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發展過快成因及對經濟的影響

時間:2022-10-09 02:56:32

導語:電商發展過快成因及對經濟的影響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電商發展過快成因及對經濟的影響

摘要:電子商務從開始發展至今,對傳統實體經濟形成了不可估量的沖擊,其結果是進一步拉大我國東西部經濟差距,造成經濟市場的過度競爭,加重城市市民的“懶漢效應”。本文先簡述當下電商的發展狀況,然后描述我國電商發展過快的三點原因,最后再描述我國電商對經濟的三點影響。

關鍵詞:實體經濟;過度競爭;懶漢效應

一、我國電商的發展現狀

電商作為一項新興網絡技術與商業的結合體,其簡化的程序、便捷的操作、時髦的方式,在一開始就贏得了很多城市市民的青睞。但是電商的不斷發展,卻也展現出很多現實的問題。首先是電商下的商家利潤低,大部分零售商家利潤不足10%[1]。其次是電商將市場供給資源過度集中在沿海一帶,導致地方資源嚴重匱乏,經濟發展呈現非良性發展。隨著電商將資源過分集中,國家稅收來源也受到影響,長此發展下去國家稅源會變得單一,加大征稅風險程度。所以,網購并非是國家實現商業現代化的治本之術,實體經濟依然有它的合理存在價值。

二、我國電商發展過快的原因

(一)政府大力支持。在我國,一個新興事物的發展離不開政府的大力支持。現在政府對電商的各項稅收優惠扶持,是我國電商過快發展的首要原因。電商每年向政府繳納大量稅負以后,政府利益的短視效應更容易發生,而忽略了整個經濟穩定增長的來源,更多的是來自于應用電商平臺的無數實體商家所做貢獻。由于經濟源頭利潤降低,在長遠看來,其對經濟總體增長貢獻率會不斷降低。在國內由于阿里巴巴集團的出現,很多內地大型批發市場開始不斷呈現出萎靡,甚至關門倒閉的現象——例如成都荷花池批發市場、南充市光彩大市場、樂山市長江市場等。在政府大力支持電商的背后,是因為要求一系列經濟指標達標,而通過電商這種快速進賬方式,能有效地解決這一問題,從而忽略了長遠市場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來源———實體經濟。

(二)“網購文化”的興起。現代城市化的標準是數字化,新一代人為了追趕這種潮流,將各種生活方式都向數字化靠攏。電商,正是選中了這一新興消費群體,將其作為潮流的代表,然后引導整個社會群體進行網購,造就一種“網購文化”,視那些不進行網上購物的行為為落伍。加上人的慣性思維和宣傳效應,網購也就開始流行起來。

(三)民眾對特殊商品的追求。對千奇白怪的商品的角逐是讓電商發展起來的根本動力。特定人群對特定商品的需求(如Cosplay服裝道具、特定款式的手鏈項鏈等)造就了電商根基的牢固。從過去人們拿票據換商品,到改革開放以后的商場超市選購,最后到今天的閉門不出網購。人的需求欲望被無限地擴大,常規商品已經不能滿足人們內心膨脹的欲望。大部分電商針對人們的特殊怪癖進行設計,然后通過網絡渠道聯系商家完成交易。

三、電商對實體經濟的影響

(一)電商造成“懶漢效應”。懶漢效應:是指人因為長期習慣于某一種商品或服務,導致其在今后的商品或服務選擇過程中,不愿意去改變這種已經形成的習慣,而養成一種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不良效應。不管是電商的B2B服務模式(商家對商家)或B2C服務模式(商家對顧客),都是以快捷方便、送貨上門為準則。一旦習慣于網上購物,很難再將顧客購物習慣改變。從小鉤針到串珠,從耳機到各類家電,電商的出現不只是吸引顧客,而是從根本上改變了顧客的購物方式,并養成更多的“城市懶漢”。而這種方式不管證明是否有效,都會被“懶漢”接受而難以更改。有些商品的購買(譬如樓下超市購買一雙鞋襪)如果用傳統方式購進,可能會節省顧客時間成本也讓本地商家有利可圖。而如果采用網上購物方式,不但可能會增加社會不必要的交易成本(如運費),還容易增加購物者所花費的時間并相應降低內地商家的客源。當顧客習慣網上購物以后,不管這種方式是否“理性”,“懶漢”顧客都不再會選擇其他更加理性的方式,從而進一步使得“理性人”向“非理性人”的轉變而“劣幣驅逐良幣”,最終出現電商平臺的壟斷。

(二)電商造成經濟發展失衡。經濟發展的失衡,是電商帶給我國的第二大沖擊。現階段,我國經濟的發展主要集中在東部沿海一帶,而這一經濟的過分集中也離不開電商的推波助瀾。“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和“西部大開發戰略”在電商盛行的今日,仿佛也只是一種空虛的口號。地方經濟的發展需要借助第三產業的大力推進,僅靠第一、第二產業所提供的支撐,難以維持地方的經濟發展。而電商卻在第三產業上尤為活躍,特別是在小商品經濟市場的供給方面,電商平臺本身不生產產品,卻將無數商家合并血拼,沿海無利而內地也無利就是減價商品在電商平臺出現的后果。尤其“淘寶”出現以后,更是將內地小商品經濟市場推向崩潰的邊緣。而這種現象還會引發經濟學的“破窗效應”,即讓已經糟糕的狀況變的更加糟糕[2],從東西部地區發展嚴重失衡。

(三)電商造成過度競爭導致利潤薄弱。自古經商,都強調有利可圖,一分錢一分貨。可電商有意讓天下各種商品甩賣,毫無利潤可言。全國商品在電商平臺不斷甩賣,唯一能夠分出勝負的就是低價,“劣幣驅逐良幣”正是電商平臺給我們帶來的后果。許多商家為了促銷,毫不顧忌地生產假冒偽劣貨物供顧客選擇,其產品質量越來越差,都是因為商品利潤過度降低。凡是在淘寶開過網店的商家都知道,質量并不是考慮的首要因素,而如何在已經很薄的利潤上再去獲利則是優先考慮的要素。不經過中間商,直接通過廠家發貨只會出現商品價格更加低廉,最終出現廠家之間過度競爭。過度競爭,并不一定會促進效率反而會導致效率下降。淘寶通過電商平臺,將數以萬計的同類產品商家整合到一塊,然后將同類商品以價格排序的方式呈現給買家。這種信息化完全對稱的市場,對于商家來說,是個毀滅性的打擊。同類商品的選擇,大部分買家都會角逐價格更低的產品。在美圖泛濫的虛擬市場,價格的高低很可能決定著顧客的關鍵性選擇,過度的競爭不但不會讓價格趨向于商品本身的價值,而可能會讓價格低于其本身的價值(如甩賣現象)。小商家為了完成業績,比大型商家更容易虧本甩賣商品。這樣的做法損害了高質量大型商家的利益,讓“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不斷重復發生。這種價格的惡性競爭會跳出原有電商范圍,進入到實體經濟領域,讓整個經濟市場毫無利潤可言。交易的唯一獲利者,只有經營此平臺的電商本身(如阿里巴巴集團),難以實現社會公平。以目前的情況來看,網絡零售商家普遍的利潤普遍不足10%,乃至于網絡零售難以成為解決實體經濟的轉型之道,尤其是難以解決大型企業、工業、產業集聚地的發展問題。

作者:丁怡舟 侯發兵 單位:西華師范大學

參考文獻:

[1]李哲.將電子商務還給實體經濟[N].中國紡織報,2013-5-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