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型設計論文范文
時間:2023-03-25 16:32:2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模型設計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1.教學層面
由于綜合性大學在畢業考評上學科間存在的差異,導致畢業考評的形式和內容多元化,統一的標準難以適應藝術設計各學科的教學要求,在具體的教學中教師又要求學生將畢業論文和畢業設計結合起來,達到藝術設計理論研究和實踐相結合的教學目標,以及使學生能夠深入地對一類問題或一個問題進行方案構思、設計創作、模型演示、效果展示等全面體現,以往的結果考評側重了學生論文撰寫能力和畢業設計的效果,對學生的創新能力、就業能力培養卻顯得不足,也不能為整個教學體系的最終環節注入新的活力。
2.學生主觀層面
近年來,隨著我國高等學校招生規模的不斷擴大,學生人均占有教學資源不足和教學條件的制約,畢業生往往對畢業論文的寫作認識程度不夠,出現選題范圍過大或過小、學術性不強、創新點不突出、抄襲現象嚴重等問題,教學難以達到預期效果,畢業設計虎頭蛇尾,預想高過實際設計的目標,展示效果欠佳,實物模型的設計制作草率粗糙,如何來規避這些問題和增效值得深思。
3.管理層面
畢業論文與設計課程設置在第八學期,這個時期對于學生來說由于在校學習、社會實踐、擇業就業存在很多時間上的沖突,在心理上容易產生較大波動,不利于寫出優秀的畢業論文和創作畢業設計,往往顧此失彼。由于藝術設計專業的畢業設計一般需要進行圖像、圖版、實物、模型等形式的展示,在各評價指標分層制定的同時,學生能否得到一定程度的經費支持,也是從這個層面探討的問題之一。
二、藝術設計專業畢業考評模型
1.考評體系構建
以“過程+結果+展示”三位一體的模式作為考評體系的制定依據,考評指標的逐層細分。過程考評不僅能提高和促進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顯著增強學習效果,而且有助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全面地及時的了解學生的方案進展情況,考查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階段目標完成的好壞。在設計教學中,學生往往存在“會做不會說”“會畫不會寫”的現象,將結果考核始終作為評定設計優劣的主要依據。畢業設計這個完整系統的過程就是畢業生向自己、向學校、向教師、向家長、向社會交的一份答卷,必然要接受大家的檢閱。
2.參評主體構成
建立以“指導教師評價+評閱教師+答辯委員會評價+網上投票”構成的參評主體,對學生的畢業論文和畢業設計進行多角度評價。指導教師是學生畢業論文和畢業設計整個過程的直接參與者,所以具有一定的話語權。畢業答辯更像是一次檢閱,答辯委員會在畢業答辯時給出的評價基本上是客觀的、公正的,學生在答辯時的綜合表現因語言表達能力、形象氣質、答辯技巧的強弱作為評價指標。在校園數字網絡的快速發展下,傳統的評價方式要適應現階段的校園生活方式,建設專業的網上投票系統能夠讓更多的師生參與畢業設計的評價。
3.審查監督
采用“教研室自查+專家盲審+教學督導抽查”相結合的方式對學生論文和設計進行審查和監督,增設用于網上投票的展示平臺和評價平臺。審查監督是在教學管理機構對畢業考評進行綜合性的運行保障機制,可從以上三個層次進行,可將畢業論文和畢業設計的審查納入督導組的督導范圍,形成良性的循環機制。
三、考評體系的增效機制
1.深化教學改革
藝術設計人才需要有科學精神、人文素養、藝術創新、技術能力,不斷調整以往的教學觀念與方式。將“過程+結果+展示”的考評系統逐層展開,每層指標建立詳細的子系統,進行一般問題的梳理和特殊問題的列舉,然后對問題進行排序和考核等級層次的制定,最后對考核分值的進行分配,對初步建立的系統模型。
2.學生主觀驅動
藝術設計是社會性的行為,但由于學生缺乏社會與文化責任感而沒有強大的使命為驅動,知識儲備不足的同時又面臨諸多就業的壓力,面對知識信息大爆發所往往出現了浮躁與急功近利的現象,內在的學習動力不足。評價指標可細化可深入至出勤率、同導師的溝通次數、方案草圖環節、定稿、制作、選材、印刷打印等,各環節進度形成相應的書面材料進行歸檔整理,有效的避免學生無計劃的實施和不按進度完成的情況,并能夠保證畢業論文和畢業設計的完成質量和效果。
3.管理的操作機制
畢業設計是全面系統訓練培養提高學生綜合設計能力的系統整合性課程。因此,本科四年教學中的任何一個環節都應該貫穿創新這個基本原則,畢業設計也不例外,對于最終的考評子系統模型保留修改和增減項目的空間,保證系統對藝術設計專業人才培養的可持續性。此外,學校各部門可將畢業設計展與企業人才招聘會相結合。從而建立起完整的畢業設計展覽、畢業設計答辯和人才招聘“三位一體”的畢業設計教學新模式。
四、結論
篇2
在建筑結構設計的過程中,不同軟件之間的模型數據交換都要依靠軟件之間的數據接口。出于利益考慮,大多數軟件公司不愿意公開自己的模型數據格式,也就造成信息無法進行有效、順暢的交換,這給實際的工作帶來很多困難。針對這種情況,建立一個統一的工程信息模型是解決上述問題的關鍵,這樣就可以使不同軟件之間的數據信息得以共享和交換。建筑結構信息模型就是依據這樣一個理念而形成的一種新的模型技術。建筑結構設計信息模型主要采用三維數字技術,并綜合了建筑工程項目相關信息的數據模型,這種模型在具有物理模型基本結構和信息的同時還擁有模型的屬性、模型管理以及模型的關聯等信息。建筑結構設計模型信息具有關聯性、一致性和完備性的特點,能夠建立建筑結構設計過程中的數據源,能夠有效解決工程數據之間全局共享和一致性的問題。為建筑結構設計過程中的模型自動轉化提供了合理的解決方法。
2建筑結構設計模型的自動轉化
2.1建筑設計模型與結構設計模型的自動轉化
目前,很多建筑企業在進行設計時還是采用比較傳統的二維圖設計方法,工作人員在進行施工圖紙和建筑內部結構的繪制時還是依據固定的設計設計圖紙來進行設計的。這樣,比較簡單的圖元識別只能幫助施工作業人員對重大構件的位置加以明確,而較小但要求比較高的細節部分并不能來精準定位,因此使得施工過程變得繁雜,施工任務變得比較繁重,從而使施工效率地下。而統一了各建筑產品描述標準的IFC標準則涵蓋了建筑項目的每一個環節,十分精準的描述了建筑設計過程中的幾何模型,對不同模型之間的自動轉化提供了方便,其主要的優勢為:(1)更加容易識別建筑構件,使建筑項目的施工更容易進行。墻體、柱、梁等結構構件是建筑結構設計模型能夠容易識別出來的,而經過IFC標準進行模型轉化以后,建筑墻體不僅包括結構層,還包括墻體兩側的裝飾層和保溫層,同時還明確了門、窗等非結構構件;(2)加強了構件之間的關聯性,轉化以后的信息模型可依據具體實際情況進行二次處理;(3)實體定義和關聯關系相結合,使結構的邏輯性增強,基于洞口和墻體實體對結構墻體進行精準的描述,并且定義建筑結構中墻體的多種材質模型,加強對IFC標準的解析是建筑設計向結構設計轉化的一個難點,IFC文件解析可根據建筑項目的具體情況進行自主研發,也可以采用商業化IFC數據解析接口得以實現,最終通過對IFC文件的解析來獲得建筑結構設計的模型。
2.2結構設計模型與結構分析模型的自動轉化
建筑結構設計過程中的一個比較重要的環節就是建筑結構分析,自動生成結構分析模型以及回傳分析結果都是通過結構分析過程得以實現的,目前從國際上使用最普遍的有限元分析軟件公開模型格式的數據來看,該過程的實現是比較容易的,建筑結構設計模型和結構分析模型之間的轉化還停留在不同有限元分析軟件間幾何模型的基礎上,二者轉化的具體過程如下所示:(1)遍歷生成的建筑結構設計模型利用有限元軟件將結構構成信息導出,進而寫入模型文件;(2)對已生成的模型文件,將其導入置軟件中,并對此模型文件進行定義補充、荷載的施加,并對結構設計加以分析;(3)通過數據庫借口將結構設計結果導入到數據庫;(4)將需要的結構構件和構建信息與所生成的結果進行比較,并通過借口導入從而形成關聯關系,構建完整的施工圖設計模型,對工程的量算和施工圖紙的實際進行指導。
2.3結構施工圖設計模型與工程量算模型的自動轉化
工程量算是否準確直接影響項目的造價和工程項目的投資控制。建筑設計模型是建筑工程中工程量算數據的直接來源。目前,我國量算模型數據的轉化大多采用三維圖形量算軟件,實現不了IFC數據的交換,因此只能通過專用的接口來實現數據間的轉換。目前,國內應用比較廣泛的廣聯達鋼筋抽樣軟件是通過XML映射模型來實現結構設計與工程量算之間轉化的,首先定義XML模型機制,再對模型模板進行定義,多采用模式定義或者文檔定義,經過研究實踐表明,可替代文檔定義類型和穩定定義類型相比,前者表示方式比較靈活,文檔采用的語法與相關模型機制語法相比具有高度一致性,并且具有強伸縮性,因此可替代文檔類型可實現建筑施工設計模型向工程量算模型的轉化。
3結語
篇3
平衡不是對稱,是對稱的變化形式,是一種打破對稱的平衡,平衡突破形和量的相等,根據力的重心,將造型的形與量加以重新調配,在保持平衡的基礎上,求得局部變化,使形態、色彩、材質肌理等造型要素的面積及體積等在視覺上保持一種力量的平衡,形成一種視覺、心理上的安全感和平穩感,如圖2所示。
比例與夸張構成形式
世界上任何一個整體而統一的事物,都是由幾部分組合而成的,局部與整體或局部與局部之間的數量或大小關系,就是所謂的比例。在包袋的設計中,比例是用來確定包袋各個設計要素之間的平衡關系及其美感的。古希臘人發現了最具美感的造型比例,即1∶1.618的黃金比例,著名的米羅的維納斯雕像極具美感的身軀,就是由于符合黃金比所形成的。許多公務用包袋的分割造型或配件的位置放置,都遵循黃金比,如圖3所示。夸張是指將事物的本質和特點加以強化或突出,如果包袋采用夸張造型形式,其造型及設計就更易獲得一種吸引力和藝術感染力,使夸張的部分或造型元素成為設計的視覺中心。包袋造型上的夸張不單單是外形上的顯著變化,也可能是色彩、工藝、配飾等其它方面的夸張變化,如圖4所示。
對比與統一構成形式
事物的質和量或造型元素相反或極不相同的元素排列在一起就會形成對比,如包袋造型上的直線和曲線、凹形和凸形、粗和細、大和小等構成對比造型形式。在包袋的設計中常采用對比設計形式,通過造型元素間的對立和差別,以增加造型的審美特性,使包袋造型產生強烈的視覺沖擊力,給人以醒目、肯定、強烈的視覺印象。但是如果包袋造型元素對比過于強烈,并且面積過大,包袋造型則會缺乏整體感和統一感,所以,包袋設計師一定要在造型整體和統一的前提下,追求對比與變化,以達到統一當中有對比,對比當中有統一的造型效果。對比可以使包袋造型顯得個性鮮明,統一則可以使包袋造型相互聯系、和諧一致,因此,只有將對比與統一運用得恰當合理,才會給包袋的款式造型帶來鮮明、活潑而又整體統一的良好效果,如圖5所示。
節奏與韻律構成形式
節奏與韻律原本是音樂術語,在造型領域中同樣適用,是指一種有秩序、有規律的連續變化和運動,在造型設計中,是指造型要素有規律的排列,排列的形式有反復、漸變、交替等。在包袋造型設計中,如果節奏和韻律運用的不夠熟練,在設計中過多的反復運用形、質、色等差異太大的要素,就會造成整個包袋的不協調或包袋某一部分的孤立,或者使得設計沒有重點。恰如其分的反復和有規律地出現某種造型元素,例如特定的形狀與色彩等造型元素的重復有規律出現或交替出現,都會產生富有節奏與韻律的感覺,如圖6。
包袋造型設計的方法
包袋造型設計包含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結構、功能方面的造型設計,表現其物質性和實用性;二是形態、肌理、圖案、色彩、裝飾、風格等審美方面的造型,表現其精神性內容。常見的包袋造型設計方法有以下幾種。
1仿生設計法
仿生設計法是許多設計工作中的一種常用方法,這種方法是指設計師對已有的自然形象或人為形象的模仿,但又不是簡單的將現實生活中的形態搬到設計中去,而是指設計師通過感受大自然中的動物、植物等形象或人為事物形象的某種形態、紋理、圖案等形象元素,運用概括和典型化的手法,對這些形象元素進行升華和藝術性加工。雖然仿生設計法并不排斥將現實形態一成不變的應用于某個設計的造型中,例如蘋果形的電話機、人物形的燈具等,如圖7所示。但是包袋自身特點往往限制了上述做法,在包袋造型設計中應該將簡單的模仿變為巧妙的運用,再結合包袋的結構特點,進行創造性的設計,使得包袋造型設計既有生動、自然的美觀造型,又有很好的實用特性,如圖8所示。
2派生設計法
派生即衍生,派生設計法的特點是要有可供參考變化的原型,在包袋造型設計中,派生法是在某一個參考原型的基礎上進行廓形、細節等方面的漸次改變,進而展開多種款式系列設計的方法。包袋造型系列化設計是通過變化某個局部的形體、圖案、色彩、肌理等造型元素的大小、位置來,獲取新的款式變化,如圖9所示。
3逆向設計法
逆向設計法是把包袋原來的形態、圖案、色彩、肌理等造型元素放在反面或對立的位置上進行思考,尋求異化和突變結果的設計方法。逆向設計法的思維與常規設計法思維所帶來的設計結果往往大相徑庭,這種設計方法不但能夠改變包袋原有的造型,而且還是創造包袋新造型的開端。在包袋造型設計中,運用逆向設計法的內容較多,如包袋前與后、上與下、正與斜、男女包袋造型特征等的逆向造型變化。
4聯想設計法
包袋聯想設計法是以某一事物形象為出發點,展開聯想,并從中獲得某種新的有關聯的造型形象。這種設計方法是要在一連串聯想的過程中,尋找到自己最需要、最適合發展成包袋樣式的造型形象,即把一些事物形象與包袋造型設計聯系起來,有時也把某一事物表達的某種意義或思想內涵賦予到包袋造型中,從而開發出新的包袋造型及其內涵,如圖10所示。
篇4
1.1終鍛模具設計
本課題研究的模鍛件如圖1所示,一部分為非加工表面,另一部分為加工表面。加工表面的單面最小加工余量為5mm,出模斜度7°。為了使模鍛件有很好的金屬流線,采用鍛件中心線分模的形式。由于鍛件長度為660mm、寬度為345mm、高向為140mm,投影面積較大,故終壓模安裝在50MN水壓機上,這樣可保證有足夠的變形壓力,保證模壓成形。模具采用5CrMnMo耐熱工具鋼,硬度(HRC)控制在40~45。采用導柱配合方式,最大錯移量不超過1.0mm,可滿足鍛件有足夠的加工余量。導柱采用烘裝組合的方式,保證裝配牢固不易脫出。導柱距下模分模面控制在200mm,這樣可保證上模先導入,隨后模型接觸坯料,從而防止在壓坯料時發生串動而造成啃導柱的現象。以往曾發生過由于導柱矮而造成啃導柱時啃下的鐵屑飛出傷人的事故。
1.2預鍛模設計
鋁合金預鍛模膛設計應考慮的因素:①當預鍛模膛僅用來減小終鍛模膛的磨損時,其設計基本上與終鍛模膛的相同,但預鍛模膛的凸圓角處和分模面出口處的圓角半徑應稍大些。當預鍛模膛中具有較深、較窄的部位時,可將預鍛模膛相應部位的寬度及長度減小一些;也可采用增大該部位斜度的辦法,并相應地減小其寬度,而預鍛模膛在該處的高度不應加大。為改善成形條件,應合理選擇難充滿的深腔入口處的模膛凸圓半徑。②若預鍛模膛用來改善金屬流動情況,避免在鍛件上產生折疊,則預鍛模膛應考慮:為避免工字形鍛件筋根部位產生折疊,應增大轉角處的連接半徑及斜度(或厚度);同時應控制預鍛模膛的斷面積F預基本上等于終鍛模膛上相應處的斷面積F終;如終鍛后不滿,可增大預鍛欠壓量,用磨修預鍛模膛的方法進行調節;對沖孔的鍛件,應使終鍛時連皮部位的體積大于或等于預鍛時該部位的體積;預鍛模膛毛邊槽的選用基本上與終鍛模膛的相同,但有關尺寸應稍加大。在輕合金模鍛件生產中,有許多是形狀極為復雜、斷面變化大的鍛件。這些復雜制件不僅很難選擇毛料,也不易模壓成形,而且變形極不均勻,更易產生折疊缺陷。這些鍛件都是用一套終鍛模進行鍛壓是不能完成的,要求設計者必須考慮采用預鍛模或者還要設計毛料模。本課題的模鍛件是典型的四周封閉筋型,從形狀上看是最易產生折疊的,因此,需要設計預鍛模。預鍛模的特點是完全具備終鍛件的形狀,只是筋型的高度比最終要求的矮一些、腹板厚一些、圓角大一些、總金屬量比終鍛件的要多5%~8%。同一筋型的預、終鍛各套模具模膛的不同情況。從預鍛到終鍛,鍛件是從粗到精逐漸充滿模膛的,變形金屬的流動過程比較平穩,變形也更加均勻,這樣就可以減少由于劇烈變形產生折疊的幾率。就整個金屬量而言,它遠比以鑄錠或擠壓棒、型材為毛料直接終鍛的總金屬量要少得多,這樣它就沒有過多的金屬需要外流,而且僅有的少量多余金屬也在預鍛過程中很順利的排出了,因此避免除了由于有大量多余金屬外流而造成折疊。
2生產操作的工藝過程
2.1鍛造坯料
為了合理的分配金屬,盡量減少投料量,需要鍛造坯料。在30MN自由鍛水壓機上鍛造坯料。毛料采用擠壓棒材,規格為Φ190mm×650+5mm,在700kW空氣循環加熱爐內加熱,450℃~470℃保溫3h。平砧在400kW模具加熱爐內加熱,400℃~450℃保溫8h。模具加熱是為了防止在鍛造過程中坯料溫度過低而產生大晶粒,同時便于金屬的流動。按鍛9工藝進行,首先用鍛造鉗子將毛料立起,鐓粗至h=400+50mm,這樣可以保證四角的金屬量夠用;然后放倒壓扁打方,端頭鐓齊,打出棱角,以保證模鍛時最難成形的四角的金屬量夠用,易于成形。
2.2預鍛
預鍛模在模具加熱爐內加熱,400℃~450℃保溫8h。坯料加熱450℃~470℃保溫3h。在50MN水壓機上,先用風管吹凈模具型腔內的雜物,然后對其上下模的型槽充分一遍,預鍛控制在兩次,首次預鍛時將坯料擺正,上壓要緩慢,以防止金屬由于激烈變形而出現紊流、渦流、折疊或穿流等缺陷。兩次預鍛的欠壓量分別控制在15mm~20mm,10mm~13mm。①首次預鍛:劑的配比為20%石墨+20%汽缸油+60%錠子油,此劑的流動性較好。首先在上下模型槽上進行全面,要注意劑不得在型槽內汪積,然后將毛料擺放在下模型腔上,使毛料蓋住型槽,再在毛料上進行全面的均勻的,使毛料表面形成一層油膜。隨后預鍛的上壓速度不要過快,以使金屬平緩的流動開始充型。為防止首次預鍛時一次變形量過大導致粘模,必要時可抬起水壓機再一次,然后上壓預鍛要求的欠壓量為止。首次預壓的變形量要大些,欠壓量要保證符合工藝的要求。模壓后要進行徹底修傷,并要圓滑過渡。②成形預鍛:本次預鍛采用的劑的石墨配比要比首次預鍛的高一些,油刷的沾油量不宜過多,時上下模型都進行少量均勻,在鍛件上只對欠成形的地方進行重點,其余部位少量。完了水壓機應立即落下隨后開始施壓,以免劑的過量揮發。當壓到一定程度水壓機應抬起,排除廢氣,并還可對局部不成形處實施補充,在拔模角的外側也可少量,以便鍛件脫模。欠壓量要保證符合工藝的要求,后要進行修傷,并要圓滑過渡。
2.3終鍛
終鍛模在模具加熱爐內加熱,400℃~450℃保溫8h。坯料加熱450℃~470℃保溫3h。在50MN水壓機上先用風管吹凈模具型腔內的雜物,然后對其上下模的型槽充分一遍,終鍛控制為三次,三次終鍛的欠壓量分別控制在8mm~10mm、4mm~6mm和3.2mm~-1.2mm。合理地進行操作可以避免模鍛件產生折疊,在現場生產中該類模鍛件易因折疊而報廢。終鍛的特點是鍛件已基本成形,只是欠壓量較大,目的是要減少欠壓排出多余金屬。而此次模鍛的好壞對鍛件質量有重要影響。首件的劑配比是將石墨的量增至40%~30%,油刷的沾油量要少,必要時可用沾油不多的油刷直接沾入少量的干體石墨,先對上下模型槽進行少量均勻,然后在鍛件的外側拔模角的周邊全涂上劑,并盡快將鍛件放進型槽內模壓,以免劑過量揮發。斷面上外側畫點的區域均應是部位,這樣使鍛件的內側出模角、筋型、腹板與模具型槽之間沒有,使金屬和模型緊密的貼附在一起,增大了對變形金屬表面的摩擦阻力,以使排除多余金屬的變形流動不是在鍛件的表面進行,而是在遠離表面的金屬內部進行,因此鍛件內側的表皮金屬不參與流動,這是避免模鍛件產生折疊的關鍵。多余金屬的流出首先是在外側出模角一邊開始,然后是在鍛件的內部逐漸接替進行。這樣操作可能增加鍛件最終脫模的困難,但可有效地避免折疊。為防止鍛件產生粗大晶粒,各工序的開鍛溫度控制在440℃以上,終鍛溫度控制在410℃以上。如遇到鍛件粘模、鍛件不能立即撬下來,要及時將已出爐的下一個預鍛件送回加熱爐內,以防在爐外等候時間長而溫度散失過多,變形時產生粗大晶粒。掉在地上的預鍛件要立即撿起送入模膛,以防溫度散失而導致變形時晶粒長大。
2.4蝕洗、修傷
每次模鍛后在鍛件表面由于有劑殘存而使模鍛件表面成黑墨狀,只有通過蝕洗(堿洗和酸洗)之后才能顯現出鋁合金的本來光澤。同時也使鍛件上可能存在的折疊或欠成形等表面缺陷明顯地暴露出來,以便于修傷。修傷是要修掉坯料或鍛件上可能會造成或已經形成的折疊等表面缺陷。一般修傷是用風動扁鏟和風動銑刀進行,對折疊處修傷除了要把折疊本身徹底修凈之外,為了保證再次模鍛不再形成折疊和便于成形,修傷處需圓滑過渡,其展開的寬度應不小于修傷深度的5~10倍,同時在修傷過程中還要反復蝕洗,以檢查折疊是否徹底修凈。修傷可分為坯料修傷、模鍛中間修傷和成品修傷三種。①坯料修傷;在模鍛加熱之前,對坯料上可能會在模鍛過程中導致鍛件形成折疊等缺陷的各種有害因素進行機械修整。其中包括修掉鑄錠車皮時頂出的頂針孔,切擠壓毛料時帶的連皮,預鍛坯料上的局部裂紋和尖銳的棱角,以及鍛拔時的壓折,以避免模鍛時壓合、壓堆構成折疊。②中間修傷:是把經過坯壓、預鍛和成品終鍛之間各次模鍛時已經產生的折疊徹底修掉,并且也要把將會構成折疊的部位進行圓滑的擴展修整。這是模鍛生產中減少折疊廢品的有利途徑。③成品修傷;在成品驗收時,對模鍛件非加工表面上的不超過技術條件規定允許范圍內的輕微折疊,經修傷予以消除。對加工表面上存在的折疊,經剖傷來鑒別折疊的深度,看是否超過技術條件或模鍛件圖紙規定的加工余量允許的范圍,以便確定是成品或是報廢。
2.5切邊
切邊在帶鋸上進行,可分為中間工序切邊和成品切邊。①中間工序切邊:毛邊殘留量為10mm~30mm,對局部成形差的部位毛邊要多留些,以便于下次模鍛成形。②成品切邊:對于質量不大于30kg的模鍛件,其毛邊殘留量不大于3mm;質量大于30kg的模鍛件,其毛邊殘留量不大于6mm。形狀復雜部位,其毛邊殘留量不大于15mm。有特殊要求時,按專用技術條件或鍛件圖上的規定執行。成品切邊時,嚴禁倒立,應注意輕拿輕放,避免表面碰傷。
2.6熱處理
將鍛件立放在淬火料筐內,然后將試料放在筐的上面。淬火溫度為510+5-1℃,按金屬溫度保溫180min,淬火水溫60℃~80℃,淬火轉移時間t≤15s,且淬火料筐在水中往復升降15次以上,然后在水中停留15min后方可吊出水面,在鍛件上打淬火爐號時要在指定位置,且要清晰。在水壓機上較直,1MN油壓機作為輔助配合矯直,在水壓機上鍛件放在終鍛模內上三級壓力矯直。矯直后的鍛件輕輕地推入酸洗筐內并按要求擺放好,然后進行酸洗。蝕洗時間不要過長,防止過蝕洗。蝕洗后的鍛件放在矯直平臺上進行逐個檢查,對于個別不符合要求的鍛件在1MN矯直機輔助矯直。矯直合格的鍛件要打上矯直號。時效溫度155+5-2℃,按金屬溫度保溫8h,總加熱時間8h~14h;時效裝爐時,料架擺放一定要有利循環風暢通,使之加熱均勻、快速。
2.7驗收
認真執行三對照,按Q/Q817-82標準及圖紙,按Ⅱ類鍛件檢查驗收。
3鍛件組織、性能檢測
該模鍛件外形尺寸經劃線檢查,完全符合圖紙的要求。化學成分分析結果符合國標中2A50-T6鋁合金的化學成分要求。模鍛件的低倍組織晶粒均勻,金屬流線均勻合理;高倍組織正常,未過燒,化合物的大小及分布都比較均勻。斷口組織細密,無任何冶金缺陷。
4結束語
篇5
論文關鍵詞:教學設計,大學英語,性質
一、教學設計的性質
所謂教學設計(instructional design),是在教學之前對教學歷程中的一切,預為籌劃,從而安排教學情境,以期達到教學目標的系統性設計。教學設計的目的在于幫助學生更好的學習。教學設計使學生在有效地教學歷程中間達成教師為他預設的教學目標。教學設計的完成需要系統完善的方法,在教學歷程的系統設計中,包括多個前后彼此連接的步驟,從開始的教學目標分析,到最后對目標是否達成的評量,每個步驟的設計均須符合實證研究的要求。教學實際的基本原理是以人類的發展心理與學習心理為基礎的。教學設計者應進一步研究研究人類在學習情境中,經由何種歷程獲得該能力。因此,教學時所采用的課程材料,教師不僅需要徹底了解,更重要的是如何教的學生喜歡并能把教材中的知識點學以致用。
二、大學英語教學設計的模式
1.確定教學目標
根據教學設計模式進行教學設計時,第一步工作是確定所學課程的教學目標。所謂教學目標(instructional goal),是指在教學之前預期教學活動結束之后,學生從教學活動中學到些什么教育學論文,是知識與技能,還是態度與觀念。教學目標的確定是根據:1. 大學英語課程的需要 2. 學生的能力與個別差異 3. 教師的教學經驗。
2.進行教學分析
教學設計第二步的教學分析(instructional analysis),是指在教學目標之下,對達成目標的過程當中學生學習所需技能的分析。以學生學習過去完成時為例,教師在教學之前必先了解學生是否具備應用過去時的能力。了解學習者需要哪些先備知識技能有利于達成教學目標。
3.檢查起點行為
所謂的起點行為(entry behavior),是指學習新經驗之前必須具備的基礎性經驗。面對新的教學情境時,學生們因起點行為的不同,而有個別的差異。英語教師者必先了解這方面個別差異的大概情形,然后才能決定如何教導他們學習。檢查起點行為的方法,可采用口頭問題的方式,也可采用紙筆測驗方式進行。
4.制定作業目標
根據前述之教學分析與起點行為分析,就可進一步制定作業目標。所謂作業目標(performance objective),是指教學設計者或教師,對學生預估其在教學后學的知識技能的具體表現。同時,在制定作業目標時,附帶制定出學習成敗的標準,即指明達到什么標準才算是及格。
5.擬定測試題目
根據前述之作業目標及教學內容進行學后成就測試的命題工作。學習之后的測試題目,必須以作業目標為范圍,如此才能從測驗結果中真實反映出每個學生學習的情形。
6.提出教學策略
根據前面五個步驟看,教學設計者或教師,即可進一步提出實際教學的教學策略。加涅提出在教學歷程中的九件教學事項時順序排列的:(1)引起學生注意。(2)提示教學目標。(3)喚起舊有經驗期刊網。(4)提供教材內容。(5)指導學生學習。(6)展現學習行為。(7)適時給予反饋。(8)評定學習結果。(9)加強記憶與遷移學習。教學策略中包括教材的講解、教學媒體的使用、問題及解答方式、測試及回饋原則、師生間與同學間互動功能之運用等。例如,在大學英語實際教學中,教師首先根據學生的舊經驗引導到新學習,是由教師先把要學的新知識的主題提出來,然后要求學生從長期記憶中所貯存的相關知識檢索出來與新知識核對。從舊經驗引導新學習的辦法相當于正式比賽之前的熱身運動。如此做法使得學生在學習之前先形成心理準備狀態,以便正式學習時對新知識特別注意。或是學生采用寓求知于生活的教學活動,這樣的教學活動使學校的教學活動方式與現實生活相結合,從而使學生們學到的知識更具意義。由此得出,如果教學目標只限于希望學生學到書本知識,教師主導取向的教學策略是較佳的選擇。如果教學目標時希望學生學到較廣的能力與氣質,學生自學取向的教學策略則是較佳的選擇。
7.選定教學內容
教學策略之運用,自然是以教學內容為范圍。教學內容主要是指學校規定的教材。現成的教材是固定的知識,在實際教學時教師如何靈活運用以及如何使用多媒體加強學習效果等,則須在方法上加以選定。
8.做形成性評量
形成性評量(formative evaluation)是指在學科教學未結束之前,為了了解學生學習與進步情形所做的評量工作。在教學之前的教學設計時教育學論文,預先考慮到形成評量的時機及進行方式,以便將來及時發現學生的學習困難,隨時予以補救.形成性量評的目的在性質上相當于段考,對教師而言可以借此獲得教學歷程中的連續性回饋,隨時知道學生們學習的成敗情形,據以作為隨時修正自己教學策略的參考。同理。形成性評量對學生也產生回饋作用,有評量結果獲知自己學習后的表現是完滿或是欠缺,從而肯定或修正自己以后的學習方式。根據預定的教學目標,然后核對形成性評量的結果,教師才能針對全班或個別學生的學習成敗情形分別給予輔導。形成性評量所采用的方法,可使用有教師自編的文字形式測驗,有學生回答后分析結果;也可以由教師平常觀察記錄或是對學生訪談,以了解學生學習進步的情況。
9.做總結性評量
總結性量評是指在學科教學之后,為了解學生學習結果是否達到預期標準,是否符合教學前制定的教學目標及作業目標而做的評量。通常是以期末測試的方式進行。總結性量評的目的有兩個:其一是在教學目標指導下,檢查學生一學期以來的學業以及人格成長達到了什么程度,從而判斷教學效果的得失。其二是根據總結性評量的結果,評定學生的學業成就。總結性評量時所采用的方法,除使用成績測驗之外,也須要靠老師平時觀察記錄的結果。
[參考文獻]
[1]馮忠良.結構—定向教學的理論與實踐——改革教學體質的探索[M].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2.
[2]何克抗.建構主義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與教學設計[J]. 北京師范大學學報,1997,6.
篇6
關鍵詞:畢業設計;螺旋模型;質量控制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3)10-0284-02
一、高校本科畢業設計的現狀與問題
畢業設計是大學教育過程中的最后階段,也是歷時最長極其重要的教學環節。畢業設計工作的質量直接反映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是培養、鍛煉、提高學生綜合素質與能力最集中的一個階段,也是學校對學生整個大學學習期間培養效果的全面檢驗。因此,高校必須高度重視本科畢業設計的各項管理與質量控制工作。
近年來,由于高校就業形勢的日趨嚴峻,以及考研熱等因素的影響,導致教師和學生都沒有投入足夠的時間、精力去完成畢業設計任務,畢業設計的質量大打折扣。目前,在畢業設計過程中主要呈現以下一些問題:(1)學校重視與學生輕視的矛盾。不少學生認為畢業設計是一種形式,最終都可以通過,因而采取敷衍的心態來對待,學生將大量的精力放在就業上,還有部分找到工作的學生或主動或被動地在就業單位進行實習,部分考研的同學正處于研究生考試的復試階段,對畢業設計投入的精力也明顯減少,甚至有少數學生臨陣磨槍,抄襲粘貼現象極為嚴重。(2)學校嚴格監管與教師放任自流的矛盾。部分指導教師一方面出于考慮學生就業,另一方面出于重視課堂教學,輕視畢業論文(設計)指導的想法,往往等待學生來找,學生不找也就不管不問,加上學校缺乏對指導老師的有效激勵與約束機制,導致教師對畢業設計的指導工作不到位。(3)成績評定體系規范與論文答辯形式化的矛盾。學校雖然制定了較為健全的答辯規章制度,但在執行環節上卻馬馬虎虎。一些指導老師出于學生畢業以及學校就業率等因素而對畢業設計的質量把關不嚴,答辯及評審走過場。答辯時,非評閱教師事先并不審閱將要答辯的學生論文,往往在學生陳述論文時,才翻看論文的內容,從而導致答辯教師在對論文提出問題時不具有針對性,使得學生認為沒有認真的必要。
因此,諸多的問題,要求我們必須正視并不斷提高本科畢業設計的質量。螺旋模型的應用,正是這樣一種畢業設計管理與質量控制的嘗試。
二、螺旋模型在畢業設計管理中應用的可行性
螺旋模型最早是由Barry Boehm于1988年提出,主要用于解決軟件開發過程中的風險控制。它將軟件開發分為四個主要部分:制定計劃、風險分析、實施工程、客戶評價,螺旋模型每一輪都要經過這些環節,每經歷一個周期系統就得到進一步的細化和完善[1]。該模型的最大特點是根據不同開發階段,選擇合適的模型,并根據下一步計劃的約束條件下進行方案的合適選擇,并對方案進行評估與分析,然后再進行下一步的工作[2]。如此不斷輪回重復,直到得到比較滿意的產品。
畢業設計由論文選題、開題、過程指導、中期檢查、論文撰寫、答辯、成績評定、抽查檢查、材料歸檔等多個環節組成[3],其每一個過程都是相互銜接而不可分割的,每一個環節的質量都將影響最終畢業論文的質量。因此可以把畢業設計作為一個軟件項目,在畢業設計過程中,嚴格遵守螺旋模型的各個原則,進而順利完成畢業設計并提高畢業設計的質量。
三、螺旋模型在畢業設計管理中的應用
畢業設計是由多項論文環節相互銜接組成的連續開發系統,螺旋模型的應用其主要的途徑應是在每一項論文環節將螺旋模型所遵循的各項原則加以應用。
1.準確定位畢業設計的性質、任務。論文寫作是一項長期積累的過程,也是專業教育有意識培養的結果。因此,應圍繞地方高校本科專業的培養目標,將畢業設計所要求的相關素質與能力融于平時的教育教學活動,使學生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了解國內外專業發展動態,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和創新精神;其次,畢業設計活動開展之前,學校相關院系,指導老師應就畢業設計的性質、目的提前下達畢業設計任務書,并進行畢業設計的動員活動,使每一位學生都清楚畢業設計的各項任務和要求,應在第7學期初完成。
2.選題與開題。畢業設計的選題可以是指導老師提供,也可以是學生自選選題,兩者都必須遵循需求的有效性原則,即要注意畢業選題的理論價值與實踐價值,以及選題的難易與可完成性。畢業生應按相應的要求填寫選題審批表,并報指導老師與院系審定。只有通過審查的選題方可進入下一環節的論文開題流程,沒有通過審查的選題,進行重新選題,直至進入開題環節。開題環節同樣遵循相應的指導與審查原則,指導老師應負責指導學生的方案可行,院系應負責審查確認,沒有通過審查的開題報告應反饋給學生與指導老師,由指導老師督促學生進行修改完善,方可進入下一環節的畢業設計階段。
3.設計與指導。畢業設計階段是整個流程的核心環節,也是螺旋模型應用最為關鍵的階段。過程管理是一項具體而瑣碎的“生產建筑”工程,它直接關系到畢業設計能否從最初的理念走向成品。在這一環節,我們應借鑒生產管理的任務導向性原則,嚴格日常管理,具體應加強三方的工作。
首先,對學生畢業設計活動投入時間的管理。應從制度與具體監管上確保學生每天投入充分的論文創作時間。有條件的學校應開放相應的計算機房,保證學生每天處于“上班”的狀態,學生的離校應進行相應的審查與報備。其次,對指導老師投入指導時間的管理。指導老師指導應設置每周的最低指導時限、次數要求,填寫相應的指導記錄,在規定的時限內上報院系畢業設計領導小組,逾期未交的予以督促警告。第三,對院系畢業設計領導小組的要求。應遵循螺旋模型的風險控制和約束要求,嚴格制訂并執行畢業設計管理的各項規章制度與指導意見(原型模型),全面領導畢業設計的各項活動。制定時間進度計劃(預算),從嚴管理。審查畢業設計的各項任務、表格、記錄、成品(開發與測試)。明確院系、教師職責與學生任務,監督與抽查指導老師的指導與學生的畢業設計活動,強化質量控制,完成每一階段任務(約束)。只有遵循嚴格的生產管理與質量控制,畢業設計才能按照預期的目標,依次遞進順序連接,共同形成一個全方位的畢業論文質量保障體系,最終完成畢業設計的定稿。
4.成績的評定與約束。在進行論文答辯之前,還應制定科學、合理的畢業設計成績評定標準,避免畢業設計成績評定的隨意性。答辯小組應依據對文本內容的評判和答辯現場情況經答辯小組成員集體研究后給出答辯成績及評語,而畢業設計成績,應由指導老師、評閱老師、答辯小組分別提出評定成績,各自的比例應為30%、30%、40%,由答辯秘書進行匯總,再報院答辯委員會審查通過。最后,形成畢業設計的檔案材料,為下一年度的畢業設計工作順利開展提供良好的基礎與經驗。
四、結論
從螺旋模型的應用可以看出,畢業設計的難度與工作量有所增大,對畢業生的投入時間也有所要求,但這并沒有妨礙畢業生就業考研等其他活動的開展,而是對現有畢業設計重就業輕管理的一種調整與回歸。經過螺旋模型的增量提升,畢業設計的管理將更加規范,畢業設計的整體質量和水平應有較大程度的提高。
參考文獻:
[1] 劉成志,張華忠.螺旋模型在開發網絡可存活性系統中的應用[J].計算機工程與設計,2005,(5).
篇7
我國上市公司的財務績效研究
還
探索階段,但在實際應用
己逐步
出其價值。近年來,我國物流行業發展迅速,截止2010年底,剔除ST、SST類,滬深兩市共有37家物流類上市公司。
物流在我國經濟發展中
地位的確立,物流上市公司的財務績效已
多個利益
者所
的焦點。因此,
的目的
在
兩個
:一是探索如何構建更客觀、更科學的財務績效評價模型;二是
物流行業,
構建的財務績效評價模型對其
實證淺析【會計論文】,從而為投資者行使投資決策權和企業內部信息需求者提升和保持其核心競爭力,
其戰略
科學
。
二、研究設計
(一)樣本選取
以我國滬深兩市物流類上市公司財務績效為研究
,
研究的
,剔除了ST、SST上市公司,選出的樣本為37家。
(二)指標選取
財務績效多維淺析【會計論文】的特點,
以主因子淺析【會計論文】為主的統計淺析【會計論文】策略會計專業論文,
前人研究,從
財務績效的效益指標、營運能力指標、投資者獲利能力、償債能力指標等
,
全面性、代表性、數據易
性等原則設計與選取具有代表性的9個指標構成財務績效指數評價體系(如表1所示),對我國物流行業上市公司財務績效
淺析【會計論文】。
三、基于因子淺析【會計論文】法的物流行業上市公司財務績效實證研究
(一)
因子淺析【會計論文】法構建財務績效評價模型的理由 在
研究中,為了全面系統地淺析【會計論文】
【會計論文】,都可能完整地搜集信息,對每個觀測
測量
變量(或指標),
自然希望用較少的新變量來代替原來較多的舊變量,而這些新變量應盡可能
舊變量的信息。因子淺析【會計論文】正是
這一要求的處理多變量
【會計論文】的策略會計專業論文。
因子淺析【會計論文】的特點為:
,因子變量的數量遠少于原有的指標變量的數量,對因子變量的淺析【會計論文】
減少淺析【會計論文】
計算工作量;
,因子變量
論文格式范文對原有變量的取舍,
原始變量的信息
重新組構,它
原有變量大
的信息;
,因子變量之間不
線性
的關系,對變量的淺析【會計論文】比較方便;
,因子變量具有命名解釋性,即該變量是對某些原始變量信息的綜合和
。
財務績效的指標
,這些指標
評析財務績效的原始變量,全部用來評價財務績效顯得指標過多,既
能也無必要,
選取指標過少,正像國內有些
單指標評價財務績效的策略會計專業論文一樣,顯得片面,對財務績效的評價也缺乏準確性,最好的辦法是盡量選取一定數量的能較全面
財務績效的指標,并對這些原始變量
重新組構、歸類,用較少的相對綜合的新指標代替所選的
指標,并納入到模型中去,構造財務績效評價模型。
由因子淺析【會計論文】法的上述特點
,因子淺析【會計論文】法正好
上述建模的思路,且因子淺析【會計論文】法對綜合后的指標(即因子)還具有命名解釋性,這就為
該綜合模型
財務績效淺析【會計論文】
了便利。
(二)數據處理與模型建構
、整理各樣本公司財務績效評價9個
淺析【會計論文】指標2010年的相應數據值(因篇幅限制,不列出
指標原始數據),并
數學策略會計專業論文
標準化處理,然后建立
系數據矩陣R并
其特點【會計論文范文】向量。
統計軟件SPSS16.0
淺析【會計論文】,
R的特點【會計論文范文】值和貢獻率(如表2所示)。
表2,變量
系統矩陣共有四大特點【會計論文范文】根:2.833、2.030、1.507、1.069,這四個因子已經解釋了原變量的標準化方差的83.212%,即用四個主因子代表原來9個原始指標評價物流行業上市公司財務績效已有近85%的把握。為便于對各因子
合理的解釋,
對初始因子載荷矩陣做方差最大正交旋轉。主因子的經濟意 義是由因子模型中權數
的
指標的綜合意 義來確定的。本研究中主因子F1、F2、F3、F4
從財務效益、營運能力、投資者獲利能力、償債能力四個
來評價物流行業上市公司的財務績效
論文格式范文。
主因子得分表達式
計算
37家樣本公司四個主因子對各原始變量的得分即F1,F2,F3,F4。
四個因子的方差貢獻率
線性加權求和,
物流行業上市公司的財務績效
的綜合評價模型,如下式所示:
F=(27.399F1+20.423F2+20.346F3+15.044F4)/83.212
從財務績效評價模型
,財務效益因子的權重最大,
物流行業上市公司的財務效益
論文格式范文是影響公司財務績效的最
會計論文范文因素。
(三)結果淺析【會計論文】
上面的評價模型,
樣本公司2010年的數據
,可
物流行業37家上市公司2010年財務績效
的綜合得分及排序(見表3)。一般來說,分值越高,
該上市公司的財務績效
越高;得分大于0,意味著該公司財務績效
在全樣本公司財務績效平均
之上,反之則在全樣本公司財務績效平均
之下,
積極調整經營思路以推動會計論文范文企業財務績效
的提升。
由計算結果可知,物流行業共有20家上市公司的財務績效綜合得分為正值,占樣本公司總數的54%。從綜合得分及排名看,海峽股份、申通地鐵、山航B、中儲股份、
國航這5家上市公司的財務績效最好,排名
的海峽股份綜合得分F為1.2439。國恒鐵路、寧波海運、長航油運、長航鳳凰、亞通股份這5家上市公司的財務績效最差。排名
一位的亞通股份的綜合得分F為-1.0756,與排名
名的海峽股份的F得分相比,
差距相差很大。同時,不難
,
海峽股份
了綜合得分排名
的地位,但其償債能力因子得分卻為負數,該公司對償債風險應
的
。亞通股份的四個主因子各得分均為負數,
該公司
一項優勢,財務績效很不盡人意,
全面改善。
四、
論文范文與倡議
(一)研究
論文范文
從財務績效
入手,
已有研究,從
財務績效的財務效益、營運能力、投資者獲利能力、償債能力等四個
,設計了九個財務指標構建綜合財務績效評價體系,并
此體系對2010年物流行業上市公司的財務績效運用因子淺析【會計論文】模型
了淺析【會計論文】評價。總結
,
的實證研究
論文范文如下:
,
的2010年物流行業上市公司的財務數據,對物流行業上市公司2010年的財務績效
實證研究的結果
:物流行業上市公司2010年有20家綜合得分大于0,超過全部樣本公司的半數。
,2010年物流行業上市公司財務績效兩級分化情況
。排在
名與
一名的公司綜合得分相差甚大;即使財務績效較好的公司,也極少有在四個主因子上得分全為正值,
物流行業上市公司在財務運作上或多或少都
一些
【會計論文】,
的財務績效評價
了效益
、營運能力、投資者
能力、償債能力等各
的內容評價,
計算的四個主因子得分
全面系統地剖析影響各樣本公司
經營和發展的諸
因素,淺析【會計論文】公司在同行業
績效
,全面
碩士論文公司的優勢與
,推動會計論文范文公司適時調整經營對策會計畢業論文,以求得更好的發展
。
,物流行業上市公司財務績效出現了一定的板塊分化現象。倉儲業、航空運輸業、其他社會服務業、公路運輸業及鐵路運輸業等行業的上市公司2010年的財務績效較好;而公共設施服務業、水上運輸業及商業經濟與業,財務績效則相對較差。
(二)物流行業上市公司財務績效提升倡議
:
,提升物流行業上市公司的財務效益。從上面實證淺析【會計論文】
的綜合評價模型可知,財務效益因子在綜合評價模型中所占權重最大,在物流行業上市公司實證淺析【會計論文】中,該因子所
貢獻為27.399%。實證淺析【會計論文】也已證明財務效益因子對財務績效的影響最大。因此,要提高物流行業上市公司的財務績效,
要
提升上市公司的財務效益
論文格式范文,良好的財務效益
論文格式范文是財務績效的
。
,
物流行業上市公司財務績效的全面發展。財務績效是
多維的
,
物流行業上市公司僅僅
財務績效某一
的發展,那么該上市公司只能在該因子上
高的得分,其
的綜合得分不一定會
滿意。
僅僅
財務績效的某
,
不一定能
較好的財務績效,
財務效益、營運能力、償債能力和投資者獲利能力四
的全面發展,才能
提高上市公司的財務績效。如錦江投資,其財務效益因子得分為0.6066,位列第10名;營運能力因子得分為0.2467,排名第8位;償債能力因子得分為0.3218,位列第7名;投資者獲利能力得分為0.0489,排名第9位。
該公司做到了財務績效的全面均衡發展,所以
以綜合得分0.3478
了綜合排名第七的名次。
,
政策,努力提高財務績效。抓住
政策走向,有計劃有
形成企業核心競爭能力,并倚靠技術創新,
產業結構調整。物流企業應適應產業結構調整的趨勢,
對
產業的優惠扶持政策,不斷調整自身產業結構、淘汰不適應市場經濟的服務產品,不斷開發出
市場潮流的服務產品,努力提高財務績效。
文獻:
[1]徐鳳菊、邢南:《電力行業的企業績效與財務戰略實證研究》,《經濟研究導刊》2010年第19期。
[2]鐘鳳英、龐佳:《財務與非財務相
的新型企業戰略績效評價系統構建淺析【會計論文】》,《商業經濟》 2009年第2期。
[3]楊位留:《我國農業上市公司財務競爭力綜合評價實證研究》,《科技與管理》2008年第5期。
[4]王曉露:《企業競爭力理論文獻綜述》,《理論探索》2007年第7期。
[
系2011年
篇8
Fan Yu; Wang Yu'nan; Wang Junjie; Cao Qi
(Hohai University,Nanjing 210098,China)
摘要: 針對文獻檢索這一問題,文章共設計了字母分類-相關度模型、ASCII碼分類-相關度模型兩個模型。字母分類-相關度模型運用了字母分類法對所有的文獻進行分類,并引入了相關度的概念,比較人性化的給出了不同相關度的檢索結果,較為全面。ASCII碼分類-相關度模型運用了ASCII分類法對文獻進行了分類,將關鍵詞庫轉化為一個阿拉伯數字集進行檢索。
Abstract: In this paper, aiming at literature retrieval, the letters classification-correlati-on model and ASCII classification-correlation model are established. In the letters classification-correlation model, the paper uses the method of letters classification to classify all the literature and introduces the concept of correlation, finally gives a humanized retrieval result with different correlation. To classify the literatures, ASCII classification-correlation model in this paper utilizes the ASCII classification and transforms the keywords library into a arabic numerals set to retrieve.
關鍵詞: 文獻檢索 字母分類法 ASCII分類法 相關度
Key words: literature retrieval;letters classification;ASCII classification;correlation
中圖分類號:TP315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4311(2011)21-0299-02
1問題提出
本題給出了某次學術會議所收到的150篇學術論文的關鍵詞(key words),請以此為依據,將這些論文分類,并構造一個檢索系統,使得當給出所要查找文獻的一組關鍵詞,例如(eigenvalue problem,inverse,solvability)或(risk perceptions,mental models,bias,synergistic risk),即可從上述150篇中找出有關的文章;所使用的方法應能適用于文獻數量更大的情況。以下每行前的阿拉伯數字為文章編號,后面的英文單詞為該文的關鍵詞。除少量明顯錯誤外,關鍵詞(包括大小寫)均原文照錄。注:150篇論文的關鍵詞具體見原題。
2問題分析
本文是關于一個論文文獻檢索問題,從題中可以得到會議150篇論文的關鍵詞,需要構造一個檢索系統,當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詞時,檢索系統要給出和這些關鍵詞相關的文獻,在本題中,文獻以阿拉伯數字編號標記。為了構造這樣的一個檢索系統,需要著重解決兩方面的問題:①如何對論文進行分類。②設計怎么樣的檢索規則及檢索路徑。
對于第一個問題,本文給出了兩種方案。第一種方案按照字母分類方法,即由于所有的關鍵詞均為英文單詞,將每一個關鍵詞看做一個字符串,將所有的關鍵詞按首字母分為A、B、……、Y、Z及特殊字符共計27類,其殊字符為文中出現的?準等。第二種方案是ASCII碼分類法,即將每一個關鍵詞拆分成字母、空格、特殊字符,然后通過ASCII碼找出它們對應的阿拉伯數字,將所有的數字相加后就得到這個關鍵詞對應的一個數字。將所有的關鍵詞按照這種方案處理后,將得到一個按大小排序的數字庫,很顯然,對數字進行搜選非常簡潔方便。
對于第二個問題,本文根據第一個問題中提出的兩個分類方案分別設計了不同的檢索程序[1]。對于第一個分類方案,本文首先分析輸入的關鍵詞進行首字母分析,如輸入的關鍵詞為eigenvalue problem,那么將它歸為以e為首字母的那一類中。然后再在這一類中進行篩選查找。而第二個分類方案中,本文將輸入的關鍵詞拆分后轉化為對于的ASCII碼相加,得到與這個關鍵詞對于的一個數字,然后查找關鍵詞庫中與之相等的關鍵詞數字,經過簡單的對比后即可確認兩個關鍵詞是否相同。
當輸入不知一個關鍵詞檢索時,如需要查找兩個關鍵詞:risk perceptions,mental models,那么檢索結果存在兩種情況:①檢索得到的文獻中risk perceptions,mental models兩個關鍵詞均包含;②檢索得到的文獻含有risk perceptions,mental models其中任意一個或幾個。對于這一不明確概念,本文提出相關度[2]T的概念;相關度即為檢索得到的文獻中的關鍵詞與輸入查詢的關鍵詞相同的數目。如在上述情況中,檢索得到的某篇論文risk perceptions,mental models兩個關鍵詞均包含,則相關度T=2,若檢索得到的論文僅包含risk perceptions,mental models中的一個關鍵詞,則相關度T=1,相關度T=0表示檢索的到的論文不包含需要檢索的關鍵詞。T=0的論文在檢索過程中是需要排除的論文,結果不予顯示。
3模型建立
3.1 模型一:字母分類-相關度模型在字母分類-相關度模型中,首先需對論文進行分類。對論文的所有關鍵詞按首字母進行分類,共分為分為A、B、C、……、X、Y、Z及特殊字符共計27類,其殊字為關鍵詞中出現的?準等。如果文獻數量特別巨大,對所有的關鍵詞進行首字母分類后,每個字母(尤其是A、B、T等)所屬的關鍵詞人就很多,可以考慮進行二次字母分類,即對部分或全部字母下數目的關鍵詞的第二個字母進行上述分類。
在對所有關鍵詞進行分類的同時,要對每一個關鍵詞所屬的文獻編號做相應的記錄,以方便最后的結果輸出。本文定義一個動態二維數組a(),其中第一維即a(i,1)表示論文中的一個關鍵詞,a(i,2)表示關鍵詞a(i,1)屬于的文獻編碼,如此,設計程序在對關鍵詞a(i,1)進行分類篩選時,對a(i,2)進行同樣的操作,當最后確定關鍵詞a(i,1)與輸入的關鍵詞相同時,輸出結果a(i,2)即可。
對論文分類后,就可以進行關鍵詞檢索了。步驟主要分為以下幾步:
第一步:縮小檢索范圍,確定最終檢索范圍。對輸入的關鍵詞按照首字母分類規則進行分析,假設輸入需要檢索的關鍵詞為eigenvalue problem,則將它歸為以e為首字母的那一類中,在以e為首字母的一類進行篩選檢索,如果文獻的數量較大,在對論文分類的時候進行了二次字母分類甚至三次字母分類,這樣逐步縮小范圍,最終確定一個較少的檢索范圍。在這一步的程序實現中,本文主要運用VB[3]中的Mid(string,start as long,1)命令對輸入的關鍵詞進行首字母(需要時包括第二字母、第三字母)的提取,結果計算機的識別后提供相應的檢索范圍。
第二步:在最小范圍內逐個匹配對比。當確定最小范圍的檢索范圍后,對范圍內的每一個關鍵詞a(i,1)與輸入的關鍵詞ai比較,若相等,則此關鍵詞與輸入關鍵詞匹配,輸出此關鍵詞所屬的文獻編碼a(i,2)。若不相等則舍棄。
第三步:篩選相關度T的所有情況。運用相關度的概念,即為檢索得到的文獻中的關鍵詞與輸入查詢的關鍵詞相同的數目。
當輸入不止一個關鍵詞時,將輸入關鍵詞的數目記為i。為了檢索的結果更加完善和人性化,需進行上述第三步,并依次列出T=1,T=2,……,T=i的所有情形。易知第二步所作的工作既為尋找出i個關鍵詞當T=1時的檢索結果,則T=2的模型求解結果即是在T=1時的檢索結果中尋找當且僅當出現兩次的文獻編號。在T=1時的檢索結果中尋找當且僅當出現三次次的文獻編號。則此文獻編號就是T=3的求解結果。同理,在i個T=1時的檢索結果中尋找當且僅當出現i次的文獻編號。則此文獻編號就是T=i的求解結果。
2.2 模型二:ASCII碼分類-相關度模型ASCII碼分類-相關度模型與字母分類-相關度模型的區別主要在于文獻的分分類上。ASCII碼分類法是將每一個關鍵詞拆分成字母、空格、特殊字符,然后通過ASCII碼表找出它們對應的阿拉伯數字,將所有的數字相加后就得到這個關鍵詞對應的一個數字。
與字母分類-相關度模型同,首先定義一個動態二維數組b(),其中b(i,1)用來記錄每一個關鍵詞對應的阿拉伯數字,b(i,2)用來記錄b(i,1)所屬的文獻編號。將所有的關鍵詞按照ASCII碼分類后,得到一個二維數組來表示關鍵詞庫,然后將b(i,1)按大小排序分類。當進行關鍵詞檢索時,分為以下三步:
第一步:按照上述的ASCII碼分類法將輸入的關鍵詞拆分后轉化為對于的ASCII碼相加,得到與這個關鍵詞對于的一個數字,記為bi。
第二步:查找二維數組b(i,1)中是否存在與bi相等數字,這樣經過簡單的對比后即可確認兩個關鍵詞是否相同。
第三步:若輸入不止一個關鍵詞,將輸入關鍵詞的數目記為i。與字母分類-相關度模型類似,同樣引入相關度的概念,依次列出T=1,T=2,……,T=i的所有情形。
5模型分析與推廣
模型一運用了字母分類法對所有的文獻進行分類,在檢索過程中首先處理輸入的關鍵詞,逐步縮小檢索范圍,檢索時間短,能夠滿足文獻數量較大時的情況,在結果輸出中,比較人性化的給出了不同相關度的檢索結果,較為全面。模型二與模型一不同的地方在于運用了ASCII分類法對文獻進行了分類,將關鍵詞庫轉化為一個阿拉伯數字集。這樣檢索過程實際上就是一個數字的篩選匹配問題,處理起來較為簡捷方便。在結果輸出中,同樣運用了相關度的概念,使得檢索結果較為全面。但不足的是兩個模型僅能夠對關鍵詞進行檢索,這樣導致模型中的檢索條件較為單一,若使用者忘記關鍵詞或不確定關鍵詞則難以滿足檢索條件。如若廣泛應用于各種要求時,則需要增加題名、作者、近義詞等各個功能。
參考文獻:
[1]黃正瑞,曾巧明.文獻檢索設計中的幾個算法[J].軟件世界,1994:14-15.
篇9
關鍵詞:CAD/CAE一體化,有限元分析,一段板簧
1.1導入CAD生成的模型
通常情況下,對于非常復雜的不規則線、面或體,在ANSYS中建立其幾何模型將非常復雜。這時可以采用在熟悉的專用的CAD系統中建立幾何模型,然后通過ANSYS提供的接口導入到ANSYS中,這樣可以實現CAD/CAE一體化技術,提高效率。然而,從CAD系統中導入的模型很可能需要另外的大量的幾何模型的修補工作。
1.2導入在CAD系統創建的模型以實現CAD/CAE一體化
1.2.2 以IGES格式實現導入
在PRO/E完成的模型被另存為IGES的格式可以導入ANSYS7.0中,但這種方式經過大量的檢驗證明是很有局限性的,只有當模型簡單包括很少的特征才可能不產生基本特征的丟失。對于稍稍復雜的模型來說就會丟失一些特征特征,這就使我們不得不進行大量的模型修補工作。
1.2.3從PRO/E中啟動ANSYS實現CAD/CAE一體化
ANSYS還具有從PRO/E中導入*.prt或*.asm的功能,但是按照ANSYS幫助里的提示不能將模型導入。經過實踐研究,CAD的各種文件格式導入到ANSYS中都存在著一些問題。本文最后解決了從PRO/E中啟動ANSYS實現了CAD/CAE的一體化。并發現也能夠從ANSYS中將模型以*.prt或*.asm的格式導入。而且通過這種途徑導入的模型或啟動ANSYS絕對沒有任何模型元素的丟失。
下面介紹實現的過程;
(1)在同機的同一工作系統下安裝有Pro/E和ANSYS兩種軟件;
保證上述兩種軟件的版本兼容,Pro/E的版本不得高于同期的ANSYS的版本;
(2)開始?程序?CAD/CAM?ANSYS Release7.0?Utilities?ANS_ADSIN Utility?Configurationoptions?OK? Configuration Connection for Pro/E?選擇ANSYSProduct?選擇Graphics device name(NT: Win32)?會出現SUCCESS提示:
給出Pro/Engineer installation path?(在我們的機器上PRO/E的工作路徑是
C:PROGRAM FILESPROE2001)會出現如下提示:
至此,PRO/E和ANSYS接口程序已經設置成功。
——PRO/E的系統實用工具主要集中Utilities 菜單中,個別集中在View菜單中。利用 Utilities菜單中的選項View菜單的個別選項可以系統各項設置值,定制工作環境,例如定制用戶界面,加載和編輯配置文件等。科技論文,CAD/CAE一體化。。這里利用管理輔助應用程序 Auxiliary Applications將ANSYS Geom加到PART菜單下;用Register找到ANSYS安裝目錄下的protk.dat文件,選中這個文件,再運行start即可。
——完成第一步的設置,應該可以將文件*.prt或*.asm的格式導入ANSYS中,但是導入時程序卻沒有響應;完成以上兩步的設置,在PRO/E中創建完模型后點擊ANSYS GERM應該可以直接進入ANSYS中。有一超時功能中理論上的“無限時間”設置使用不恰當的日期值,這一日期值相當于2004年1月10日,所以到了2004年1月10日,代碼會自動判斷當前時間已經超過無限時間。科技論文,CAD/CAE一體化。。據PTC介紹,這種超時功能的主要軟件模塊是
“Name Service Demon”(nmsd.exe),所以要對nmsd.exe進行更新。要用一個網上下載的nmsd.rar的補丁來覆蓋以超時的這個模塊。更新了nmsd.exe后實現了點ANSYS GERM后啟動了ANSYS7.0會自動生成*.anf文件,以上所做的工作均可以在Windows2000下順利的運行。進入了ANSYS中在輸入窗口輸入命令:
/inut,文件名(不帶后綴),anf
后再執行plot volume即可。科技論文,CAD/CAE一體化。。科技論文,CAD/CAE一體化。。經過此設置文件以.prt的格式導入ANSYS中都不會有任何特征的丟失。
經過以上三步的設置就會發現PRO/E和ANSYS的無縫接口。
3.3 在PRO/E中建立模型并在ANSYS中分析
3.3.1在PRO/E中建模(一段單板簧):
一、尺寸的選取
1)b,l由經驗選取2
2)h的確定,要求43
3)H=5h
二、彈阻力的計算
1)彈阻力計算公式
2)彎矩公式
若令Q=0可得kl==l
=0 可得kl-2=l
則N=4
a)的確定
l=,l= b)彈阻力計算
最大負荷時彈阻力為 =0
最小負荷時的彈阻力為
3.3.2將PRO/E中建立的模型導入ANSYS中沒有幾何數據的丟失:
3.3.3在ANSYS中對導入的模型進入前處理器
(1)定義單元類型,選取菜單Main Menu>Preprocessor>Element Type>Add/Edit/Delete彈出Element Type對話框,單擊按鈕Add彈出Library of Element Types對話框,選擇相應的單元類型,單擊OK按鈕返回Element Types對話框,單擊Close按鈕。科技論文,CAD/CAE一體化。。
(2)定義材料屬性:選取菜單Main Menu>Preprocessor>Materical Props>Materical Models 彈出Define Materical Models Behavior對話框,在右邊的MatericalModels Available 框中連續雙擊選擇Structural>Linear>Elastic>Isotropic,彈出Linear Isotropic Properties for…..對話框在EX和PRXY選擇相應的值,單擊按鈕返回DefineMaterical Model Behavior 對話框,選擇該對話框菜單Define MaterialModel Behavior>Materical>Exit.定義完單元類型和材料屬性后,對于從PRO/E中導入的模型就可以進行網格劃分了
(3)進行網格劃分:單擊MeshTool對話框中Mesh按鈕彈出MeshAreas拾取對話框,單擊pick all按鈕執行網絡劃分操作。科技論文,CAD/CAE一體化。。
(4)退出前處理器MainMenu>Finish.
(5)并且對所做的劃分執行存儲,單擊ANSYS Tooler窗口中的SAVE_DB按鈕。
3.3.4執行求解,當求解結束后,彈出黃色提示信息對話框顯示Solution is done!表示求解成功完成。觀測等效應力動畫結果。
篇10
20世紀70年代,英特爾公司(Intel)的戈登?摩爾(Gordan Moore)預言:芯片上晶體管的數量將每隔18個月至兩年就會翻一番。這即是電腦行業在幕后稱之為的“摩爾定律”,這一定律至今依然在發揮著作用。但是,如果“摩爾定律”一直有效,那么小小芯片上的晶體管數量將繼續呈指數級的增長。可以想像不久的將來芯片將承受怎樣的負擔,這就需要將整個系統集成在一個小小芯片上的SoC(System on Chip)技術。這個激動人心的技術將曾經占據整個房間的龐大的計算機變得如今只有小拇指的指甲那么大小。正如很多專家所言,自從以半導體和集成電路為基礎的計算技術出現以來,片上系統(SoC)技術已經成為最重要的一項技術。
本書是為迎接新一代半導體技術來臨的巨大的設計挑戰而匯集的論文集,這些論文幾乎涵蓋了SoC技術的所有相關主題。具體為:1.為了使器件模型不斷地降低成本,還必須滿足其準確性,就需要擴展各種不同的新技術,ColinMcAndrew的論文就是面向二極管的模型,Matthias Bueher和Christian Enz的論文解決了MOS管的模型。2.解決過程參數的概率性偏差,這些偏差表現為電路的行為偏差,也就是在大規模生產當中被稱為參數出現誤差,Colin McAndrew的論文的另外一個貢獻就是研究了在電路模擬當中的概率性偏差,這在計算效率和物理分析方面很重要,最終可能會決定設計是否可以生產。3.電路部件的設計復雜性,在新技術快速涌現的當代,對于每一種新技術都相應重新設計電路顯然不現實,也為成本要求所不允許,Jose Franca的論文試圖設計出將數據轉換器、放大器和濾波器集成在一起,成為一個能夠匹配很多應用的系統。4.隨著芯片上晶體管數量的增加,單位面積里所聚集的晶體管數量將越來越多,密集的晶體管單位面積上的發熱將越來越巨大,這就提出了當今非常熱門的問題――低功耗,R.Leung的文章就涉及這個方面,試圖解決高速NO緩沖器的低功耗問題。5.T.Yanagawa,S.Bampi和G.Wirth的文章很翔實和理性的預測了2010年的微電子技術對將來的微電子和集成電路半導體技術產生的影響。
本書適合學習和從事微電子和計算機專業的研究生和工程技術人員閱讀,同時也適合相關專業讀者參考。
丁丹,碩士生
(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