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新課程下的激勵教育
時間:2022-06-15 05:27:00
導語:談新課程下的激勵教育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激勵教育一直作為教育心理學的重要內容被廣泛研究。美國著名心理學家斯滕伯格在他的著作中已經把激勵與教育作為重要的方面進行論述。教師的激勵是為了強化和提高學生的學習動機。動機是指激發和維持人行為的內部狀態,動機在人的成長和發展過程中起著很重要的作用。事實上,在每個人的學習過程中,非智力因素往往比智力因素顯得更加重要,而動機又是非智力因素的核心成分,所以在教育心理學領域得到廣泛研究。①很多研究致力于把心理學領域關于動機的理論運用到教育領域來提高教育教學的效果。對于學生來說,具有強烈學習動機能夠使他們積極的完成學習任務,實現課程內容的內化和吸收,進而有利于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教育目的的實現。而對于教師來說,在教學過程中需要通過各種激勵的方式和方法來促進學生的學習,達到課程的教學目標的實現。既然學習動機在實際的課程與教學過程中如此重要,那么就需要我們進一步去探究教師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激勵學生的學習動機方面存在的一些問題。經過分析總結發現在教師激勵學生的過程中,應該注意以下四個方面:
1激勵的方式
激勵作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促進學生學習的常用手段,常常會取得良好的效果。但是,教師在實際的激勵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是往往只關注顯性的結果,而不關注隱性的學生心理的變化。也就是說,作為優秀的教師應該不僅能夠通過激勵使學生達到學習目標,而且還能夠引導學生產生對學科的積極的興趣和態度。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就是說興趣是一個人積極探究某種事物或進行活動的強大動力。然而現實是,很多教師依然只是關注自己教學目標的達成,過分或者變向的激勵方式往往會使得學生身心疲憊。這些激勵方式的目標指向明顯偏向了教學目標和學業成績,而忽視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能力的培養。新一輪的課程改革非常強調“生本位”的概念,要求注重學生的主體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發現問題和創造性的解決問題的能力。激勵方式的指向性的偏差會導致教學過程中只見物不見人的結果,嚴重忽視學生的主體性意義的存在,違背了國家倡導的“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
2培養動機的價值取向
心理學上把動機分為內在動機和和外在動機,內在動機是指由學習活動本身的意義和價值所引起的動機,外在動機是指由外部誘因所引起的動機。學生處于上面的何種動機取決于學生自身的動機的價值取向,價值取向規定著動機的性質、強弱和方向。但是并不能說明外在動機比內在動機更好,因為后現代的社會所體現復雜的多元文化表現出來也是價值取向的多樣性。我們要提出的觀點是,適合的就是最好的。也許在小學、學前階段大多數的孩子更適合的是外在動機,他們關注更多的是自己的行為能夠得到老師家長的表揚和肯定。作為教師,首先應該肯定學生所具備的這種價值取向,這也是一種尊重學生和他們身心發展特點的表現,教師不能強制的要求學生去按照自己的價值取向去規范自己的行為和動機。其次,教師可以在維持他們自身動機取向的同時也引導他們向內在動機的方向發展,可能他們開始不會接受,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經驗的積累和認知水平的提高,他們會自覺的向教師引導的方向發展,當然也有可能學生堅持自己原有的價值取向,最后形成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都是以功利性為目的,所以我們認為教師只是發揮引導的作用,學生主要的發展的主動性都是決定于他們自身。就培養學生學習的價值取向來說,教師的引導方向應該是與社會利益整體相一致,與學生個體發展規律相一致,以個性發展為目標,讓學生去樂于去學習和會學習。②
3調節動機的強弱水平
對于動機的強弱水平是否能夠影響到個體行為的結果,許多心理學家都有過研究。正如心理學家耶基斯、多德森的研究成果表明,各種活動都存在一種最佳的動機水平,動機不足或者過分強烈都會使工作效率下降。同樣對于學生的學習也是一樣,教師的教學不斷的強化學習動機能讓學生過分的緊張,但是完全忽視了學習動機的培養也可能讓學生過分的放松,這兩種極端都是不利于學生學習和發展的。③也有學者研究表明:動機適中的學生的學習效率最好。這是因為學習動機適中的學生不會更多的去關注失敗和外在因素的影響,他們關注更多的是學習任務和學習任務有關的有價值信息。他們通常表現為好奇心強、思維較為靈活、理智反應一直占主導地位。在師生的互動過程中教師的語言、行為、態度都會影響到學生的動機水平,所以教師要時刻注意保持調節學生的動機水平在一個適中的狀態。
4注重學生的積極的成就動機
正如自20世紀50年代麥克里蘭和阿特金森(Mcclelland&Atkinson)把成就動機當作研究的主題以來,這一領域已經吸引了大批心理學家的興趣,并引發了眾多研究。成就動機是驅動個人在社會生活的特定領域追求更高目標,并力求獲得成功的內部力量。研究普遍認為,成就動機與學生的學業成績乃至未來成就密切相關,是其學業與事業成功的關鍵。④我國研究者從上世紀80年代末開始,也陸續展開了對中學生成就動機的研究。這些研究者得出的主要結果是:首先,成就動機對學生的學習具有激活特性和使動機能,可促使學習者盡快進入學習狀態。學生學習自覺性、主動性的程度,正是由這一機能決定的。其次,成就動機具有積極定向和導向機能,可使學生將全部精力集中在學習等必要的活動上而疏離其它無關事物,并能有效抵制各種無關刺激的干擾。第三,成就動機具有內隱性特點,它不能決定學生采用何種智力活動方法構建他的知識體系,而只是通過集中注意、準備力量、降低知覺閾值、提高敏感性來促進學習。最后,成就動機的激發能夠對學習能力的形成和發展會產生巨大影響。對于學生的成就動機的培養,教師常用的教學方法和策略有:給學生設置具體的學習目標,在學習過程中設置中等程度的障礙,及時反饋學習成績信息,組織學習上的競爭活動,引導學生對于學習結果的正確歸因等等。
隨著終身學習的理念被越來越多的人接受,許多學者已經發現教師的職能已經不應僅僅傳授有限的學科知識,而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對于學習的興趣和積極的情感態度以及自主獲取教學資源主動學習的能力。只有教師能夠更多的關注學生內在情感的體驗,并施以適當的的激勵教育,我國的教育改革才能夠真正的得到進一步的推進和發展。
- 上一篇:建筑容積率調整面積方法
- 下一篇:副區長在勞保工作會發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