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機形成機理論文

時間:2022-12-04 04:23:00

導語:金融危機形成機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金融危機形成機理論文

摘要:我國加入WTO后,金融開放的深度和廣度的不斷提高,舊有風險進一步暴露,新的風險進一步產生。在對金融危機的種類進行梳理的基礎上,對金融危機的形成機理進行研究,相信它對有關金融危機的進一步研究將起到有益的幫助。

關鍵詞:金融危機貨幣危機銀行業危機外債危機

一、引言

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從16361637年荷蘭郁金香泡沫破滅到最近的美國次貸危機,金融危機發生的頻率越來越快,從這些金融危機造成的影響來看,有些危機(如1997年韓國金融危機)在爆發之后可以使危機發生國的經濟迅速復蘇,而有些危機(如19981999年的俄羅斯金融危機)卻使危機發生國陷入了長期的經濟蕭條甚至衰退之中。

1997年7月,亞洲金融危機爆發。因為資本賬戶的高度管制,亞洲金融危機沒有傳染到我國的金融市場,對其穩定性沒有造成重大影響。這并不意味著中國的金融體系具有良好的穩定性;更為合理的解釋是,因為沒有參加比賽(國內金融市場與國際市場的人為割裂),所以沒有輸掉比賽(國內金融穩定性未受重大打擊)。然而,時過境遷,這種僥幸或運氣恐怕難以為繼:第一,我國已經滯后于整體經濟改革的金融改革已經提速,長期積累的隱性金融風險開始顯性化,并釋放其積累已久的破壞能量;第二,由中國加入WTO導入的金融開放,在建立國內金融市場與國際市場的聯系的同時,也為國際投機商的攻擊和國際金融動蕩的傳染提供了可能的通道,并由此可能觸發國內金融危機。2OO2年中央黨校進行過一次調查,這次調查總共涉及104名高級政府官員,當受訪者被問到什么是未來1O年內中國最大的威脅時,幾乎2/3的受訪者提到了金融危機。

二、金融危機種類

《新帕爾格雷夫經濟學大辭典》將金融危機定義為“全部或部分金融指標短期利率、資產(證券、房地產、土地)價格、商業破產數和金融機構倒閉數的急劇、短暫的和超周期的惡化”。根據IMF在《世界經濟展望1998)中的分類.金融危機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四大類:(1)貨幣危機(CurrencyCrises)。(2)銀行業危機(BankCrises)。銀行不能如期償付債務,或迫使政府出面,提供大規模援助,以避免違約現象的發生.一家銀行的危機發展到一定程度.可能波及其他銀行.從而引起整個銀行系統的危機;金融市場嚴重動蕩,市場不能有效地發揮作用,整個經濟活動受到影響。(3)外債危機(ForeignDebtCrises)。一國內的支付系統嚴重混亂,不能按期償付所欠外債,不管是主權債還是私人債等。(4)系統性金融危機(SystemicFinancialCrises)。可以稱為“全面金融危機”,是指主要的金融領域都出現嚴重混亂,如貨幣危機、銀行業危機、外債危機的同時或相繼發生。

三、金融危機的形成機理

引發金融危機的一些普遍因素主要有:本幣的高估、贏弱的銀行和非銀行監管、過高的短期資本流入。除此之外還有一些特殊因素也足以引起金融危機。

可以看出,導致金融危機的原因復雜多樣,且隨著金融不斷發展,危機的原因也呈現出多變性,但學術界一般認為,導致金融危機的根源主要是以下三點:

(一)金融交易交割的分離

金融的首要功能是通過轉化閑散資金的用途以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在優化資源分配的同時,金融交易與交割的分離(如期貨、期權市場)為金融危機的產生提供了可能性。金融的這種過度發展導致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嚴重脫鉤,金融交易與交割的分離(如期貨、期權市場)為金融危機的產生提供了可能性。金融創新尤其是金融衍生工具的增多,更為危機爆發埋下了隱患。金融各個環節在時間空間上的分離增加了市場上的不確定性與風險因素,當風險因素不斷累積,偶爾出現的突發事件就很可能導致金融危機的爆發。雖然金融創新有分散風險的作用,但本身并未將風險消除,而當金融創新過度膨脹之后,所帶來的潛在風險的集中爆發,將使金融風險呈幾何級數的放大,金融創新的負作用已不容忽視。2007年突然爆發的美國次貸危機,現在已經被公認為是美國過度金融創新“惹的禍”。(二)經濟周期的波動

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經濟周期性的擴張與收縮,必然伴隨著金融周期性擴張與收縮,從歷史經驗上看,積累金融風險,經濟收縮往往帶動金融收縮,暴露金融風險。經濟周期的存在為金融危機的爆發提供了外部環境。馬克思更把金融危機看作是經濟危機的表面形式。以1992年英鎊危機為例,當時英國正處在經濟周期的頂點,通貨膨脹高企,英國政府選擇緊縮政策力圖使經濟“軟著陸”,然而德國在東德回歸后的經濟擴張使得英鎊難以承受降息帶來的副作用,最終導致英鎊脫離歐洲貨幣體系。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雖然是由國際投機資本沖擊引發,但現在看來,亞洲各國在樓市和順差大規模擴張后,經濟已面臨周期性回調的需要。各國政府沒有提前做好應對之策,最終招來國際金融大鱷的襲擊自然是不可避免的,也就是說,亞洲金融危機有著本身的必然性,盡管它是我們不愿看到的。

(三)經濟環境的不確定性

經濟環境的不確定性是金融活動中十分現實的問題,它是造成金融風險的外部條件。金融領域中理性人之間的博弈行為尤為突出,心理預期的多變、契約的不完備性、信息的不對稱都使經濟環境充滿了不確定性,全球化、金融自由化以及國際政治局勢的不安,更加增添了這種不確定性。一旦金融危機出現苗頭,“羊群效應”將使金融危機進一步惡化。而國際評級機構(如標普、穆迪、惠譽)調降危機國度評級和國際金融大鱷(如英鎊危機和亞洲金融危機時的量子基金)的“煽風點火”,將使危機進一步邁向失控境地。

四、結束語

伴隨經濟發展和金融創新的不斷深化,引發金融危機的新因素不斷出現,金融危機不斷發生新的變化,呈現出新的特點。而理論認識相對實際情況不可避免的存在滯后性,往往只能對已經發生的金融危機做出事后解釋而無法對新情況提出有價值的意見。

研究金融危機,目的在于預測、防止或者減小金融危機帶來的損失。而事實證明,金融危機理論在這方面的作用似乎微乎其微,其有用性受到懷疑。

當然,這并不意味著金融危機理論毫無意義,它還會伴隨金融發展不斷發展完善。有必要指出的是,由于金融危機的復雜性,各種金融危機理論都存在著片面性。有些理論甚至存在著彼此矛盾的情況。如何在我國實際情況下應用發展這些理論才是金融理論研究者和工作者的職責所在。

本文為中國人民銀行武漢分行重點課題的部分研究成果。項目編號:WB2004B010

參考文獻

[1]KaminskyG,ReinhartC.TheTwinCrises:theCausesofBankingandBalance-of-PaymentsProblems[J].TheAmericanEconomicReview,1999(6):473-500

[2]王春峰,金融危機一理論與模型[J].天津大學學報,2002,(3):171177

[3]唐旭,金融理論前沿課題(第二輯)[M].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