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營銷的演化與瓶頸

時間:2022-10-10 11:13:00

導語:金融營銷的演化與瓶頸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金融營銷的演化與瓶頸

一、現代金融機構營銷戰略的演進過程

(一)20世紀50年代以前的營銷導入時期。20世紀50年代以前,銀行完全處于賣方市場,雖然市場上有許多的金融機構,但服務內容大多一樣,很難形成產品差異化,營悄對于銀行而言相當陌生。后來,商業銀行的市場優勢地位發生了動搖,由于其它銀行與非銀行金融機構在儲蓄業務領域展開了激勵競爭,改變了原有銀行業壟斷格局。一些有遠見的銀行逐漸意識到銀行提供給客戶的金融產品具有規模經濟性,同時也意識到金融業的服務是在與消費者高度的接觸中進行的,服務方式、服務程序、服務標準、服務環境、服務人員、服務質量對消費者的體驗有很大的影響,而且還意識到金融產品提供與消費的不可分性。許多銀行便開始借鑒工商企業的做法,使用廣告和促銷手段,可競爭對手也緊隨其后,紛紛仿效。1958年,全美銀行協會會議第一次公開提出了金融業應該樹立市場營梢觀念,對當時的銀行經營進行了客觀分析,扭轉了金融從業人員對營銷觀念的排斤態度,銀行營銷管理時代正式到來。

(二)20世紀60-70年代的營銷傳播時期。20世紀60年代,西方銀行零售業務競爭不斷加劇,一些銀行進一步認識到金融產品的時效性,如果金融產品服務推廣不夠及時,就可能引起顧客的厭煩甚至對該產品的質量產生懷疑,為此開始注重提高服務質量,注重對金融服務需求回應的即時性,試圖把公關活動變為營梢管理,以促進金融產品的梢售。金融從業人員的職業培訓獲得加強,營梢管理作為銀行領域的一個新概念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1973年,一些英聯邦銀行均設立營稍部,從事營梢研究和統計活動。從此,研究市場營銷,建立營梢機構,開展營銷活動等成為精明的銀行十分重要的戰略組成部分。

(三)20世紀80年代的營銷創新時期。20世紀80年代,一些銀行逐漸意識到必須尋找一種新的方法以區分自己和競爭者,開始從創新的角度考慮向客戶提供有價值的產品和服務。事實上,金融產品服務類別的多樣性、應用范圍的廣泛性、實際內涵動態發展性、風險與收益兼備性的特征,都要求銀行業必須不斷進行創新,并在創新中強化風險管理,緊密適應當地經濟發展水平,強化產品的附加服務和功能的延伸拓展。一家銀行若要長期維持產品和服務特色優勢,必須注重品牌營梢,實施產品服務的系列創新。西方國家金融管制的放松以及各國間金融業發展不平衡,使得商業銀行繞過金融管制,提供新的金融產品和服務成為可能。一些具有戰略眼光的銀行致力于金融工具、金融市場以及金融服務等方面創新,拓展其金融產品的深度和廣度,以滿足客戶更深層次的金融服務需求。西方銀行界研究證實,一種新的金融產品推出后,竟爭對手在半年內就可以掌握,由于金融產品缺乏專利保護,銀行之間可以相互模仿采用,開發新產品的銀行便失去原創優勢。一些銀行開始意識到,應該有所選擇,實行差異化營銷,通過市場細分定位避免因盲目投資造成資源損失,通過產品、服務、人員、渠道、環境、過程、形象的差異化建立起競爭優勢。

(四)20世紀90年代后的營梢擴展時期。20世紀90年代后,西方銀行業的迅速發展,進一步推動了營梢管理改革。銀行逐漸認識到營銷管理不單是廣告、促銷、創新或定位,而必須視為整體,只有當銀行的各種營銷職能以及營銷部門與其它部門協調一致為顧客服務時,才能達到銀行與消費者雙贏局面。與此同時,銀行業服務與消費者的關系持續是可以通過建立產品、工具、服務、客戶關系體現的。為了保持銀行的優勢地位,獲得持久業績,就必須加強對營梢環境調研和分析,制定適合本銀行的戰略目標和經營策略,制定中長期和短期的營銷計劃。同時不斷創新服務營銷、交易營梢、關系營銷、整合營銷、網絡營銷等新概念和新路徑。一個完整而有效率的市場營銷應包括前期的市場調研、市場細分、確定目標市場、進行市場定位、中期的金融產品推出、營梢策略組合以及后期的售后服務、營梢風險監控等方面,不僅要將市場營銷的競爭、成長理論運用于銀行業各類企業成長發展策略,而且還要考慮到銀行業的高風險因素,研究風險管理與營梢聯動問題。隨著計算機和網絡技術的飛速發展,開展網絡營梢和國際營銷成為可能,金融機構營銷發展的方向將大大拓展。

二、我國金融機構營銷的障礙分析

(一)市場體系不完善,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金融機構營銷策略的制定和價格組合的正確選擇。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金融市場建設雖然有了很大的進展,但金融產品的價格形成機制和交易機制還不成熟,利率的確定雖然已經考慮了資金供求關系、物價因素、公眾儲蓄意愿和通貨膨脹等因素,但市場化程度依然不夠,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金融機構營梢策略的制定和價格組合的正確選擇。

(二)金融機構營銷受外部環境影響較大。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人民幣升值壓力加大,使我國銀行業匯率風險進一步增加。另外,全球經濟下行風險加大、出口退稅政策的調整和人民幣升值擠壓部分外向企業利潤,也增加出口企業的信用風險。中資銀行海外發展需要在營銷戰略上、營銷管理上、營銷技能上做全面準備,從實際出發制定可行的國際化發展戰略,穩步推進國際化經營。

(三)金融機構營銷地區發展不平衡。總體上看,我國金融業創新的空間還有待拓展,再加上營銷管理水平不高,營稍幅度極為有限。各地區的自然條件、經濟發展狀況、當地居民的收入水平和消費偏好、社會風俗、宗教信仰等,構成了一個整體的市場運行環境,直接影響到營銷的創新和效果。目前,我國金融機構網點多集中在沿海及經濟發展較好的地區,城市金融網點過于集中,競爭激烈,收益相對較小。

(四)金融機構盈利能力偏弱。股份制商業銀行的盈利能力總體優于四大國有商業銀行,個別銀行的指標可以和外資銀行相抗衡。2004年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改革以來,商業銀行的收益率平均值呈現出明顯的上升趨勢(見下表),表明盈利能力還有較大的拓展空間。但從資產收益率、資本收益率、員工人均利潤等指標來看,我國商業銀行與外資銀行的盈利能力還有較大的差距。我國商業銀行盈利能力較弱的原因除了體制機制上的問題外,存貨款業務占比過大和冗員過多也是重要因素。

三、若干建議

加入WTO以后,我國金融業面臨著巨大的挑戰與競爭壓力,雖然具有先天優勢,擁有龐大的客戶群體,但由于缺少個性化的服務,很難進一步吸引消費者。為了改變這種狀況,除了加強內部管理外,擴大經營范圍,加快金融創新,實施營梢策略,將會成為一種必然的選擇。

一是應從體制機制變革、營銷策略調整、產品研發與組合創新三個關鍵環節入手,建立專營中小企業的信貨機構,強化傳統負債業務和資產風險管理業務的創新,大力發展中間業務和表外業務,降低資本消耗,擴展服務范圍,延伸服務功能;強化金融產品品牌營銷,通過建立客戶關系管理系統(CRM),真正做到以市場為導向,以客戶為中心,精準營銷,以提升客戶價值,增強金融機構盈利能力。二是金融服務業必須通過資源利用、流程再造和構筑核心能力實現企業成長,把金融產品營銷同顧客的忠誠度和企業內部員工的滿意度、忠誠度等關聯因素鏈接在一起,設立營銷管理部門以專門負責市場調查、企業的市場定位及其新產品的設計與推廣,熟練營銷技術,提高人員素質,在推進成本領先營梢戰略的同時,強化業務系統的完全自動化處理,所有業務系統整合并加以磨合,實施全行系統網絡集成,建立健全客戶關系管理系統技術服務支持體系,采取產品差異化營銷策略,凸現、沉淀、累積客戶的滿意度.提升客戶的忠誠度,創造一流的營梢業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