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教育論文:略論成人教育方式的轉變

時間:2022-01-28 04:45:22

導語:成人教育論文:略論成人教育方式的轉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成人教育論文:略論成人教育方式的轉變

本文作者:談傳生丁丹工作單位:長沙理工大學

當前我國高校成人教育模式現狀

(一)高校成人教育模式特點(1)以應試教育與學歷教育為主,形式相對單一。當前高校成人教育主要以學歷教育為主,包括成人高等學歷教育、高等教育自學考試、遠程教育,學生來到學校報考成人教育主要目的為獲得學歷文憑,彌補“文憑缺陷”,學習反而成為次要目的,加之高校成人教育在高校的辦學地位中處于次要地位,因此,目前高校成人教育仍多以應試教育為主,重在考試,形成了“考試通過即可獲得文憑”的單一的應試教育局面,在廣大考生中更形成了來校讀成人教育是“混文憑,”而非“受教育”的片面的思想。(2)以集中式教學為主,教學方式單一。高校成人教育的生源“參差不齊”,呈現出年齡大小不一,素質層次不一、文化層次不一的多樣化特點,加之學生大多為“上班為主、學習兼并”,因此對高校成人教育的教學安排帶來了制約和局限。當前高校成人教育以集中式教學為主,采用“學生相對集中時間授課和自學”二者結合的形式,如成人高等學歷教育一般每學期集中授課兩周,上完課就舉行考試,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每年四月、十月統一組織考試,上課采用助學班的集中授課的形式,基本上以講授為主,以應付課程考試為目的。由上不難看出高校成人教育教學方式單一,缺乏實踐教學和指導,缺乏針對性的因材施教。全民終身教育理念下的高校成人教育追求“社會實踐”與“校園學習”的知行合一,并不是單純地為了學習而學習,應該是學以所歸、學以致用。集中式的教學模式與單一性的教學方式也是與全民終身教育相背離的。(二)高校成人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近些年來,隨著普通高等教育規模的日益擴大以及其它高等教育形式的出現,高校成人高等教育面臨著越來越嚴峻的生存和發展的危機,在發展過程中,存在著定位不準、質量不高,特色不明,經濟導向等一系列嚴重問題。(1)目標定位不準。30多年前,為彌補“”時期廣大群眾錯失的接受高等教育機會和高等教育普及比率低的問題,成人教育應勢而出,并成為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多年來,成人教育作為普通高等教育的有力補充,進一步增強和拓寬了社會成員接受高中后教育的機會和渠道,但其專業設置、招生、教學內容等方面都是參照普通高等教育來進行,定位為培養學科型人才,通過成人教育獲得“學歷文憑”,因此在人才培養目標中沒有考慮受教者的特殊性,生搬硬套,從而導致喪失了成人教育的獨特性,也日益失去其辦學的意義,導致其不斷向“邊緣化”發展。(2)培養方案死板。社會在不斷向前發展,參與成人教育的考生結構、特點也在不斷變化,但成人教育的培養方案卻沒有適時改革,仍始終沿襲著最初的以應試教育為主,以“考”定結果,千篇一律,不能滿足學生個體工作及發展需要,也未能考慮當前成人教育學生的特點和現狀。(3)教學手段單一。成人教育基本上以面授、課堂串講為主,大多為“滿堂灌”的形式,教學計劃基本上是全日制普通高校教學計劃的復制品,培養目標、教學方法、教材選擇等方面就是對普通高等教育的照搬和移植,即忽視成人自身的需要和綜合素質的提高,培養規格上片面強調專業要求,成人教育形同于普通高等教育的一種附屬產品。隨著時代的發展,參加成人教育的人數從年齡和層次上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學生的需求也日益多元化,很多專業需要實踐教學,學生們需要能提升綜合知識能力素質的教育,但成人教育當前的教學手段非常單一,難以滿足學生日益增長的需要。(4)評價方法欠妥。成人教育的評價體系重在“考試分數”,“一考定考生”,考試通過是唯一的途徑,這種單一的評價體系和方法完全沒有體現成人的特點。當前,來就讀成人教育的學生以在職人員和高考落榜考生為主,隨著高校大幅擴招,中國的高等教育毛入學率由1978年的1.55%到2011年的26.9%,成人教育的學生質量也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而單一的評價方法不能貼近學生的實際需求,并導致考生盲目追求“考試分數與結果”。(5)追求經濟效益。高校成人教育在學校的發展地位中往往處于“邊緣”地位,很多高校均把“成人教育”作為“搖錢樹,”經濟利益放在第一目的,導致了當前眾多高校成人教育重外延擴張輕人才培養,重經濟效益輕質量提升,重規模數量輕過程教育的現狀。而“質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線”與“靈魂,”成人教育亦如此,經濟利益最大化的追求帶來的必然是民眾對于成人教育的“疑慮”與“不信任,”是成人教育走向下坡路的根本原因之一。(6)誠信嚴重缺失。由于成人教育重“管理”輕“教育,”重“結果”輕“過程,”加上經濟利益的推動,成人教育中出現了嚴重的誠信缺失問題,直接影響到了成人教育的質量和可信度,損害了成人教育的威信,搖了成人教育地位。主要體現在考風考紀差、作業抄襲、論文,在很多學生心中形成了“只要花錢就能搞定一切”的錯誤理念,對高等教育造成了惡劣影響。

全民終身教育對高校成人教育的需求特征

“科教興國”成為國家復興的根本,全民終身教育是形勢所趨,是構建學習型社會的必然之路,新的歷史時期,全面終身教育對高校成人教育的需求特征主要表現為:準確的目標定位,符合時展要求的轉型理念。深刻理會全民終身教育的內涵,注重教育的全民參與性、終身性,學歷教育與素質教育相結合,理論學習與實踐需求相結合,一個明確的成人教育發展定位是時展要求的首要任務。實用性轉型模式的構建。全民終身學習型社會的構建需要大力開展繼續教育、成人教育。在“社會復興,教育強國”的關鍵期,傳統高校成人教育模式已完成其歷史任務,社會的需求表現為如何結合全民重視教育,去實現高校成人教育的轉型,且不僅僅是一個理論上的模式構建問題,更應該注重其實用性,要落實到實踐中,為全民教育服務、為終身教育服務、為成人教育服務、為高校教育服務。對高校教育的需求。目前高校教育的主體為在校的學歷教育、素質教育、技能教育,相對而言,針對每一個受教育的個體其延續性是有限的。在全民終身教育理念下,高校成人教育應該是多元化的、能夠結合實踐的且具有可持續的一種模式。結合高校培養人才的特色以及資源優勢,實施成人教育的發展改革是全民終身教育的重要需求領域。

發達國家成人教育經驗借鑒

如美國20世紀偉大教育家伯頓•克拉克早在上世紀50年代就結合其經典高等教育系統論指出成人教育應該是高等的、多元化的教育,并在當時的美國得以廣泛推廣;而英國早在19世紀中葉就由牛津大學等高校成立專門的成人教育發展研究結構,并在當時就提出了成人教育的“大學拓展”發展模式,到20世紀40年代已形成一種獨立的以職業培訓為主體的轉型模式,并從立法上進行完善,目前發展為一種創新的“開放大學”轉型模式。德國更是從19世紀開始版本幾十條法令與政策支持與發展終身成人教育,至今已形成以學習節與業余大學為主體的教育模式,國家與地方政府在辦學主體與投資上更是給與無限的政策支持與優惠。國外發達國家以終身教育理念為指導的高校成人教育的開展主要特點表現為:目標定位明確。結合實際國情,緊扣終身教育,依托高校,發展成人教育是國外發達國家的發展特色,其定位充分考慮國民的自身需求與社會發展需要,不僅僅是一種學歷教育或素質教育,更重要的是一種實踐需求教育。注重多元化的培養模式與手段。高校在成人教育實施策略上結合社會實踐需求,按照不同年齡層次、已受教育程度、不同的社會工作需求開展成人教育。如高校可以根據受教育者實踐工作的要求,開始專門的理論知識課程與實踐教學方式相結合的教學模式,體現多元化的教學內容與手段。強有力的政策支持。通過一系列的法令、保護性的政策、強大的資金投入以及科學合理的引導方式,以吸引各種不同的社會力量主動參與到成人教育中,實現全民化,引導人們樹立“愛學習而學習,想學習而學習”的觀念。多種途徑的全面終身成人教育模式。社區大學、業余大學、開放大學等多種形式的已高校資源為依托的成人教育,使得一般的成人教育與常規的高等學校教育一體化,無歧視、無等級差別,保證成人教育能夠全民化、有序的、可持續地發展。

全民終身教育下的高校成人教育轉型

在該理念下,高校成人教育應堅守學習是一種生命成長的原則;體現要生存、發展,就要終身不斷學習的觀念。為了使這些新的理念得以貫徹,高校成人教育就應以人為本,以成人的需求為立足點,以成人個體的素質提高為核心,構建成人教育的管理體制和課程體系。普通教育強調的是學科體系,強調按照學科體系來塑造理想中的學生,在高校成人教育這里則應該轉化為根據學生需要來設置課程、安排教學內容。普通教育管理趨向統一,而成人高等教育則應趨向自由,要在管理體制上給成人受教育者比普通受教育者更多的自主空間。新世紀的高校成人教育呼喚著一種新的教育理念與實踐發展范式,結合我國當今成人教育現狀及未來發展目標,筆者認為高校成人教育可以大膽改革創新,真正為學習型社會發揮應有的功能與作用。打造“學分銀行”,構建開放式的教育模式。以學歷教育為主的高校成人教育已無法適應新形勢下的成人教育發展變化,高校成人教育如何走出困境,破繭而出?實行開放式的教育模式勢在必行。針對成人教育學生文化基礎薄弱、學習動力不足、層次參差不齊的特點,可在人才培養和考核方式上改革,實行職業教育和普通教育互通,職前教育和職后教育銜接,學歷教育和非學歷教育結合,建立開放靈活、選擇多樣、學有所教的教育“立交橋”,建設“學分銀行,”實行學分制。要對通過非學歷、非正規、非正式教育的途徑獲得的學習成果給予重視,進行學分認定,在學習成果的認證、轉換等方面建立相關制度,降低門檻,從學生實際出發,貼近“教育是為了培養人”的本質,滿足成人教育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打造“社區學習平臺”,構建多元化的教育模式。社區教育的目標與終身教育的理念相吻合,它們都強調將教育納入社會大系統中,成為社會成員共有的職責、權力和義務,營造人人皆學、時時能學、處處可學的社會氛圍,最終實現以改善生存境遇、提高生活質量、提升社會整體素質、實現人的幸福需求的目的。它們體現了社會教育化和教育社會化的辨證統一。終身教育為社區教育提供理論指導,是社區教育的立足點和歸宿;社區教育為終身教育的實現奠定現實基礎,是終身教育的切入點和抓手。因此,高校成人教育應走進社區,貼近社區,實現高校資源與社區需要的有效整合,讓社區成員在高校成人教育版塊中能隨時“感受學習、”“體驗學習、”“實踐學習、”“終身學習。”開設“課程超市”,建設多內容的教育模式。終身教育最早是由法國成人教育家保羅•郎格朗于1965年提出的,他在《終身教育引論》中指出:終身教育是指人的一生的教育與個人及社會生活全體的教育的統合。當前的高校成人教育培養目標單一而死板,因此,基于終身教育理念下的高校成人教育應立足的人的本質需求,從“德、智、體、美、勞、藝”等多重角度開設課程,不僅立足專業知識,還要注重實踐能力和專業技能的培養、職業道德的樹立、成人教育校園文化的塑造、生活的需要,尊重人本的需求,提升培養質量,重在“學,”將成人教育課堂打造成精致型、多校化的“課程超市,”并且立足學生們的實際困難,實行彈性學制,解決工學矛盾,因人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