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企業會計制度存在問題及戰略分析論文
時間:2022-12-07 04:34:00
導語:金融企業會計制度存在問題及戰略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2001年底由財政部頒發的《金融企業會計制度》遵循了國際會計準則協會關于“實質重于形式”和“充分審慎性”的會計原則,對金融企業的資產和負債重新進行了定義,同時給予企業會計人員較多的職業判斷權,更加注重會計核算的全面謹慎性和會計信息的高質量性,對防范金融風險,提高金融企業會計披露的透明度,起到了推動作用。由于《金融企業會計制度》的大部分規定和內容是同國際慣例相吻合的,它的頒布和實施,也標志著我國銀行業會計標準在會計要素定義、確認和計量、財務報告體系等重大方面基本實現了與國際會計慣例的一致和協調,并對實現金融企業會計標準的國際化、提高我國銀行業的會計信息在國際資本市場上的認可程度邁出了一大步,為我國銀行業與國外銀行的橫向對比奠定了堅實的會計基礎。但是,由于金融體系自身的復雜性和《金融企業會計制度》對銀行自身職業判斷權的放大,導致了其在執行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
一、現行會計制度存在的若干問題
1、應計貸款和非應計貸款分類的差異性
按照《金融企業會計制度》的規定:貸款本金或利息在逾期90天沒有收回的貸款應作非應計貸款核算,其已入賬的利息收入和應計利息予以沖銷。但由于該制度未對計息期間做強制性規定,可能會導致同樣的貸款由于計息期間的不同,銀行披露的會計信息存在差異,從而削弱會計信息的可比性。如甲、乙兩銀行同時在1月1日向丙企業發放貸款,甲銀行采用月度計息,乙銀行采用季度計息,倘若丙企業在1月31日不能支付利息,那么,在4月末該筆貸款在甲銀行業已歸入非應計貸款核算,但該筆貸款在乙銀行仍然處于正常的應計貸款科目核算,雖然該筆貸款在兩行狀況并無差異:均不能支付利息且呈連續狀態。從而導致銀行在會計信息披露的差異性,不能正常反映自身的經營狀況。
2、措辭不嚴謹導致會計處理的無所適從
根據《金融企業會計制度》規定:短期債券投資的利息,應當于實際收到時,沖減投資的賬面價值。可見短期債券投資利息按照收付實現制核算。同時該制度又規定:金融企業應當在期末時對短期投資按成本與市價孰低計量,這樣,減值準備的計提確認的權責發生制與短期債券投資利息確認的現金收付實現制形成了制度反差,在同一制度中反映了兩種不同的確認標準導致了會計處理的無所適從。例如銀行在3月投資A債券30萬元,4月A企業宣布支付利息3萬元,并于5月收到,此時A債券的賬面價值為27萬元,倘若6月末A債券的市場公允價值為28萬元,那么此時銀行對A債券價值的核算則陷入兩難局面:會計報表列示27萬元則不合會計制度的規定;若列示28萬元則不合謹慎性原則。其實我們只要將短期投資的期末計價改為“金融企業應當在期末時對短期投資按賬面價值和市價孰低計量”則可以很好的解決短期債券的期末計價問題。
3、債券收入的歸類問題
按照1995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業銀行法》的規定,債券投資同發放貸款一樣是商業銀行的重要業務之一,同時從商業銀行資金的運用情況來看,不外是發放貸款和投資兩種,因此,銀行業債券投資收益采用同一般企業的列示方法(投資收益歸屬于營業外收入)則有不妥:一則商業銀行運用資金一般為信貸投放和債券投資,債券投資的收益占收入多為20%以上,將其列示為營業外收入容易讓人誤解為我國銀行業主業不突出;二則銀行業的利息支出為最重要的營業成本,其間有相當部分為債券資金的占用成本,如果將債券收益列示為營業外收入則容易導致收入與成本不配比,不利于進行損益分析。因此我們可以通過修改會計報表的格式來解決債券收入的問題:在利潤表中將投資收益上移至利息收入后面,同時將營業利潤的公式修改為:營業利潤=利息收入+投資收益利潤總額+其它業務收入-營業成本-營業費用-其它業務支出。
4、資產減值導致的利潤調節問題
由于現行金融會計制度明確規定:當期應計提的資產減值準備如果高于已計提資產減值準備的賬面余額,按照其差額補提減值準備;如果低于已計提資產減值準備的賬面余額,按其差額沖回資產減值準備。同時,我國證券法規定上市公司連續三年虧損則退市處理,由此導致了不少上市銀行利用資產減值作為利潤的調節杠桿,通過“計提”和“轉回”的賬面游戲,誤導投資者的選擇。在財政部2006年2月15日新頒布的《企業會計準則》中通過明確規定“已經計提的資產減值準備在以后年度不得轉回”來避免企業利用減值準備來調節利潤,但這未免有矯枉過正之嫌,規定減值準備不得轉回則不符合資產自身的定義,其實我們通過嚴格規定資產減值準備的計提條件和資產減值準備轉回的條件則可以使利用減值準備來調整利潤的情況得以改觀。
5、短期債券投資收益的入賬時間問題
對于非金融企業來說,由于短期投資一般金額較小,流動性較強,投資收益于實際收到時確認無可厚非。但對于銀行業來說,為保持資金的流動性和收益性,其擁有的短期債券投資較多,如果采用收付實現制確認投資收益則不太符合實際:一來銀行業持有的短期債券多為國債或金融債券,違約風險較小,且利率多為固定,適宜按期計提收益;二來短期債券投資所承擔的存款利息支出多為按期計提,債券投資收益采用收付實現制則明顯收入成本不配比;三來短期債券投資收益采用收付實現制容易造成銀行業利潤的期間波動起伏太大,不符合銀行業穩健經營的原則。因此,我們根據會計信息質量的“重要性”原則和銀行業“穩健經營”的原則,可以對短期債券投資收益采用按期計提的權責發生制原則予以確認。
6、短、長期投資的劃轉條件不明確
《金融企業會計制度》規定:“金融企業改變投資目的,將短期投資劃轉為長期投資,應按短期的成本與市價孰低結轉,并按此確定的價值作為長期投資新的投資成本。擬處置的長期投資不調整至短期投資,待處置時按處置長期投資進行會計處理”。按照制度的理解:短期投資的劃轉的條件在于“改變投資目的”,而由于缺乏必要的現實標準,在實務操作中難以把握。而在現實中,由于短期投資在期末必須按照成本和市價孰低提取減值準備,相對來說長期投資計提準備的要件嚴格得多,因此,銀行的財務部門會在短期投資市價持續下跌時完成短、長期投資的劃轉來規避短期跌價準備的計提,從而達到調節利潤的目的。
7、對金融衍生工具的關注程度不夠
金融衍生工具作為現代金融發展的產物,種類繁多,結構復雜,會計處理難度較大,同時具有收益不確定性、高杠桿性、高風險性等特征,已經成為銀行業新的利潤增長點和風險規避工具。但在現行《金融企業會計制度》中只是簡單在第一百四十條提及“對于外匯交易合約、利率期貨、遠期匯率合約、貨幣和利率套期、貨幣和利率期權等衍生金融工具應說明其計價方法”,并未對金融衍生工具的計價和披露做出統一的規定,因此,國內銀行一般將其作為會計報表的附注作一般性披露,難以客觀的確認銀行業的風險。
8、與稅收制度的銜接問題
2001版的《金融企業會計制度》遵循會計的穩健性原則規范了銀行業對貸款損失準備的計提。但現行的稅收制度仍然按照“期末貸款的1%差額計提的貸款損失準備可以在計算所得稅中扣除,對實際計提超過1%的部分調增應納所得稅額”,由此導致不少金融企業出于利潤考核的考慮對金融會計制度執行不嚴。當然最根本的解決方法是國家稅務部門對稅前的“呆賬準備金”抵扣額進行調整。但目前我們可以通過在金融會計制度中明確:對由于會計政策與稅務規定不一致產生的所得稅差異允許單列科目“遞延所得稅”處理,同時將該科目歸屬于利潤分配項下做增項理,以此來激勵銀行采用金融會計制度的規定。
二、《金融企業會計制度》的對策分析
2001年度的《金融企業會計制度》基本適應了當時銀行業發展的需要,但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加快和中國銀行業在加入WTO時關于銀行業開放承諾的逐步兌現,現行會計制度的不足之處便顯示了出來:外資銀行的加入帶來的國際會計準則接軌問題;衍生工具的計量問題等等。因此我們可以通過進一步在理論和制度上予以完善,做到與時俱進適合銀行業發展的需要:
1、減少金融企業的選擇權,以提高會計信息質量的相關性
其實,早在二十世紀末,在美國的會計理論界就展開過“會計藝術論”和“會計制度論”的爭論,前者認為應當給予會計人員更多的會計判斷權和選擇權以促進會計學理論的發展;后者認為應當減少會計人員的判斷權和選擇權以維護會計信息的可比性和相關性。2001年的“安然會計造假”事件讓這次爭論劃上了句號:美國國會2002年通過了“薩班斯-奧克斯利”法案對現行的公司和會計法律進行了多處重大修改,以減少會計人員的價值判斷來強化了當局的監管。而我國近年來上市公司年報的不斷調整和不斷出現的會計差錯也從側面映射出會計判斷和會計政策選擇權過多會削弱會計信息的質量。美國會計學界的價值形態的變化或許值得我們借鑒。
2、注重銀行體系的特殊性,如實反映金融企業的財務情況
與一般工商企業比較,金融企業的行業有著自身的特性,如果單純地按照一般企業的會計處理方法套用在銀行上,則容易令人誤解銀行體系的財務狀況,尤其在涉及到主營業務上。例如對投資收益按照一般工商企業屬于非主營業務,歸屬于營業外收入是正常的;但投資收益原本就是銀行的主營業務之一,倘若套用一般企業的歸屬方式則會影響外界對銀行的公允評價。同樣,在對短期投資收益的確認上也有必要考慮銀行的特殊情況。公務員之家
3、完善會計制度、準則建設,適應銀行業發展狀況的需要
近年來,中國銀行業的發展用日新月異來形容并不為過,尤其是在外資銀行加大對中國市場的關注程度后更加帶動了金融衍生工具的不斷創新,同時,由于立法的滯后性,導致現行《金融企業會計制度》對金融衍生工具的計量和披露的關注程度不夠,而金融衍生工具大多只是一種合約,它只產生相應的權利和義務,實際的交易事項可能尚未發生,從而與歷史成本計量原則不符,因此在資產負債表內不能夠具體量化,企業多在資產負債表的附注中提及,進而掩飾了銀行業的潛在風險,難以為投資者提供全面的財務信息。因此,銀行業的發展對會計制度的同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目前情況下,可以通過根據新出現的情況進行新準則的制定來予以補充。
4、明確會計人員的綜合素質,強化職業判斷水平
職業判斷能力的強弱是一個會計人員綜合素質的反映。《金融企業會計制度》在許多方面必須依賴于會計職業判斷,尤其是金融衍生工具的計量更是如此:新頒布的《企業會計準則——金融工具列報》和國外關于金融衍生工具的計量都是以市場的公允價值為基礎,而公允價值在很大程度上需要會計人員的職業判斷能力,倘若能夠在《金融企業會計準則》中明確“凡是與會計職業判斷的運用有關的、使信息使用者對企業財務狀況的判斷產生重要影響的信息均應在財務報告中做出全面陳述”,則可以督促會計從業人員加強職業判斷能力的學習和提高,從而為如實、客觀的反映銀行業財務狀況提供必要的保障。
結束語:總體來說,2001年版的《金融企業會計準則》作為規范金融企業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行為以及保證會計信息質量的法規,為實現政府部門、社會公眾以及投資者客觀評價銀行業的狀況提供了基礎,基本適應了銀行業的發展需要,但金融衍生工具的不斷創新和外資銀行的大舉進入則對我們的會計準則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就需要我們不斷研究出現的新問題、新情況,加強新準則的研究制定工作,以便更好的確認、計量以及披露銀行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
- 上一篇:農村物流特殊性分析探討論文
- 下一篇:城市土地規劃經營策略研究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