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尊重學生工作論文

時間:2022-07-30 05:30:00

導語:做好尊重學生工作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做好尊重學生工作論文

【摘要】“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也”,教育是一門情感藝術,面對一群有思想有感情的孩子,我們應該熱愛學生,信賴、尊重他們,理解、寬容他們,贏得他們的信任和尊重,成為教育成功的一把鑰匙。而在這一教育過程中,我們老師也能從以往因教育孩子而膩煩、厭惡的情緒中走出來,從教育過程中找到一片溫馨。

【關鍵詞】尊嚴;以人為本;自信

大學畢業后走上了自己向往的教師工作,從教的第一年就開始擔任班主任工作,到現今已經整整8年了。在這8年中,在這帶領一屆屆孩子一起走過他們美好的學習生涯過程中,我也在一點一點地積累教育心得,也在一點一點地提高著自己的教學素養,從一名初出茅廬的年輕教者成長成一名在學生心目中倍受尊敬的班主任。在這8年中,回想成功的歷程,另我我感觸最深的是學生只有在得到足夠的尊重中,才能真正做好自己。

蘇霍姆林斯基告訴我們:“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質來說,就在于讓學生始終體驗到自己的尊嚴感。”一位成功的教育者一定要懂得尊重學生,一定要會深入細致地了解學生的天然稟賦及個性特點,在此基礎上因材施教,才能給他們一個廣闊自由的發展空間。作為班級工作的管理者和領導者,班主任管理班級的過程,實質上就是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一種雙向的情感交流過程。只有尊重學生的人格和自尊心,平等地對待每一個學生,高揚“以人為本”的價值思想,才能使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有安全感、愉悅感、尊嚴感,學生的潛能、智力才能得到充分的發展。

一、尊重,讓孩子擁有自己的尊嚴

尊嚴是人類靈魂中不可糟蹋的東西。有一位作家曾經說過:“人受到震動有種種不同,有的是在脊椎骨上,有的是在神經上,有的是在道德上、感受上,然而最強烈的、最持久的則是在個人的尊嚴上。”一個從小失去尊嚴的孩子,長大后很難堂堂正正地做人,很難擁有健全的人格。

有這么一個故事。一位年輕的畫家,他才華橫溢但膽小怕事。一次,有人請他與幾個朋友吃飯。他始終坐在桌角,不怎么跟大家交談,更拒絕吃雞蛋,大家覺得很納悶。后來,一次談心中,他透露了其中的秘密。原來,他上幼兒園時遇到過這樣一件事:鄰床的小朋友從家里拿來一籃子吃的東西,掛在床頭。一天,這個小朋友告訴老師說雞蛋丟了。老師沒有調查清楚,就認為是這個畫家偷吃了。他不承認,老師就把他關進了小黑屋,說不承認就不放他出來。這位畫家說當時他害怕極了,就違心地承認了。于是,小朋友們總罵他是“小偷”。那年他四歲。從此,他一見雞蛋便有一種恐懼感。

聽了這個故事,我難過得直想哭。這位教師真的是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師嗎?且不說他在偵查過程中的種種失誤,最令人痛心的是,他不知道他的極端行為傷害的是一個孩子對老師的信任以及徹底踐踏了一個年幼孩子的尊嚴。如果這位教師聽到這位畫家的這番話,不知道會不會讓他好好反省呢?

其實,每個教師都應該知道,尊重學生是教師的職業道德,尊重學生就要維護學生的人格尊嚴。遺憾的是,教師侮辱學生的事件仍屢屢發生,有的甚至令人發指。學生也是人,而且是獨立的人,尤其對未成年人,教師必須給予足夠的尊重和保護。要知道,尊嚴是人類靈魂中不可踐踏的東西。一個失去尊嚴的學生,長大了很難堂堂正正地做人,很難抬起頭來走路。人沒有了尊嚴,哪里還談得上自信、自強?而學生對尊嚴的理解更多的時候是通過老師的教誨和自己的親身感受才能慢慢領悟的。作為教師,我們必須去做引導者,而不能去做踐踏者,而唯有尊重學生才是引導的起點。

二、尊重,“以人為本”的真諦

每個人都有強烈的自尊心,都希望得到別人的尊重。學生同樣有尊嚴,并且由于他們還不能完全獨立的現狀,他們自尊心更強,更需要得到別人的尊重。因此在提倡教育要“以人為本”的今天,只有真正改變教師陳舊的教育觀念,不再以“教官”“判官”的面孔,居高臨下地對待學生,而換之以平等交流的態度、語氣;換之以耐心、細心、將心比心的心態去對待學生,這才是是改進教育教學工作的關鍵。作為老師一定要改變陳舊的觀念,把學生看成真正與自己一樣平等的“人”。充分尊重學生,公正、平等地對待每一位學生,學生才會把老師當成自己真正的朋友,發自內心地尊重老師、親近老師。只有深入了解學生,真心熱愛,才能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才能用正確的方式去尊重學生。我相信只要我們每個老師都去尊重每一位學生,就一定能開啟學生的心靈之門,也能為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鋪就一條嶄新的道路。

老師與學生,是校園這個大竹林里的一棵棵竹子,他們應該是平等地扎根于泥土。因此以平等的眼光看待孩子,以平等的態度對待孩子,這是老師必須具備的素養。平等地對待孩子,是對學生最大的尊重。還記得上學期月考結束后,我要學生們把卷子帶回家,讓家長在上面對老師寫幾句話。我班一個女學生羞答答的把試卷交給我,看得出她的表情很尷尬。我接過試卷,看到試卷上赫然寫著這樣幾句話:這個學生學習差,平時也不好好學習,希望老師多批評教育。我當時心就一揪,心想:“怎么能這么說孩子呢?這不是給孩子潑冷水嗎?我一定要幫孩子把尊嚴找回來。”想到這里我趕緊把孩子拉過來,很嚴肅地說:“姚婷呀,我不同意你爸爸的意見!我覺得他說的不對!”孩子愣在那兒了,她可能根本就沒想到我會說出那樣的話,她甚至會認為我會借機嘲諷她一番呢!“你看姚婷,我知道你基礎不是很好這是實際情況,可是我也知道你并不甘心落后,對不對?你也很想把成績搞好,你不像你爸爸說的那樣不用功。”孩子低下了頭。我接著說:“我看見你上課很認真,筆記也記得很詳細。”我剛說到這兒,孩子眼淚“嘩”流了下來。我趕緊遞過一張紙,用手輕輕撫了撫她的頭說:“不哭,老師知道你心里苦,我也知道你長大了,懂事了。”孩子哭得更傷心了。我知道我的話觸動了孩子的心弦,她被感動了。最后孩子慢慢擦干眼淚哽咽著說:“老師你放心,我會繼續努力的!”我笑著點點頭“我相信你,我都看到了,我很高興。不過你也別怪你爸爸,雖然他錯怪你了,但他也是為你而急的!諒解他好嗎?”“嗯,我知道,我會證明給他看的。”她深深向我鞠了一躬說:“那老師,你忙,我先走了!”她說話時的語氣和態度是那樣的虔誠,那種敬重的眼神深深烙在了我的腦海里,讓我明白了尊重的意義。作為老師不可能在不平等的環境中獲得真正的尊重,而只有在尊重學生的行為中獲得真正的尊重。同樣學生也只有在被尊重的情況下,才能向老師敞開心扉。

三、尊重,讓學生找回自信

自信源于個體對自己的正確認識和評價,充沛的自信心是個人成功的不竭源泉和原動力。學生正處于自信心形成與確定的初期,教師的每一份尊重和信賴,都是灑向學生心靈的陽光與雨露。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學生。”“尊重”對于教育服務者而言,就是努力營造民主、平等、和諧、相互促進的適宜學生發展的教育環境,努力培養學生“尊重”的意識和能力。要讓學生懂得尊重,教師首先要學會尊重。在實踐中我嘗試運用“請學生坐下來談話”、“不從窺視孔中看人”、“不用‘差生’一詞”、“先向學生問好”等做法;當學生回答不出問題時,給他一句真誠的鼓勵;當學生違反紀律時,給他一次改過的機會;當學生遇到困難時,增強他克服困難的勇氣。并積極把握教育契機,努力發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為他們創造成功的機會,讓他們真正體驗到成功的喜悅,享受成功的快感。怎樣才能更好地做到尊重呢?在教育教學中,教師肯定會因為種種原因,而不可能對學生進行隨時隨地的關心。而要做到尊重,那就必須要求教師細心,敏銳捕捉學生臉上的“晴雨表”,予細節處,予無聲處給孩子尊重。公務員之家:

3.1把學生當自己的孩子來對待,全面細致去了解學生。

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指出:“如果教育家要多方面來培養人,那么他首先應該在多方面來了解學生。”而從我們實際教育過程來看,很多時候,學生出現各種異樣的時候,都是因為家庭或者自身心理出現了我們所不知道的變化。而這個時候,作為老師如果沒有在以前進行過深入細致的了解、溝通,那么他在處理這些異常情況時就會武斷甚至進一步傷害孩子。所以我們要去全面了解學生,也就是既要了解學生本身的過去和現在;又要了解學生成長的家庭,生活環境和經常接觸的各種人或事;既要了解學生表現在外的優缺點和特長;又要了解學生的內心世界,包括他們的苦惱和憂慮。只有全面深入地了解學生,對學生的教育才能“對癥下藥”收到實效。

3.2因勢利導,化逆反為誠懇接受。

“善戰者,因勢而利導之”這句話原意指善于打仗的人,必須順應事物發展的趨勢加以引導方能取勝。這里是說教育者應根據青少年兒童的興趣、愛好和發展傾向等狀況,從正確的積極的方向加以教育誘導,使他們的思想品德由自發的傾向變成自覺的思想和行為表現。所以,我們教師,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必須在了解的前提下,緊緊抓住孩子的性格特征、日常行為習慣等進行教育,因勢利導,積極的在錯誤的行為中抓住能讓孩子驚醒的事物,進行教育。在這一過程中,孩子不會因為逆反心理而拒絕接受老師的教育,而會覺得老師是真正理解自己的,是真正對自己好的,而能更好的接受教育。

3.3教師的言語要注意掌握分寸。

一句粗暴的話語,可以讓一顆良知尚存的心靈徹底毀滅;而一句充滿信賴的話語,又可使一個正在沉淪的靈魂得到拯救。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作為教師要尊重學生,就要禮貌地對待學生,不能用“笨蛋”、“傻瓜”……這些帶有侮辱,挖苦的字眼刺激學生,使他們失去自信和自尊。

多少來年來,我們的教育似乎鑄就了一個不爭的事實,那就是:“我是老師,你就得聽我的”,學生在教育過程中始終處于被動地位。而“尊重教育”卻讓老師明白了一個道理:“苦口婆心”,“經驗之談”代替不了學生的成長。成長需要時間,成熟需要磨練。老師的職責就是要幫助學生發現自己,創造適合不同學生發展的空間。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也”,教育是一門情感藝術,面對一群有思想有感情的孩子,我們應該熱愛學生,信賴、尊重他們,理解、寬容他們,贏得他們的信任和尊重,成為教育成功的一把鑰匙。而在這一教育過程中,我們老師也能從以往因教育孩子而膩煩、厭惡的情緒中走出來,從教育過程中找到一片溫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