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教學行為分析與對策研究

時間:2022-12-04 08:58:12

導語:教師教學行為分析與對策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教師教學行為分析與對策研究

【摘要】教師教學行為是影響教學成敗的重要因素。通過對教師課堂教學行為、學生學習方式、自我反思等方面的調查顯示,教師教學行為由于受傳統觀念影響、培訓力度不夠、壓力大、評價體系滯后等原因,仍存在一些問題。教師教學行為的改進需要樹立正確的教育理念;需要加強對教師培訓的力度,提高培訓的針對性、目的性;要降低教師壓力,消除其職業倦怠,以培養積極的個性;要改革教師評價標準,建立動態、多元、綜合的評價體系等。

【關鍵詞】新課程;學習方式;教學行為;評價體系

教學行為是教師為實現教學目標或意圖所采取的一系列問題解決辦法,是在教師自我監控下的一種有選擇的技術,是教師素質的外化形式。隨著新課程的實施,為了解貧困山區中小學教師的教學行為發生哪些變化、還存在什么問題,研究基于對“貧困山區義務教育新課程實施問題研究”的調查,調查了教師教學行為的變化,以期發現問題,有針對性地采取改進策略。

一、教學行為分析

1.受傳統觀念影響,新課程理念模糊。課程理念是進行課程改革的指導思想,表達越明確,把握越準確,對教育實踐的指導作用越強。從調查結果的分析可以看出,傳統的教學觀念已深深扎根于部分教師的頭腦中,這自然會干擾、阻礙他們對新課程理念的吸收。在他們的認識中,教學的目的就是提高成績。因此,不顧學生的實際與感受,將學生作為接納知識的容器,隨心所欲;一味地向專家學習、向權威學習,視專家、權威為標準、真理。另外,還有一部分一線教師認為新課程理念過于理想化,不分學科的三維目標過于泛化,這必然影響教師對教學目標的把握。2.教師培訓力度不夠,流于表面形式。教師素質直接影響教育改革的成敗。我國的新課程改革是一場全新的對課程理念、課程管理體制以及課程實施的深刻變革,更加需要全面、深刻的教師培訓來保證。但是,目前教師的培訓針對性不強,一般限于專家的集中講授,表現出表面化、形式化的傾向,與教師的實際要求不吻合。3.教師壓力過大。新課程改革倡導自主、探究與合作學習,強調學生主體作用和創造能力的培養。但這類學習方式一般適用于小班教學,在大班中運用,教師需要更認真地設計,在備課與方法上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再加上對學生能力、主體性的培養,教師難以適應。此外,經濟的貧困導致大多數教師工資待遇低,生活負擔重,經濟壓力大,這一切都極大地影響了教師教學行為的轉變。4.教師職業倦怠感較強。教師職業倦怠是指長期工作在高度壓力下的教師,在情緒、認知、行為等方面表現出精疲力竭、麻木不仁的狀態。長期的壓力和倦怠不僅造成教師生理和心理上的不適,同時也影響著教學水平。這表現在三個方面:第一,情緒衰竭,即極度疲勞狀態,工作熱情完全消失,每天機械奔波于家庭與教室之間;第二,非人性化,即教師個體以消極否定、麻木不仁的態度對待服務對象;第三,個人成就感低,表現為教師對自己工作的意義與價值評價降低。高年齡、高教齡的教師職業倦怠明顯高于年輕教師,小學教師明顯高于中學教師。如此消極的心理狀態顯然難以有合理的教學行為,難以適應基礎教育改革。5.評價體系滯后。評價體系,尤其是考試制度的改革,是落實課程改革的重要配套措施。社會與上級教育行政部門如何評價學校、學校如何評價教師、教師如何評價學生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教師教學行為。而作為學生監護人的家長希望孩子全面發展,卻又擔心孩子考試成績,兩相權衡下還是多以升學為主要追求。個別學校搞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受到家長的強烈抵制;每年一度的評優、評模、晉升職稱等常規工作,仍以升學率為主要標準……如此評價標準下的教學方式自然與新課程改革的要求相悖,評價制度的滯后與不完善已成為制約教師教學行為轉變的瓶頸。

二、改進教師教學行為的有效對策

1.通過多種途徑,積極樹立正確的教育理念。教師教學行為的轉變,首先在于其能夠轉變傳統教育理念。在這方面,除了教師自學新課標外,學校還要通過培訓、觀摩錄像等多種途徑,使教師深刻領會新課標蘊含的時代內涵和本質要求,從內心深處樹立嶄新的教育教學理念,嚴格遵循教育規律,切實轉變教師對新課程改革的態度,激發教師對教育改革的內在動機與熱情。2.強化教師的自我反思意識,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教學活動是一個動態過程,它由人類的主體性構筑而成,需要教師對教學行為不斷進行批判性反思。教師的反思意識是教師真正改變教學行為的前提,對于教師自身的專業成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反思內容包括教學觀念、教學實踐、能力結構、處理學生問題的方法、教學結果等,它是基于提高自我教學能力的強烈愿望,以教師的教學需要和個性特征為前提的。有反思意識,才能以教學主體的身份投入教學之中,對教學表現出審慎的態度,不斷地促使自己朝既定的方向努力。而缺乏反思意識的教師,改進教學行為就只能停留在口頭上。

作者:馬???單位:甘肅省廣河縣水泉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