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教師成長有效途徑

時間:2022-03-04 10:01:42

導語:青年教師成長有效途徑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青年教師成長有效途徑

摘要:磨課是青年教師成長中展示自我和鍛煉自我的有效途徑,對促進青年教師專業成長具有重要的實踐價值。文章以“鋒面系統”為例,從課堂主線、課堂引入、教學重點、難點、課堂語言、師生活動幾方面著手,反復研磨,最終使本課例得到提升。

關鍵詞:磨課;地理教學;教學設計;鋒面系統

所謂“磨課”是指一段時間內,幫助上課教師采取多種形式,對教學預案和試教進行認真研究、反復推敲、細致打磨,最終達到生成好課、升格課例效果的過程[1]。它已成為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一種重要方式。

一、磨課堂“主線”,讓其主旨明確、脈絡清晰

主線是一堂課的神髓所在,統御各個教學環節、教學方法、教學材料。“常見天氣系統——鋒面系統”一課是高中地理必修1的經典教學內容,正因其特別經典,故而重復講授頻率高,精品課例多,再次創新難,這成為擺在教研團隊面前的最大障礙。然而求新的目的是為更好地落實課標,促進學生高效完成課堂學習。故精析課標尋求突破是靈感之源,如何緊扣課標要求“運用簡易天氣圖,簡要分析說明鋒面、高低壓等天氣系統的特點”完成本節教學成為本節課主線闡發的原點。字斟句酌、細致分析課標,明確了到底什么是簡易天氣圖;篩選教學要點,明確到底要呈現鋒面系統的哪些特點;探究關聯,如何用簡易天氣圖體現鋒面系統的特點。如圖1所示,本節主線輪廓已經初步清晰。研讀教材,探索教材編寫邏輯。本節教學內容在編排上呈現以下兩個特點:其一,敘述邏輯嚴密,使教學更利于統整,進而結構緊湊;其二,聯系生活緊密,貼合學生所見、所聞、所感的天氣實例,使學生所學知識更具實用價值。四月初籌備時,恰逢清明時節,“天公作美”,重慶主城天氣變化明顯,故本節課以清明時節(4月4~6日)重慶主城的天氣變化和知識對比學習為主線,以蘭州、北京的天氣變化為輔例,融入時空變化,體現綜合思維。在生活情境中使學生在感性認識基礎上逐步上升為理性認識。在不同時間、空間(我國和世界)天氣狀況有差異,選取典型和熱點天氣事件為素材進行練習,使學生由認識走向實踐應用。本課主線和流程設計如圖2所示。

二、磨課題引入,讓其激疑、激趣

課堂教學要體現“引人入勝”的藝術魅力,首先須從課題引入開始。著名特級教師于漪說:“在課堂教學中要培養、激發學生的興趣,首先應抓住導入新課的環節。一開始就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2]。”本課引入從對比糾錯的常規復習模式變為清明時節雨紛紛的文學詩句+圖片引入,最后調整為“你是人間的四月天”詩歌+當年清明節重慶降雨又降溫,教師自錄采訪視頻引入,逐步豐富呈現內容、拉近師生距離,貼近生活同時不失美感,使引入從平淡無奇逐步達到“開場紅”的效果。

三、磨教學重點,讓其突出、出彩

教學重點是一節課最基本、最核心的內容,教學中突破得力與否是一節課是否成功的關鍵。鋒面的結構特點和冷暖鋒的天氣特征是本節課重點。通過學生根據生活感受指出重慶當年清明節降雨又降溫是受冷空氣影響所致,之后表述,引入氣團和冷暖氣團的概念與性質,進而分析出鋒面的結構特點與天氣特點,并在生活實例中印證。而冷暖鋒的特點則是以簡易器材演示、學生角色扮演不同性質氣團相遇的情況,化繁為簡地歸納出冷鋒的相關內容,并用簡圖示意。在該環節的設計上當以滲透綜合思維的問題鏈為線索、簡易天氣圖為依托,突破冷鋒的結構、天氣特點等教學內容,而后采用對比學習,學生演示、作圖并依據暖鋒過境Flash動畫歸納,教師點評的方式完成暖鋒學習。

四、磨教學難點,讓其突破有方、有力

教學難點是指學生不易理解的知識,或不易掌握的技能、技巧。本節要求運用簡易天氣圖分析不同類型鋒及其天氣特點。簡易天氣圖是氣象站進行天氣預報的一種專業輔助工具,學生之前接觸較少,而該圖對基礎知識和綜合思維要求較高,學生難免有畏難心理,而不同類型鋒及其天氣特點的分析、歸納又是基于一定地理模型和示意圖得出的。如何幫學生消除畏懼情緒,將現實圖像和理論模型結合是本節課的難點。學生在簡易天氣圖上簡單分析氣團部分,利用簡易器材演示區分過境前、中、后的天氣和小組活動探究,學生推測,并用拍攝的圖片、視頻等資料印證,為學生的推測搭好支架,完成引導。因此,分析教學難點難在哪里,什么原因造成等基本問題,并遵循教學規律想方設法、因勢利導加以突破才能讓課堂更高效。

五、磨師生活動,讓其默契、自然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和輔助者”是新課改的基本理念。本節課宜采取“以學生探究為主,教師講授為輔”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動起來。如“對比冷鋒,探究暖鋒”環節,采用的方法是請學生上臺用簡易器材演示—學生仿照冷鋒自主作示意圖—結合暖鋒過境Flash動畫,歸納暖鋒過境的天氣特征。而教師僅僅是這些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教師“一灌到底”,學生活動只是聽,在如此被動接受的過程中學生精力流失率極高。而學生通過一系列探究活動獲取的概念、規律,記憶比較深、比較牢。既符合認知的規律,又使學生真正學到對生活有用的知識。

六、磨課堂語言,讓其簡煉、富有感染力

教師的語言是教師在長期的社會生活和教學活動中形成的富有特色的外在特征。由于教師性格和表述習慣等差異,在課堂教學中存在諸如重復、口頭禪過多、不夠簡潔、語音語調平淡等情況,且其中很多問題自己并不完全知道。在磨課過程中,教師可在語音、語調、語速和情感等方面,積極聽取建議并加強學習。另外,地理課堂離不開師生間的互動,對學生的回答及時評價在激發學生學習熱情、糾正學生錯誤認識、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和融洽師生關系上都有重要意義。當教學中遇到學生的回答與預想不一致,或者自身也把握不準的情況,教師切忌含混搪塞。如學生分析因冷暖氣團的性質差異導致鋒面向冷氣團一側傾斜時,學生在冷暖氣團氣壓大小的比較上易答錯,此時不要急于判斷。較合理的回應方法是根據其判斷,追問其如此判斷的依據是什么,并引導學生說出正確答案。某些問題學生回答得好,教師不一定每次都用“很好”“答得不錯”評價。有時可用一個非常驚訝的表情并豎起大拇指,學生自然心領神會。有時教師課堂語言會比較“強勢”,學生回答問題稍有停頓便搶學生的話語權,“你的意思是不是這樣,他的意思是說……”等。這些均需授課教師真正領悟,并在刻意注意中逐步提升。

參考文獻:

[1]張連之.例談高效“磨課”的七個“著眼點”——“機械能守恒定律”的磨課及思考[J].物理教學,2011,33(10):38-39.

[2]曹靜.讓“導入”成為課堂教學的亮點[J].中小學教學研究,2012(06):14-15.

[3]吳超.中學生人際關系與主觀幸福感的相關性研究[D].西南大學,2008.

作者:胡曉強 單位:重慶市第一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