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嚴禁出現各種辱罵語言
時間:2022-05-07 11:27:00
導語:校園嚴禁出現各種辱罵語言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最近看到一份調查報告,讓大家心情十分沉重。“中國少年兒童平安行動”組委會開展的一項調查展示:“語言傷害”、“同伴暴力”、“運動傷害”成為當前小學生認為亟待解決的三大校園傷害問題。其中“語言傷害”成為小學生最關注的、認為最急需解決的問題,比例高達81.45%。
最近,下陳中心校組織一次抽樣調查,發現學生受到的語言暴力傷害比較普遍,其中認為教師語言暴力占7.2%,家長語言暴力占23%,而以同伴語言暴力最甚,占84.2%。為此,下陳中心校正式啟動“拒絕‘冷暴力’,遠離‘軟傷害’”計劃,采用各種有效措施,把語言暴力逐出校園。
一、語言暴力的概念
所謂語言暴力,就是使用謾罵、詆毀、蔑視、嘲笑等侮辱歧視性的語言,致使他人的精神上和心理上遭到侵犯和損害,屬精神傷害的范疇。
一些教師在批評學生時,常常肆無忌憚地用諷刺、挖苦的語言對學生橫加指責、冷嘲熱諷,有的長期對一些“問題學生”有意冷落,甚至“橫眉冷對”。這種“語言傷害”具有一定的隱蔽性,看不見、摸不著,但是害處不淺。如果說孩子是一棵幼苗,那么體罰傷害的是外部的枝葉,而語言暴力傷害的則是根脈。枝葉折損還可以恢復,而根脈挫傷將直接影響成長。學生雖然年幼,但他們的自尊心卻比成人更敏感,也更脆弱。教師的一個眼神,一個語言暗示,哪怕是一個不經意的動作,都可能對其健康成長產生極大的潛在影響。“語言暴力”不僅侮辱學生人格,損傷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造成師生的對立情緒,影響教學效果,嚴重的還會導致學生心智失常,喪失生活的勇氣,引發厭學、逃學、違法犯罪、自殺等嚴重后果。如臺灣著名作家三毛少年時因為數學不好而被教師責罵,敏感而自尊的三毛因此患了自閉癥,在自己的房間里一呆就是七年,再也不愿去學校。直到成年,三毛回憶起來還心有余悸。最近網上、報紙上時而聽到或看到有學生自殺現象,而究其原因,大多是受到諸如此類的“軟傷害”而一時想不開就選擇了一條極端之路。
二、語言暴力的類型
一是教師對學生。近年來,由于教育管理部門嚴令禁止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教師體罰學生的現象大大減少,但采用諷刺、挖苦、揭短、當眾出丑等手段對學生進行“心理懲罰”的現象呈上升趨勢。在我校209份的抽樣調查中,發現了一些較為典型的例子,如老師的冷言冷語:“你的臉皮比食堂的豬皮還厚。”“你吃得這么肥,怎么連一個問題也不會回答。”“不學習就滾出去。”“你讀書這么差,快給我整理書包回家去!”“不好好聽課,你以后就是廢人!”“他這個人很壞,你們以后不要跟他們玩。”“你真是一只笨豬!”“你真笨,我是沒辦法教你了。”“我不想要你這個學生了,你要你爸把你轉到別的學校讀吧。”
二是同學之間。比如給別人起綽號、公開別人隱私、諷刺挖苦他人、嘲笑他人的生理缺陷等等。如互相取綽號:“女人婆”、“黑豬”、“王八”、“妖妃”等等。搬弄是非:“他很壞,別跟他玩!”“沒水準,別理他!”“他對老師拍馬屁。”開玩笑:“某某是老公老婆。”“他是誰的老公。”語言威脅:“你算老幾啊,考試才考了幾分,還敢對我有想法,看我不揍死你。”“你是個外地人,有什么資格來跟我說話。”“你不聽我,我要揍你!”“臭小子,你想死啊!”等等。
三是家長對孩子。現在的家長望子成龍、盼女成鳳心切,又缺乏正確的家庭教育知識,面對孩子的失誤或成績不好采用粗暴的批評、挖苦、攻擊。如家長的厲聲呵斥:“你豬腦啊,考這么幾分!”“我們不要你了,這么笨!”“白養你這么大了,真給我丟臉!”“你腦里裝著豆腐渣!”“笨蛋,你是吃飯長大的,還是吃大便長大的。”“你這個小懶蟲,這么不爭氣!”“你這種人哪,肥得跟豬似的,簡直跟樓下那只狗差不多啊!”
三、語言暴力的成因
專家分析,語言暴力折射出我國學校教育中方方面面的匱乏與缺失,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教師綜合素質與人文精神方面的問題,也有我國教育制度與教師心理健康方面的問題,還有社會環境和家庭教育方面的問題。
一些教師沒有意識到教師職業所必須承擔的責任和義務,粗話、臟話等不文明的用語甚至成為他們的口頭禪,偏好以語言暴力方式取代循循善誘的啟發引導。另一方面,教師自身也存在各方面的心理壓力,在壓力面前,他們往往容易失態。來自外界和內部的壓力太大太重,教師有時也需要宣泄,語言暴力只是一種表現方式。教師心理不健康或人格有缺陷,必然會對學生產生消極影響,給學生造成心理傷害。
同伴之間的語言暴力,施暴的孩子并沒有意識到自己在施暴,當今獨生子女家庭的孩子,大多以自我為中心,他們不知道什么時候對他人構成了傷害,所以經常任著自己的性子來,沒有考慮到他人的感受。當然,也有孩子可能是故意的,就是要用他人的缺點、劣勢來打擊對方,或以此取樂。
四、語言暴力的對策
孩子:要大膽表明自己的態度。
發生類似事件時,決不能忍氣吞聲。受暴者應該用自己的態度和行為制止事件的進一步發展。應該告訴施暴者,你這種行為已經對我造成了傷害,無論施暴者是同伴還是老師、家長,都應該大膽提出。
家長:不要教唆“以暴制暴”,也不能一味忍讓。
如果孩子家長告訴了自己的遭遇,那么家長的態度就顯得尤其重要。首先,家長不應該教唆孩子“以暴制暴”。有些家長告訴孩子要強硬,別人怎樣欺負你,你也怎樣欺負他。其實,這是一種不可取的方式,會使孩子的人際關系變得惡劣起來。其次,也不要讓孩子一味忍讓,比如告訴孩子“忍了吧”、“算了吧”,這樣會造成孩子性格上的懦弱,以后遇到什么事情都不該反抗,從而長期陷入一種“被動挨打”的局面中。
正確的態度是,家長應該積極分析孩子自己的責任。一要分析受暴者,是不是自己做事本身存在問題,自己并沒有意識到,因此遭到別人的“隱形報復”。二也要分析施暴者,很多時候,孩子在學校的暴力是家庭人際關系的一種反映,比如孩子家庭就是這樣的一個環境,粗話連篇、惡語相向,孩子在學校不自覺中就無意傷害了他人。另外,在家里特別受壓抑的孩子,就是所謂家里的乖孩子,自己的某些惡劣情緒就會在學校得到釋放。
心理教師:幫助化解潛在危機。
孩子在學校受到了傷害,還可以向心理老師求助。在這種狀況下,心理上的緩解是很重要的,因為這種事情在現實中真的很難避免,所以理解孩子的感受,教會孩子如何從心理上化解潛在危機顯得尤其重要。如果孩子心理上長期得不到緩解,積郁久了,可能會導致更多悲劇事件的發生。
學校:創設和諧校園環境。
學校應為師生創造一個寬松、和諧的校園環境,使教師心情舒暢、精神飽滿,讓學生健康成長、團結友愛,使大家能夠每天微笑地面對著每一個人。這樣,語言暴力自然會遠離校園。為此,學校可以開展一些活動,提高教育效果。
宣傳發動。在充分調查的基礎上,舉辦一次“拒絕‘冷暴力’,遠離‘軟傷害’”的動員大會,讓全校師生認識到語言暴力的危害性,并開展簽字儀式,讓師生以實際行動消除語言暴力。
正確引導。在調查中,發現同伴傷害占據語言傷害的主流,而同伴之間以揭短、諷刺、威脅為主的起綽號又是同伴傷害中的主要內容,為此,學校針對學生喜歡起綽號的年齡特點,變換方式,化不利為有利。各個班級通過召開一個“起綽號”主題班隊會,讓學生以別人的特長或優點互取雅號,會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引導家長。各班召開家長會,公布語言暴力調查結果,讓家長意識到家庭語言暴力對孩子造成的心理上、精神上的傷害的嚴重性。同時,通過舉辦家長學校,傳授家長正確的家教知識,提高家長的家教能力,創造平等、和睦的家庭環境。
- 上一篇:創建情境教學提升有效率
- 下一篇:小議中小學管理改革的幾個疑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