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機企業并購研究論文

時間:2022-03-30 06:49:00

導語:金融危機企業并購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金融危機企業并購研究論文

2008年,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金融危機席卷全球,這場危機對實體經濟造成巨大打擊,大批工廠倒閉、工人失業、人們的購買力急劇下降等問題相繼出現。危機對我國也產生一定影響,大批出口型企業最早感受到了危機的到來,抗風險能力較弱的企業面臨著困境。而另外一些企業在面臨危機的同時,認為挑戰中蘊含著機遇,它們開始對出現困境、價值縮水甚至即將倒閉的企業實施并購,開始了新一輪的行業洗牌。

企業并購是企業以現金、證券或其他形式購買取得目標企業的部分或全部資產或股權,以取得對該企業的控制權的一種經濟行為。與企業內部資本積累相比,并購是企業急劇擴張的手段之一,從而幫助企業形成規模經濟,降低交易成本,增強企業在行業中的競爭能力等。然而,企業的并購行為并非理論上如此完美,特別是在全球遭受金融危機的環境下,企業在并購及整合的過程中仍會遇到諸多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目標企業產權不明晰

目標企業所有權的清晰是企業實施并購的前提。金融危機的到來,不同性質的企業都受到沖擊,當目標企業是國有企業時,在理論上該企業的所有權歸全民所有,而實際上它屬于政府主管部門所有,所以,當并購行為發生時,實施并購的企業不僅要考慮企業與企業之間的關系,還要考慮企業和政府之間的關系。同樣,對于集體產權的企業,由于其所有者也帶有“準全民”性質,在并購過程中所有權的問題也成為焦點之一。雖然我國已明確提出建立產權清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的現代企業制度,但這畢竟需要一定時間來完善。所以,目標企業所有權的模糊影響了企業并購行為的發生。

二、財務風險

首先,資產評估風險。若目標企業是國有企業,其資產評估要經過國有資產管理部門的評估及認可,評估的重點往往偏重于賬面價值和成本性支出,忽略了無形資產的評估,往往對一些沉沒成本不能正確地確定其價值。而非國有企業的評估要借助會計師、審計師事務所等中介機構,而這些機構能否遵循誠信原則是至關重要的,由于從業人員素質參差不齊,往往會導致評估結果偏離目標企業的真實價值。如果目標企業是上市公司,則其真實價值來源于更多的信息,而我國上市公司披露信息不充分,會計師事務所提交的審計報告又含有較多水分,嚴重的信息不對稱是目標企業的資產價值和盈利能力很難被精確地估算出來。

其次,流動性風險。并購占用了企業大量的流動性資源,企業的變現能力變弱,一旦外部環境突然變化,企業的資金鏈就會斷裂,若融資能力不暢通,則會影響企業的日常經營。

再次,支付方式風險?,F金支付雖然簡便,但它會降低并購企業的流動性,同時,目標企業不能擁有新公司的股權。所以,這種簡便易行的方式并不被并購雙方普遍接受。換股雖然具有成本較低、目標企業可以分享企業合并后的盈利增長、延遲繳納資本利得稅等優點,但同時也具有程序復雜、削弱大股東的控制權等缺點。

三、中介機構不完善

企業并購行為在本質上如同商品買賣,要在市場上進行交易,從而并購雙方都要付出交易成本。人們在交易的過程中都希望成本最低,而企業并購無論在內容、形式及程序上都要比商品交易復雜得多,而且涉及到方方面面的知識,諸如管理學、會計學、經濟學、法律等相關學科,從而并購雙方都會付出很大的代價,若此時存在專門的中介機構來幫助買方尋找最低價,幫助賣方尋找最高價,并提供相應的咨詢服務,就會降低并購雙方的交易費用,并避免道德風險的發生,所以在信息不對稱的市場中,權威性中介機構的存在就顯得尤為重要。投資銀行就是很好的中介,具有專業知識及豐富的經驗,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并購雙方的交易成本。而在我國企業并購特別是大型國有企業的并購基本上是由國家相關的行政部門完成,市場喪失了功能,效率相對較低,所以,充分發揮市場的作用,大力發展中介機構成為解決問題的關鍵。

四、目標企業的職工安置問題

實施并購的企業往往更關心目標企業自身的市場價值,而忽略了職工的安置問題。企業在實施并購后從組織機構、人員配備、企業文化等都要進行整合,而人員的安置又尤為敏感,全盤吸收,往往代價太大;分流安置,這種近乎于爆破式的變革必然會引起一部分人的不滿進而影響企業的社會形象;競爭上崗,那么競爭的標準又是什么;對于離退休人員又該如何安置呢?金融危機的發生,使各國空前重視就業問題,若此時實施并購的企業大批裁員,必然會引起政府和公眾的關注,從而影響企業的社會聲譽。

以上幾個方面是在企業并購中出現的比較突出的問題,而并購后企業文化的整合、政府相關部門應扮演的角色、地方保護主義思想等問題也會隨著并購行為的發生而顯現。但企業并不會因為這些矛盾的出現而減少甚至消滅并購行為,畢竟,并購是企業急劇擴張的有效手段之一。所以,為了更加規范企業并購行為,達到實施并購企業的預期目標,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明晰產權,加快國有企業改革,建立現代企業制度

政府應該以怎樣的身份出現在經濟社會中,是“裁判員”還是“運動員”?這也正是困惑了我們幾十年的問題,隨著我國明確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政府開始從一些行業中推出,回歸到“裁判員”的身份。政府在企業并購中的重點應是產業結構的調整及優化。所以,國有企業的首要任務是政企分開、明晰產權,這也是國有企業并購行為發生的前提。為了達到規模經濟,發揮協同效應的目的,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就成為必然要求。

(二)財務風險的防范及控制

1.加強信息的對稱性,合理確定目標企業的價值

實施并購過程中目標企業的價值評估發生偏離的根本原因在于并購雙方的信息不對稱。目標企業信息暴露的不充分、信息質量低,實施并購的企業獲取信息途徑過窄。若目標企業是國有企業,其資產評估主要由國有資產管理部門完成,評估過程中更重視賬面價值和成本支出,相對忽視盈利能力,所以應該讓實施并購的企業參與到資產評估中。若目標企業是上市公司,其信息應進行充分披露,從而幫助實施并購的企業對目標企業的經營環境、盈利能力、資產價值做出準確判斷。針對非上市企業,實施并購的企業也應進行充分的準備,在獲取足夠信息的基礎上作出準確的判斷。

2.合理安排支付方式,降低融資風險

在企業自有資金充足,同時其股票價值又被低估的情況下,可以考慮現金支付。若實施并購的企業對未來發展狀況信心十足,則可以采用以債務為主的混合并購方式,這種方式同時可以減少稅金的繳納,從而降低企業的資本成本。當實施并購的企業資產負債率較高,流動性較差時,可以采用換股的方式,但這種方式有可能導致并購企業的控制權被削弱。

(三)進一步完善中介機構

市場經濟的發展離不開中介機構的完善,而企業并購活動又是一種極其復雜的交割活動,中介機構的成熟可以降低并購雙方的交易成本。這里重點要發展的中介機構主要是指投資銀行、會計師事務所和律師事務所。

投資銀行市場化。我國目前企業并購多是由政府主導的,投資銀行僅僅提供相關資料,其巨大的潛力并沒有得到充分發揮。投資銀行作為企業并購雙方的財務顧問,可以加強信息溝通,幫助實施并購的企業尋找最低價,幫助目標企業尋找最高價,提供相應的財務支持。

會計師事務所可以對目標企業進行資產評估,而我國目前的會計師事務所還處在發展階段,在不斷完善硬件設施的基礎上,如何建立起他們的誠信體系才是至關重要的。所以,會計師事務所只有在完善內部治理結構、強化激勵監督機制、規范規章制度等前提下才能不斷充實發展,提高資產評估的客觀性,保障市場經濟的正常運行。而律師事務所可以憑借他們豐富的知識及廣泛的經驗為并購雙方提供相應的法律咨詢,避免了并購雙方因為對于法律法規的不熟悉而增加交易成本。

(四)充分重視企業并購后的整合

在整合的過程中,人力資源的整合尤為重要。企業在實施并購時往往更看重目標企業自身的市場價值,而忽略相關成本的付出,如目標企業員工的安置成本。不同企業的員工所持有的價值觀念、文化理念有所差別,所以,要想充分發揮人力資源的作用,就要先對文化進行整合,將新企業的價值觀念通過各種方式深入人心。然而,員工的素質千差萬別,對于實施并購的企業來說,吸收被并購企業的所有員工將是巨大的成本付出,所以,并購企業一般對目標企業采取分類措施。例如,經過一段時間的查看期,對于不能勝任本職工作的員工實施一次性買斷,對于合格者進行“競爭上崗”,對于優秀的人才要重用,但這幾種人員調配應采取漸進式的方式,避免引起企業的巨大波動。

我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把企業并購看作是應對金融危機的措施之一,通過并購來促進產業結構的調整、優化資源的配置、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等。所以,很多企業將金融危機的到來視作企業并購的最佳時機,但我們也看到,機遇中同樣蘊含著挑戰,實施并購的企業只有在明晰目標企業的所有權、準確評估其價值、妥善安置目標企業員工等問題的基礎上,才能化挑戰為機遇,順利實施并購,達到迅速擴大規模發揮協同效應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