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醫學教育現狀及思考
時間:2022-03-04 09:06:38
導語:預防醫學教育現狀及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提要]PBL學習模式可激發學生的創造性和批判性思維,促進學生主動、協作學習,加強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交流與互動,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PBL日益成為適應知識爆炸時代的學習模式,但PBL在當前我國預防醫學教育中面臨著信息技術運用效能亟須強化、學科內還是跨學科開設確定、形成性評價引入不足等問題。在“互聯網+教育”時代,基于信息化技術開展PBL學習是我國預防醫學教育改革的一個出口。
[關鍵詞]以問題為基礎的學習;教學模式;預防醫學
教學模式的探索一直是高等教育的研究熱點。以問題為基礎的學習方法(PBL)是由美國神經病學教授HOWARDBARROWS于1969年在加拿大的McMaster大學首創的[1],目前已成為國際上較流行的一種學習方法。目前,該種教學模式在我國預防醫學領域處于起步和探索階段,在預防醫學教學中仍以以授課為基礎的學習方法(LBL)為主。PBL學習模式與傳統的以教師主要講授、“滿堂灌”的LBL學習模式截然不同,其是一種以問題為導向,把學習設置于真實、復雜、有趣的情境中,將學生置于積極的問題提出者、分析者及解決者的位置,讓學生處于直接面對反映真實世界的情境中,是一種基于現實世界的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模式。PBL學習模式可激發學生的創造性及批判性思維,促進學生在解決問題過程中更全面地學習相關知識,加強學生、師生之間的知識交流互動,培養和提高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2]。
1PBL學習成為適應知識爆炸時代的學習模式
PBL學習模式與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知識單向傳授、缺少師生及學生間交流、學習者被動學習的“填鴨式”課堂教學截然不同。PBI的特點是以問題為基礎、學習者為中心、教師為引導,學習者自主學習,注重學習者的能力培養,如主動學習、創新意識、提出問題、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技能。PBL的目標是通過讓學習者合作解決具體真實的問題,學習隱含于問題背后的科學理論知識,培養和提高解決真實問題的能力[3]。杜威等[4]在昆明理工大學能源與動力工程專業研究生一年級的基礎課程學習中探索了“翻轉課堂”、PBL、以團隊為基礎的學習(TBL)、互動式4種教學模式,在不斷地實踐和探索過程中發現PBL學習模式可高效地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交流能力、動手能力和科研能力。當前世界已經進入了知識爆炸時代,知識與信息呈指數增長[5],新知識不斷涌現取代現有知識,傳統的授課式教學已不再能滿足學習的最終要求,可以說以問題為基礎的PBL教學日益成為適應知識爆炸時代的教學模式。近年各類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頻發[6],如甲型H1N1流感等傳染病疫情的全球大規模流行、人感染豬鏈球菌等群體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職業中毒、突發性環境污染事件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威脅著公眾健康、社會經濟發展及國家安全,這些都是預防醫學領域必須要面對的現實問題。關于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處置,無現成的教科書可循,必須通過及時、高效、深入、細致的現場調查,綜合分析,才能理清事件的來龍去脈,對癥處理,才能較好地控制整個事件的變化與發展。傳統的LBL學習方式在培養學生的深入思考、終身學習能力方面有欠缺。而PBL學習模式將學習置于真實、多樣、復雜的教學情境中,學生需轉變為積極的問題提出者、分析者及解決者,尤其是問題的解決必須首先借助于網絡完成文獻查閱,經梳理、分析、綜合才能解決問題,在此過程中又可能會發現和提出新的問題。因此,PBL學習方式可使學生學習的深入和廣度不斷延伸,能更好地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未來不斷學習的能力。
2PBL學習模式亟需強化信息技術運用的效能
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的應用已有約半個世紀的歷史,但審視目前的教育模式時會發現,教學活動仍以教師為導向的知識傳授為主,信息技術及相關工具僅是教師的口語教學輔助媒體。在該種教學模式下,教育的本質無法發生巨大變革,更無法體現“互聯網+教育”應有的精神。世界各國已在呼吁改革教學模式,強化信息技術的運用效能,進而培養未來主人翁的關鍵能力。如今的“互聯網+”時代,教育不再是單純的知識傳授[7],而應是引導學習者通過信息的搜索、整理,加強團隊協作,進而培養和提高學生提出、分析、解決真實復雜問題的能力。《地平線報告》(Horizonreport)于每年2月在美國新媒體聯盟(NMC)官網上正式,旨在探索和開發在學習、研究和創造性探究方面的新興技術,其中的高等教育版由NMC和美國高校教育信息化協會(ELI)合作完成。2015年《地平線報告》指出,當前教育的技術應用有6大趨勢,其中之一就是向深度學習方式轉變,PBL學習模式就是深度學習方式之一,指運用平板電腦和智能手機等工具,將課程與真實的情景聯系起來,突破傳統的課堂教學限制,讓學生頭腦風暴,思考如何解決具體問題[8]。2016年《地平線報告》指出,創新概念的搖籃,往往都在高校[9]。2017年《地平線報告》指出,協作學習是基于學習的一種社會建構的視角,指學生或教育者通過點對點或小組形式在一起開展學習或活動[10]。協作式學習通過支持開放、多樣化的學習,可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和成就感,促使學生間及師生間思想碰撞、交換見解,并互相獲益。協作學習活動一般而言基于4個原則,即以學習者為中心、強調互動、團隊合作和為真實存在的問題尋找解決方案。《2018年中國職業教育技術展望:地平線項目報告》指出,教育信息化,作為一種全新的教育形態,對于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培養適應信息社會需要的高素質創新人才具有重大意義??梢?,隨著時代的發展、科技的進步,在預防醫學PBL實施過程中,亟須強化信息技術的應用效能,在學習過程中可使用平板電腦或智能手機等工具將課程與真實的情景聯系起來,打破傳統課堂教學的限制,促進學生對問題的思考與解決。
3學科內還是跨學科開設PBL學習模式
學科內PBL是將“以問題為基礎”的學習內容局限于單一學科內部,不涉及其他學科的滲透、融合,開展的主要形式是在某一學科的教學過程中以PBL小組討論學時代替傳統的講授式授課學時。跨學科PBL學習模式是將PBL作為一門獨立的課程單列,將預防醫學各學科的知識進行交叉、融合。學科內PBL學習模式可以說是比較適合我國預防醫學教育國情(學科體系、師資隊伍、政策法規)的初步PBL學習方法嘗試,通過該種學習實踐可使越來越多的教師和學習者了解PBL理念、欣賞PBL學習,促使更多的師生愿意投身其中、樂在其中。單學科內PBL學習模式在PBL學習的推廣、教師教育理念的更新、學習者自主學習意識和能力的提高等方面均起到重要作用。因此,學科內PBL學習模式有其存在的合理性。這也是目前我國絕大多數預防醫學院校所采取的形式??鐚W科PBL學習模式在多學科融合、知識整合方面更進了一步,教師團隊是由來自預防醫學不同學科的教師組成。目前國內采用這種學習模式的預防醫學院校還不多,以南京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為例,該校開設的公共衛生PBL課程采用“獨立設課、特色案例”的學習模式,以疾病預防和控制為核心、以環境-人群-健康為主線、整合了預防醫學多個二級學科。該跨學科PBL學習與原有預防醫學課程是并行存在的,之所以沒有全盤推翻原有課程體系可能是考慮我國醫學教育的實際情況,希望將PBL學習作為傳統教學的輔助或補充,優勢互補,使教育效果達到最優化。
4PBL學習中形成性評價引入不足
PBL學習方法,是當前國際醫學教育教學改革的主流方法之一。隨著現代醫學教學方法的不斷更新,PBL學習實踐在國內外多所預防醫學院校的教學中逐漸開展,但許多環節需進一步完善。就PBL學習評價而言,在PBL學習實踐中發現,基于網絡的PBL學習是一種全新的教學方法,用傳統的考核方式進行評價并不科學。PBL評價要面向過程、注重表現、多元評價、及時反饋,國內真正開展PBL形成性評價的例子很少。形成性評價是在“教學過程中為了不斷獲得有關教學的反饋信息,并以此改進教學,使學生對所學知識達到較好的掌握程度所進行的一種系統性評價過程”[11]。形成性評價注重學習活動過程中的及時反饋,因此能不斷強化和改進學生的學習,并最終達成學習目標。而傳統的終結性評價則主要采取課程中期測試和課程結束時的期末或結業考試,向學生呈現的僅是考試分數和是否合格的總結性評估。終結性評價常無法及時發現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優勢與不足,不利于調動學生持續性學習的內在動力,教師也不可能針對這些過程性特點及時調整教學活動,因此影響教學質量[12]。形成性評價是相對于終結性評價體系而提出的,其貫穿于學生課程學習的全過程,可以很好地彌補終結性評價的不足[13]。形成性評價和PBL的結合順應了醫學教育觀和評價觀的轉變,有助于發現每個學生的潛質,強化改進學生的學習,并為教師教學提供持續反饋和參考。但如何在PBL學習中正確使用并推廣形成性評價,尚需在實踐中不斷探討和完善。
基于信息化技術的PBL學習模式采用小組討論的自主式學習方式,有利于學生早期接觸實踐、鼓勵批判性思維、培養推理能力、促進交流與團隊合作,以期培養、提高學生的自學、團隊、溝通、提出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造就出未來更多優秀的預防醫學工作者。因此,PBL的教育理念與新形勢下預防醫學人才的培養目標高度契合。在“互聯網+”時代,基于信息化技術開展PBL學習是我國預防醫學教育改革的一個出口。
作者:楊麗萍 單位:山東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流行病學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