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有效素質教育論文

時間:2022-05-27 09:33:00

導語:教師有效素質教育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教師有效素質教育論文

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和社會的日趨進步,教育本身也發展著深刻的變化。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啟動,《中共中央關于基礎教育改革綱要的決定》《基礎教育改革綱要(試行)》的頒發,對教育目標提出了新要求,特別是課程標準的出臺,使教師面臨許多新情況,新問題。如何將課程理念落實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如何用教學實踐去驗證課程標準的指導思想,這些問題都是現代教師面臨的嚴峻挑戰。新的教育形勢對教師素質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在現代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教師重要的素質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課程開發意識。隨著三級課程管理體制的建立,課程開發能力已成為教師最重要的專業能力之一。培養和增強自己的課程意識,實現從單純的課程執行者到課程研制者的角色轉變,提高其課程開發能力和相關技術,才能使教師不斷獲得專業成長。

科研能力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如果你想讓教師的勞動能夠

給教師帶來樂趣,使天天上課不至于變成一種單調乏味的義務,那你就應當引導每一位教師走上從事研究這條幸福的道路上來。“

教育科研能力是基礎教師教育所必備的能力。現

代教師要從經驗型轉向科研型,要成為新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論、教育內容、教育對象、教育方法和教育實踐者和研究者,為提高教學水平,培養適應社會發展的創造性人才能力,那種“教教材”的“教書匠”的傳統做法已不適應現代教育的需要。高效率地提高學生素質,迫切地呼吁著教師的創新智慧。所以,教師必須以研究者的姿態,進行教育教學并在不斷的研究與探索中,有所發現,有所創造。

3、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師教育對象是人,需要教師與學生之間進行精

神的溝通,情感的交流,引導學生健康活潑地成長。同時,教師也是工作群體的一員,要有與同事融洽相處,合作共事的能力。教育是不僅涉及學校,同時還涉及到家庭及社會,所以教師還應具備有與家長、社區有關人員溝通與合作的能力,從而形成教育全面進行有效地工作。

4、掌握現代信息技術。

當代社會,科學技術日新月異。計算機和信息科

學技術智能化、信息網絡全球化、國民經濟信息化的時代已經到來,將信息技術作為現代教學手勢在必行。21世紀,“文盲的概念將發生根本的變化,不會使用計算機等先進工具或不會檢索、處理和利用信息資源的人將成為‘信息時代’的新文盲特征。”(〈中國教育報〉1996、1、24)科技的現代信息技術已走入校園為現代教育服務,結合教師必須迅速適應科學發展的形勢,學習、掌握一定的現代教育技術手段,“一本書,一張嘴,一支粉筆,一堂課”已不適應現代教育的要求。

5、學習能力

未來社會是一個學習化的社會,要求教師成為終

身的學習者。瑞士的查爾斯、赫梅爾曾指出:“終身教育是唯一能夠適應現代人,適應生活在轉變中的世界和變動社會中的人的教育。這樣的人必須使自己能夠不斷地適應新情況。”把握時代的脈搏和教育改革的方向,教師必須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才能時時充電不斷更新自己的教育觀念、知識結構,掌握科學的教育方法,提高教學效率,適應現代教育的需要。

教師是課程改革的主力軍,如何引導幫助教師提高自身素質,主動迎接教育改革的挑戰,建立有效的、促進學校發展,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師資培訓成為學校永恒的話題。走向校本的教師培訓應運而生。我校在開展校本培訓工作中作了以下嘗試:

1、加強學習,轉變觀念。我校十分重視引導教師加強學習,

把集體學習與個人自修結合起來。每學期,我校

定期邀請西師大教育科學學院、市教育科學學院的教育專家和領導為教師們做專題講座2—3次,向教師宣傳課程改革的發展趨勢及應對策略。學校經常組織教師學習有關教育改革政策法規,讓教師了解最新的教育信息及其他學校教育改革的動態;每學期列出必讀書目,要求教師每月寫讀書筆記4000字。各種學習活動開展,教師們對課程改革的目標、趨勢及措施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增強了教師參與課程改革的使命感、責任感,激發了教師參與課程改革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2、教師的教學研究、科研能力的培訓。

2、1教研活動

教研活動是教師進行教學研究的主要形式。每個教研組的教研活動有計劃、有主持人、有中心發言人、有研究內容或主題,教師有書面發言材料。除此以外,我校打破了以本學科、本年級教師為主的教學研究,實行同學科跨年級、跨學科跨年級的主題式的教學研究活動。如觀摩聽課、課后集體評議、召開經驗交流、進行案例學習研究等,形成教師合作互動、經驗分享的格局。同時,我校每期開展“三課”達標、優質課競賽、教研組活動競賽等活動,為教師創設了展示集體智慧和個人教學風采的舞臺。

2、2課題帶動

課題研究是提高教師素質的有效途徑。我校把課題研究作為培訓的基點,教科室定期組織教研組或課題組教師進行課題研究培訓,學習掌握教育科研的基本方法,注重收集與本課題研究的相關資料,注重教師之間的交流與研討,鼓勵教師將研究的心得體會及時記錄下來,邊研究邊總結邊反思。如我校以三年級為實驗點,組織三年級教師進行《綜合實踐活動課的開設與實踐》的研究,學習課程改革的相關理論,借鑒其他地區開設綜合實踐活動課的作法,邀請西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研究院的課程專家到校指導、教師們邊學習、邊研究、邊總結,寫出了精彩的教學案例和研究心得。教師們也深刻地感受到自己的成長——從被動的課程執行者轉變為課程的研制者和課程資源的開發者。

3、組建教師學習、成長團體

學校以市、區、校級骨干教師為中心,發展有發

展潛力的青年教師,組成學習型教師組織。教師組織成員共同探討制定出教師的培養目標,即市級骨干教師在五年之內成為市內名師或國家級骨干教師,區級骨干教師在三至五年內成為市級骨干教師,校級骨干教師在二三年內成為區級骨干教師,青年教師在二年之內成為校級骨干教師,實現教師的自我超越。在管理方式上實行自主管理,最大限度地調動教師的主動性,發揮教師的潛力,從而創建性地進行學習和工作。

4、開展教師現代信息技術的培訓。

校本教師培訓改變了教師培訓就是對學科專業知識補課的觀念和做法,學校及教師本人在教師專業發展中的獨創地位和作用被發現和受到重視。

我校各種形式的校本培訓,使教師在學習中轉變觀念,在實踐中摸索規律,在研究中自我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