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城市商貿業的發展

時間:2022-11-15 11:19:00

導語:當前城市商貿業的發展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當前城市商貿業的發展

省際邊緣區是指兩個及兩個以上省級行政區域在交接處所構成的特定的地理空間,它在地理區位、資源條件、文化背景、產業結構、發展階段等方面具有明顯的同質性(仇方道,2009)。由于行政邊界因素的影響,邊緣區一般具有對基礎設施、經濟要素、產業擴張和市場等的“切變”作用,從而這些地區產生“邊界效應”。從發展特征講,省際交界地帶一般具有經濟的不發達共性和相對差異性等特征。關于邊緣城市的發展研究,也越來越受到關注。

服務業作為衡量一個城市發展的重要標志,其發展越來越受到重視。而商貿業作為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聯系生產和消費的紐帶,對城市的發展作用日趨明顯,而關于邊緣城市的商貿業發展研究卻甚少。徐州地處江蘇省北部,蘇、魯、豫、皖四省交界處,遠離省會,是典型的省際邊緣城市。徐州商貿業發展研究對省際邊緣城市商貿業發展研究具有一定借鑒意義。

一、徐州商貿業發展概況

徐州地處蘇、魯、豫、皖交界處,素有五省通衢之稱。由于遠離省會城市,商貿業受省會城市輻射作用較小。本文以經濟社會發展和產業聯系較強的淮海經濟區為研究區域,來研究徐州的商貿業發展。

(一)淮海經濟區概況

淮海經濟區成立于1986年3月,是中國最早的區域經濟合作組織。它位于中國東部沿海地區的臍部,由蘇魯豫皖4省接壤地區的20個市組成。淮海經濟區各城市在自然資源、發展歷史、經濟水平及文化習慣等方面都有較大的相似性,產業聯系較強,分析徐州商貿業在淮海經濟區內的地位和作用,可以實現對徐州商貿業發展的較為準確的定位。

徐州是江蘇省要建設的四個特大城市之一和徐州都市圈的特大核心城市,同時又是淮海經濟區的中心城市和國家主要樞紐城市。徐州商貿業的發展更是領先于周邊縣市,特別是近年來徐州發展大交通、大商貿、大物流的政策,使商貿業的發展充滿活力,已成為區域商貿中心。但是,商貿業發展過程中也暴露出很多問題。由于缺乏合理的整體規劃,新的商貿業網點層出不窮,業態分布不合理,許多商貿業網點盲目求大、升級,形成惡性競爭,商貿業布局與城市總體發展不一致等,這些問題不但影響了商貿業自身的發展,對整個城市的資源也造成極大的浪費,影響城市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二)徐州商貿業在淮海經濟區中的地位

徐州地處淮海經濟區的中心位置,經濟實力較強,多年來一直發揮周邊地區物資集散地的功能。和周邊省際邊緣城市相比,徐州商貿業網點數量、營業面積、商貿銷售總額和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等主要總量指標都位居前列,其生產和消費范圍輻射到周邊縣市。徐州市正在著力打造“淮海經濟區服務業之都”。

淮海經濟區20地級市中,2008年地區生產總值最高的是濟寧,為2122.16億元,其次是徐州,為2007.36億元;人均地區生產總值最高的是萊蕪,為35845元,其次是與徐州相鄰的棗莊,為29800元;作為衡量商貿業主要指標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最高是山東臨沂,為728.3億元,徐州其次,為680.23億元,兩者相差48.07億元。綜上可知,整個淮海經濟區內,濟寧的地區生產總值最高,商貿業發展水平較高的是臨沂,徐州的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在淮海經濟區內位列第五,說明徐州的人均消費水平也不是最高的。徐州作為區域性商貿中心的地位的穩固主要的主要競爭對象為濟寧和臨沂,三者在經濟發展水平上濟寧領先,與之相關的商貿業發展較強的為臨沂,徐州商貿業的發展要想突起,還有一定的差距。

(三)與周邊城市商貿業集聚競爭

淮海經濟區內產業聯系從空間上可以分為三個圈層:核心圈層、中間圈層和外緣圈層。其中核心全程主要由徐州、淮北、棗莊、濟寧四城市組成,是產業對外輻射和聯系最為顯著的圈層。就商貿業而言,徐州與周邊城市的商貿業也是緊密相連的。作為淮海經濟區內經濟發展實力較強的城市,徐州商貿業不僅可以輻射范圍能夠達到蘇北、皖北、豫東和魯西南地區,其發展也受到來自這些地區的影響。胡超美等對徐州服務業競爭力進行了分析和對策研究,發現在規模、結構和效益競爭力、科技創新競爭力、發展環境競爭力方面,徐州具有優勢,但在成長競爭力方面要落后于臨沂。在商貿業重要組成部分物流業等方面,徐州的發展速度還有待提高。

(四)商貿業結構逐步優化

都市的建設,加上江蘇省有關服務業集聚區的建設,促使徐州的商貿業設施結構逐步優化。主要表現在:一是基礎設施逐步提升換代。二是業態結構逐漸優化。依據商貿業發展的多元化、特色化、功能化趨勢,積極改造傳統商貿業態,大力引進新型商貿業業態。淘汰經營品種少、消費環境差、管理及服務水平低的小門店業態;加大招商選資力度,引進知名品牌連鎖店、專賣店,吸納現代商務服務、高檔休閑消費、文化娛樂等新型商貿業態發展。另外,徐州優越的區位和政府政策的支持,使樓宇經濟迅速發展,大量的總部經濟在此聚集,進一步推進了商貿業結構的優化。徐州傳統服務業起步較早、基礎扎實,現代服務業業態健全、層次較高,形成了淮海經濟區規模最大、門類最全、檔次最高的“商貿中心圈”。未來產業發展的重點領域將會是高新技術產業、高端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為主題的現代產業體系,商貿業的發展將會有更好的歷史機遇。

二、影響徐州商貿業發展因素

(一)經濟因素

地區經濟的發展是商貿業發展主要的動力。雖然徐州處于中國的兩個發達地區——環渤海經濟圈和長三角地區之間的谷地,經濟發展水平與之相差甚遠,但由于近年來徐州發展迅速,經濟有了較大幅度的增長。淮海經濟區20地級市中,2009年人均GDP徐州達27514元,位列第六,消費能力逐步提高。但同人均GDP相對較高的萊蕪、日照、棗莊等城市相比,稍顯遜色。一個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和商貿業發展水平是相互影響的,經濟的發展可以促進商貿業的發展,商貿業的快速發展同樣也可以推進經濟的發展。

(二)交通因素

交通是經濟發展的先行官,同樣也是商貿業發展的先行官。徐州有著優越的交通區位。從宏觀區位看,徐州是東部沿海與中部地帶、長三角與環渤海灣的結合部;從中觀區位看,徐州地處蘇、魯、豫、皖四省交界,是淮海經濟區的中心城市,是沿東隴海產業帶的重要城市,素有“五省通衢”之稱,戰略地位十分突出;從微觀區位看,徐州是蘇北最大城市、江蘇第二大城市,江蘇省重點規劃建設的三大都市圈核心城市和四個特大城市之一,是江蘇省北翼增長中心。徐州是全國重要的交通樞紐,具有航空、鐵路、公里、內河航運、管道運輸五通匯流的優勢。發達的交通,是徐州商貿業發展的重要因素。

(三)商貿業集聚因素

影響一個地區商貿業活動的因素很多,從空間關聯的角度講,主要包括來自主要表現為與周邊地區的市場關聯,包括市場集聚和市場競爭。優越的區位條件,是省際邊緣城市商貿業發展的關鍵。相鄰的區位,為相鄰城市間商貿業的發展和合作,提供了空間上的依據。嚴士清對利用主成分分析影響江蘇商貿業發展因素結果表明,經濟和商貿業集聚因素對商貿業的拉動作用明顯,人口對商貿業的拉動作用不明顯。徐州位于蘇、魯、豫、皖交界處,是淮河經濟區內最大城市,是徐州都市圈的核心城市、隴海蘭新經濟帶東部和淮河經濟區的中心,在全國生產力布局中具有戰略優勢,能夠輻射到蘇北、皖北、豫東和魯西南等地區。區域中心城市的商貿業空間集聚因素越強,中心城市商貿業的吸引范圍越廣,商貿業規模越大。

(四)城市規劃制約與限制

商貿業最初多自發形成,但發展到一定規模則受到政府部門規劃的引導和制約。徐州商貿業的發展與徐州城市規劃中徐州的城市規劃有很大關系。規劃中城市的職能定位、交通狀況、人文環境等影響了商貿業發展的規模,特別對商貿業的分布產生很大影響。徐州市區正在逐步打造完善雙核聯動、“一主四副”的商圈布局和加大物流等商貿業的發展,這種商貿業布局布局和重點產業的發展,離不開政府的引導和支持。政府通過規劃來限制或鼓勵,是影響商貿業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五)邊緣區域發展政策

區域政策是影響區域商貿業發展的重要因素,對位于省際邊緣區的城市來說這一點尤為重要。由于處于淮海經濟區城市所屬各省對邊界地區經濟發展、扶持政策的不同,導致其經濟發展狀況也不盡相同。江蘇省提出“振興徐州老工業基地”,扶持徐州發展服務業,努力將徐州打造成為區域商貿中心;魯南、豫東、皖北也都相應提出了傾斜扶持政策,加快邊界地區的發展,縮小省內差異。

三、徐州商貿業存在的問題

(一)區域經濟“塌陷區”制約商貿業的發展速度

徐州位于江蘇的邊緣地帶,空間上遠離省會,受到省會的輻射和帶動作用不明顯,使徐州的經濟發展難以形成整體優勢和競爭力,引起徐州地區的人才、技術、資金等生產要素的外流。又由于淮海經濟區地處東部沿海地帶,受區域極化效應的影響,大量的經濟要素及發展機遇流向了經濟發達的長三角和環渤海區域。同時,在兩大經濟區域片區的擠壓下,淮海經濟區始終未能成長為繼長三角、珠三角和環渤海之后的第四大經濟增長極,陷入了一個“經濟峽谷”的尷尬境地。經濟上處于“塌陷區”,限制了徐州商貿業的發展規模。

(二)行政邊界的阻隔和其他邊緣地區的競爭

行政邊界的阻隔作用是省際邊緣區經濟差異產生的重要因素,也是阻礙淮海經濟區內商貿自由流通的重要因子。由于各個行政區利益主體不一致,便造成了各自為政的局面,使周邊的行政區都實施對自己有利的政策導致行政邊界對區域經濟發展產生了剛性約束,致使淮海經濟區內“諸侯經濟”的蔓延。較為明顯的是山東對臨沂發展商貿業的扶持,積極打造其為商貿之都;安徽也在進一步提升蚌埠的商貿中心地位,人為的地域阻隔和各邊緣區激烈的競爭,使徐州商貿業發展受到很大的限制。

(三)商貿業集聚度和信譽度低

雖然徐州商貿業在2011年里發展比較快,但和臨沂相比,零售也集聚度和品譽度有待提高,大型連鎖企業、大型商貿業設施和全國等級的批發市場偏少,布局也有待優化,要想打造成為真正的區域中心城市,徐州還應加強對商貿業空間集聚因子的作用。

四、徐州商貿業合理發展途徑

通過對徐州商貿業分布形態及影響因素分析評價,得出了徐州及其他省際邊緣城市有關商貿業合理發展途徑:

第一,所處省際邊緣區城市特殊位置,應借助其交通區位優勢和和資源優勢,大力發展商貿業和物流業,形成區域性的物資集散地。

第二,相鄰省際邊緣城市應建立“自由貿易區”,加強與周邊地區城市的合作與交流,區內商品實現自由流通,既能發揮各地優勢,又可實現流通互補。

第三,提高商貿業空間集聚因子的強度,這對區域中心城市商貿業發展作用重大、如積極提升商貿業及與其有關的軟環境,加強完善通向周邊城市的交通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