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學與社會需求的互動探討論文
時間:2022-12-19 10:18:00
導語:技術學與社會需求的互動探討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本文通過研究我國教育技術學專業設置及社會對本專業人才需求的歷史數據、需求結構,得到該專業設置發展變化的規律及與社會需求的互動狀況,旨在為我國教育技術學專業結構如何調整以更好地適應社會需求提供一些思路和方法。
關鍵詞:教育技術學;專業設置;社會需求;專業結構調整
專業是高校培養人才的依托,其目標是培養各類專業人才,以適應社會對不同層次人才在質量、數量上的具體需求。專業設置是高等教育發展的一個關鍵環節,是高校人才培養的基礎性工作,也是人才培養模式的重要標志。隨著高等教育大眾化進程的加快和多樣化格局的形成,如何培養出適應社會多樣化需求的高質量人才,成為人們普遍關注的問題。教育技術學專業設置也存在同樣的問題。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如何更主動、更有效地優化本專業設置,使本專業人才的培養適應社會需求,無疑也是教育技術學必須研究的問題。
一、教育技術學專業設置及分布特點
1.本科專業招生數目變化
我國教育技術學專業雖然起步比較晚,但是發展速度和規模是前所未有的,在國外教育技術學科發展史上是聞所未聞的。已經成為我國近幾年來發展最快的專業之一。短短的十幾年內,已形成了專科到博士后流動站5個培養層次,形成了多個培養方向,專業性質有師范性、非師范性和半師范性3種,開設院校已從開始的師范院校發展到目前綜合性、理工科、農業、民族學院等不同性質的院校。
根據1994年的統計,我國共有30所院校開設了教育技術學專業,其中2所為非師范學校。至2000年,開設高校又增加24所,2000年后更是高速度發展,如表1所示。目前,仍有一些學校還在籌建、申報之中。
2007年開設學校已達220所,是2000年的4.07倍,其中,師范類院校85所,綜合類院校76所,理工類及其他59所。
2.本科生培養目標的歷史演變及特點
教育技術學專業的學生的培養目標在不斷地改進,各個時期都有不同的特點。楊改學教授在2006年將我國教育技術專業各個時期的培養目標總結如下:
在專業建設初期,提出培養目標為培養4種人:電教課的教師、電教技術人員、電教研究人員和電教管理人員。
20世紀80年代中后期,提出培養3種人:教學設計人員、教學軟件編制人員和電教課程教師。
20世紀90年代,教育技術學教學指導委員會根據發展提出了新的3種人培養目標,即:教育技術學課程教師,中小學信息技術課教師,相關部門與行業中現代教育技術工作者。
目前又提出:培養具有創新能力的研究人員、新媒體的開發與研究人員、教育技術學課程教師、信息技術課的教師以及管理人員4個培養目標。
可以看出,本專業的培養目標越來越寬泛,越來越注重對學生創新能力及研究能力的培養,使學生的適應范圍由學校走向企業等各種行業。
那么各類高校的培養方向及培養目標有無個性差異?我們通過選取江南大學、北京師范大學、武漢體育學院、江西農業大學、武漢理工大學、西北民族大學、貴州財經學院及上海外國語大學8所不同類型、不同地域的高校為代表,對比分析了目前我國教育技術學本科專業設置的基本情況。
對比研究發現,教育技術學的培養方向主要有信息技術教育、數字媒體技術、教育技術學、教育信息工程,培養目標大都一致,比較寬泛,主干課程以教育和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的相關課程為主。而其中武漢體育學院和上海外國語大學較有特色,它們分別結合本學校專業特色,增加了很多體育或外語的課程內容。
二、教育技術專業本科畢業生的社會需求分析
根據培養目標,教育技術專業本科畢業生的就業方向主要集中于與信息技術相關的教師、專業技術(教育軟件開發與制作等)、教育服務管理等崗位,主要從事本專業的課程教學或培訓、現代教育媒體的制作與應用、教育技術學理論研究等工作。隨著信息化社會的形成、發展,教育技術學專業畢業生已從20世紀八九十年代集中于高、中等學校和事業單位的教育技術中心拓展到了各類教育部門,尤其是90年代后期信息技術課程在中小學的開設,為其提供了許多發展的空間。目前,育技術學專業畢業生已逐漸地滲透到各類企業,如教育、IT、影視制作等多個部門。
根據穆桂斌和王坤對2006年教育技術學專業畢業生就業情況進行的抽樣調查可以看出(如圖1),大多數的教育技術學專業畢業生選擇了去學校就業。但當前學校等高等教育機構人員需求有限且更新周期相對較長,這無疑為教育技術學專業畢業生的就業增加了難度。
同樣,在武利成和古忠民對湖北省71家企事業單位和中小學對教育技術學本科生及研究生的需求情況調查研究中也有相似的結論。他們發現,“中小學和大學對教育技術人才的需求已趨于飽和,15家高校僅需4名畢業生,而34所中小學僅需13名畢業生;僅5家教育類企業就需要教育技術專業的畢業生11人;在所有的單位中共需求博士畢業生14.7%,碩士38.2%,本科生47.1%。”可見,社會對教育技術學人才在學校類單位的需求量逐步減少,在企業中的需求量增加,社會對教育技術學人才學歷的要求正逐步趨向高學歷。
在就業人數上,各個學校的就業率有相當大的差距。本科生就業較為困難。從高考網上的教育技術學本科專業的就業率就可見一斑(見表2)。
那么,社會對從事教育技術工作的專業人員的能力和素質究竟有哪些要求呢?從表3可以看出,主要集中于教學設計能力、課件制作能力、媒體開發能力以及教學研究能力,而這些能力的發揮是基于管理能力、構造維護能力及人際交往能力之上的,因其交叉學科專業的特殊性,要求與其他專業的人員緊密配合,相互協作(見表3)。
然而,在現實工作中,教育技術學專業的畢業生經常處于比較尷尬的境地:教育技術學專業的畢業生與計算機專業的畢業生相比,特別是在中小學,教育技術學專業的優勢得不到很好的發揮,計算機知識又與他們有一定的差距;教育技術學專業的畢業生對教育技術理論的科學研究興趣不高,所以對教育技術與其他學科不能進行很好的整合;教育技術學專業的畢業生和其他專業的畢業生一樣有眼高手低的毛病,特別是缺乏動手實踐能力的自我培養。
因此,在全國高校畢業生就業難的大環境下,教育技術學專業畢業生的情況也不容樂觀。
三、教育技術學專業設置調整建議
由教育技術專業培養目標及教育技術專業畢業生的社會需求狀況分析可以看出,教育技術學專業當前存在的問題主要集中于專業培養的核心競爭力與外部需求環境相脫節。
學校所需要的教育技術學專業的人才是進行真正意義(不是簡單的資源組合)的媒體資源開發人員,主要是在講臺下為教學服務。以教學設計為核心能力的培養目標不符合學校的真正需要,而且僅掌握簡單的媒體資源開發能力和管理能力的工作,往往不需要太多的專業知識,所以,當前培養的專業的教育技術人員對學校并不重要。
在企業,教育技術學專業的應用主要是績效管理,然而,在教育技術的課程設置中,績效管理類的課程是以教育學的角度呈現,畢業生缺乏企業實踐和管理科學等方面的知識,特別是公司運行、管理等方面的知識不足,與人力資源專業畢業生競爭尚缺乏競爭力。
從事影視制作及廣播電視新聞方面的教育技術學畢業生普遍感到自己的文科功底不強,大多只是做一些攝影、攝像等方面的工作,比較廣播電視新聞專業又有一定的差距,在影視影像的制作上深切感到在校期間動手能力培養較少,實踐經驗不足,能力差等狀況。
針對這些問題,在教育技術學專業設置方面,我們建議:
1.拓寬就業領域
根據前面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學校已經不是教育技術學專業的主要就業領域,教育技術學要進一步發展,就需要開辟新的就業市場,針對新領域培養學生。企業,已經勢不可擋地成為教育技術學進一步開拓的新領地。當前在教育軟件行業、企業培訓領域,都急需懂得教育、心理、信息技術的培訓人才。目前,美國、加拿大等國教育技術學專業畢業生很多去了工業、商業、咨詢業供職,從事人力資源開發工作。而在我國,教育技術學畢業生鮮有涉足這些領域者。公務員之家
2.合理調整教育技術學專業的布局,辦出各類學校自己的特色
2000年后的幾年間,教育技術學專業發展過猛,區域布點不合理,層次性不強,橫向已延伸至農、林、醫、師、工等各類學校。因此,首先,要從宏觀上考慮區域內專業布局的均衡性、形成培養目標的層次性、服務對象的針對性;其次,要想與眾不同,富有競爭力,需找準學校特色,結合其特點形成本學校專業發展優勢,如理工類高校由于自身具有理科和工科的性質,它們應采取“應用研究型+技術應用型”的聯合培養類型,并取其技術含量高的就業領域來著重培養本科生,體現出自己的辦學特色,提高該專業的競爭力。
3.改善辦學條件
截至2007年,全國已有220所高校開設了教育技術學專業,但是,拋開人力資源、學科建設等“軟環境”,其中又有多少所學校真正具備了本專業辦學要求的硬環境呢?本專業的開設必須依托相當規模的硬件資源,網絡實驗室、媒體實驗室、非線性編輯室、課件開發室等配套設施必不可少。沒有這些資源,如何保證教育技術學專業畢業生的特色性?如何能為學生提供足夠的勇氣和能力走向企業?因此,辦學者加大資金投入,改善辦學條件勢在必行。同時本著為學生負責的態度,也應該有寧缺毋濫的精神,不具備辦學條件的不再允許繼續招生。
4.優化培養目標和課程設置
教育技術學專業在我國已經發展了20多個春秋。自從由電化教育更名為教育技術以來,由于對這個概念的理解不同,各高校在課程設置上一直存在著不同的觀點。但從主干課程來看,都是從教育學、心理學到傳播學,從普通物理到電路設計,從電視教材制作到網絡課程開發,從電教美術、電教音樂到面向對象的程序設計。課程設置求大求全、形聚神散。這種狀況的直接后果就是導致學生所學“廣度有余,深度不足”,成了“萬斤油”。由于缺乏專業人才的不可替代性,造成了在就業過程中的尷尬境地。所以,不同的學校應根據自身的特點,在搞好教育技術學專業基本課程教育的同時,重點突出該專業在本校優勢領域的拓展,在求專求深上下功夫,以增強本校教育技術學專業的競爭力。
參考文獻
[1]黃榮懷,沙景榮.關于中國教育技術學科發展的思考[J].中國電化教育,2005,1
[2]楊改學.教育技術學專業的發展—路在何方[J].中國電化教育,2006,7:8~11
[3]穆桂斌,王坤.國內教育技術學專業畢業生走向企業的路還有多遠[J].電化教育研究,2007,10
[4]武利成,古忠民.從需求出發看我國教育技術學專業未來的發展[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07,5
[5]周曉春,涂道偉.社會對教育技術學專業人才需求的分析[J].科技進步與對策,2003,12:164
[6]王洋,付強.教育技術學專業畢業生流向問題的研究[J].電化教育研究,2005,7
[7]孫沛.對教育技術學專業培養核心能力的反思[J].電化教育研究,2007,6
[8]王洋,付強.教育技術學專業畢業生流向問題的研究[J].電化教育研究,2005,7
[9]劉永貴.印第安娜大學教學系統技術系碩士課程對我國教育技術學專業碩士研究生課程建設的啟示[J].電化教育研究,2003,4:64~67
- 上一篇:小學校開展書香校園工作方案
- 下一篇:建設文明校園工作實施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