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會訂單人才培養論文
時間:2022-04-05 08:53:15
導語:行會訂單人才培養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訂單培養”的本質內涵:定向合作培養
1“.委托培養”與“訂單培養”。“委托培養”指用人單位根據自身人才需求情況委托院校培養相關技術人才,學員學成后回用人單位工作,用人單位根據院校情況給付一定數額的培訓費。“委托培養”興起于20世紀80年代,是打破國家人才培養和就業安置“統招統分”體制的一項改革創新,通過引入市場機制,加強了院校與用人單位間的直接聯系,實行對口培養、對口分配,解決了一批用人單位急需專門人才“分不去、用不上、留不住”的問題,相對彌補了學校辦學經費不足的同時也挖掘了學校的辦學潛力和辦學效益。但“委托培養”仍屬于招生就業制度創新范疇,用人單位只是支付一定的培訓費用,承擔部分人才培養成本,并不介入學校的人才培養過程。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和“雙向選擇”就業制度的實行,“委托培養”模式逐漸式微,而“訂單培養”模式日漸興起。“訂單培養”是高職院校借鑒企業生產領域“訂單生產”概念而提出的一種人才培養模式,但它不僅是一張“用人數量”的預訂單,更是對專業設置、課程建設、教學實施、考核鑒定等整套人才培養模式的規定。“訂單培養”包括六個基本特征:
(1)用人單位與學校簽訂用人及人才培養協議;
(2)雙方共同制訂人才培養方案和教學標準;
(3)雙方優勢資源互補共享,共同參與人才培養過程;
(4)用人單位提供實踐崗位,注重實踐能力培養;
(5)用人單位參與人才培養質量評估、認定;
(6)用人單位按照培養協議約定錄用學生就業。可見,“委托培養”和“訂單培養”都屬于面向特定用人單位的“定向培養”,但在用人單位和院校關系上“,訂單培養”是雙方深入到培養過程的“合作培養”,雙方構成了“培養共同體”。可以說,“定向合作培養”是“訂單培養”的本質內涵,它反映了我國人才培養模式從一般培養到定向培養,再到定向合作培養的發展邏輯。
2“.企業訂單培養”與“行會訂單培養”。既然明確了“訂單培養”就是“定向合作培養”,那么“定向誰”“與誰合作”“采取什么樣的合作形態”等問題就可以在邏輯上展開探討。考慮到“訂單培養”涉及三個基本主體——培養單位、用人單位和學生,那么可以進一步探討:培養單位只能一所院校還是可以多所院校?用人單位只能一個企業還是可以一個行業相關的若干企業?基于這樣的思考,筆者提出兩種基本的“訂單培養”類型“:企業訂單培養”和“行會訂單培養”。“企業訂單培養”就是校企一對一單線合作培養,學生就業定向單一的企業(或某企業的特定崗位)。“行會訂單培養”,廣義上指由行業協會主導,組建多院校、多企業的校企合作聯盟,定向培養行業人才;狹義上指一所院校借由行業協會的中介作用,與行業內的一批龍頭或骨干企業合作定向培養實用人才,這批企業較好地代表了行業的特定領域,這既意味著學生就業能定向行業領域(或行業領域的一類崗位),但又不妨礙學生企業間雙向選擇。
二、“企業訂單培養”的機制缺陷:綁定企業,三方訴求難平衡
1.全憑“企業訂單”的風險。規模適度、持續穩定的“訂單”是開展“訂單培養”的先決條件。學校人才培養有其自身的規律和要求:一是考慮規模效益,一個“訂單班”需要確保一個適度規模并保持相對穩定;二是考慮培養周期,培養期內培養目標既要明確又要保持相對穩定,且培養到期時人才應被批量錄用;三是考慮教育專業化特點,學校投入“訂單培養”的師資、課程、教材等諸多教學資源具有專用性,且需在多次循環中才能得以不斷優化配置和提升效益。但是,在校企一對一的“企業訂單培養”模式中,企業“下單”的依據是其自身的人才需求預期,而這又受企業經營發展狀況的深刻影響。換句話說“,訂單”的有效性和持續性取決于一個企業的經營發展狀況。在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受技術變革、同行競爭和相關宏觀調控等的影響,經營狀況不斷變化,這就必然導致用人數量的隨機性、用人周期的不確定性和用人標準的動態性。因此,隨著企業經營發展狀況的經常變化引起用人需求的快速變化,將不僅降低“訂單培養”的有效性,從而有違企業“下單”的初衷;而且會導致“訂單”的應急性、短期性和不可持續性,從而影響學校辦學的穩定性和相關教學資源的長期效益。總之,將“訂單”系于單一企業,不僅可能增加企業經營負擔,而且會使企業的市場經營風險傳導為學校穩定辦學的風險。
2.綁定“企業就業”的困局。企業采取“訂單培養”的目的在于:一是先于市場渠道搶先獲取優質人才;二是避免市場招聘中因信息不對稱導致的選錯人、用錯人以及入職適應期較長等問題;三是經過一段培養期,在心智上、文化上培養學生對企業的認同感和忠誠度。因此,通過簽訂培養協議,期望將學生與企業“綁定”“互鎖”,實現共贏,然而,實際上卻可能得到一個事與愿違的尷尬局面。首先,培養協議的不同簽訂方式,意味著對學生的不同劃分。如果采取“雙向選擇、自愿簽約”的形式確定“訂單班”,那么那些對自我期望比較高,敢于拼搏的優秀學生,往往并不甘于限定于一個企業,從而會放棄“訂單培養”;相反,那些對自身前景相對缺乏信心,樂于安穩的普通學生卻更樂于選擇“訂單培養”。但如果采取招生入學后直接整專業、整班“訂單培養”,雖然鎖定了優秀學生,但也鎖定了大量相對平庸的學生,雖然通過后續的學習表現可以篩選出優秀學生,但由于他們是“被迫訂單”的,因而違約的概率也會增加。其次,由于協議是事先簽訂的,會給學生提前鎖定了就業的預期,從而導致學生學習努力最小化的傾向,即只需使自己達到企業錄用的基本條件即可,反而使得部分優質學生相對平庸化。如果錄用條件定得過高,會降低整體錄用率,從而降低“企業訂單”的吸引力;而錄用條件定得過低,不僅對優秀學生,對普通學生也將缺乏潛力激發,并最終錄用更多的普通學生。再次,訂單培養協議是個“弱協議”,在國家“雙向選擇”就業制度下,對學生的約束力較弱,優秀學生違約概率較高。即使不違約,優秀學生也未必愿意與企業簽訂長期就業協議,往往短暫就業后離職跳槽,“下單”企業難免落個“為他人作嫁衣”的結局。最后,綁定企業的培養協議是個“糟協議”。除上述提到的可能抑制學生潛力發揮之外,“訂單培養”使學生知識、技能相對單一,可持續發展能力變弱,限制了學生后續轉崗或再擇業的空間;對最終被拒絕錄用的學生也是一個不小的打擊,造成他們的挫敗感;另外,企業萬一因經營發展不利,導致違約“斷單”將導致學校辦學調整困難和學生就業危機。
3.仰仗“企業培養”的障礙。“訂單培養”的關鍵在于“合作培養”,在于企業實質性地參與人才培養的全過程,包括共同制訂培養方案、協同開發課程和教材,投入或開放共享用于實踐教學的優質資源,安排勝任的實習實訓指導教師,共同評價認定人才培養質量等。但在校企一對一的“企業訂單培養”模式中,需要仰仗單一企業來完成“企業培養”的全部責任和任務,存在著很多的困難和障礙,最主要的有三個方面:動力不強、能力不足和資源不夠。企業實質性參與“訂單培養”過程動力不強的原因,正如上文所述,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因企業經營狀況的不斷變化,在用人需求上,具有用人數量的隨機性、用人周期的不確定性和用人標準的動態性等特點,使得“訂單培養”能不能真正契合企業的用人需求,會不會成為企業經營發展的額外負擔等問題成為企業時隱時現的顧慮;二是“訂單培養”很難真正或者全部鎖定企業所需的優質人才,不是某種平庸化就是優秀人才流失到競爭對手那里,使得人力資本收益或下降或外溢,導致企業總體成本—收益不對等。企業實質性參與“訂單培養”過程能力不足的主要原因是企業對人才培養工作天生不熟悉,其主要的工作重心是生產經營,因此其從組織架構到工作運行,都是圍繞生產經營展開的。即使如企業人力資源部門,其主要職責僅是招聘和簡單崗前培訓,對與學校合作的“訂單培養”也缺乏全面的參與能力和全局的掌控能力。而學校對生產經營過程又天然不熟悉,導致學校和企業兩種話語體系在溝通中面臨很大障礙。因此,企業一方面由于精力有限和能力不足,又加上與學校深層次溝通的障礙,在“訂單培養”過程中,企業總是處于被動中,參與合作培養也往往只能停留于淺層,或限于局部。此外,單一企業可用于“訂單培養”的資源也非常有限,特別是中小企業,較大地影響了“訂單培養”的質量。總之“,企業訂單培養”的核心是建立“有規模的校企直接合作培養共同體”,這對企業的要求非常高,從實踐情況來看,除一部分中大型優質企業與優質高水平院校合作開展的“訂單培養”取得較好成效外,大部分普通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與普通院校實行的“訂單培養”,往往形式大于實質內容,效果并不理想。
三、“行會訂單培養”的機制優勢:行會主導,寬領域定向,大合作培養
1.大訂單優勢:行會訂單集合行業需求。“企業訂單培養”模式中,受企業經營風險不確定性的影響,基于企業用人需求的“訂單”的穩定性和持續性始終是個突出問題,且無法通過企業自身解決。行業人才需求相對企業人才需求,不僅規模更大,也更穩定、可持續,即使變化也更平緩溫和。因此,基于行業人才需求而成的人才培養“大訂單”,將更符合學校人才培養的規律和特點。行業協會作為中介組織,是政府、企業和學校間相互連接的橋梁和紐帶,除了是企業的指導者、約束者,還可以是職業教育政策的宣傳者和建議者、校企合作的推動者和職業院校的服務者。因此,由行業協會主導開展行業人才的“大訂單”培養,具有先天的優勢。
2.寬定向優勢:學生就業定向行業領域。相對于學生“綁定”企業給雙方帶來的不利與尷尬“,行會訂單培養”基于行業需求的“定向培養”,將學生“綁定”行業,但又不妨礙學生與行業內企業“雙向選擇”就業。對學生而言,選了專業就意味著定了行業,因而定向行業培養不僅不違背其意愿,反而更好地體現和滿足了其意愿;因為就業時需要和參與合作培養的企業進行雙向選擇,就學期間自然會盡最大努力學習好、表現好,有利于激發潛能;同時由于不限于一個企業、一個崗位,學生的知識基礎更寬、能力素質更綜合,可持續發展能力更強,最后“雙向選擇”獲得的工作的收入待遇和發展空間也將更好。對于企業而言,由行業協會牽頭“訂單培養”,且多企業參與合作培養,所以培養成本得以分擔,但了解掌握學生的信息、吸引和獲取優秀學生的機會是對等的,從而在成本下降的同時,成本—收益更加匹配。
3.大合作優勢:行會主導構筑培養聯盟。在“企業訂單培養”中,因企業的主動性不夠或能力不足等因素,校企“合作培養”總體效果不盡如如意。在“行會訂單培養”中,行業協會利用其獨特的身份,在政府、企業和學校中能更好地發揮利益協調和資源整合的作用,構筑起一個目標一致、多方聯動、運行順暢的人才培養合作聯盟。在“訂單”的簽訂關系上,行業協會與學校簽訂訂單培養協議,同時與會員企業達成委托協議,形成三方多邊協議。行業協會作為中介,既是人才需求者,向學校“下單”提出人才需求,又是人才供給者,向企業提供訂單學生。在“訂單班”組建上,行業協會按與學校的協議從會員企業中組成訂單企業庫,收集企業的訂單需求計劃之后反饋給學校,學校按照協議挑選學生組成訂單班。在培養環節上,學校為訂單班制訂基礎理論課的課程教學標準,并負責實施教學;行業協會按照行業發展要求制定人才培養標準及相關實踐實訓課程的教學標準和教學方案,組織企業按要求提供實踐實訓課程的教學和實訓場所及崗位。基于行會自身的職能特點,行會能夠更好地根據市場和行業的動態變化建立人才培養動態調整機制,不斷修正人才培養方案和教學計劃,引導企業發展,糾正人才需求的方向。在考核錄用上,學校、企業和行會聯合對學生進行綜合評定,合格者頒發結業證書,并遵循“雙向選擇”的原則,根據訂單需求計劃將學生分配給訂單企業。總之,在行會主導下,有了行會對企業的約束和對行業的長期把握,以及行會強大的利益協調和資源整合能力,能較好地實現學校、學生、企業和行會四方的各自利益訴求,達到共贏。
四、結束語
“訂單培養”說到底是教育界和產業界的“跨界連接”。“企業訂單培養”是一校一企的直接“跨界”,從企業而言,意味著要配置專人乃至自建一套教育體系,從而過渡到教育界,這對一般企業來說難度很大。“行業訂單培養”則意味著由行業協會在教育界和產業界之間創造了“行業教育”這一中間帶,將兩者“平滑連接”,不僅降低企業參與職業教育的難度,而且提升了其受益程度,對學校、學生及行業都是共贏。因此,“行業訂單培養”模式是“企業訂單培養”模式的進化形態。
作者:鄔雨剛單位:蘇州農業職業技術學院質量監控與評價中心
- 上一篇:高職教育人才培養論文
- 下一篇:老干部局集體述職述廉報告
精品范文
1行會名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