的舞蹈,不知道什么是古典舞、什么是民間舞、什么是幼兒舞。因此,教師在第一節課的課堂上就要向學生介紹什么是舞蹈,以及舞蹈的種類。如舞蹈分為生活舞蹈和藝術舞蹈兩大類。而其中生活舞蹈又包括習俗舞蹈、宗教祭祀舞蹈、社交舞蹈、自娛舞蹈、體育舞蹈和教育舞蹈。藝術舞蹈則根據不同的風格特點分為古典舞蹈、民間舞蹈、現代舞蹈和新創作舞蹈等。并且教師要著重介紹兩方面:一是古典舞蹈的表現手段——“身韻”,即“形神兼備、內外統一、身心并用”,通過“身韻”的訓練達到“以神領形、以形傳神”的目的。二是民間舞蹈的風格和特點迥然不同:溫暖的地方,舞蹈韻味委婉、婀娜多姿;寒冷干燥的地方,舞蹈風格粗獷、豪邁凝重;海邊的舞蹈,熱情嬌俏;草原的舞蹈,舒放開朗。因此,在學生入校最初的舞蹈課中,首先,可以通過影像資料和舞蹈雜志的形式讓學生基本了解舞蹈的種類。其次,在基本功教學中主要解決學生身體的軟、開度以及腿部能力的訓練。通過中國古典舞的訓練,學生可以認識到什么是含、腆、迎,什么是姿態造型,等等。最后,在上民間舞課時,讓學生分組模仿老師所示范的組合進行表演,并互相加以點評,可以通過組合中個別元素動作的重、難點,來讓學生進行分析。例如,通過蒙古族民間舞——柔臂的練習,讓學生明白手臂動作時發力點應該是由肩發力,然后帶動大臂到肘、到小臂、到腕,最后延伸到指尖。通過以上的學習和模仿嘗試,學生對舞蹈科目有一定的了解,基本掌握肢體,能控制每塊肌肉的力量,并保持有一種探究的心態,提高學習舞蹈的興致以及積極性,同時建立自信。
二、教學中情緒美的啟發,引入學生動作的規范性
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身韻課的教學是通過規范的訓練使學生了解并掌握“以神領形、以形傳神”其中的韻味。例如,在課堂上給學生教授古典舞基訓中最為常見的連接動作“風火輪”,在整套動作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在動作規范中可對學生提出以下兩點要求:一是這個動作由雙臂造成身前一個立圓,身后一個立圓,通過腰的橫擰、敞仰、傾伏的連貫運動過程綜合而成。二是除了橫擰、敞仰、傾伏的腰部條件外,弓箭步、撲步和大八字步都要有極好的基礎。讓學生在明確動作規范的情況下進行“風火輪”的練習。整個練習過程中,有學生只是在耍膀子,表情呆滯,而且手臂動作生硬,沒有產生如“風”嘯嘯、“火”騰騰、“輪”滾滾的動作要求。就以上情況,可對學生提出如下要求:首先,讓學生在腦中聯想汽車輪子快速轉動時的景象;其次,讓學生在把自我化作飛速的車輪,飛馳在熊熊烈火之上,使雙臂的動作發力猛、速度快,而腳下步位大、幅度深,只要單臂產生“輪”感,雙臂才能有“風”和“火”的感覺,并且可以根據不同的節奏和音樂情感表達出不一樣舞蹈韻味。通過教師的啟發教學,學生在接下來的練習中,從動作的規范性到教學情緒的變化都有較良性的提升,并使動作完美地呈現了“風”嘯嘯、“火”騰騰、“輪”滾滾的動感形象。
三、實施情感啟發法,促進學生建立表演欲望
在中國民族民間舞的課堂教學中,教師除了使用課堂講授法外,還可實施情感啟發法配套進行教學。所謂情感啟發法,是指在教學過程中通過豐富的直觀材料、形象生動的語言,啟發學生在學習各種動作過程中努力辨別不同時空變化與著力方式,以及內心深處的心理變化,盡可能通過身體將它完全表現出來,從而達到對某個地域與某個民族舞蹈情感表達的認同。例如,在教授蒙古族民間舞中的“柔臂”動作時,教師首先指出動作規范的要求,是以肩部動作的延續和波浪形伸展,它是整個臂部關節大幅度變化的動作。大部分學生在練習的過程中會出現手臂肘關節僵直的狀態,兩臂動作生硬,無肩部動作的延續,更無波浪形的伸展。針對這種情況,教師適時引導學生,讓學生聯想自己就好比草原上一只飛馳的雄鷹,自由自在地在藍天上翱翔,從而使得手臂、肩關節得到松弛,使動作更加延續、伸展。而在馬步動作的學習中,學生只是單一地進行腳下步伐的練習,而忽略上身人騎在馬上的神態,使上下身的動作失去了協調,毫無美感而言。在長跑馬步和走馬步的練習中,為了更好地區別兩者之間的不同,讓學生用走馬步模仿牧民騎馬走在草原上,愜意地欣賞著無邊的草原。然后再用跑馬步模仿馬的奔跑、跳躍的形式來展現蒙古族牧民悍健有力、熱情奔放的性格。以上兩種方式讓學生得到啟發,能更好地模仿動作,把情感融入動作中,達到形神兼備的教學目的。
四、游戲與音樂融合,拉近師生關系,使學生“舞由心生”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間的關系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舞蹈學習的教學質量,如果師生關系融洽,就可以把單調、枯燥的課堂學習變成一種美的互動和享受;反之,則可能使整個課堂變得枯燥乏味,使學生感到厭倦和不耐煩,甚至可能產生抗拒心理。對此,可嘗試把游戲與音樂融合在一起,以此來優化課堂教學。讓學生在跳舞時產生舒暢、愉悅的心情,形成一個良性互動的教學狀態。課余期,閑暇時融入學生生活學習,尋找共同興趣愛好,談論話題,了解學生喜歡的舞蹈,等等。拉近師生關系首先使學生厭倦、抗拒等不良心理得到放松,使師生間產生心理共鳴,由此可讓學生情不自禁地投入到教學當中。由“心”生出舞蹈。在課堂教學中,僅僅采用生動、形象、直觀的方法向學生講述最基本的練習技巧是不可能達到良好效果的,而更多的應是循序漸進地通過一些難度較小、旋律優美、蘊情豐富的舞蹈組合學習嘗試來培養學生,建立良好的舞蹈“內心感覺”,這不但能培養學生具體認識舞蹈之美,并且通過感受簡單的基礎訓練和良好的心理狀態相結合,由此讓學生學會用肢體表達感情,用情感帶動動作,用音樂感化心靈。例如,在古典舞身韻元素——含、腆、迎的短句訓練中,首先在音樂上可選用民樂《春江花月夜》作為伴奏。授課前先讓學生欣賞音樂,并引導學生把情緒溶入音樂中,想象自己漫步在湖邊,用含蓄的身形欣賞著美麗的倒影,抬頭迎風呼吸著清新的空氣。然后再學習元素動作。經過這樣的練習,學生能很好地根據“內心感覺”在音樂中用情感帶動肢體來表現短句的訓練。在幼師的舞蹈教學中,我們不僅要把學生的身體通過訓練使之能達到一定的柔軟度、開度,從而能更好地完成動作的規范性,還要教會學生學會從內心領悟舞蹈的含義,對動作、音樂要有自己的見解。
總之,學生要在舞蹈時抒發自己的情感,不管是對舞蹈風格還是韻律都要有自己的認識,把自己對舞蹈動作、韻律的理解與音樂融合在一起,用心去支配肢體,這樣才能將感覺融入其中,發自內心地釋放,只有這樣由心的擺動肢體,跳出的舞蹈才能吸引觀眾眼球,甚至撼動觀眾的心,由此達到身心合一、形神兼備、舞由心生。
【參考文獻】
[1]民間舞蹈[M].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2008
[2]藝術卷[M].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2006
[3]中國藝術百科辭典•舞蹈卷[K].北京:商務印書館,2012
[4]舞蹈知識手冊[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1999
[5]中國古典舞身韻教學法[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4
[6]中國民族民間舞教學法[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4
[7]幼兒師范學校教科書(試用本)《舞蹈》全一冊[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作者:林露 單位:廣西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 上一篇:民族民間舞蹈教學重要性
- 下一篇:高校體育舞蹈教學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