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型設計與制作課程探究式教學研究

時間:2022-12-02 04:24:11

導語:模型設計與制作課程探究式教學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模型設計與制作課程探究式教學研究

摘要:模型設計制作課程是環(huán)境設計專業(yè)的重要課程,主要教授學生如何直觀地以模型成果的方式表現(xiàn)建筑形象。通過課程學習,學生能夠深入探究建筑的設計構思和三維空間形態(tài),明確模型在建筑設計中的重要作用。該文以三峽大學藝術學院環(huán)境設計專業(yè)為例,從教學背景、教學內涵及特征、教學實踐過程三個方面,探討該課程的探究式教學實踐。

關鍵詞:模型設計與制作;探究式教學;翻轉課堂法;互動

我國高等教育正逐步推進內涵的發(fā)展,提倡“全面深化教育改革,著力提高教育質量”,“推行以學生為中心的啟發(fā)式、合作式、參與式和研討式學習方式,加強個性化培養(yǎng),改進教學評價機制和學生考核機制”①。三峽大學以此為基礎,深化課堂教學改革,鼓勵強化課堂互動。三峽大學藝術學院(以下簡稱“學院”)環(huán)境設計專業(yè)也面臨著更新教學理念和方法的轉變。在專業(yè)相關課程的教學活動中應用探究式教學,能夠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培養(yǎng)學生在專業(yè)學習過程中自主研究和探索的能力,以便應對畢業(yè)后社會和行業(yè)的需求。學院環(huán)境設計專業(yè)二年級模型設計與制作課程的教學實踐,就是探究式教學可行性的嘗試。

一、模型設計與制作課程探究式教學背景

探究式教學法由杜威提出,又稱發(fā)現(xiàn)法、研究法,是指在學習概念和原理時,教師提出事例和問題,讓學生通過閱讀、觀察、實驗、思考、討論等途徑獨立探究,自行發(fā)現(xiàn)并掌握相應原理和結論的方法。探究式教學具有研究性、創(chuàng)新性、實踐性和開放性等特點,在培養(yǎng)創(chuàng)新人才的過程中經過現(xiàn)代高校的探索、建構,得到了推崇。模型設計與制作課程需要以學生固有的基礎知識和藝術審美為前提,在教學實踐中充分發(fā)揮教師的引導作用,提高學生對建筑模型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合作探究課程相關知識點,促使其學習行為更加主動。模型設計與制作課程在學院常年開設,屬于體育藝術類技能課,共32課時,面向人群是環(huán)境設計專業(yè)二年級學生。通常情況下,往屆二年級學生在此之前已學習過先修課程建筑設計。但2019年度二年級學生在上該課程之前沒有學習建筑設計先修課程,對建筑設計的基本原理和設計方法缺乏基本了解。因此,模型設計與制作課程教師需針對該年度上課主體的實際情況調整教學要求,并開展新的教學實踐嘗試。教師在掌握學生專業(yè)基礎的前提下,尊重其心理,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在整個課程的探究式教學實踐過程中,核心在于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使其能夠積極地帶問題參與模型設計與制作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與同學和教師合作,主動探索教學的相關內容,協(xié)同研究作業(yè)完成的過程。探究式教學實踐的目的在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順利完成教學目標,以便承前啟后,順利完成與后續(xù)課程的銜接。

二、模型設計與制作課程探究式教學的內涵與特征

模型設計與制作課程的探究式教學實踐,教學目標旨在讓學生通過制作實體模型的表達方式,揣摩建筑設計師的平面形式和立體空間設計構想;運用各種材料媒介,以手工制作成品模型的方式,展示大師建筑作品的設計風格和空間氣質,結合所掌握的學習資料,品味并理解大師建筑作品歷久彌新的魅力。課程的教學實踐分為三個部分:教師為主導的課程理論講授階段、學生為主體的探究建筑設計及案例相關知識的階段、強調師生互動的模型制作與成果匯報階段。特別是該課程學習的第二階段為承上啟下的重要階段,學生需付出大量的時間搜集資料并梳理出適用于自己后續(xù)學習的脈絡。教師在教學進度的第一階段講授完畢該課程理論,在學生制作模型實體之前,需要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以任務驅動學生研究建筑設計基礎理論,并以某位建筑大師的代表作為例,讓學生搜集整理建筑案例的背景資料。搜集資料主要有兩個方向:其一為掌握建筑設計相關原理,結合理論課建筑設計史的學習,了解施工材料和工藝,學習建筑平、立、剖面圖的制圖規(guī)范,能夠賞析國內外優(yōu)秀設計作品;其二為自選某一建筑大師的優(yōu)秀作品,搜集作品設計的背景資料、設計概念、來源可靠的尺度數據、設計手法,最好能夠繪制空間設計推演的示意圖,并以此為基礎,在充分熟悉大師建筑設計的背景資料的前提下,準備工具材料制作模型。模型設計與制作課程探究式教學重視互動,教學的核心是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互助共享,解決學習問題。探究式教學實踐的重點集中于學生的學習過程,課堂教學互動的重點是通過探究的過程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學生對學科思維的理解。教師應幫助學生樹立信心,積極展現(xiàn)自己,將學生自主探究與教師教學相融合,以順利完成建筑模型的制作。

三、模型設計與制作課程探究式教學實踐

1.教學方法。教師設計模型設計與制作課程的教學方法時,應結合環(huán)境設計專業(yè)特點,充分考慮教學任務和內容,適應學生現(xiàn)階段對專業(yè)知識的認知規(guī)律,也要考慮學校的設備條件。可以將幾種教學方法配合應用,有主有次,以便完成課程任務并取得教學的最優(yōu)效果。從教師角度看,可以主要采用課堂內容講授法、指導法、演示法等實現(xiàn)知識的傳遞,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從學生學習的角度看,可以應用自學法、討論法、實驗法等。理論講授階段之后的教學中,可使用翻轉課堂法。教師以建筑設計知識為引導方向,指定網絡中教學名師公開課視頻、參考視頻(關于建筑設計、模型制作、匠人手工等),推薦參考教材和優(yōu)秀作品圖集等文獻資料,讓學生對建筑設計的內容“先學”,在學生完成課程作業(yè)任務的過程中再有針對性地講授、互動和探究問題,以實現(xiàn)補充內容的“后教”;同時,關注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合作,探尋問題答案、組織資料共享并完成學習目標。教師始終保持與學生的互動,促進學生互動,實現(xiàn)認知互通和共同提高,使教學主體獲得更好的學習體驗,從而共同完成對學習內容的深層次探究、推動課程知識的內化與應用。2.教學進度和內容。第一,建筑模型設計與制作的理論講授。教學的第一階段,學生是課堂的主體,課程要求學生了解建筑模型的用途、種類和特點,教師在課堂上需營造出問題情境,借助多媒體設備授課,理論講授4學時。教師講授的內容主要有:課程介紹和概述,主要包括建筑模型的用途、特點、類型;工具和材料的選擇,包括常用工具、材料和黏合劑;模型設計與制作過程講解、優(yōu)秀模型作品賞析與參考資料推薦。第二,資料搜集和材料準備階段。這是課程中承上啟下的引導和啟發(fā)階段,也是探究式教學的前期實踐部分,教師應充分發(fā)揮主導作用,引導學生的學習方向;學生要發(fā)揮學習自主性,以小組的形式合作互動完成學習。教師運用指導法,給學生提出建議,包括讀書指導和學習視頻的建議,如網絡公共課和優(yōu)秀紀錄片、往屆優(yōu)秀作業(yè)成果展示、優(yōu)秀方案制作過程演示等。學生在探究學習的過程中需要完成建筑設計理論、制圖規(guī)范等資料文獻閱讀;搜集整理大師建筑的平面、立面數據;依據比例計算后,準備模型材料和制作工具。此階段學時分配為4學時。在了解建筑設計的基本概念和設計原理前,教師首先列出參考文獻,即有助于現(xiàn)階段二年級學生學習模型設計與制作課程的經典書目。這些參考書應理論扎實全面、語言通俗易懂,讓學生容易結合其他先修課程舉一反三。參考書貴精不貴多,從主到次看,首先是關于建筑設計基本理論和建筑制圖規(guī)范的書目。學生經過探究式學習后,學習效果的最低要求為能夠看懂基本的建筑設計圖紙,理解平面布局的形式和功能,能夠對空間序列進行基本的推演并繪制示意圖,了解建筑設計的構思方法。其次是關于大師建筑作品的參考資料和作品圖集。要求學生結合建筑設計史的知識點,選擇喜愛的建筑大師優(yōu)秀作品作為模型制作樣本,搜集與之有關的背景資料,了解作品在建筑史中的地位,掌握大師作品的空間關系和設計風格。學生應帶著賞析和解讀大師作品的眼光開展自學和研究,下載高清彩圖、細節(jié)圖和設計圖,全面探究大師建筑作品,深切了解其作為大師代表作,如何將建筑設計與當時的歷史背景相結合,怎樣充分發(fā)揮出建筑的審美價值,對今天的環(huán)境設計者有怎樣的借鑒意義。學生自由成立2~3人的學習小組,分工合作、共享資料,充分發(fā)揮教學主體的作用。最后是關于模型設計與制作的教材。此類教材由學生自主選擇,根據自身學習情況對課堂知識進行補充。這有利于強化學生理解建筑模型在方案推敲、設計研究、空間推演方面的重要作用,因此,這類教材是將建筑設計構思和模型制作緊密銜接的重要學習資料。在小組探究式互動學習后,學生能夠充分了解優(yōu)秀建筑案例的設計師、歷史背景、設計理念、建設過程、藝術成就、相關逸事等,發(fā)現(xiàn)與建筑模型相關的知識內容,體會到課程的趣味性。第三,補充講授和下達作業(yè)任務書。這是該課程理論講授的補充階段。在學生探究式自主學習后,教師再補充講解建筑設計理論知識,強調模型制作在建筑設計各階段的重要性;根據各小組選擇的大師建筑作品,如史密斯住宅、薩伏伊別墅、流水別墅、瑪利亞別墅、母親住宅、美國國家美術館東館等,進行資料共享,交流對建筑作品的理解;補充講授所選建筑案例的空間形態(tài)、比例尺度、肌理與實體效果;對模型的制作細節(jié)、工具材料的選擇、比例的制定等注意事項進行指導。學生在4個課時的課堂時間外,根據課堂交流結果,繼續(xù)搜集、準備模型的設計尺寸數據。第四,完成比例數據的計算并進行草模推演。學生根據模型成品的比例,完成建筑尺度的數據計算并檢查無誤后,選擇草圖大師或3dMax軟件,繪制大師建筑草模,推導建筑空間,確定實體模型主體的制作順序、底座制作與組裝粘接順序,掌握細節(jié)推敲要點并思考燈光設備的組裝手法。這一過程能夠幫助學生更加理解二維圖紙和三維模型在表達建筑設計成果方面的異同。此階段需要上機操作,學時分配為4學時。第五,模型制作與指導階段。手工制作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教師結合課堂教學,營造教學情境,幫助學生理解模型制作材料特點和相關工具的使用技巧,并掌握建筑模型制作的工藝流程。制作時根據材料特點注意先后順序:從板材的繪線、切割、粘接再到建筑細節(jié)和周邊環(huán)境的處理。在制作的過程中,師生之間、學生小組成員之間隨時討論相關步驟,討論如何處理細節(jié)以獲得表現(xiàn)效果,如,PVC發(fā)泡板的弧面制作,等高線地形和建筑肌理的表現(xiàn),樹木、山石、水體等配景的處理,以及為后續(xù)粘接順利,根據計算好的比例數據預留出的板材厚度,等等,在課堂互動過程中促進知識的聯(lián)系與融合。對于具體的制作方法,教師在課堂上用演示法展示,學生在制作過程中用實驗法探尋最佳的處理方式,如建筑內燈光的處理。學生在模型制作過程中要隨時拍攝,記錄構思和制作步驟,以便完善成果匯報。這一階段教學主要采用翻轉課堂法,發(fā)揮其靈活性,應對不同年度的教學變化,始終以教學目標為綱,學生自主學習后為教學資源的共享提供條件。上一階段學生通過文獻和視頻“先學”后,此時師生針對共性問題尋找解決辦法。教師通過講解、制作演示指導學生,針對教學重點和難點問題有側重地探究,如:建筑空間方面,對形態(tài)的表現(xiàn)力、內部的細節(jié)和活動式樓層等的處理;建筑外觀上的細節(jié)刻畫等;建筑與周邊環(huán)境的組合關系,需注意等高線和環(huán)境氣氛的仿真處理等。教師對這些問題提供針對性指導意見,再就個別典型問題做一對一的輔導,最終解決學生的難點、疑點。此階段課堂學時分配為8學時。第六,模型完善和匯報成果文件的制作。此階段為課程教學的完成與提升階段。學生需要緊隨教學進度完成兩個任務,即模型的制作收尾和建筑模型攝影(含后期處理與存檔)、作業(yè)成果匯報PPT的制作及整理。此階段學時分配為4學時。第七,模型設計與制作的作業(yè)成果匯報。此階段為上交作業(yè)和點評階段,在這個過程中,全班學生的探究式學習實現(xiàn)了資源集成和經驗共享。各小組推選代表上前匯報,匯報方式為“模型實物解說+PPT文件演示”。PPT匯報文件要求圖文并茂,具備模型制作的過程記錄,包括大師建筑背景介紹、建筑空間分析示意、材料和工具的選擇、小組成員分工介紹、制作過程的照片(含工作視頻)及文字注解、模型成果照片展示和制作的心得體會等。此階段學時分配為4學時。學生在每個教學階段均應把握主動權,在學習過程中做到有目標、有步驟、有組織,學生對模型制作的全過程有更全面和清晰的認識,其思考與動手之間的銜接就會更緊密、更完善,自主學習的能力就能夠獲得實質提升。3.成績考核。課程考核成績由平時成績和技能成績組成。平時成績依據課堂考勤、學習態(tài)度和設計交流進行考核;技能成績按百分比計算綜合評價,評價標準為基礎知識掌握程度占比20%、模型設計與制作的規(guī)范性和表現(xiàn)力占比40%、模型制作的深入程度占比20%、設計成果匯報占比20%。技能成績在總成績中占比一般為70%,教師可從教學班的實際出發(fā)適當調整技能成績比例。

模型設計與制作課程的探究式教學實踐,重點在于師生協(xié)力完成探究式教學過程,倡導在任務驅動下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加深學生對環(huán)境設計專業(yè)知識的理解;教學中目標明確,應用各類教學方法開闊學生的視野;在學習課程相關知識點時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訓練學生觸類旁通和積累知識的能力,提高其分析和解決問題的專業(yè)能力。模型設計與制作課程采用探究式教學,學生無論是否先修了建筑設計課程,都能夠掌握用模型構思、推敲、研究和表現(xiàn)的方法,為學習后續(xù)專業(yè)課程打下良好的基礎。在進一步推進“雙一流”建設、全國高度重視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的背景下,探究式教學能夠促進高校設計學科的發(fā)展,改進專業(yè)培養(yǎng)方案,這對于環(huán)境設計相關專業(yè)課程體系的發(fā)展和人才的培養(yǎng)也具有實踐意義。

參考文獻:

[1]封笑.高校藝術學院美術史課程“探究式教學模式”研究.現(xiàn)代交際,2019(6).

[2]袁芬,楊瀾.基于三類MOOCs模式的探究式教學活動設計.中國教育信息化,2016(4).

[3]何朝陽,歐玉芳,曹祁.美國大學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啟示.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2).

[4]黃源.建筑設計與模型制作:用模型推進設計的指導手冊.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09.

[5]張玉梅.探究式教學模式述評.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05(6).

[6]許健松.高校探究式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與拓展.中國大學教學,2018(11).

[7]孫淑清,趙永成.探究式教學法在課堂中的應用研究.漢字文化,2019(14).

[8]郭文良,和學新.翻轉課堂:背景、理念與特征.教育理論與實踐,2015(11).

[9]龔蕓.基于問題導向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實踐與思考——以環(huán)藝模型設計與制作課程為例.裝飾,2019(2).

作者:康霽宇 單位:三峽大學藝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