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英語課上“體態語” 的使用
時間:2022-03-21 02:36:00
導語:探析英語課上“體態語” 的使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在無聲語言中,教師的“體勢語”在課堂教學中對學生的注意力影響是一種隱性力量.靈活運用體態語不僅能幫助學生理解,提高教學效率,而且容易激發出他們的興趣,貫穿課堂教學,促進師生交流,為學生的學習營造一個輕松的心理氛圍,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關鍵詞運用藝術作用文化差異
一、“體態語”的運用藝術
1.表情的運用藝術。表情具有神奇的魔力,教師的表情滲透會在學生心靈中產生巨大的震撼力。表情語可以對學生施加心理影響,是向學生傳達教師思想情感的橋梁。所以,教師在課堂上如能針對出現的不同情況,運用好面部表情語言,就可能有效地調節課堂氣氛,提高教學效果。一些教育家曾提出:“用愛的微笑去征服學生的心靈。”讓學生感到學習英語是一種樂趣而不是包袱。
2.眼神的運用藝術。眼睛是心靈的窗戶,它能表達“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最微妙的感情。作為一名英語教師,要知道眼神不僅能表達教學內容中的有關情感,而且可以與學生進行情感交流,用多樣化的眼神影響學生,增強感染力。教師在課堂上藝術地運用好眼神,有利于輔助教學,提高教學效果。首先,教師要學會從學生的表情及變化中,看出自己的教學效果,辨析學生聽講的狀況,然后做出適當調控。在課堂上,學生時不時無目的地向別處看、目光呆滯,那表明他們心猿意馬;左顧右盼,低聲細語,則表明他們發現破綻或老師講錯了;眼里迸發歡樂的閃光,表明茅塞頓開……倘若老師有一雙會說話的眼睛并會藝術地應用眼神,這將對課堂教學有很大幫助。
3.手勢的運用藝術。手勢,是指一個人表達意思時手的動作姿勢。在課堂教學中準確適度地運用手勢,既可以傳遞思想,又可以表達感情,還可以增加有聲語言的說服力和感染力。一些優秀的英語教師都非常重視掌握和運用手勢語。它有助于教師教學語言的表情達意,可以使教學語言形象、活潑、生動。
4.身體距離的運用藝術。人際間的距離也有信息意義,也是一種無聲的體態語言。課堂教學中,教師在課堂上所處的位置不同,與學生的遠近不一,會給學生不同的心理感覺,有研究表明,當教師站在距學生2-3.5米的地方,就會產生一種控制效應,如果某個學生不注意聽講或出現行為不當的時候,對待這種行為,只要教師開始向這個學生走去,就會使這個學生不當的行為迅速地改變。講究距離在課堂上的應用,可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教師還可以用身體距離的意義教相應的單詞,如:far,near等。
二、“體態語”在英語教學中的作用
1.運用“體態語”創造良好的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一個能善于利用體態語進行教學的老師勢必也能營造課堂教學的氣氛。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當學生對學習內容產生興奮和期待時,就會形成一種渴求掌握知識的內在需要和強大動力。所以創造良好的課堂氣氛,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教學得以成功的首要條件,因此在上每一課前,我針對教學內容做認真的準備,期望通過一系列體態語來活躍課堂的氣氛,促使學生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
2.運用“體態語”培養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在我國,英語教學缺乏真實的語言環境和足夠量的語言輸入。因此,課堂上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英語交流顯得格外重要。為了培養學生用英語思維的能力,教師要盡量少說漢語。而學生用英語交際最大的心理障礙就是羞于啟齒,教學中給學生以親切的微笑、和善的神情都可以擺脫和緩解學生的心理障礙,學生在動動做做、玩玩樂樂的氛圍中全身心積極投入,促使他們拋開膽怯心理,大膽交往。例如:在教學“jump”一詞時,如果用“movequickly”去解釋,學生難以分清它與“rush、run”有什么區別,但如果教師用“體態語”做一個“跳”的動作,學生就會心領神會,起到語言交際的效果。通過這些生動的“體態語”引起了學生交往的興趣,使他們迫切希望能有機會與人交往,課堂氣氛也異常熱烈。從而達到訓練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的目的。
3.運用“體態語”控制和調解課堂教學。心理學研究表明,單調的刺激易使人疲勞,分散注意。而教師在講課時適當輔以手勢、表情,就可豐富課堂,調節氣氛,保持課堂的活潑、生動與和諧。我國許多有經驗的教師常常通過自己的體態行為來表達他們對學生課堂行為的肯定和否定,從而達到控制學生課堂行為的目的。反之,教師可通過觀察學生的體態語言取得反饋信息,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在教師發出“Please,standup.”,“Sitdown.”,“Lookattheblackboard.”等指令時,學生會作出相應的動作,教師就能從學生的形體動作中判斷對這些句子的理解程度,從而調整或確定下一步的教學計劃。
三、“體態語”運用注意文化差異
在不同的國家和地區,由于文化傳統和風俗習慣的差異,“體態語”的運用也不盡相同。例如:在中國,拇指和食指分開可以表示“八”,而西方卻沒有這種概念;在中國,給人東西或接受東西時都用雙手,表示有禮貌,在西方這卻顯得有些笨拙。相同的手勢也可能表達出不同的概念,有的甚至相反。據說有一次一些歐洲海員在地中海游泳時不知不覺地游到了海防基地,衛兵見到后向他們大聲喊叫,并做出“過來”的手勢。此時,海員們意識到離海防工事太近了,誤將衛兵的手勢理解為“走開”,于是就向遠處游去。警惕的衛兵立即開槍打死了這些不幸者。
另外,體態語言的運用有時僅有絲毫之差。比如:在用手勢表示“OK”這個概念時,是將拇指與食指彎曲并接觸,成“O”狀,其余三指伸直,表示“K”;而“WC”的表示方法也是將拇指與食指彎曲,不接觸,成“C”狀,其余三指伸直,表示“W”。
由此可見,熟練掌握和運用體態語言也非易事。作為跨文化交際使者的英語教師我們應該加強自身的文化修養,盡可能掌握一套標準的英語教學中的體態語言。在具體運用的時候,要考慮到文化差異,尊重英語文化。必要的時候,要向學生說明不同的國家和地區體態語言運用存在的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