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銀行IT外包現狀研究論文
時間:2022-09-18 05:20:00
導語:商業銀行IT外包現狀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內容摘要:在銀行IT外包決策研究中有眾多理論,本文選取其中的“交易成本”理論來研究IT外包,通過對我國股份制商業銀行調查得到的數據進行實證研究,據此分析我國商業銀行IT外包的影響因素及影響程度。研究結果表明,IT外部供應商提供的生產費用強烈影響銀行的IT外包決策,而交易費用對其影響程度小于生產費用因素。與此同時,受國內IT外包市場規范程度較低的制約,IT外部供應商的信譽也顯著影響著銀行的IT外包決策。
關鍵詞:股份制商業銀行IT外包交易成本理論回歸分析
據美國銀行聯盟的調查顯示,上世紀90年代以來,銀行作為信息技術的密集使用者,通過各種方式來獲得IT服務,而選取合適的IT服務來源已經成為銀行業管理IT資源的核心主題之一。所謂IT外包(IToutsourcing),是指外部服務商提供實物和(或)人力資源承擔用戶組織的部分或全部信息技術基礎設施的服務方式。
銀行IT外包的產生背景及發展現狀
(一)銀行IT外包的產生背景
競爭日益激烈的國內外金融環境使得銀行業不斷在挑戰中求生存、求發展,以此來建立可持續發展的優勢地位。但是隨著銀行間競爭的加劇以及新業務的層出不窮,銀行需要更優良的信息系統來滿足競爭和業務的需要,這就對銀行電子化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銀行電子化水平作為銀行競爭力的重要標志,已經普遍成為銀行在市場運作、金融創新、客戶服務和量化管理等方面的技術基礎,直接參與到越來越激烈的銀行業市場競爭中。銀行信息系統的戰略重要性已經得到廣泛的證明和共識。一些銀行已經外包出其所有的信息服務職能,而外包部分及全部信息技術活動的趨勢也在加劇。其它跨國企業以9%的速度增加其IT外包業務,該速度和銀行業十分相似。
20世紀90年代開始,世界各國的銀行紛紛采用外包這一金融電子化建設的新策略。摩根大通銀行于2002年與IBM達成的為期7年、合同總額為50億美元的IT外包服務協議,是迄今為止全球最大的銀行IT外包項目。IT外包使摩根大通銀行全面提升了業務處理能力,具備了更好的靈活性和更快的市場反應速度。同時,摩根大通銀行通過IT外包進一步降低了運營成本,使其能夠更好地集中精力發展核心的金融服務。同年,美洲銀行又以45億美元的價格與EDS公司簽訂了為期10年的銀行IT外包服務協議。2002年,全球5家較有影響力的銀行分別簽訂了價格在10億美元以上的IT外包服務合同,金融業務正逐步轉化為信息管理服務業務。競爭的巨大壓力、客戶需求的不斷變化和對成本效益的精打細算都使得銀行不斷增加對IT系統的投入。
(二)我國IT外包發展現狀
在我國,2001年深圳發展銀行與GDC公司簽訂的災難恢復外包合同成為國內商業銀行第一份IT大單。2003年11月,中國光大銀行與聯想IT服務正式簽約,聯想IT服務將成為其核心業務和管理會計系統建設及咨詢項目的總承包商,項目合同金額達數千萬元;IBM也獲得了招商銀行的IT外包大單。
與國外相比,我國由于互聯網發展進程的制約及信用體系制度的不健全等,銀行業IT外包還處于起步階段,外包程度普遍偏低。然而,隨著銀行業信息化迅速發展要求的不斷加劇,外包業務的廣泛運用已成必然,處于市場體制轉軌和經濟迅速發展環境背景下的我國商業銀行在進行相關IT外包業務決策時,同樣受到眾多因素不同程度的影響。
IT外包影響因素理論綜述及假設
(一)相關研究
IT外包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受到國內外眾多學者的關注,為幫助企業更科學地進行外包決策,眾學者從不同視角出發對其進行研究,形成了眾多的IT外包決策理論。
Loh&Venkatraman(1992)指出,IT外包決策依賴于不同層次的多種因素,包括經濟層面、行業層面、公司層面和公司內部管理因素。
資源基礎理論(Resource-basedperspective)和資源依賴理論(Resource-dependenceTheory)分別從公司內部資源和外部資源入手,對IT外包的影響因素進行了分析。成本理論(AgencyCostTheory)下的IT外包主要是研究怎樣用最有效的合約來管理委托者和者之間的關系,成本是委托者的監督成本、者的束縛成本和委托者的殘余成本三者之和。
我國學者王欣榮和樊治平(2002)基于管理、戰略、技術、經濟和質量5個影響外包決策的因素,給出了一種應用于信息系統外包決策的模糊多屬性決策方法。王建業和簡兆權(2006)提出了閉環動態外包決策模型,認為外包決策應該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必須對不確定的環境變化做出快速的反應,并及時調整外包策略。
交易成本理論(TransactionCostTheory)在IT外包分析中有著廣泛的應用,交易成本理論由Coase(1937)提出,認為組織的經濟活動依賴于平衡生產經濟性,自行完成相關業務還是選擇外包主要取決于交易成本的兩個方面,即生產費用和交易費用。自行完成相關業務存在較高的生產費用,而外包可以帶來較低的生產費用,但同時也產生了較高的交易費用。雖然外部供應商提供信息系統時,由于規模收益的存在能夠使生產費用降低,但基于業務外包而產生的相關談判、監督、實施合約等交易費用卻相應增加了。
Williamson(1975,1979,1985)發展了這一觀點,認為決定交易成本的因素可以歸納為人的因素與交易特殊因素。人的因素主要指人的機會主義和在追求效率極大化時受身心、智能、情緒等制約的有限理性;而交易特殊因素包括資產特性、市場不確定性和交易頻率三大方面(如圖1所示)。
信息系統外包下的資產特性是指公司硬件軟件結構與IT人員技術能力,若資產專用性高,則交易成本因信息全程交換和投資成本難于回收轉換使用而費用高昂;若資產專用程度低,則供應商可以通過共享實現規模經濟效益。不確定性主要指交易過程中環境的不可預測性、技術經濟趨勢的模糊性及相關合同的復雜性等各種風險的發生機率。交易頻率則是指初次合作關系建立時投入的時間和精力,交易的頻率越高,相對的管理成本和議價成本也就越高,交易頻率的升高會使得企業將交易的經濟活動內部化,以此來節省企業交易過程中的各項成本。
圖1指出了交易成本和其決定因素與外包的關系。外包決策可以用以下函數關系來表示(其中,不確定因素在問卷設計中兼顧市場不確定性與人為不確定性):
外包=f(交易成本)
交易成本=f(資產特性,不確定性,交易頻率)
因此,外包選擇可以從評估影響交易成本規模的因素來進行。SoonAng和DetmarW.Straub曾在1998年通過對美國243個銀行的實證研究,探討了美國銀行業的IT外包與交易成本理論之間的關系。內容摘要:在銀行IT外包決策研究中有眾多理論,本文選取其中的“交易成本”理論來研究IT外包,通過對我國股份制商業銀行調查得到的數據進行實證研究,據此分析我國商業銀行IT外包的影響因素及影響程度。研究結果表明,IT外部供應商提供的生產費用強烈影響銀行的IT外包決策,而交易費用對其影響程度小于生產費用因素。與此同時,受國內IT外包市場規范程度較低的制約,IT外部供應商的信譽也顯著影響著銀行的IT外包決策。
關鍵詞:股份制商業銀行IT外包交易成本理論回歸分析
據美國銀行聯盟的調查顯示,上世紀90年代以來,銀行作為信息技術的密集使用者,通過各種方式來獲得IT服務,而選取合適的IT服務來源已經成為銀行業管理IT資源的核心主題之一。所謂IT外包(IToutsourcing),是指外部服務商提供實物和(或)人力資源承擔用戶組織的部分或全部信息技術基礎設施的服務方式。
銀行IT外包的產生背景及發展現狀
(一)銀行IT外包的產生背景
競爭日益激烈的國內外金融環境使得銀行業不斷在挑戰中求生存、求發展,以此來建立可持續發展的優勢地位。但是隨著銀行間競爭的加劇以及新業務的層出不窮,銀行需要更優良的信息系統來滿足競爭和業務的需要,這就對銀行電子化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銀行電子化水平作為銀行競爭力的重要標志,已經普遍成為銀行在市場運作、金融創新、客戶服務和量化管理等方面的技術基礎,直接參與到越來越激烈的銀行業市場競爭中。銀行信息系統的戰略重要性已經得到廣泛的證明和共識。一些銀行已經外包出其所有的信息服務職能,而外包部分及全部信息技術活動的趨勢也在加劇。其它跨國企業以9%的速度增加其IT外包業務,該速度和銀行業十分相似。
20世紀90年代開始,世界各國的銀行紛紛采用外包這一金融電子化建設的新策略。摩根大通銀行于2002年與IBM達成的為期7年、合同總額為50億美元的IT外包服務協議,是迄今為止全球最大的銀行IT外包項目。IT外包使摩根大通銀行全面提升了業務處理能力,具備了更好的靈活性和更快的市場反應速度。同時,摩根大通銀行通過IT外包進一步降低了運營成本,使其能夠更好地集中精力發展核心的金融服務。同年,美洲銀行又以45億美元的價格與EDS公司簽訂了為期10年的銀行IT外包服務協議。2002年,全球5家較有影響力的銀行分別簽訂了價格在10億美元以上的IT外包服務合同,金融業務正逐步轉化為信息管理服務業務。競爭的巨大壓力、客戶需求的不斷變化和對成本效益的精打細算都使得銀行不斷增加對IT系統的投入。
(二)我國IT外包發展現狀
在我國,2001年深圳發展銀行與GDC公司簽訂的災難恢復外包合同成為國內商業銀行第一份IT大單。2003年11月,中國光大銀行與聯想IT服務正式簽約,聯想IT服務將成為其核心業務和管理會計系統建設及咨詢項目的總承包商,項目合同金額達數千萬元;IBM也獲得了招商銀行的IT外包大單。
與國外相比,我國由于互聯網發展進程的制約及信用體系制度的不健全等,銀行業IT外包還處于起步階段,外包程度普遍偏低。然而,隨著銀行業信息化迅速發展要求的不斷加劇,外包業務的廣泛運用已成必然,處于市場體制轉軌和經濟迅速發展環境背景下的我國商業銀行在進行相關IT外包業務決策時,同樣受到眾多因素不同程度的影響。
IT外包影響因素理論綜述及假設
(一)相關研究
IT外包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受到國內外眾多學者的關注,為幫助企業更科學地進行外包決策,眾學者從不同視角出發對其進行研究,形成了眾多的IT外包決策理論。
Loh&Venkatraman(1992)指出,IT外包決策依賴于不同層次的多種因素,包括經濟層面、行業層面、公司層面和公司內部管理因素。
資源基礎理論(Resource-basedperspective)和資源依賴理論(Resource-dependenceTheory)分別從公司內部資源和外部資源入手,對IT外包的影響因素進行了分析。成本理論(AgencyCostTheory)下的IT外包主要是研究怎樣用最有效的合約來管理委托者和者之間的關系,成本是委托者的監督成本、者的束縛成本和委托者的殘余成本三者之和。
我國學者王欣榮和樊治平(2002)基于管理、戰略、技術、經濟和質量5個影響外包決策的因素,給出了一種應用于信息系統外包決策的模糊多屬性決策方法。王建業和簡兆權(2006)提出了閉環動態外包決策模型,認為外包決策應該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必須對不確定的環境變化做出快速的反應,并及時調整外包策略。
交易成本理論(TransactionCostTheory)在IT外包分析中有著廣泛的應用,交易成本理論由Coase(1937)提出,認為組織的經濟活動依賴于平衡生產經濟性,自行完成相關業務還是選擇外包主要取決于交易成本的兩個方面,即生產費用和交易費用。自行完成相關業務存在較高的生產費用,而外包可以帶來較低的生產費用,但同時也產生了較高的交易費用。雖然外部供應商提供信息系統時,由于規模收益的存在能夠使生產費用降低,但基于業務外包而產生的相關談判、監督、實施合約等交易費用卻相應增加了。
Williamson(1975,1979,1985)發展了這一觀點,認為決定交易成本的因素可以歸納為人的因素與交易特殊因素。人的因素主要指人的機會主義和在追求效率極大化時受身心、智能、情緒等制約的有限理性;而交易特殊因素包括資產特性、市場不確定性和交易頻率三大方面(如圖1所示)。
信息系統外包下的資產特性是指公司硬件軟件結構與IT人員技術能力,若資產專用性高,則交易成本因信息全程交換和投資成本難于回收轉換使用而費用高昂;若資產專用程度低,則供應商可以通過共享實現規模經濟效益。不確定性主要指交易過程中環境的不可預測性、技術經濟趨勢的模糊性及相關合同的復雜性等各種風險的發生機率。交易頻率則是指初次合作關系建立時投入的時間和精力,交易的頻率越高,相對的管理成本和議價成本也就越高,交易頻率的升高會使得企業將交易的經濟活動內部化,以此來節省企業交易過程中的各項成本。
圖1指出了交易成本和其決定因素與外包的關系。外包決策可以用以下函數關系來表示(其中,不確定因素在問卷設計中兼顧市場不確定性與人為不確定性):
外包=f(交易成本)
交易成本=f(資產特性,不確定性,交易頻率)
因此,外包選擇可以從評估影響交易成本規模的因素來進行。SoonAng和DetmarW.Straub曾在1998年通過對美國243個銀行的實證研究,探討了美國銀行業的IT外包與交易成本理論之間的關系。(二)假設與分析
本文以“交易成本”理論為基礎,并結合我國目前IT外包市場現實情況來進行相關變量的設置與研究。基于上述分析,本文做出如下假設:
假設1:IT外包得到的相對生產費用優勢越高,IT外包度也越高。
假設2:IT外包所需要的交易費用越高,IT外包的程度越低。雖然我國的IT外包發展迅速,但是關于IT外部供應商的服務質量仍然需要提高。GartnerIT服務首席分析師RolfJester曾經在亞太IT服務高級研討會上說,中國的IT服務市場仍不夠成熟,大約50%的IT服務合同是以不能讓用戶滿意的方式提交的。因此,考慮到我國IT外部市場的影響,本文將IT外部供應商的信譽也作為一項影響因素。
假設3:IT外部供應商的信譽越高,IT外包的程度也越高。
我國商業銀行IT外包現狀調查問卷設計
本文采取問卷調查的形式進行實證研究,然而考慮到我國的銀行規模之間的差距很大,因此各銀行的IT外包程度有較大差距,而銀行規模勢必將影響到組織界限的決定(例如外包)。因此本文調查的銀行均為股份制商業銀行。并且在設計問卷時,對問題的維度進行簡單的概括,問題采用“克特”七點量表進行度量,如表1所示。
問卷調研了我國所有的股份制商業銀行,發放問卷76份,收回有效問卷72份,有效率為94.7%。在檢驗變量維度的信度上,本文采用Cronbach’salpha系數來進行檢驗,結果顯示各個維度的變量的Cronbach’salpha系數都大于0.7,表明問卷問題可信度足以得到保證。
調查數據分析
(一)描述性統計
我國目前銀行IT外包整體較弱,銀行多借助自身的開發能力進行IT建設,如表2所示。除了“信息系統實施”的均值為3.33外,其余的五項功能均值都小于1.63,表明目前銀行在進行決策和管理時,單獨決策依然普遍盛行。
對于“信息系統的日常運行”和“終端計算機的管理支持”等日常維護,均值1.264與1.472表明基本上都是由銀行內部IT人員進行管理;后者的標準差0.964大于前者標準差0.531,表明對于終端計算機的管理支持各銀行之間的決策差異大于對與信息系統日常運行的決策差異。在“信息系統的戰略規劃”上,均值1.347也表明銀行普遍傾向于自行決策。“災難恢復與網絡管理”的外包功能程度略高于日常維護等項目,但均值也僅為1.625,其標準差1.041可能是由于各銀行內部IT人員的技術水平存在差距而產生的。而在“信息系統實施”上,均值3.33表明銀行與IT外部供應商之間的合作多集中于共同進行系統管理和開發。
在研究銀行IT外包應用程度問題方面,根據銀行業標準功能來進行分類統計,如表3所示。通過分析,發現在銀行的信息系統中,ATM系統和信用卡系統外包的程度比較高,其均值接近于4,且標準差比較低,僅為0.64與0.61,這些表明幾乎所有參與調查的銀行對這兩部分系統都采取了不同程度的外包。而對于銀行核心系統、客戶信息系統、會計系統方面,企業外包的程度相對較低,并且標準差較大,這也就是說不同銀行在這幾個信息系統的實施管理和開發上采取的方式各有所不同。
同時在對IT外部供應商提供服務的滿意度統計中,發現對IT外部供應商信譽的均值不到4,這說明銀行對與IT外部供應商的服務不是很滿意,且方差非常低,說明即使是外包程度相對比較高的銀行,對其IT外部供應商的服務也不是特別滿意。從中可以看出,目前我國銀行IT外包服務質量未能與銀行的發展相適應,無法滿足其需求,仍有待提高。
(二)因子分析與回歸分析
通過因子分析將每個維度的變量旋轉后得到少數的幾個因子,在此基礎上進行回歸分析,驗證“交易成本”理論在銀行IT外包決策中的應用,同時通過因子分析可以對問卷問題的結構效度進行驗證。
對變量旋轉后的KMO球形檢驗值均0.805>0.5,且P值為0,拒絕球形,適合用因子分析進行解釋。通過極大似然旋轉出四個因子。其中“IT外包程度”作為因變量,“生產費用”、“交易費用”和“IT外部供應商信譽”作為自變量,通過PLS(最小二乘法)進行回歸分析。本文通過分析結果,顯示出R2為0.772,并且調整的R2為0.546,排除自變量因子的增加所帶來的R2的提高,回歸模型仍然可以解釋因變量總方差的56%。而F檢驗值為43.730,這就能夠說明回歸方程比較好地解釋了變量間的關系。
在0.05的置信度下,IT外包程度與生產費用優勢成正相關,相關系數為0.378;IT外包程度與交易成本成負相關,相關系數為-0.310;IT外包程度與IT外部供應商信譽正相關,相關系數為0.222,3個假設都得到了驗證。同時能夠發現IT外包與生產費用的相關系數高于其與交易費用的相關系數,也就是說在制定IT外包決策時,生產費用的影響更大一些。雖然數據分析結果顯示IT外部供應商信譽的影響較小,但是如果考慮到描述性分析得到的銀行對IT供應商信譽均值比較低,那么IT外部供應商信譽仍然在企業IT外包決策中有著重要的影響,這些影響對于IT外部供應商取得長遠發展具有啟示作用。
結論
本文通過對我國股份制商業銀行IT外包的實證分析,證明了“交易成本理論”在銀行進行IT外包決策時的正確性。IT外部供應商能夠提供的成本優勢是銀行進行IT外包決策的一個重要原因。
本文的實證研究結果與SoonAng、DetmarW.Straub(1998)對美國銀行業的研究結果基本一致,但本文通過對美國銀行的研究顯示,IT外包程度與生產費用的相關系數為IT外包程度與交易費用相關系數的3倍,而我國商業銀行IT外包程度與生產費用和交易費用的相關系數中,交易費用所占的比重更大,這與我國目前IT外包市場發展得不夠成熟有關系,銀行在進行IT外包業務時要承受更大的風險,這成為影響商業銀行IT外包的不穩定因素。
同時調查還顯示,目前我國股份制商業銀行都進行了不同程度的IT外包,但對于IT外部供應商的信譽及外包質量的滿意度均較低,也能夠說明對于IT外包而言,除了成本因素的影響外,IT服務商的服務質量也是銀行進行IT外包決策必須考慮的問題。因此,IT服務供應商需要不斷提高服務質量來取得客戶信賴,只有這樣,才能提高企業競爭力,同時促進雙方的共贏。
本文通過實證研究,銀行在進行IT外包決策時可以從交易成本理論出發來進行決策,以此決定是銀行單獨進行管理開發還是依靠IT外部供應商來進行合作。除此之外,IT外部供應商信譽和服務質量也是股份制商業銀行IT外包需要考慮的重要因素。
參考文獻:
1.Loh,L.andN.Venkatraman.DeterminantsofInformationTechnologyOutsourcing:ACross-SectionalAnalysis.JournalofManagementInformationSystems,1992.9(1)
2.Ang,S.andD.W.Straub.ProductionandTransactionEconomiesandISOutsourcing:AStudyoftheU.S.BankingIndustry.MISQuarterly,1998.22(4)
3.楊曉勤.探討銀行IT外包之路.中國計算機用戶,2005(33)
4.Paisittanand,S.andD.L.Olson.AsimulationstudyofIToutsourcinginthecreditcardbusiness.EuropeanJournalofOperationalResearch,2006.175(2)
5.郭英見.銀行IT外包及其風險管理策路.中國金融電腦,2006(1)
6.Grant,R.M.TheResource-BasedTheoryofCompetitiveAdvantage:ImplicationsforStrategyFormulation.CaliforniaManagementReview,1991.33(3)
7.Cheon,M.J.V.Grover,J.T.C.Teng.Theoreticalperspectivesontheoutsourcingofinformationsystems.JournalofInformationTechnology(Routledge,Ltd.),1995.10(4)
8.王欣榮,樊治平.信息系統外包決策的一種模糊決策方法.東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2.23(8)
- 上一篇:氣象局科學發展觀階段工作總結
- 下一篇:工商局科學發展觀工作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