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經濟論文范文10篇
時間:2024-01-04 03:08:56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低碳經濟論文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政治變革低碳經濟論文
一、綠色政治中的“低碳”反思
綠色政治將生態與環境作為了重要的政治思想,通過具有廣泛性、參與性的民主制度來實現這一思想。綠色政治的首創者是綠色運動參與者。在綠色政治運動持續不斷的發展過程中產生了生態學、社會主義、基層民主等各類共識。而基層民主在該項運動中占據重要地位。由于過去的代議制民主中所形成的政府與基層民眾間保持著較遠的距離,并且一定程度上受經濟指標或者在選舉政治的驅使,在基層民眾完全不知曉的情況下和相關的企業行業間進行交易,而且所編制的決策完全違背了生態保護規定。針對此情況,綠色政治運動的所有參與者均強烈提出授予基層民眾充分的發言權,因為一旦發生生態危機,受害程度最嚴重的就是基層民眾。大部分的基層民眾當涉及到與自身利益沒有任何關系的問題時,常常會因為相關信息掌握的不充分,不具備較高的理性思維能力以及未樹立起全球責任心意識,所以多數基層民眾對所提出的碳減排決策持反對態度。如果基層民主十分的分散,那么將直接的阻礙碳減排的正常運行,達不到低碳經濟目標。全球性公共品所面臨的市場失靈會在民主失靈的基礎上而表現。這里所說的民主失靈,主要指的是根據民主機制編制的決策難以為眾人贏得實際所需的公共品。綠色政治在民主失靈情況下會使其致力于的政治路徑,成為了低碳經濟中的一大阻礙。與此同時,部分綠色政治綱領中所包含的“充分就業”理想與“國際合作”手段等各項內容在低碳經濟中同樣面臨著嚴峻的挑戰與強烈的質疑。所以低碳經濟語境中的綠色政治無論是理念還是操作路徑等,進行深入的反思與變革是其當前的必然趨勢。
二、低碳經濟語境中的綠色政治變革
1.推行全球民主。綠色政治用基層民主代替了代議制民主,其主要將分散化、自給自足的社區經濟體結構作為了經濟基礎,由于此民主存在較強的分散化,所以對低碳經濟的發展造成了很大的阻礙,不適用碳減排。為此,全球民主成為主流。全球民主指的是以全球范圍為基準,貫徹落實少數服從多數的決策機制。對于碳減排這一全球性公共品而言,必須在全球范圍內實施科學的民主決策。當面臨市場失靈與世界政府缺失的現象時,只有獲得全球大部分人的認可,事情才會水到渠成。現階段,全球民主決策機制存在一定的操作困難性,甚至有一些地方存在難以跨越的障礙。不過,若以邏輯角度上分析,全球民主是目前唯一可以讓整個世界的人都出于對人類整體利益的考慮而積極的節制、掌控自身欲望的有效機制。所以綠色政治應將此當做需要完成的政治理想去實現,而具有較強操作性的路徑及方法會在該理想實現過程中潛移默化形成與不斷完善。
2.強化創建德治基礎力度。綠色政治始終將法治作為基準,實際在懲治引起污染問題的人機規范政府行為過程中,都應采取法制手段。生態保護與法治基礎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不斷健全法制是促進低碳經濟持續穩定發展的前提保障。但若低碳經濟只有法治基礎還是不夠的,相應的德治基礎也不可少。這里所提到的德治,不是法治、人治,主要是通過政治制度的否定之否定而形成的一種治理模式,將個體的道德與群體的民主進行了有機的結合,致力于促進人類朝著和諧的社會生態方向邁進。該治理模式中將自覺作為了理性的結果與自由的基礎,個體特別是領導者個體的品德是保證群體自覺的個體間彼此教育、彼此學習機制形成的關鍵。所以領導者良好品德與其他核心素質的“綠色化”這一德治中的重點部分,是推動低碳經濟發展的必不可少的手段。當前,應將微觀層面中領導者個體品德及素質納入到宏觀層面中政治動員機制的核心要素范疇,以使宏觀政治學、公共管理學范疇中的綠色政治和微觀領導學、管理學范疇中的“綠色領導者”科學合理的集于一體,從而形成完善的基于綠色領導模式的體系。
3.依靠國際制衡。當前,因為沒有世界政府與低碳環境這一公共品,所以實際中唯有在理性的全球民主基礎上方可獲得,但該民主離不開各國、各區域的理性國際合作。綠色政治運動參與者早就深刻的意識到了環境問題是全球性的,并且還清楚的看到國際利己主義帶來的阻礙,因此國際合作過程中明確要求摒棄國家的部分主權等思想。現代綠色政治最注重的手段大都是對國際組織作用予以不斷的強化。但是,從國際政治實情上看,所有國際組織,就算是聯合國也無法做到代替各國行使主權。在目前的世界格局狀態下,要求各國將自身的主權授予國際組織,最后的結果必將是發達國家尤其是美國會以國際組織的名義對發展中國家的更多主權進行干涉,甚至于剝奪,從而帶來明顯的不公正現象。如此一來,自然生態危機不僅得不到有效的解決,同時還將導致嚴重的社會生態危機。所以加強各經濟體間的國際制衡是目前唯一行得通的手段。各國只有在高效的制衡下,所提供的決策才具有科學性、合理性,實行理性的國際合作。應促進世界多極化,產生一系列經濟體政治體之間較強的相互制衡,以公正的態度認真對待各國的權益與責任,這不僅是整個世界在低碳經濟中朝著理性國際合作邁進的前提,還對國際綠色政治發揮重要的支撐作用。
地區低碳經濟論文
一、強化政府規劃指導與監管
政府應該建立監督機制,通過相應的具體的規章制度,對“亂排濫放”等行為依法懲處。通過《循環經濟法》等法律法規進行約束監督,做到有法可依,違法必究。政府還應該建立激勵機制,對從事廢物利用的企業給予獎勵。同時,對于政府的政績評價,可增加循環經濟效率、綠色GDP、城鎮的綠色社區城區、資源循環利用率等考評內容。而以下方面,是監管工作的重中之重:第一,開展重點企業清潔生產審核回查工作,確保已通過驗收的重點清潔生產企業的審核質量。該項工作的重點是結合我區節能減排、重點區域、重點流域環境綜合整治、重金屬污染綜合防治“十二五”規劃及其他重大環境污染防治專項計劃以及開展國家環保模范城復核、創建活動,篩選重點企業清潔生產審核名單并及時公布。第二,完善環境倒逼機制。以環境倒逼機制推動產業轉型升級攻堅戰、重金屬污染防治年度實施方案、督促企業完善各種環保手續、限期治理制度、污染減排工作以及各種環保專項資金申請、有關的環保審批、危險廢物規范化管理等工作相結合,扎實推進重點企業清潔生產工作,推進重點企業清潔生產審核、評估和驗收工作。第三,強化執法力度。進一步加強咨詢服務機構的管理,通過考核機制,對業務水平低、服務質量差的咨詢機構予以通報批評和曝光,并根據《清潔生產促進法》,對拒不實施清潔生產審核的重點企業進行處罰。政府的指導和監管有效地推動低碳經濟的發展。從表2我們可以看出,近年來尤其是2010年之后,由于技術的改進和監管到位,廣西工業固體廢物的產生量增長比率已逐年下降;與此同時,工業固體廢物的處置量和綜合利用量得到了快速提高,而排放量則由2000年的127萬噸下降到了2012年的0.41萬噸。作為生產生活中重要污染源的工業固體廢物,已經得到了有效地控制與利用。
二、打造“生產—服務—消費”三位一體的低碳經濟鏈
眾所周知,動車組的高效運行的秘密就在于其多個車輛承載運營載荷并自帶動力。同樣道理,賦予生產、服務和消費三個環節以“動力源”的角色,將全方位推動低碳經濟鏈的組建。
(一)營造低碳工業園區
“無工不富”,工業建設推動區域經濟發展,但也給區域環境帶來高碳污染源。如何根據循環經濟的理念,打造閉合循環系統,這是營造生態園區的關鍵。循環經濟是一種生態經濟,運用生態學規律來指導人類社會的經濟活動,閉合循環系統實現自然資源轉化產品和用品,再轉化再生資源的過程,所有的原料和能源得到最合理的利用,并且大大降低對自然環境的影響,即“小循環—中循環—回收循環”。首先,“小循環”是單個企業通過產品生產生態設計,減少原材料和能源的使用量,盡可能循環利用,實現物質閉合循環和能量多級利用。其次,將單個企業內部的“小循環”升級為“中循環”系統,即通過生態系統的“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循環途徑,通過企業間的代謝和共生耦合關系,使一家工廠的廢熱、廢水、廢氣、廢渣等廢棄物或副產品成為另一家工廠的原材料和能源,建立工業生態園區。最后,在全北部灣經濟區建立多級“回收循環”系統,通過電視廣播、廣告宣傳等多種形式開展循環經濟宣傳教育活動,營造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從我做起的良好氛圍。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內的低碳工業產業園建設,可先選擇防城港的企沙、北海的鐵山港作為試點,按照循環經濟原理,結合可利用能源資源量數據、園區能源系統選擇與優化等區域能源規劃,進行園區生態規劃。試點成功即可逐步在工業園區推廣建設。
金融低碳經濟論文
一、目前金融支持低碳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一)金融在低碳經濟發展中缺乏明確的定位
對于國民經濟的發展而言,金融起到重要的優化與引導作用,我國發展低碳經濟,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需要充分發揮金融的資源配置功能,促進低碳經濟的發展。但是,目前我國金融機構并沒有與低碳經濟的發展形成正確的匹配關系,缺乏明確的角色定位,金融機構習慣于服務大中型企業和優勢產業,缺乏專門服務于低碳經濟發展的金融體系。例如,研發低碳技術,需要轉變傳統的高能耗高污染的資源利用方式,必然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來進行技術研發和試點設定工作。高科技企業雖然具備先進的技術理念,但是他們缺乏足夠的資金來開展各項研究工作。由于科技產業的技術創新需求不符合金融機構利潤最大化的原則,因此得不到金融機構的有效支持,直接影響到低碳經濟的發展。金融機構應當重新進行角色定位,認識到自身在發展低碳經濟中起到的重要作用,樹立低碳經濟服務理念,大力支持低碳經濟的發展。
(二)缺乏完善的外部環境
任何企業或部門的發展,都需要得到完善的外部環境支持,在發展低碳經濟時,同樣需要相關政策與制度的支持。但是,目前我國還沒有建立完善與發展低碳經濟相關的金融支持政策,我國有關于低碳經濟的金融支持政策缺乏協調性,金融機構在支持低碳經濟時存在著一定的風險。金融機構在支持低碳經濟發展時,缺乏能耗、環保等方面的信息支持,金融機構難以進行準確的信息評估,直接影響到資金支持的效率。另外,我國缺乏健全的社會信用與擔保體系,金融機構與企業之間缺乏有效的交流機制,直接影響到金融機構對低碳經濟的支持力度。大部分中小型企業難以落實抵押和擔保,并且其違約率通常較高,金融企業不愿意對中小企業投入過多的信貸資金,導致中小企業融資困難。由于以上外部支持環境的缺失,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響到了低碳經濟的順利開展。
(三)缺乏健全的金融市場體系
經濟增長與低碳經濟論文
一、發展低碳經濟對經濟增長的重要意義
1.發展低碳經濟,是我國可持續發展的內在要求可持續發展所呈現出的是一種長遠發展的經濟增長模式。可持續發展是指既滿足代人的需求,又不損害后代人滿足其需求的能力,這是科學發展觀的基本要求之一。而發展低碳經濟,正是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在經濟發展方面的反映。低碳經濟的持續發展,是通過對自然資源的大量投資來維持和擴充資源存量的,同時以減少單位GDP的資源和環境為代價,最大程度的提升資源利用率,使持續發展的成果更有效的服務于人民。2.發展低碳經濟,是調整產業結構的重要途徑。我國目前處于經濟快速發展階段,尤其是大量建筑和工業現代化的不斷涌現,需要大量的資源(鋼材、石化等)作為建設的基礎。而粗放型的經濟發展方式導致了能源危機,因此,為了促進我國經濟的發展,是我國的工業結構能夠得到優化和升級,那么就必須要在不斷發展低碳經濟的同時,減少經濟發展的碳強度,最大程度的提升資源的利用率。3.發展低碳經濟,是我國實現跨越式發展的可能路徑雖然我國現代化建設取得了飛快的進步,但是我們不可忽視的是我國的技術水平與其他發達國家相比還相差較大。這樣我們在發展經濟的時候,就不得不接受發達國家主導的國際規則,這樣會使嚴重阻礙我國的經濟發展。我國要想與發達國家共同開發和研究相關的發展技術,就必須要與其他的發達國家多合作、交流,并要大力地去發展低碳經濟。只有這樣,我國才有可能趕上發達國家的發展步伐,才有可能立足于世界之林,才有可能使我國實現跨越式的發展。
二、潛在經濟增長、出口貿易、碳排放三者的關系
作為起到潛在拉動經濟增長作用的出口貿易,為推動我國的經濟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出口貿易規模的擴大也帶來相應的負面影響,比如,能源消費日益增加,環境污染日趨嚴重,由此引起的碳排放量大幅升高更是需要引起社會的關注。作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一個發展中的國家,對節能減排的責任和義務更應首當其先。但是治理過程中,不僅要對減少出口貿易的碳排放采取措施,更要對一些隱性的“碳泄漏”和“轉移排放”等問題加以重視。根據有關資料可以將出口貿易與碳排放之間的關系引申出集中的兩個領域:“出口貿易與能源消費之間的關系”和“出口貿易與碳排放之間的關系”根據以上關系可以得出如下結論:1.出口貿易是我國能源消耗的主要因素之一,從而對能耗有推波助瀾的作用;2.在出口貿易與碳排放之間的關系中,有兩層含義:首先是出口貿易與碳排放之間存在同向變化的關系,作好之間的利弊權衡;另外,出口貿易引起的“轉移碳排放”,解決這種隱含碳問題需要各國間緊密合作、共同協調。比如,中美貿易之間存在的“轉移排放”問題,即,中國碳排總量沒有得到減少,而是通過出口的形式將我國碳排放總量的7%-14%轉移到美國。由此可見,我國一些學者結合我國實際情況分析了出口貿易、能源消費和碳排放的關系,三者間存在長期調整關系且互為因果關系。
三、改進我國潛在經濟增長的具體措施
1.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現“發展減排”出口貿易問題,不僅僅表現為單純的經濟問題,其是終體現的是一個國家的發展問題。因此要充分利用發展的契機來解決碳排放問題,即“發展碳排”。因此,要想使資源環境得到進一步改善、出口貿易實現持續科學的發展,必須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近年,雖然我國在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和減少碳排放的工作中有了喜人的進步,但是與一些發達國家還是存在很大差距,需要進一步提升和借鑒。可見,我國只有堅持走低碳發展的路線,才有可能真正實現經濟的發展,才能真正的優化產業結構和能源消費結構,才能實現良好的持續循環。2.建立綠色貿易體系,轉變貿易增長方式當前,我國貿易增長模式呈現粗放型增長模式。這種模式使出口產品缺乏一種“控制”,致使資源密集型和污染密集型產品的出口占到出口產品總量的大部分,與此同時在貿易順差的影響下,促使初級產品和廉價產品的出口不斷加劇,而生產加工此類產品的碳排放卻留在國內,我們稱之為“碳泄漏”,日積月累,使我國成為名副其實的“碳污染天堂”。可見,尋求一種綠色貿易增長模式,對貿易體系進行改革迫在眉睫。根據以上分析歸納出以下幾方面:(1)調整出口貿易結構,主要體現在減少資源密集型和污染密集型產品的出口,在堅持良性經濟發展的基礎上轉換貿易出口結構,建立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的貿易出口結構。(2)構建完善的綠色貿易政策體系。以我國國情為出發點,借鑒國際經驗,以產品為支點、以企業為重點、以行業為主線,構建完善的綠色貿易政策體系,包括綠色投資政策、環境關稅政策、市場準入制度等等;(3)基于我國國情,走內需拉動經濟的穩步增長模式,,創建低碳導向的內向型經濟增長模式,最終實現“貿易減排”。
低碳經濟與中國經濟論文
1制約我國向低碳經濟社會轉型的劣勢因素分析
1.1傳統的經濟發展方式轉型難度大
由于我國國土資源面積遼闊,能源和資源的儲量豐富,所以在經濟生產過程中往往忽視了資源節約的重要性,一直以來都采用粗放型發展戰略,而這種發展方式的弊端正在逐漸顯現,資源過度浪費導致我國正面臨著能源儲備量不足的危機,雖然近年來政府大力提倡經濟發展方式向集約型轉變,但由于傳統的經濟發展方式已經根深蒂固,所以要想在短期內有較為根本的轉變具有很大難度。
1.2煤炭能源的消耗量占據主導地位
我國長期以來都以煤炭資源作為主要的能源供給來源,這是由于在煤炭能源在我國分布面積較為廣泛且具有充足的儲量。煤炭資源在使用過程中會導致碳排放量過高,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是引發溫室效應的主要根源之一,因此,我國政府正在努力嘗試改變工業生產的能源結構,開發更加新型的環保能源,其中最為典型的就是天然氣資源。但由于新型能源的使用成本在近年來有不斷抬頭的趨勢,較煤炭能源不具有成本優勢,因此,煤炭的主導地位在很長時間之內都不會有明顯的改變。
1.3產業生產結構的制約
工程經濟與低碳經濟論文
1分析低碳經濟環境下的風險投資狀況
二氧化碳的主要排放來源是工業,所以要想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使工業實現低碳經濟是根本途徑。低碳行業是一種泛稱,包括所有以致力于降低碳排放為特征的企業,比如能源管理、可再生能源發電、核能以及垃圾處理與水處理等企業。由于低碳經濟具有低污染、低排放以及低能耗等特征,所以衍生了許多的投資業務行業。比如減排、節能以及清潔等能源領域,我國目前出現的許多新型行業都跟此有關,已經有更多的企業發展慢慢轉向低碳行業。在金融危機發生之后,在低碳經濟環境下,風險投資在持續升溫。
2低碳經濟下存在的工程經濟風險以及相應的防范管理措施
2.1工程經濟中存在的施工方案風險以及防范管理措施
2.1.1工程經濟中存在的施工方案風險對于以前我國的工程施工單位來說,其在發展過程里對利益分配比較重視,在目前,隨著低碳經濟環境的到來,施工單位已經比較重視全面化的發展,因此,在具體設計工程的施工方案時,會從新的角度對其加以思考。然而我國的施工工程方案建設過程中,對工程項目的選址、工程項目具備的環境保護效益、工程涉及到的排污、工程建設應該使用的節能環保型材料等都缺乏系統規范的管理。我國目前的施工方案建設工作還是受到傳統施工建設的影響,使得我國在面臨國際低碳經濟環境時,還沒有做好相應的準備,特別是管理與控制施工方案中各項環保低碳指標以及環保施工方案選擇。在低碳經濟下,要求拓展我國工程經濟的可預期風險,使其成為多樣化指標。2.1.2防范施工方案存在的經濟風險的管理措施我國施工單位一直對管理施工方案經濟風險進行著研究,目前,存在兩種管理措施具有較大的使用價值。第一種,在工程承接競標階段,就對此項目規劃前期工作,使其建設重點放在節能環保上,在具體設計施工方案時,強調工程施工建設的環境保護效用、環境選址、設計能源的可持續運用、環保材料的選用等。在低碳經濟下,使用這些注重節能減排以及環境保護的工程方案與設計來獲取投標單位的重視,工程建設公司以節能減排的增強以及環境質量的改善為基本手段,讓投標者追求低碳經濟的工程發展,這樣能夠避免投標者壓價,從而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第二種,運用科技手段對工程經濟風險實施預測工作,降低存在的不穩定風險因素導致的經濟損失,使工程投標單位與競價單位建立互信基礎,正確地對工程經濟的作用與管理進行認識。首先,需要正確地對工期和效益之間的關系加以認識,關于兩者的正確處理,工程建設企業應該與各工程參與方協調與溝通,在確保工程質量的同時保證工期具備完整性,不對工程項目價格做過多讓步。其次,必須將工程技術與經濟管理相結合,通過科學的施工技術來處理施工環節中存在的技術問題。
2.2工程經濟中存在的招投標風險以及相應的防范管理措施
低碳經濟下的房地產經濟論文
1低碳經濟概述
1.1低碳經濟的內涵
低碳經濟,其實質是一種可持續發展的經濟,核心內涵在于一方面能夠滿足當代人的生存及發展需要;另一方面又能滿足后世子孫的生存及發展需要,集中體現了可持續發展的經濟理念。在這一理念的指導之下,借助一系列低碳處理技術和制度制約相關產業,最終實現減少碳排放的效果。推動低碳經濟的發展,是我國經濟的未來發展趨勢之一,有助于我國整體經濟結構的優化,由粗放型逐漸轉換到集約型,從而為我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1.2低碳經濟面臨的挑戰
低碳經濟的提出和發展,給傳統行業帶來嚴峻考驗和挑戰。我國各行業的早期發展普遍存在高能耗、高污染以及低產出的問題,這一粗放型的發展方式已經給我國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帶來了一系列嚴重問題,尤其是環境污染以及能源危機問題。所以,推行低碳經濟,開發新能源,同時最大程度地減少環境污染已經成為我國的必然選擇,也是一項極具挑戰性的任務。
2低碳經濟對房地產經濟的影響
林業經濟效益提升低碳經濟論文
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生態惡化問題造成了深遠影響,使得我國人民群眾增強了環境保護的意識。國家對于林業經濟發展越來越重視,目前我國林業資源的利用方面存在著一些不足之處,這些弊端對于林業持續性發展造成了很大的影響。
1影響低碳林業經濟效益的因素
1.1經濟和法律層面。眾多因素都會對林業的利用方式造成一定的影響,當城市的人口數目激增,就需要足夠的耕地和居住地,這時就會對森林進行砍伐,然后變成人們的使用地。同時,國家經濟結構的調整,對于我國林業資源的利用和開發也會受到影響。我國頒布了相關法律對于破壞我國森林資源的現象進行責任的追究,相關部門要將這些責任落實到位,進而更好地提高人民群眾的環境保護意識。1.2國民參與度不高。在林業的開發和保護過程中,需要人民群眾的參與,人民群眾進行管理和監督,能夠更好地促進林業的發展,進一步提高林業的透明度。但是目前所存在的問題是,國民的參與度不高熱情、不夠濃厚。森林經營規劃是我國目前的重點工程,所以政府要著重于提高人民群眾的參與積極性,讓人民群眾都參與進來,進一步地提高我國林業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續性發展。國家也要頒布相關的政策和完善相關的法律,為我國林業的經濟效益的提高提供政策和法律的支撐。
2低碳經濟背景下提高林業經濟效益的途徑
2.1辯證看待林業經濟效益。對于林業經濟效益方面要辯證地看待,要對林業經濟效益提高方面進行綜合性的分析和研究,以更好地提出科學性的合理性的措施。要想更好提高林業的經濟效益,就要以提高林業資源的可持續性發展戰略為基礎,要對人民群眾的思想進行轉變。在傳統的觀念中,對于林業的利用是以砍伐木材為主,而這種觀念對于我國林業資源的可持續性戰略發展有著很大的負面影響。所以要對這一觀念進行轉變,創立全新的觀念,更好地建立我國林業資源的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同步發展的局面;合理地發展林業相關的副產業,充分地發揮林業的資源優勢,大幅度地提高了林業的經濟效益,并且提高了該地農民的經濟收入。2.2合理利用科學技術。充分將科學技術利用在林業方面,能夠進一步提高我國林業的經濟效益。利用技術大量栽培經濟效益較高的樹種,進一步推動我國經濟的發展。國家要大力鼓勵企業運用高新的技術、材料和工藝能夠提高我國林業的經濟效益,進而更合理地利用林業資源。在林業資源開發的過程中出現的廢物,利用高科技的力量轉變成可以進行再回收的物品,進一步減少了對環境的破壞,保護了環境。而且國家要加大資金投入,大量地培養林業的技術性人才,以緩解我國對于林業技術型人才供不應求的現狀。林業技術人才的大量培養,能夠促進我國林業的發展。西方國家對于在低碳經濟背景下,提高林業經濟效益方面的技術和經驗都先進于我國,所以我國可以吸取西方先進國家的經驗,并且引進西方的高技術型人才,能夠為我國該行業的發展和提高經濟效益奠定了良好的基礎。2.3完善法律法規。完善有關我國林業保護和開展相關的法律法規,要嚴格地將這些法律法規落實到位,當某些企業出現違規行為時,一定要對這些企業進行處罰,以更好地發揮法律法規的作用。雖然我國自然資源豐富,但是由于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對于資源的大量開發,所以目前出現了自然資源短缺的現象,所以對于保護我國林業資源方面的法律體系進行進一步的完善,進而實現對林業資源最大力度地保護,以更好地滿足我國對于林業資源的需求程度,為未來的林業資源保護提供了良好的條件。要加大對于保護林業資源的宣傳力度,讓人們更深入地了解破壞林業資源的害處和保護林業資源的好處。2.4開展森林生態旅游業。發展林業生態旅游業是目前更好保護林業的最好手段,隨著目前污染的加重,空氣質量變差,所以人們對于森林生態旅游業的興趣增加,這種森林生態旅游的方式越來越受歡迎,比如說建立森林公園,不僅僅保護了森林的資源,而且能夠提高經濟效益,對于人們身心健康也造成有利的影響,完善森林生態旅游業周圍相關的基礎設施,而且建立森林生態旅游業能夠促進其他產業的共同發展,進一步促進該地區的經濟發展,形成一個完整的產業鏈,這種產業鏈的產生是低碳性經濟發展模式。
3結語
建筑工程低碳經濟論文
一、低碳經濟和低碳建筑概述
1.低碳經濟概念
低碳經濟主要就是要求我們在快速發展經濟的同時多多關注環境和資源問題,主要的目的就是要減少污染氣體的排放量、減少能源的浪費、降低對于環境的污染。針對這一目的,主要采取的途徑就是轉變當前固有的經濟增粘模式,創新管理制度體制,開發新的技術手段,采用新式能源,減少石油、煤等不可再生資源的使用,最終取得經濟、社會和環境的全面可持續發展。
2.低碳建筑
低碳建筑和低碳經濟相對應的主要就是在建筑行業內進行低碳經濟的發展和應用,最終達到建筑行業和環境資源共同和諧發展的目的。當然也可以指具體的能夠有利于環境保護和資源節約的建筑物,其主要的衡量指標就是溫室氣體的排放量。在建筑行業內進行低碳經濟的運行,推進低碳建筑的發展是極為必要的,因為我們都知道,建筑行業是耗能最為嚴重的一個行業之一。在該行業內大力推進低碳建筑的發展,就能夠為整個的低碳經濟發展做出巨大的貢獻。因此,理應把低碳建筑作為未來幾年我國建筑行業發展的一個主要趨勢。
二、在建筑行業內發展低碳經濟的必要性
財稅政策下低碳經濟論文
一、我國發展低碳經濟的必要性分析
(一)發展低碳經濟是應對我國能源短缺、轉變經濟增長模式的必然選擇
我國雖地域遼闊,但由于人口眾多,人均能源資源擁有量明顯偏低,其中石油、天然氣的人均資源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15。而伴隨著我國當前工業化、城市化的快速發展,能源消費量也在快速增加。2001-2013年,全國能源消費總量由15億噸標準煤增長到37.5億噸標準煤,年均增長率達到7.3%。長期以來,受粗放型經濟增長模式的局限,我國經濟的快速增長往往以資源的大量消耗和環境的大規模破壞為代價,加之以煤炭為主的能源消費結構,造成了大量溫室氣體的排放,嚴重影響了我國的環境質量和氣候變化。因此,轉變過去“高投入、高耗能、高排放”的經濟發展模式,緩解我國能源消費快速增長與能源短缺的矛盾,需要加快技術創新步伐,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加緊開發清潔能源應用,優化經濟結構增長方式,大力發展低碳經濟。
(二)發展低碳經濟是緩解環境惡化、完成減排目標的現實選擇
當前,我國環境問題日益嚴峻,資源的過度開采、工業廢水、廢氣、廢物的大量排放,造成我國生態環境嚴重惡化,氣候變化明顯。近幾年來,極端天氣、自然災害的發生頻率明顯增大,全國各地的霧霾天氣更是時有發生,給我國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帶來了很大的阻礙。要解決上述問題,就需要減少使用化石燃料,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量。作為溫室氣體排放量世界第一的國家,中國政府于2009年12月在哥本哈根世界氣候大會上公開承諾的減排目標是到2020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按照我國目前的經濟發展速度及經濟技術水平測算,到2020年我國需要約151億噸CO2排放空間,如果不采取措施,到2020年我國將會面臨47億噸的CO2排放缺口。因此,為保護我國日益惡化的生態環境、按期完成CO2減排目標,必然需要通過發展低碳經濟來實現。
二、我國當前財稅政策在促進低碳經濟發展中存在的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