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究傳統文化氛圍下的應試教育
時間:2022-06-11 05:47:00
導語:深究傳統文化氛圍下的應試教育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應試教育是我國基礎教育的一種模式。傳統文化氛圍下的應試教育,把分數作為唯一標準,導致了一系列的問題。父母和學校應改變他們在應試教育中扮演的角色,為孩子們創造出一片新的天空,改變、提升我們的基礎教育。
一、傳統文化氛圍下應試教育的影響
在我國的封建社會時期,科舉制度就宣揚“萬般皆下貧,唯有讀書高”,“學而優則仕”等等。讀了書以后就有機會做官,這是當時社會里最高的激勵機制,這也就導致許多讀書人都去讀四書五經了。什么科學、技術、實驗、創新等等早就拋到腦后了,他們只考慮自己的仕途,社會的發展,民族的未來也位居其次。封建社會雖然結束了,但這種文化氛圍延續到了現在,變成了現在的父母和老師從小就教育孩子要好好讀書,考高分,上大學,找個好工作,當大官。可是很少有人教育孩子要讀好書,學科學、學技術,很少有人鼓勵孩子獨立思考,創新思維,將來當科學家、工程師等,為人類、國家和社會做貢獻。在這樣的氛圍下,孩子們只知道順從大流,我們的基礎教育誤入歧途,很難有所發展。
有位出租車師傅說過這樣一番話:我每天開車很辛苦,可我兒子更辛苦,我下班后還可以回家好好休息一下,我兒子卻還得寫作業,復習功課直到夜里十二點多,好不容易有個節假日,還得去上補習班,一年到頭就沒歇過。作為家長,我也很心疼,可是我若不這樣,孩子怎么能考上重點高中呢?其實早在2000年,我國教育部就了關于減輕學生過重負擔的通知,要求減少學生的教輔材料,減少考試競賽,學業成績取消百分制等。但是“通知”在執行中卻遇到了很大阻力,這種阻力來自家長和學校,他們怕影響孩子的學習成績,降低在升學中的競爭力。教育界一直在提倡實行素質教育,可這么多年過去了我們實行的還是應試教育。這根源在于應試教育的文化影響根深蒂固,對社會、對人們的影響、毒害極深,學校和家長很難走出這個誤區。
每個民族、每個家庭都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愿望,可是這個愿望在當今的應試教育條件下如何能實現?
二、西方幾個國家的基礎教育狀況
二戰后,日本人進行基礎教育改革,主導思想是“能力中心”,重視培養學生的觀察與實驗的能力,知識應用的能力,獨立思考的能力,重視技術教育。基礎教育自始至終都把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放在課程目標的第一位,讓生機盎然的自然現象從小就進入兒童的視野,讓學生在知識和技術的應用中形成自己的能力。
在美國,他們不片面追求升學率,認為教育的對象是人,必須尊重人,理解人,促進學生的全面成長。在實際教學活動中,注重發展學生的非智力品質,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普遍開展研究性學習,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鼓勵學生大膽思考。美國初、高中大力開展啟發式教學,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突出了教學的發展性。
在西方的文化氛圍下,父母很少有把孩子的成績好壞整天掛嘴邊的,他們注重培養孩子的綜合素質和能力,如果一個美國孩子把馬路旁的破銅爛鐵搬回家鼓搗,或者把家里的玩具、小電器等大卸八塊,都會得到父母的鼓勵和贊賞。而那種循規蹈矩、只知道學習的孩子卻會引起父母和老師的擔憂。
三、父母和學校的角色轉變
我們的中學生年年都能擊敗眾多選手,獲得國際奧林匹克知識競賽的金獎,可直到現在我國的教育也沒有培養出一個諾貝爾獎人才,而美國和日本的素質教育卻培養出了眾多諾貝爾獎得主。面對應試教育帶來的一幕幕情景,我們難道還不該迷途知返嗎?
父母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對孩子的教育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父母應跳出“唯分論”的誤區,改變舊思想,樹立新的“教育觀”:
其一,父母勿要從孩子會說話起就迫不及待地教孩子背詩誦詞、加減運算,而應該注重保持孩子的天性,維護孩子的好奇心和豐富的想象力,培養其獨立思考的能力,讓他們明辨是非,在自我感知的世界里無拘無束的成長。
其二,父母應該看到孩子的健康比分數更重要,要多地和孩子交流、溝通,不要動不動就因為成績的原因而破口大罵或者動手打孩子,要關心孩子的感受和情緒,鼓勵孩子把高興、憤怒、哭泣沮喪等情緒表達出來,從心里減輕他們的壓力。
學校是孩子成長的主要階段,“改變應試教育模式,實施素質教育”已迫不及待。作為教育的實施者,學校應改變應試教育的模式,重塑形象。
其一,改變“唯分論”,不把分數的多少作為評價學生能力和老師教學的唯一標準,不要為了提高升學率、重點率而對老師、學生施壓,以免形成惡性循環。
其二,調整培養目標,積極變革教學方式。教學生怎樣去學習和培養他們運用事實的能力,改革課程內容,增加美術、音樂、勞動等課程,注意培養學生的良好品德、豁達性格、堅強意志、健康體魄、審美情趣等非智力因素。使新一代學生具有適應21世紀社會、科技、經濟發展所必備的素質,培養大批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人才。
其三,課間操應鼓勵學生們出去運動、玩耍,放松身心,不要呆在教室里看書;體育課可以開展一些豐富多彩的節目,如跳繩、打籃球、踢足球、打羽毛球等等,讓他們知道身體是學習、生活的本錢。
學校和家長只有建立起一體的教育網絡,家長提高育人素質,學校充分挖掘教育資源,在施肥的同時不忘記澆水,我們的“花朵”才能更加茁壯成長。
- 上一篇:深究裕固族傳統文化的歷史淵源
- 下一篇:小議社會信任危機與當代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