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擬法庭訓練課程教學改革方案

時間:2022-02-11 09:49:26

導語:模擬法庭訓練課程教學改革方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模擬法庭訓練課程教學改革方案

摘要:模擬法庭訓練課程作為法學專業實踐教學環節中極其重要的一環,其課程教學目標是培養德法兼修的應用型法律人才。然而因各大院校法學專業該課程的教學方法有一定局限性,以及未能利用實習基地的有效資源對學生進行指導等因素的影響,該課程未能充分發揮作用。基于此,從校地合作入手,通過闡釋模擬法庭訓練課程的教學目標,分析現行模擬法庭訓練課程教學方法及其弊端,提出校地合作模式下模擬法庭訓練課程改革方案,以培養反應能力快、思辨能力強的創新型法律人才。

關鍵詞:校地合作;模擬法庭訓練;教學方法

一、模擬法庭訓練課程的概念和教學目標

(一)模擬法庭訓練課程的概念

最早采用模擬法庭教學法的是14世紀英國著名的四大律師學院:林肯學院、格雷學院、內殿學院和中殿學院。通過組織模擬法庭的方式來決定哪些學徒可以成為英國律師協會的正式成員,由此獲得出席正規法庭辯護的資格[1]。現在各大高校的模擬法庭訓練課程大多由此演變而來,是真實庭審的模擬仿真。由學生根據所選案例,自行擔任審判長、書記員、原告和被告等角色,運用所學的法學基礎理論知識,在法庭上按照不同性質案件的開庭審理流程進行模擬審判,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

(二)模擬法庭訓練課程的教學目標

模擬法庭訓練課程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德法兼修的法學應用型人才。該課程幫助學生開拓新的知識視角,豐富學生的知識結構,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通過對所選擇案件的模擬庭審,學生可以進一步理解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熟悉司法審判的實際程序,熟悉與案件相關的實體法和程序法,加深學生對有關程序法的理解,鍛煉學生在真實的環境里從事法律實務的能力;通過“親身、親歷”參與模擬法庭活動,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組織協調能力,提升學生的專業技能,同時檢驗學生的專業知識學習成果、理論知識掌握程度、反應能力與思辨能力等。該課程不僅要求學生能夠熟練掌握民事、刑事以及行政等不同性質案件的庭審流程,掌握民事起訴狀、代理詞、公訴意見書以及辯護詞等基本法律文書的寫作,還要求學生能夠查閱國家和地方的法律法規,對案件信息進行抽絲剝繭,合理運用法言法語去闡明自己的立場和觀點。

二、現行模擬法庭訓練課程教學方法及其弊端

現行模擬法庭訓練課程的主流教學方法為“表演型”模擬法庭。這種模擬法庭訓練課程的操作模式基本如下:首先,由授課教師選擇近幾年有爭議和討論點的案例,然后讓學生進行分組并確定小組組長,以組長抽簽的方式,讓每組學生拿到一個不同的案例。其次,學生自行分配角色,了解庭審程序,進行庭審模擬。在庭審模擬的過程中,學生遇到問題,可以向指導教師請教。再次,學生能夠獨立完成庭審程序后,指導教師再次對學生進行指導,從程序把控和文書寫作等方面給予學生建議。最后,在所有學生在場的情況下,以表演的方式進行驗收,指導教師總結并點評。這種“表演型”授課模式,能夠達到學生初步掌握庭審程序這一教學目的,也能夠讓學生初步掌握法律文書的寫作,一定程度上鍛煉了學生查找資料、分析資料、法言法語運用等方面的能力,但是這種模式演練的痕跡太重,缺乏法庭辯論的緊張氣氛和真實性[2]。

(一)過于注重“表演”,對抗性不強

因最終驗收方式為“表演”,學生在案件模擬過程中滿足于能夠形成相對較完整的庭審筆錄,寫出形式合格的法律文書,完成庭審流程,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審判庭對于整個庭審節奏的把控,忽略了法律文書中己方觀點有無清晰明了的表達,忽略了層層遞進充分論證自己觀點的重要性,甚至對于舉證質證環節的重要性也不甚明了。即使部分學生有一定的積極主動性和創造性,也往往表現為在庭審過程中增加自身所扮演角色的情緒表達,增加庭審的可看性和趣味性。這種傳統的模擬法庭教學模式下,學生似乎只是根據劇本進行表演,未能充分體會到法庭審判的真諦。

(二)角色缺乏實情仿真,學生的積極性、創造性不強

整個庭審程序由本組學生共同完成。為了完成模擬法庭的驗收,學生已經通過查閱資料、查找案例等方式提前準備好了庭審所需要的法律文書。并為了通過最后的模擬法庭驗收進行了多次私下演練。庭審過程中的程序或者具體細節,也有指導教師對其提供指導意見。因此,在驗收過程中,審判庭對于原被告或者控辯雙方將要打出的“牌”心知肚明,原告或公訴對于被告或辯護提出的代理意見或者辯護意見全然知曉,庭審判決事先寫好,整個庭審過程缺乏對抗性,因此學生對于充分論證自己觀點的積極性不夠強烈,進而審判庭對于小組設計以外的程序不夠了解,難以處理突發情況。原告或者公訴與被告或者辯護方對于對方觀點的反駁流于形式,沒有進行深層次的挖掘,更沒有通過大量收集相關案例來尋找足夠的證據以及理論層層遞進論證自己的觀點。

(三)沒有組建教師團隊,指導教師相對單一

雖然各大法學院校模擬法庭課程的指導教師大多數為“雙師”,既有教師資格證書,也有律師執業資格證書。但是,由于學校教師往往以教學為主,執業為輔,以及一些學校將研究論文發表的質量以及數量擺在對教師工作考查的首位,授課教師大多缺乏辦案經驗和實務操作能力,使得授課教師在模擬法庭指導課程中更偏向于教授學生書本知識的運用,而對學生的實務操作技能指導不足。即使部分授課教師有辦案經驗,也只能從律師代理或者辯護角度給學生一些指導,而對于法官審判庭的庭審控制和檢察官的公訴要點等內容,授課教師無法進行充分指導。因此在課程指導方面,有必要利用各院校實習基地,聘請法官、檢察官、律師等實務專家組成復合授課團隊,從不同角度出發給予學生庭審模擬的指導建議。

三、校地合作模式下模擬法庭訓練課程改革方案

各大院校的法學專業基本都有法院、律所等實習基地,這就為深入開展校地合作,形成以司法實習”為中心、以實踐課程和實踐活動為輔助的多層次實踐教學體系提供了便利條件[3],也為模擬法庭訓練課程改革提供了便利條件。

(一)形成模擬法庭訓練課程的案例庫

法學專業的學生除了應當認真學習書本上的基礎理論知識,還應當親身參與相關實踐活動,深入了解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發展現狀,關心社會熱點,查閱各類案件的審判結果與法官在判決中的說理,深入理解“公平正義”的理念,以彌補自身實踐經驗的不足。第一,學生應利用畢業實習、暑假見習等機會,由辦案法官或者辦案律師推薦,收集法院、律所有價值、有爭議的案件,形成案例庫。第二,充分利用網絡資源,例如中國裁判文書網、中國法院網等官方網站收集案例。第三,對近期媒體報導過的熱點案例進行收集和編撰。這三種形式都可以幫助學生縮小與案件的距離感,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使學生貫徹“在行動中學習”的理念。學生在收集案例的過程中,應海量閱讀實習單位的卷宗材料,研究中國裁判文書網中的判決文書,理解法官如何根據證據鎖鏈得出案件事實,理解法律不是單純的邏輯推理,而是社會閱歷的沉淀,理解判決結果不是簡單的“非贏即輸”,理解法律的攻辯、判決的形成需要考慮多方面的因素,從而優化自己學習法律的邏輯思維,為今后投身法治實踐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以校地合作為依托,打造高水平復合型指導團隊

學校與實習基地深入合作,教師與外聘法官、檢察官、律師共同授課,采用團隊授課模式,打造復合型指導團隊。首先,由資深法官分享自身的審判經驗與典型案例,對學生進行法官思維的指導,讓學生真切地感受法官眼中的“公平正義”,從而使學生樹立對法官職業的正確認知,提升學生的政治素養。資深法官可以對審判小組進行庭審把控要點方面的指導,并考查其應對突發庭審情況的能力,如面對原被告當庭提交證據、原被告當庭提出回避要求、被告人當庭翻供等情況,原劇本無法進行時,學生應當如何應對。其次,由資深檢察官給學生分享公訴案件,讓學生了解檢察官如何處理檢察與法律監督職能的沖突,讓學生感受檢察官的職業信仰,然后從公訴角度對公訴方的公訴意見書進行指導,不同的角度使得公訴意見書中法言法語的運用也不盡相同。最后,由資深律師對辯護方、原告方、被告方進行指導,引導學生深入挖掘自身的法律思辨思維,針對自己的觀點,初步掌握如何有理有據地利用現有證據攻擊對方的漏洞和弱點,闡述己方觀點。讓學生建立證據思維,一切提出的觀點,都應當經過充分的證據論證,這樣才能說服法官接受己方觀點,而不是簡單的庭審對抗、庭審辯論。這樣的指導過程可以使學生收獲頗豐,學生不僅能夠將庭審模擬的案例的要點把握得更為全面、透徹,而且學會了如何將案件焦點總結得更為精煉,如何將自己的觀點充分闡述并使法官接受。這樣的指導過程充分激發了學生研究案件的興趣,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化被動為主動,在培養學生綜合能力和法律思維的同時,提高學生的職業素養。

(三)改革課程教學方法,變“表演庭”

為“唇槍舌戰庭”調整課程教學方法,將模擬法庭比賽的競賽模式融入課堂,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模擬法庭訓練課程驗收階段,采用模擬法庭比賽的對抗模式,即由第一組的合議庭和第二組的原告或者公訴以及第三組的被告或者辯護組成庭審,現場抗辯。原則上同一分組的三方主體任意兩方不在考核中同時出現,考查學生的臨場應變能力以及靈活運用法律知識的能力。這一教學方法可以有效避免模擬庭審時“表演”成分過重的情況出現。這樣的模擬法庭比賽賽制將學生重新排列組合,以競賽的模式提高學生的參與積極性,提高模擬法庭課程的趣味性,化被動表演為主動應變。學生必須在課后花費大量的時間查閱案件相關法律規定和各地類似司法判決,制作證據并形成證據鎖鏈,方能應對小組驗收時對方小組突如其來的攻擊思路,從而在庭審中占據優勢。新型課程考核方式對學生臨場應變能力以及靈活運用法律知識的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模擬法庭課程允許并要求學生盡可能地尋求現有法律規則在適用具體案例時的漏洞和空隙,也即所謂的“法律邊緣”。學生通過模擬庭審,既掌握了審判庭的庭審控制能力要點,又理解了律師代理的著眼點和難點;既掌握了各種類型訴訟文書的寫作方法,又明白了標準答案是相對的,結果是不可預測的,更重要的是每個參與者都在公平程序的保障下盡力展示并說明了真實。最后,請實習基地的實務專家從法庭三方主體的角度對學生的現場表現進行點評,學生可以在模擬法庭訓練的過程中明白庭審的真諦。教師無法讓法學專業學生在本科階段就具備資深實務專家的實踐能力,但是通過上述模擬法庭訓練課程的改革措施,學生可以在理論聯系實際的道路上繼續前行,知道自己在提升自身實務技能方面需要付出何種努力,明確自己努力的方向,從而達到提升專業技能的目的,更好地為社會主義法治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

參考文獻:

[1]王遠芳.法學實踐性教學探析:以“模擬法庭”實訓課程教學為例[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3(14):89,91.

[2]竇衍瑞.論我國法學實踐教學模式創新[J].法制博覽,2018(17):25-27.

[3]黃福玲.法律實踐實訓課程體系構建若干問題研究[J].中國成人教育,2016(19):100-103.

作者:王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