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外匯管理論文

時間:2022-08-23 04:15:27

導語:基層外匯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基層外匯管理論文

一、基層外匯管理轉型的邏輯起點

(一)外匯管理體制改革全面推開,貿易投資便利化大勢所趨

2012年8月貨物貿易外匯管制度改革全國推廣實施,施行近20年的核銷制度全面退出歷史舞臺,2013年資本項目便利化、外債管理、服務貿易等一系列改革進入快車道。改革步入深水區,進一步放松管制,大幅減少審批簡化業務流程,推動貿易投資便利化成為大勢所趨。

(二)法規清理系統整合理念轉變,基層外匯管理轉型持續深化

伴隨改革深入,各項法規清理工作有序展開,如貨物貿易改革共廢止了116件與貿易外匯管理有關的規范性文件;服務貿易改革廢止了52個文件(含3個與外部委聯合發文);簡化外債直接投資管理,取消了35項行政審批。改革后,為了實現實時監測、有效核查、精準打擊,國家外匯局總局穩步推進大規模系統整合。新的外匯監管模式,使得對基層監管人員的綜合監測分析能力要求不斷提高,轉型迫在眉睫。為應對新形勢下的外匯管理挑戰,基層外匯局一系列人員培訓、結構調整正在逐步展開,通過配備更加專業化的隊伍和不斷的培訓,基層外匯管理轉型持續深化。

二、基層外匯管理工作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防風險的慣性思維加大了理念轉型難度

由于我國在改革初期外匯儲備緊缺,國內市場經濟十分脆弱,為保障國民經濟安全穩定運行,外匯管理長期以來形成了重流出、輕流入;重事前、輕事后的傳統管理思維模式。隨著國內外經濟金融形勢的巨大變化,原有的管理模式和理念已經不能適應。傳統的外匯管理理念以“有罪假設”、“正面清單”為主,新的外匯管理理念則轉變為“無罪假設”、“負面清單”,管理理念的巨大變化,基層外匯管理人員,尤其是長期堅守在外匯管理一線崗位的工作人員,由于思維慣性,容易出現理念一時難以轉變的問題,增加了新的理念轉型難度。

(二)機構及人員配備與快速增長的業務規模不匹配

外匯管理改革在便利企業的同時,大幅度增加了對基層外匯局的非現場工作量,隨著外匯業務快速增長,機構設置及人員結構同外匯業務規模快速增長不匹配日益明顯。以寧夏為例,寧夏涉外經濟總量雖然不大,但近年來發展比較快,伴隨著“寧夏內陸開放型試驗區”、“銀川市綜合保稅區”建設全面推進,對外開放程度將進一步擴大,外匯收支對地方經濟的影響日益增強。目前,外匯管理處從事經常項目和資本項目外匯管理工作的專職人員僅6人,肩負18個崗位的工作,面臨日常柜臺業務、非現場監測分析和現場核查、銀行窗口指導、進行各類理論調研、指導轄內分支機構工作等多重任務。機構及人員配備與快速增長的業務規模不匹配,為基層外匯管理轉型帶來壓力。

(三)現行的外匯監測模式不完全適應日益復雜的市場環境

經過多年努力,國家外匯管理局已經逐步整合各類業務系統,基本上實現了對跨境資金的有效監測。但目前,個別業務系統數據還沒有實現完全整合,各個業務系統相對獨立,難以實現對涉匯主體跨境收支數據進行全面的分析、甄別。可以說,系統整合及數據利用問題已經成為突破外匯管理方式轉變的關鍵因素之一。另一方面,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實現了涉外經濟的跨越式發展,外匯領域市場化程度日益提高,涉外主體在國內跨地域資金非對稱流動,對現有“屬地監管”模式已經形成挑戰。各基層外匯局只負責對轄區內發生的外匯業務實施監管,難以完整地把握監管對象整體業務運作狀況,亟需外匯領域實現跨部門、跨地區合作監管。

三、建議思考

“五個轉變”以打破舊有管理模式為出發點,著眼新形勢下我國跨境資金監管形勢,啟動新一輪外匯管理改革,對基層外匯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基層外匯管理部門要抓住各種機遇,努力學習,下大功夫,徹底更新理念,增強政策敏感度,提高發現問題的敏銳性,以適應新形勢下外匯管理的需要。

(一)加快機構設置轉型

“五個轉變”對外匯管理職能進行了重新整合,以監測分析為核心,核查分類為手段。以往一崗多責、博而不專的崗位設置,已經難以滿足的要求。再造外匯業務管理流程,推進監管流程精細化,形成較為科學的機構設置,是實現“五個轉變”改革目標,提升監管效能的正確方向。具體來講,當前涉外主體外匯業務越來越豐富,資金呈現多渠道流動,既涉及貨物貿易和服務貿易等經常項目業務,又有投資、外債等資本項目業務。因而,基層外匯管理局應逐步推進經常項目與資本項目的整合,形成綜合業務、非現場監測和現場核查分類的監管流程,打造專業化的外匯管理團隊。對于中心支局及縣支局來說,流程再造尤為重要,既解決了人力資源短缺,又實現了干部隊伍轉型。只有這樣才能有望做到外匯管理“專、精、深”,提高打擊異常資金跨境流動的準確性。

(二)加快監管模式轉型

舊的管理模式主要依靠事前管理、行為管理和其它部門的前置管理。新的管理模式取消了多項前置審批,企業不再需要拿著前置審批的批件辦理對外支付或者收匯,極大地便利了涉外主體。隨著外匯局各項改革的有序推進,對跨境資金收付主體的監管逐漸轉變為事前便利、事后監管;從對逐筆交易的具體監管轉變為對交易主體的總量監管。這一巨大變化要求基層外匯局加快監管模式轉型,通過加強監測、分析、核查實現資金流入流出的均衡管理。同時,積極嘗試搭建橫向的地區協作聯動監管機制,強化信息共享與監管合作,全面掌握異常涉外主體的業務運作情況,及時發現違規線索,實施精準打擊,切實提升“主體監管”效率與效果。

(三)加快人員技術轉型

近年來,外匯管理局積極貫徹“五個轉變”改革思想,以主體監管為主線,以事后核查為原則,對過去分散的多條線的業務系統進行改造整合,初步建立起統一高效的跨境資金數據采集、監測、分析和預警系統,實現對跨境資金流動的實時統計監測與核查。要求基層外匯管理工作者不能再停留在辦理基礎業務、簡單依靠系統力量查看數據的水平上,而必須認識到監測與核查是未來外匯管理方式轉變后工作的兩大抓手,監測分析質量決定“五個轉變”能否更快實現。因此,基層人員技術轉型是關鍵,應盡快適應外匯管理轉型要求,由程序性操作向主動分析轉變,由單一監測型向復合分析型轉變。努力提升非現場監測分析技能與現場核查能力,從宏觀、中觀、微觀等不同層面分析外匯收支情況,深入挖掘數據之間的內在聯系,提高對數據變化的敏感性,加強對數據的管理利用。同時,改進核查方法與思路,探索提高核查效率的方式方法,有效實現監測分析結論向現場核查成果的轉化。

(四)加快監管角色轉型

外匯管理改革出發點是以人為本,著力點是改善對涉外經濟主體的服務。這就要求基層外匯局改變以往服務意識相對淡薄的“自我主人翁”局面,糾正認識、認清職責,由傳統的“管制”思維轉變為“服務”思維,圍繞外匯管理中心工作積極開展有針對性的宣傳教育活動,全面普及外匯管理政策法規、提高社會公眾合法經營意識、震懾外匯違規主體。尤其是在當前改革快速穩步推出的新時期,更應增強服務意識,勤于換位思考,設身處地為市場主體著想。緊抓銀企這一外匯管理政策的傳導者和執行者,積極嘗試建立市場化培訓機制,將政策宣傳與業務指導相結合,改進對涉外主體的信息服務,創造性地搭建外匯業務政策服務平臺,始終以便利企業,減少其經營和管理成本為目標,緊緊依靠廣大涉外主體的正確理解和支持,提升外匯管理改革的執行力。

作者:田耘單位:中國人民銀行銀川中心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