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校視障教育研究論文

時間:2022-02-28 09:25:38

導語:特校視障教育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特校視障教育研究論文

一、研究背景

新時期以來,我國特殊教育事業加速發展,包括視障學生在內的各類殘疾兒童的受教育權得到了更好的保障,特殊教育學校改革不斷深入。然而,隨著時代的進步,視障學校面臨的問題也越來越復雜。盲校生源發生巨大變化。一直以來,盲校主要招收有視力障礙的學生,其中既包括有一定參與視力的學生也有全盲的學生。因此,各地盲校針對生源現狀開發了一些卓有特色的校本教材,有效提升了教學質量,形成了相對穩定的視障教育型態。然而近年來隨著醫學的不斷發展,包括視力障礙兒童在內的出生率得到了顯著控制。據教育部近5年統計公報顯示,全國在校視力殘疾學生人數總體上呈顯著的遞減趨勢,分別為2012年的4.09萬人、2013年的4.01萬人、2014年的3.41萬人、2015年的3.67萬人、2016年的3.61萬人。[1]純粹的低視力殘余視力較好的學生更多地進入普通學校就讀,而到特殊教育學校就讀的視障學生往往是基本沒有殘余視力的低視生,或者更多的是先天性或后天性的全盲學生;同時,視障之外兼有智力障礙、聽力障礙、情緒障礙、行為障礙等多重障礙學生成為很多特殊教育學校的主要生源。生源的變化給視障教育帶來的問題是結構性的、根本性的,倒逼視障教育學校和視障教育研究者必須盡快研究、落實更適合當前生源現狀的教育教學結構體系,完善視障教育保障機制,提升視障教育質量。盲校課程教學亟須順應時展趨勢盡快實現變革。目前,很多一線盲校仍在沿用舊版的盲校教材,很多教學內容已經完全跟不上時代的發展潮流。例如,教材中還有“煤油燈”這樣的內容,很多盲生對此一無所知,教學很難順利開展;與此同時,當前社會中的一些最新、最流行的生活化的內容,如,微信朋友圈、微課程、翻轉課堂等,卻只是在很少的學校的部分教師中進行個別性的嘗試,在教材開發、教學內容選擇等方面卻難有系統性全局性的變革。即使部分地區盲校開發了多種多樣的校本教材,但其適應性和科學性如何,仍未得到全面的研究和驗證。2016年底國家頒布了盲校義務教育課程標準,為下一階段我國盲教育的健康快速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但是目前配套的盲校教材還在研制之中,盲校課程的改革與優化仍是當前視障教育發展最迫切的問題。盲校教師的專業性仍亟待提高。視障教育的專業性非常強,對視障教育教師的專業能力要求非常高。根據《特殊教育教師專業標準》,從業教師不光需要掌握最基本的盲文知識和應用能力,對現行盲文和雙拼盲文的優劣要有深入的了解,在課堂教學中能從學生特點和教學需要出發適當選擇,更要“了解學生身心發展的特殊性與普遍性規律,掌握學生殘疾類型、原因、程度、發展水平、發展速度等方面的個體差異及教育的策略和方法”,[2]對學生的視障程度、致盲原因等要充分了解,還要懂得并能夠開展障礙評估、了解康復訓練的基本知識與方法、合理利用資源制作教輔具、根據每一名視障學生的不同實際能力制訂個別化學習計劃等多類型、高要求、專業性強的要求。然而目前很多盲校中,教師多由普校轉崗而來,特殊教育專科畢業的學生,特別是視障教育專業畢業的學生從事視障教育的占所有視障教育教師的比例仍偏低。對于在職教師的職后培訓也多為理論性、短期性的片段式培訓,而專題性、系統性的常態化培訓目前非常少見。面對視障教育亦呈現蓬勃發展的態勢,出現了許多新的研究領域和研究成果,與此同時,視障教育研究存在的諸多問題也在不斷凸顯。鑒于此,筆者嘗試對現階段我國視障教育研究的進展情況及存在的問題作一梳理和分析,以期能為提升我國視障教育研究水平提供參考與借鑒。

二、研究現狀

(一)研究方法構建。本文選擇2011年至2016年正式發行的期刊中有關視障教育的論文進行量化分析,以“視障教育”“盲教育”“盲童”“盲校”“低視力”等為關鍵詞,在CNKI中國學術期刊全文數據庫中檢索,依據題名、作者、作者單位、關鍵詞和中文摘要等5項基本信息剔除重復項,共檢索得到論文529篇,涉及87種期刊。對所得數據利用電子表格進行統計分析。對樣本進行研究方法和研究領域兩個維度的分析。研究方法維度包括分析法、實驗法、文獻法、歷史法、比較法、調查法、統計法、個案研究法和其他方法等9大類。其中,將以量化分析為主的調查法、統計法和實驗法確定為實證研究法,其他方法則為以思辨為主的定性研究法。通過對近5年視障教育研究論文的研究方法這一維度的分析,全面了解當前視障教育工作者的研究現狀。同時,對近5年視障教育研究論文進行研究領域維度的分析,深度了解當前視障教育研究內涵范疇。研究領域界定為:宏觀策略類、基礎理論類和微觀應用類等三類。宏觀策略類主要針對視障教育宏觀層面的發展策略,如,國家關于視障教育的方針政策、有視障教育有關的特殊教育、普通教育重要政策等。基礎理論類主要針對視障教育理論研究層面的研究,如,關于盲校課程的理論研究、對相關教育理論與視障教育的相關性研究等。微觀應用類主要針對視障教育發展中微觀層面的應用問題,如,教學法、教師專業發展策略、學校特色發展經驗等。(二)數據統計分析。根據研究方法使用頻數的降序排列,近5年視障教育論文所運用的研究方法依次為分析法、調查法、文獻法、實驗法、歷史法、統計法、比較法以及個案研究法。其中,分析法最為常見,達432次,占81.66%;其次是調查法,占7.56%。按照質性研究和量性研究方法分類,主要采用質性研究方法的論文所占比例為91.68%,采用量性研究方法的論文所占比例為8.32%。[3]根據研究領域的數量降序排列,2011年至2016年視障教育論文所涉及的研究領域頻數最高的是微觀應用類(72.98%),其次是基礎理論類(21.36%),宏觀策略類研究所占比例最小(5.66%)。(三)研究特點分析。1.實證研究不足,科研形式單一。采取量性研究的方法體系,開展實證研究,這是一種符合科學研究標準體系的系統化工程。這種方法下,通過翔實的數據和足夠的實例,能夠充分地發掘淺層表象下隱藏的問題,提供更為深入細致的研究結論。統計顯示,采用量性研究方法的論文所占比例僅為8.32%,尚不足1/10。也就是說,目前針對視障教育開展的研究論文中,極少有取嚴格的量性研究的方法體系,而更多的論文主要是經驗性的質性研究,多從印象、感受出發,缺乏科學性。在這些量性研究中,主要研究者均集中于各高校,一線特校教師開展量性研究的屈指可數。2.研究視野狹窄,缺乏跨學科整合。視障教育研究的領域主要包括宏觀策略、基礎理論和微觀應用3大類,然而不論是哪一種,均主要集中于視障教育內部,對與視障教育關聯度緊密的視力科學、視障醫學矯治、心理學、社會性等,缺乏深度整合。對于在盲校教育教學中如何跳出視障教育的狹小范圍,融入普通教育乃至醫學、心理學、社會學、信息技術等跨學科知識內容,目前只是偶有涉及,還沒有成為主流。基于盲校生源的變化,這邊問題更加凸顯:傳統的視障教育對象,其智商、心理、行為方面均與普通人群沒有太大的差異,然而隨著障礙程度的加深、多重重度障礙學生的入學,跨學科研究變成必不可少的一環。3.研究多為單兵作戰,跨區域、跨校合作不足。從目前我國特殊教育整體情況來看,視障教育的體量最小,基本模式為“區縣辦培智教育、市辦聾教育、省辦盲教育”。截至2016年,全國獨立設置的盲校僅26所,另有一些大市級綜合性特校開設了視障教育班。[4]這是當前醫學科技不斷發展的必然結果。因此,盲校數量并不多的情況下(很多地區沒有單獨設置的盲校,而是將盲教育作為綜合性特殊教育學校教育教學中的一個部分),相互之間的交流就更加重要。分散在各地的盲校,在歷經多年植根當地、深挖資源的發展后,逐步形成了鮮明的特色。如,南京盲校與南京市中醫藥大學多年合作,在盲人推拿按摩職業教育方面卓有成效;[5]青島盲校抓住國家首批設立盲人高中的契機,不斷深挖高中課程建設,在盲人大學入學方面成績卓著。[6]因此,跨區域、跨學校的合作研究,能夠充分發揮各地特色優勢,提升我國視障教育整體水平。但就現有視障教育研究看,當前國內跨區域、跨學校開展的研討活動較多,但就如何跨校、跨區域開展專業合作,在課程建設、課堂教學、創新管理等方面協作開展研究,則鮮見成果,研究視角聚焦不足。4.研究多為立足本土本地,對國際先進經驗和發展潮流關注不夠。國際上特殊教育發展非常迅速,在視障教育領域,美國、英國等發展水平較高。因此,對于國際視障教育的經驗介紹和問題探討,有助于我國內地盲校汲取經驗,規避很多發展中的問題。然而在筆者的統計中發現,在近幾年的視障教育研究論文中,涉及國際比較研究的論文只有不到10篇,所占比例不足1%。如此低的比例,既反映了我國視障教育與國際視障教育研究潮流的脫節,體現了我國視障教育研究和發展的區域局限性,同時也為我們今后提升視障教育研究、發展質量提出了明確的目標任務。

三、未來展望

(一)重視師資培養,提高從業教師專業水準。對于特殊教育發展來說,師資問題是永遠繞不過去的主題。由于歷史發展原因,我國目前特殊教育教師素質水平整體不高,既有師范院校培養體系的問題,也有在職教師流通的問題,也有職后培養體系不完善的問題。相對于普通教育教師,相對于國外特殊教育從業教師,我國特殊教育教師的專業水平處于較低層次。而如前所述,特殊教育是專業性極強的學科,其中視障教育的要求更是體現得非常明顯。因此,必須下大力氣努力加強師資培養,提高從業教師專業水準。作為政府而言,應著力構建更加合理的支持保障體系,從視障教育發展實際和要求出發,提供更加合理的資源和資金保障,鼓勵、維持更多的優秀人才進入視障教育領域。作為師范院校,應重視視障教育在國民教育體系中的重要性,著力開發適合視障教育的人才培養課程體系,為一線視障教育學校培養更多適用、好用人才。作為一線特校,要重視視障教育教師的專業培養,既要注重理論培訓,更要從視障教育實際出發,加強實踐指導,提升實操水平。作為一線教師,更要緊抓時展機遇,加強自我學習修養,提高從事視障教育的專業水平。(二)加強垂直指導,構建高校+學校的聯動發展模式。從目前論文統計情況看,高校與一線學校合作研究已經出現了不少。但是仍很不夠。作為高校,有著很多一線學校所不具備的優勢資源,如,專家資源、科研儲備、國家項目支持等等。而一線學校卻有著自己的獨特優勢:學生、課堂都是鮮活的,每天、每時每刻都會有新鮮的教育教學現象發生。因此,高校和一線學校聯姻,是今后視障教育質量提升的必由之路。此外,目前一些高校還承擔了國培、省培任務,如,南京特殊教育師范學院,承擔了全國各地特殊教育學校職前師資培訓以及職后專業素養培養,2001年學院成為江蘇省特殊教育師資培訓中心,國培和省培項目培養了一大批數量客觀的特殊教育教師。南京市依托南京特殊教育師范學院,建立隨班就讀工作學術委員會,由特教學院專家擔任委員會專家成員及辦公室主任等,在專業上、業務上開展垂直指導協作,有力地推動了區域隨班就讀工作的有效落實。這一模式,可以為高校+視障教育學校聯動協作提供成熟的框架體系和未來發展的有益思考。(三)打通區域藩籬,創建特校跨區域合作科研平臺。由于當前一些機制體制上的問題,目前視障教育跨校跨區域的合作研究仍存在多要依靠國家某個項目來落實推進的問題。特校跨區域合作還停留在初步階段,不夠深入也不夠全面。因此,如何打通區域藩籬,創建特校跨區域合作科研平臺,是今后需要研究者著力解決的問題。要突破這一難題,一是在頂層設計上加強引領,通過建立全國視障教育專門研究機構、組建全國視障教育學校共同體等,實現信息共通、資源共享、人員流動,在保留各地各校特色的同時,將全國視障學校變成一個教學、教研發展共同體,同時設立更多專項項目,以項目引領推動各地各校加強專業協作;二是充分利用現有社會資源,發揮全國性專業學術媒體的功能。如,《現代特殊教育》編輯部通過構建“現代特殊教育理事會”,著力打造專業發展與交流平臺,開展專題研討、邀請專家專題講課、深入一線學校觀摩交流等,為廣大一線學校教師提供了“走出去”參加多形式、高頻次、高質量的跨區域學術交流的更多機會,這為打造跨區域、跨學校視障教育合作教科研平臺提供了現實模板。(四)緊跟世界潮流,加強特殊教育的比較研究和本土觀照。我國視障教育的研究與發展,不能自我放逐于世界視障教育發展的潮流。美國、英國、俄羅斯等國在視力殘疾人法律、視力殘疾人融合教育、盲文音樂轉換軟件、自閉癥教育、視力殘疾人就業、視力殘疾人康復服務方面有很多值得我國參考借鑒的地方。因此,一方面我國要積極參與到這些國際視障教育發展重要事件當中,如四年一屆的國際視障教育大會,是對當下視障教育研究和發展現狀的“年度總結”,我國盲校和視障教育工作者應抓住機遇,積極參與,將國際視障教育最新的發展動態、最新發展理論、最新的應用技術與我國現有發展進行深入比較研究,將其中適合我國的內容進行有效的本土化觀照和轉型,借活水養活魚,保持我國視障教育發展的蓬勃活力。發展不能“等靠要”。面對問題,積極行動,從多方面著手,抓住機遇,克服困難,視障教育才能更快更好發展,視障兒童少年才能得到更好發展,我國教育體系才會真正實現高位均衡,真正體現教育公平、社會公正。

參考文獻:

[1]教育部.教育發展統計公報[EB/OL].www.moe.edu.cn/jyb_sjzl/sjzl_fztjgb/,2017-10-28.

[2]丁勇.以專業標準引領特殊教育教師專業成長———關于《特殊教育教師專業標準(試行)》的解讀[J].現代特殊教育(高教),2015(9):6.

[3]李玉靜.質性研究方法:內涵與應用[J].職業技術教育,2015(28):1.

[4]中國殘疾人網.全國盲校一覽[EB/OL].www.chinadp.net.cn/channel_/barrier-free/mangxiao/284_1.html,2017-10-12.

[5]華建英.以就業為導向,為學生職業幸福奠基———江蘇省南京市盲人學校職業教育30年紀實[J].現代特殊教育,2014(4):4-6.

[6]張蕾.關注需求,尊重個性,發展潛能———青島盲人普通高中新課程改革的實踐與探索[J].現代特殊教育,2014(3):5-7.

作者:吳浩 單位:江蘇教育報刊總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