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優化營商環境的思考
時間:2022-12-09 11:04:34
導語:關于優化營商環境的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營商環境是指伴隨企業活動整個生命周期的各種周圍境況和條件的總和。營商環境對于參與區域競爭、轉型發展、轉變政府職能等都意義重大。國際和國內在優化營商環境方面的經驗做法值得借鑒。為優化營商環境,需要處理好政府和市場之間的關系、加快推進智慧政務建設、推進信用體系建設、提高公務人員專業能力、做好金融扶持等舉措。
關鍵詞:優化營商環境;企業服務;法制化
“營商環境”近年來成為國際和國內(從中央到地方)高度關注的一個詞匯。國際和國內營商環境方面的報告,量化打分進行排名,出臺相關的政策,營商環境的改善越來越被社會各界重視。
一、營商環境的概念及優化營商環境的重要意義
(一)營商環境的概念。“營商環境”本身并不是一個新鮮的名詞。世界銀行集團從2003年開始每年《營商環境報告》(DoingBusiness+年份),這個報告被世行視作每年的旗艦拳頭報告,對全球190個經濟體的中小企業進行考察,對在企業存在周期內所適用的法律法規進行評估,通過收集并分析數據,對各經濟體在不同時期的商業監管環境進行比較。2019年10月24日,世界銀行的《2020年營商環境報告》(DoingBusiness2020)顯示,中國的營商環境總體得分77.9分,排名全球第31位,世界銀行報告稱,由于“大力推進改革議程”,中國連續兩年躋身全球優化營商環境改善幅度最大的十大經濟體。這是我國近年來高度重視營商環境工作的結果。世行報告17年來,全世界各個經濟體在推進各項改革、促進就業、吸引投資、提高競爭力、減少官僚主義、提高透明度、利用新一代信息技術等方面都有巨大的變化。營商環境是指伴隨企業活動整個生命周期(從開辦、營運到結束的各個環節)的各種周圍境況和條件的總和,包括影響企業活動的各種政治、經濟、法律、社會、人文等因素,是一項涉及經濟社會改革和對外開放眾多領域的系統工程。世界銀行《營商環境報告》每年的主題不同,比如最新的2020年的報告就強調改革以促進可持續經濟增長,2019年的報告則是強調強化培訓促進改革。報告的內容涵蓋開辦企業、雇傭員工、辦理施工許可證、獲得電力、不動產登記、建立信用、保護中小投資者、納稅、跨境交易、與政府合作、合同履行、破產程序等內容。(二)優化營商環境的重要意義。當今世界,營商環境日益成為各國和各地區競爭力和顯性生產力。優化營商環境是黨中央、國務院根據國際國內新的形勢、新的發展要求做出的重大決策部署。在參加2016年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上海代表團審議時,談到自由貿易試驗區的建設,指出“要率先形成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的營商環境,加快形成公平、統一、高效的市場環境”。總理在2019年6月25日全國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電視電話會議上強調,“通過深化‘放管服’改革來優化營商環境,從根本上說就是解放和發展生產力。”2019年10月23日,國務院了《優化營商環境條例》,自2020年1月1日起施行,凸顯了“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填補了立法空白,對我國營商環境制度建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世界銀行(DoingBusiness2012)4的一項報告表明,良好的營商環境使開辦企業需要的時間減少10天,就會使投資率增長0.3%,GDP增長率增加0.36%。1.優化營商環境是參與區域競爭的重要抓手。無論是國際上國與國、地區與地區之間的競爭,還是一個國家一個地區內部不同區域之間的競爭,營商環境都日益成為首要影響因素。從國內的招商引資實踐經驗來看,區域競爭環境發生了重大變化,從過去拼資源、拼價格、拼土地、拼政策的舊模式,更多轉為綜合實力的競爭,更多體現營商環境上的競爭,由過去追求優惠政策的“洼地”,轉為打造公平營商環境的“高地”。2.優化營商環境是轉型發展的必然選擇。當前,經濟發展面臨的內外部條件正發生著深刻變化,傳統經濟發展模式難以為繼,實現經濟轉型升級的根本出路在于從主要依靠要素投入向依靠創新驅動轉變,更多地依靠人力資本質量提高和技術進步。優化營商環境,能不斷吸引各類高端資源要素集聚,吸引人才、資本、技術、品牌匯聚,為創新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3.優化營商環境是轉變政府職能的內在要求。優化營商環境、維護良好市場秩序是政府的基本職能,也是政府推動發展的基本功和必修課。近年來,各地在政府職能轉變工作上取得了一些成績,但與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群眾的要求還有差距,企業和群眾對改善政務服務、提高辦事效率的呼聲仍然比較強烈,急需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理順政府和市場的關系,把更多精力放到服務企業和群眾上來,真正轉變成為服務型政府。
二、國內外政府優化營商環境經驗借鑒
(一)全球名列前茅的國家和地區優化營商環境的典型做法及經驗。從世界銀行的營商環境報告來看,2018年,全球營商環境前四大經濟體排名依次是新西蘭、新加坡、丹麥、韓國。2019年,全球營商環境前四名依次是新西蘭、新加坡、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丹麥(DoingBusiness2019)。下面就對這些領先的國家和地區的營商環境進行分析。1.新西蘭———優質的資源配置條件。新西蘭在全球營商環境排名中連續三年蟬聯第一,作為發達國家,政府管理透明、高效,經濟、政治、社會持續穩定發展,安全指數較高。除法律規定禁止外,一律準予進入并對外資給予鼓勵。當地政府特別注重穩定安全的投融資環境和高效的資源配置機制。通過先進的通信、運輸和能源網絡為企業提供優質服務。2.新加坡———完善的企業服務體系。新加坡十幾年來始終被世界銀行列入“全球營商環境最佳”的經濟體之一。新加坡自貿港的貿易創新監管服務是其保持經濟始終平穩發展的主要因素。新加坡為企業提供了簡便注冊程序、高效的員工招募和便利的商用設施優勢,優化投融資服務,構建了多邊貿易體系,制定了系統、科學的優惠稅收政策。3.丹麥———高效的營商監管體系。近幾年來,丹麥在世行評估中在歐洲范圍內的排名遙遙領先。其最大亮點為審批辦理簡便,營商監管體系高效。丹麥重視簡政增效,企業注冊時間已縮減到24小時,并對水電氣等公共事業方面擴大投資,鼓勵私人企業參與競爭,這些措施使其國內經濟連年穩步增長進步,通貨膨脹、國家債務和失業率均持續保持低位。同時,丹麥也是為數不多的能夠長期保持3A信用評級等級的國家,為外商投資創業提供了必要的信用保證。4.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國際化的視野及完備的制度體系。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的經濟自由度體系指數持續領先,連續10年穩居世行排名榜前五位,擁有高度開放的投資制度和寬松的政治環境,規范的國際金融體系,完備的知識產權保護體系,以及高標準的城市建設管理水平。還擁有大量本地和外國律師事務所,企業可以獲得專業和便捷的法律服務。中國香港作為世界排名第三、亞洲排名第一的金融中心城市,資本市場完全開放,擁有全球最開放的債券市場、各類融資渠道和工具,具有很高的融資自由度。(二)國內省市優化營商環境的典型做法及經驗。2019年5月11日,中國戰略文化促進會、中國經濟傳媒協會、萬博新經濟研究院和第一財經研究院在北京聯合《2019中國城市營商環境指數評價報告》,對國家統計局最新公布的經濟總量排名前100城市的營商環境進行研究和分析。根據2019營商環境指數評價結果,排名前十的城市為上海、北京、深圳、廣州、南京、武漢、杭州、天津、成都、西安。1.上海市對標國際標準優化營商環境。上海市對標世界銀行營商環境報告核心評價指標,實施“五個一”改革措施,即一次辦成、一圖導航、一窗受理、一表申報、一單督辦。根據2019中國城市營商環境指數評價結果,上海城市營商環境指數總分為86.73分,排名榜首。其中軟環境指數和硬環境指數均排名第二,基礎設施環境、人才環境、技術創新環境、文化環境和金融環境等5個二級指標均進入前三,基礎設施環境和文化環境排名第一。2.北京市助力“雙創”多措并舉優化營商環境。北京市積極搭建創新創業綜合服務平臺,連接起企業、高校、科研院所等各方主體,打造雙創生態閉環,塑造產業雙創新時代。引進雙創人才入駐園區,引導滿足城市戰略功能定位的高端科研成果進行轉化。對于符合標準的企業,加大財政金融扶持力度。中關村的天使投資、科技保險、科技擔保等金融組織對雙創提供了有效支持。北京市加快建立統一的公共信用信息服務平臺,開通“信用北京網”,完成統一社會信用代碼轉換工作。3.浙江省推行企業投資項目承諾制改革。浙江省積極開展項目聯合測繪、聯合踏勘、聯合驗收,推行企業投資項目承諾制改革,推進規劃、土地、房產等測繪成果共享互認,建立區域評價、監管服務、聯合驗收等制度,落實企業自主選擇權,推進“建筑工程竣工測驗合一”等,相關驗收結果向部門報備,作為辦理竣工驗收手續的依據。4.江蘇省以量化目標倒逼審批流程簡化。江蘇省出臺關于推行“3550”改革的意見,明確“3個工作日內完成企業開辦、5個工作日內完成不動產登記、50個工作日內完成工業建設項目施工許可”的改革目標。通過時間表倒排工作完成結點,全面提升審批效率,投資服務便捷。綜上所述,國外和國內對營商環境優化管理的成功做法,涉及到政府職能轉變、地區招商政策、法律法規與監督制度等方方面面,尤其是投資服務的便利化十分重要。
三、優化營商環境的幾點建議
(一)理順政府與市場在營商環境建設中的關系。1.找準政府與市場在營商環境建設中各自的定位。在營商環境優化中,政府的宏觀調控和市場的微觀配置都不可或缺。政府是優化營商環境的核心,必須進一步轉變觀念和轉變角色。政府要積極建立自我約束機制,向社會和企業簡政放權,并在此基礎上建立外部監督與制衡機制,從而保證政府相關部門出臺的政策措施能最大限度地滿足營商環境優化的需求。多年的改革經驗顯示,市場對經濟增長的貢獻是巨大的,全面深化改革必須把尊重和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擺在重要的位置上,實現市場資源的優化配置,更好地發揮政府的作用。2.構建政府、市場及民眾之間開放共享、實時交流的互動平臺。現代經濟的發展離不開開放包容的社會環境、市場環境和經濟環境。構建政府、市場及社會民眾之間三者互動的經濟交流平臺,有助于對營商環境進行精細化服務和管理。政府要從宏觀調控的角度出發,為平臺的建設和正常運轉保駕護航,不僅要提供資金的扶持,還要提供制度上的保障;市場要充分發揮其配置資源的優勢,讓社會資源進行最優組合;而民眾作為平臺的參與者,需要在營商環境優化過程中,及時通過平臺反饋自己對營商環境建設的相關理念和優化建議。(二)加快推進智慧政務建設步伐。1.進一步加大“放管服”改革步伐。什么是“放管服”?放管服,就是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的簡稱。判斷“放管服”改革效果的一個重要標準是看它是否方便了企業和人民群眾,是否提高了辦事的效率和便利性。“放管服”改革是一個復雜而漫長的過程,是涉及社會方方面面的綜合性改革。改革成果也會是顯而易見的,不僅會節省企業和群眾辦事的時間和成本,也會提高政府的服務效能。2.進一步完善“互聯網+政務服務”,提升辦事效能。要充分利用互聯網平臺和大數據,進一步完善“互聯網+政務服務平臺”建設。通過“互聯網+政務服務”平臺,構建完備的網上一站式辦事大廳。通過政府信息資源共享,將“企業和群眾跑腿”變為“數據跑路”,真正實現“一網通辦”和“不見面審批”。(三)推進信用體系建設。1.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強企業信用體系建設。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通過網絡平臺,對區域內市場主體的基礎信息進行采集并整合,從而建立信息數據管理平臺和市場信用監管平臺,使重合同、守信用企業名錄和經營異常企業名錄、違法違規企業名錄等在大數據平臺上可以直接查閱,同時針對失信、黑名單等加大懲治力度,讓其“一處失信,處處受限”,形成公平公正的市場環境。2.強化契約精神,加強政府誠信體系建設。政府誠信是優化營商環境的關鍵。政府服務的主要對象是企業,企業最關心政府相關制度和政策的穩定性、連續性,最看重一個地區法治化程度和誠信體系建設,最擔心的就是制度的不透明和相關政策的朝令夕改。營商環境建設必須突出誠信體系理念,不僅要轉變觀念,還要規范規章制度建設,弘揚契約精神。(四)不斷提升政府公務人員專業服務能力。1.樹立良好的服務理念,不斷提升服務質量。一個城市和地區,只有營造一流的營商環境,才能吸引資金、留住人才。而寬松充滿活力的發展環境,需要提高政府相關部門工作人員的政策水平和業務素質,工作人員要樹立服務理念,提升服務質量,主動按照國際先進理念和通行的國際規則為企業提供服務,真正讓企業體驗更便捷的辦事流程,實現政府辦事部門與企業發展共進退。2.加強行政執法監督,提高領導干部法治素養。規范行政執法程序,加強行政執法監督,強化對政府部門工作人員的法律知識的培訓,提高公職人員、執法人員,特別是基層領導干部的法治意識。樹立知法、懂法、守法,依法行政,文明執法的理念,正確行使法律賦予的權利,利用好法律武器幫助企業、服務企業發展。3.健全考核評估激勵機制,打造專業化的營商服務團隊。為了更好地提升政府的治理能力,提高基層公務人員的整體素質,一是要建立健全營商服務人員的績效考核指標體系;二是要完善營商工作人員培訓機制,定期對直接接觸企業和群眾的工作人員進行培訓;三是合理運用考核結果,進一步完善窗口工作人員的激勵機制。(五)加大對企業的金融扶持力度。1.創新金融產品,改善營商信用環境。為了給企業提供更加靈活的資金支持,金融機構要轉變重資產抵押的傳統觀念,完善企業信用擔保體系,將擔保擴大到信用保證、第三方擔保、其他權利保證等方式,切實改善營商信用環境。只有不斷優化和創新金融機構的服務模式,才能為企業提供更好的運作平臺,利用網絡數據平臺,線上線下結合,精簡審批流程,創新貸款和還款方式,讓企業在辦理金融業務時更加便利,提升企業經營效率。2.著力降低企業融資成本。融資難、融資貴依然是大部分企業當前面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營商環境建設的重要一環就是著力解決企業最關注的問題,要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缺乏流動資金方面的問題,需要政府積極參與,創新融資機制,由政府牽頭與相關銀行、擔保機構和企業合作,形成銀行、擔保公司、企業相輔相成的資金流動機制和體制,讓資金流動起來,讓企業活起來。3.打造良好的金融生態環境。為了營造一個長期可持續發展的營商環境,需要積極完善社會信用體系,利用信息化技術融合信用平臺、實現市場主體的信息共享。金融機構要對暫時經營有困難的企業考核評估,對項目有發展、產品和技術有市場競爭力的企業進行幫扶和支持,加大企業的技術創新、產品創新、管理創新和金融創新的力度,讓市場主體充分享受良好金融生態環境帶來的便利和服務。優化營商環境涉及方方面面的內容,通過營商環境評價指標體系的建設,推動各個地方對標對表先進,按照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的標準,讓我們的營商環境進一步優化,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參考文獻:
[1]史長寬,梁會君.營商環境省際差異與擴大出口———基于30個省級橫截面數據的經驗研究[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13(5):12-23.
[2]董志強,魏下海,湯燦晴.制度軟環境與經濟發展———基于30個大城市營商環境的經驗研究[J].管理世界,2012(4):9-20.
[3]方穎,趙揚.尋找制度的工具變量:估計產權保護對中國經濟增長的貢獻[J].經濟研究,2011(5):138-148.
[4]彭向剛,馬冉.政務營商環境優化及其評級指標體系構建[J].學術研究,2018(11):55-61.
[5]董彪,李仁玉.我國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建設研究———基于《營商環境報告》的分析[J].商業經濟研究,2016(13):141-143.
作者:黃曄南 單位:微界 ( 北京) 咨詢有限公司
- 上一篇:智能投顧模式下投資者權益保護研究
- 下一篇:深圳文化金融創新發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