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代詞語在對外漢語教學的必要性

時間:2022-08-10 09:08:30

導語:借代詞語在對外漢語教學的必要性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借代詞語在對外漢語教學的必要性

【提要】詞匯是學習一種語言的基礎,它是漢語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詞匯教學的目的是使學生掌握詞語的意義和用法。詞匯教學的效果影響著學生聽說讀寫等各項技能的發展和整體語言水平的提高。留學生在中高級階段,已經開始掌握一定數量的借代詞語,受借代詞自身特點以及教學傳統等因素影響,教師缺乏正確的詞匯教學意識,在教學中對借代詞語多采取“一帶而過”的做法,借代詞語的教學經常被忽視和簡單化地處理。隨著時代的推進,多媒體時代的到來,在媒體平臺上,借代詞語的出現頻率也大大增加了。為改變當前借代詞語教學現狀,使留學生準確地理解、正確地使用借代詞語,本文結合對外漢語詞匯教學實踐,談談借代詞語的對外漢語教學。

【關鍵詞】借代詞語;詞匯教學;對外漢語

一、借代詞語

什么是借代?簡單理解為借相關的人或物代替另一人或物。兩者之間有著必然的聯系,這種聯系可通過聯想使兩個事物發生關聯。從造詞的角度來看,運用借代方式,語素或語素的結合體能體現借代性質的詞語為借代詞語。借代詞語具有借代的三要素:借體、本體、相關性。有觀點認為,一切事物都是普遍聯系的,這種聯系是客觀的,普遍的。因為有了這種客觀存在的聯系,才為借代的產生以及運用提供了基礎,使本體和借體之間建立了相關聯系。借體代替本體出現,使用借代詞語時,可以使人或物的特點更加鮮明,增強了語言的形象性,很生動,又很形象,有時又帶有一定的幽默感。但是,有時因為語言使用的范疇不同,這種聯系還需要得到使用這種語言的民族和國家普遍的認同。

二、借代詞語的教學

在對外漢語課堂中進行借代詞語教學時,首先在生詞表或課文中出現的是事物的借體,留學生學習借代詞語的過程是借體—→聯想—→本體。教學時可以先從學生的思維過程入手,其過程也是借體—→聯想—→本體。學生在學習借體時,第一步首先明白理解這個借體的詞匯意義是什么,第二步再根據他自己的經驗對這個借代詞語進行解讀。解讀的過程需要經歷一個搜索、尋找、匹配的過程,這個過程就是一個聯想的過程,選擇出一個恰當的、合適的本體來進行替代,從而能理解借體想要表達的一種意思,才能更好地理解本體是什么。一般的借代詞語常常出現在中高級的教材中,少數會在初級漢語教材中,就是因為當出現借體后,需要通過聯想這個過程,由于生詞量達不到,留學生找不到可以與之匹配的合適的詞語,導致不能很好地理解課文的內容。在中高級教材中,經常出現的是以特征標志代本體的例子,即借體為本體的某一特征,或標志代替整個本體事物,比如以服飾特征代本體。比如“可愛的‘白衣天使’和可愛的‘紅領巾’”,“白衣天使”代替護士、大夫,“紅領巾”代替少先隊員,這是以職業或官職代本體;“她就是這里有名的‘豆腐西施’”,這里以職業代指人;或者以顏色代本體,如“那個‘金發’是瑞典人”;等等。在教材中出現的是“白衣天使”“紅領巾”“豆腐西施”“金發”,都是事物的借體。借體出現后,留學生要首先明白理解借體的意義。為什么是“白衣”?為什么是“天使”?因為在中國的醫院里,大夫和護士一般都穿著白色的衣服。“紅領巾”是什么?紅領巾是中國少年兒童上學時佩戴在胸前的紅色絲綢狀的標志。“西施”又是誰?美女嗎?和豆腐有什么關系呢?明白借體的意義后,第二步就是找到這個借代詞語中借體和本體的聯系。首先還是要先想到這個詞語的特點是什么,即借體和本體兩個事物之間最突出的、最明顯的關聯是什么。前面提到過,事物是普遍聯系的,每一個事物都與其他事物有多個方面的相互關聯,但是能引起人們注意的,則往往是其中最明顯的、最突出的那一個。那么能表示這個最突出特點的詞就可能成為借體,可以用來間接地表示本體。“大夫護士”和“天使”有什么關聯?“紅領巾”和“少先隊員”有什么關聯?“天使”是上帝派到人間來治病救人的,天使們純潔、善良,富有愛心,救死扶傷。人們都喜歡把大夫和護士比喻成“白衣天使”,也正是因他們身穿白色工作服﹐從事救死扶傷的神圣事業,給人類帶來希望,這是他們共同的特點。“天使”的工作不只一種,但和大夫護士之間的關聯就是“救死扶傷”,這種借代詞語一般留學生比較容易理解。在教學中要提示學生,對這種聯系的挖掘要從各個角度找到最明顯、最突出的那個關聯。這種關聯必須是大眾所認可的,留學生可以根據生活經驗就能聯想到。再比如“紅領巾”這個借代詞語,它是具有中國特色的一個借代詞語,只有中國的少先隊員佩戴“紅領巾”,“紅領巾”是中國少年先鋒隊隊員佩帶的標志。因為它是紅旗的一角,是中國無數革命先烈用鮮血染紅的,所以顏色采用國旗紅,可用布、綢、緞等材料按照標準制作、佩戴。這種有中國特色的借代詞語,留學生一般通過“紅領巾”不容易直接想象到“中國少先隊員”,這種聯系的角度為“一對一”形式的,需要教師在出現這個借體時把它和本體之間的關聯具體地講解出來,才能讓留學生明白其中具體的關聯。在展示這種關聯時,一般可以通過圖片展示法,很形象,很直觀。有時在對外漢語課堂中,圖片展示法可以在目的語和留學生的知識背景之間建立較為直觀的聯系。比如“白衣天使”“紅領巾”“豆腐西施”“金發”,這些靜態的圖片,盡量減少留學生學習過程中對詞語產生的歧義。如果有些借代詞語是有故事性的,也可以通過小視頻來展示,這種動態的展示也可以更好地詮釋借代的本體和借體。

三、借代詞語在對漢語課堂教學的必要性

對于同一個借體,每個學生理解的程度不同。在學習的過程中,由于個人的生活經歷、知識儲備、各國的文化差異等諸多方面的不同,必然會在學習的過程中出現對借體理解不同的情況。如果學生不能或不完全能理解借代詞語要表達的意思,那么就會造成交流不暢;相反,如果學生不但能理解借代詞語的意思,還根據自己已有的知識儲備引發了更高層次的聯想,比如聯想到相關的歷史、典故、傳說等等,那么學生能從中獲得更好的閱讀體驗。這就對中國文化的了解程度有了更高的要求。有些借代詞語需要許多的文化知識支撐,詞匯教學可以與文化教學相結合。如唐詩“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中,用“帆”代替了船,如果不了解中國文化,怎能通過對天門山景象的描述,感受到李白自由灑脫、無拘無束的性格!《紅樓夢》作為四大名著之首,是一部極具世界影響力的小說,它凝聚著漢語的魅力,有很多留學生非常喜歡《紅樓夢》。在《紅樓夢》的第一回中就有“我堂堂須眉,誠不若彼裙釵”,“須眉”是誰?“裙釵”又是誰?“須眉”中“須”是胡須,“眉”是眉毛,通過面部特征可以聯想到“男子”;“裙釵”是指裙子和頭釵,通過衣飾特征又可以聯想到“古代女子”。通過借代詞語的學習,學生賞析了中國文化,更加了解了中國文化,更加深入地學習了漢語,對漢語之美,對漢文化之美的審美得到了大大地提高。學習語言的目的是能夠交流溝通,學生通過借代這種方式學習借代詞語,既是學習,又是一種審美享受。大量的借代詞是從中國幾千年的歷史、文化、典故和風俗沉淀中得來的,學生從這其中感受到了中國文化的變遷,在歷史的痕跡中,體會到了漢語之美。借代詞語是極其珍貴的文化財富。對外漢語課堂教學中,對借代詞語的教學研究較少,對借代詞語的認識還很有限,需要教師在教學中培養學生對學習借代詞語這類帶有修辭格的詞匯先有一種思維上的認知,然后對其內在的具體含義進行搜索和關聯。同時,教師更要結合中國文化的內容,幫助留學生更加深刻地了解中國,熱愛漢語的學習。

參考文獻

楊德峰2001《試論修辭教學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地位》,《修辭學習》第6期。

劉艷萍2004《現代漢語借代詞研究》,濟南:山東師范大學學位論文。

王希杰2004《借代的定義和范圍及本質》,《畢節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第6期。

陳光磊2006《修辭教學與對外漢語教學》,《修辭學習》第2期。

侯穎2012《漢語國際教育中修辭教學》,《海外華文教育》第1期。

劉珣2014《“功能—結構—文化相結合”的漢語教學理念再思考》,《國際漢語教學研究》第2期。

李秋花2014《關于對外漢語教學中修辭教學方法的探討》,《廣西外國語學院學報》第18期。

池丹丹2015《對外漢語修辭辭格教學研究》,揚州大學學位論文。

作者:楊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