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工業對西方政治經濟改革的影響
時間:2022-05-19 08:51:00
導語:金融工業對西方政治經濟改革的影響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金融工業集團對俄羅斯政治經濟轉型的影響是雙向的:一方面,它俘獲了聯邦政府,阻礙旨在重新分配利益的進一步改革,加劇轉型時期的資本外流和國有資產流失,加劇社會的兩極分化,阻撓軟預算約束問題的根本解決;另一方面,金融工業集團的組建便于國家對經濟進行調解,有利于吸納資金,幫助俄羅斯企業參與國際競爭,并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俄羅斯的市場化改革。
關鍵詞:金融市場;經濟;周期性回落;宏觀調整
金融工業集團的產生和發展是俄羅斯轉型期間一個引人注目的現象。根據俄羅斯《關于金融工業集團》的聯邦法規定,金融工業集團是指建立在金融工業集團協議的基礎之上,將自己物質的與非物質的(股份方式)資產全部或部分聯合起來的母公司與子公司現時法人的總和。從經濟形態上來說,它是指一種控股公司,即有一系列生產性的或信貸金融性的子公司的控股權的母公司。
一、俄羅斯金融工業集團的形成
金融工業集團是俄羅斯激進改革和特殊的私有化政策的產物。在俄羅斯轉型初期,企業原有的資金供給鏈條斷裂,自有資金嚴重匱乏,這迫使一些有條件的工業企業或企業集團開始嘗試建立金融機構進行籌資自救,其他工業企業也迫切需要尋求外部的金融支持。與此同時,一些在原國家銀行基礎上建立的股份制或私人商業銀行也在積極行動。為奪得對具有較高收入企業的控制權,分享企業利潤,一些實力雄厚的大銀行開始通過資本參與實現對企業經營的參與,從而得以成功地將觸角伸向工業企業。這樣,在俄羅斯出現了大工業企業和一些金融機構相互聯系不斷加強的趨勢。從1994年7月1日開始,切爾諾梅爾金政府宣布進入現金私有化階段。第二階段私有化的新手段(把國有資產最重要的部分拿出來拍賣和招標)使大型商業銀行投資活動的多樣化進程加速,金融資本和工業資本融合的進程開始啟動,形成了真正意義上的金融工業集團。同時,切爾諾梅爾金推動的建立大型壟斷性金融工業集團的發展戰略,使俄羅斯產生了一批在經濟舞臺上呼風喚雨的金融工業寡頭,金融工業集團的政治影響力也在不斷加強。
二、對俄羅斯經濟轉型的積極影響
(一)便于國家對經濟的調解
俄羅斯的金融工業集團多半是在政府的扶持下建立起來的,具有典型的“官方”與“半官方”的性質。許多金融工業集團,例如,石油、天然氣等自然壟斷部門和軍工部門的一些集團是直接在政府的指令下組建的,政府代表國家掌握著這些金融工業集團的控制股。還有些金融工業集團的領導人要么是過去和現在的政府要人,要么同政府有著政治或經濟上的密切關系。從所有權關系上看,盡管私人資本占絕對優勢,但由于一些金融工業集團壟斷著國家的戰略性資源和部門,國家資本不可能從其中完全退出。1995年1月,政府在頒布《促進組建金融工業集團綱要》時明確指出:“在組建金融工業集團時,既利用市場手段,也利用非市場手段來集中保持屬于國家的份額”。葉利欽在1996年發表講話時甚至表示國家要掌握一些大型企業51%的股份,這表明了國家對大型集團仍保持一定參與和控制的事實。
(二)有助于吸引國內外投資
金融工業集團在吸納資金方面具有較大的優勢。由金融工業集團投資和控制的金融機構規模大、競爭力強,具有較高的商業信譽和融資能力。在政府規定的范圍內,它可以發行在國內外市場均可流通的期票和債券,這些期票和債券比一般私有化企業股票優越,而且發行收入可以不納稅,這都有利于集團吸納社會資金。另外,由于金融工業集團內部集中了代表俄羅斯工業和科學技術潛力的一些大型的工業企業,加上集團內部的大型銀行和金融機構能及時提供外國客戶感興趣的投資信息,率先運用國際通行的金融結算手段,從而吸引了大量外國投資。
(三)有助于俄羅斯企業參與國際競爭
俄羅斯的一些大型金融工業集團,不僅在生產、銷售、工藝、技術研制以及管理方面努力與國際先進水平接軌,而且積極引進和進行技術開發,著手于產品的結構性改造,力圖提高產品在國內外市場上的競爭能力。幾個最大的金融工業集團涉足于石油、天然氣、有色冶金、航空等俄羅斯在國際市場最有競爭力的工業部門,如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不僅控制著俄羅斯最大的天然氣企業,而且控制著俄羅斯天然氣出口的很大份額,在德國天然氣市場上已占領40%的份額,占據最大的石油和石油產品出口商的地位;阿列克佩羅夫的盧克石油集團獲得了阿塞拜疆里海石油10%的開采權,里海石油儲量極其豐富,被認為是新世紀西方和歐亞國家可靠的石油來源,因此,國際石油巨頭在該領域競爭異常激烈。這些集團正是俄羅斯的大型國際化企業集團的杰出代表,它們使俄羅斯在某些競爭激烈的國際市場上仍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四)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俄羅斯的市場化改革
作為大的私有者,俄羅斯的寡頭們有時樂于建立私有產權制度、保護合同實施以及建設法治,尤其是在經濟資源和市場勢力瓜分完畢之后。俄羅斯工業和企業家聯合會(RSPP)是一個由寡頭企業領導的大型集團的代表性游說團體。它創立了多個任務組,每個任務組負責一個專門的改革項目:稅制改革、產業政策、國際貿易、、司法改革、鐵路改革、國際關系以及其他很多方面的改革。2000年以來,RSPP的領導者定期會見普京總統商討經濟政策、政府改革以及其他戰略問題,為政府和議會提供法律變革方面的建議,還起草并促使通過了一系列重要的法律。事實上,鑒于俄羅斯支持市場化的其他選民——譬如中小企業家和消費者——在政治上無足輕重,RSPP已經成為支持這些改革僅有的中堅力量[1]。
三、對俄羅斯經濟轉型的消極影響
(一)阻礙制度發展,在一段時期內使俄羅斯經濟轉型陷入無效率的制度鎖定狀態
在俄羅斯,大規模的私有化造了一個強大的利益集團,一些聲名顯赫的寡頭們得以在初期的改革中受益,因此,拒絕一切可能打破現有利益分配格局的進一步改革,如更強的執法,對產權更有力的保護及使金融制度更為謹慎和透明的改革措施。例如,在俄羅斯,對于私有產權保護的反對主要集中在社會的最富有階層,對于金融寡頭來說,他們的興趣在于利用政治影響力快速攫取一切所能攫取的資產,而不是等待產權保護的確立從而使他們增加企業的資產價值并從中獲利[2]。此外,金融寡頭們還反對強化和實施資本市場法,他們不希望存在一個強有力的證券委員會或對假公濟私勾當進行嚴懲的法規。即使是曾成功推動了降低稅率、開放經常項目和資本項目以及推進等方面改革的RSPP,在推進銀行業改革以及建立一個強有力的促進市場競爭的機構方面也顯示得不那么積極,這種運作模式正好應驗了施蒂格勒(1971)、拉詹和津加萊斯(2003)的觀點,他們認為,有權利的內部人試圖設計游戲規則,以便阻止新進入者瓜分(比如,通過低稅率)從國家手中獲得的好處[1]127。
(二)俘獲政府,使政府成為金融工業集團的“掠奪之手”
與數目眾多且缺乏組織的中小企業及消費者相比,俄羅斯金融工業集團總是能夠更好地將集團偏好強加于政府政策。利用強大的經濟與政治勢力,俄羅斯金融工業集團在葉利欽時代輕易地俘獲了政府機構。就連葉利欽本人也說:“銀行家們開始試圖公然地、直接地對政權機構施加影響,在政治家的背后操縱國家”;“金融巨頭們試圖操縱國事的方式各不相同。一些銀行家們將莫斯科的官員、市政府玩弄于股掌之間;其他銀行家做地方官員的工作;還有一些銀行家,例如別列佐夫斯基和古辛斯基,投入所有資金創建強大的電視集團公司、印刷控股公司來壟斷大眾傳媒”[3]。
這種俘獲對經濟長期發展的危害不言而喻,它使轉型初期的俄羅斯經濟陷入了惡性循環當中,在這個循環中,改善政府治理機制所必需的政策和機構改革被有權勢的企業和因管理長期不力,而獲得巨額私人收益的政府官員暗中勾結破壞掉了。
(三)加劇轉軌時期的資本外流和國有資產流失
在轉軌時期的俄羅斯,資金短缺和經濟發展構成了尖銳的矛盾體,而金融工業集團的出現則加劇了這一矛盾。由于大多數金融工業集團的資本來源于私有化時期對國有資產的盜竊和掠奪,因此,金融寡頭們傾向于將他們的財富轉移到一個安全的避險天堂。多年來,在國外購置不動產或把錢存入外國銀行的俄羅斯寡頭們,其足跡遍及英國、法國、美國、西班牙、葡萄牙等國。此外,金融工業集團還造成國有資產的大量流失。由于沒有建立嚴格的國有資產管理制度,各大金融工業集團在私有化過程中通過集中占有大量股份的形式攫取大量國有資產。據《真理報》消息,俄羅斯由于出售國有資產所造成的損失超過1萬億美元,至少15%~20%的資產被新的官僚資產階級所攫取。另據議會材料,500家大型國有企業實際價值超過l萬億美元,但只賣了72億美元。l992—l996年,私有化進款占政府預算收入的比重僅為0.13%~0.16%[4]。
(四)使軟預算約束問題難以根除
軟預算約束是指社會主義制度下的計劃者不能承諾不去解救虧損企業(科爾奈,1980),它是社會主義經濟中最重要的激勵機制之一。持續的軟預算約束阻礙虧損企業實施結構重組,因為它們缺乏與破產威脅相聯系的負向激勵。
與計劃體制下有所不同,在俄羅斯,力量強大的金融工業集團代替國有企業成為政府特殊照顧的對象。低價出售國有資產、設立全權委托銀行制度和國有資產委托管理制度等金融工業集團形成的重要手段是軟預算約束持續存在的重要表現,但更常見的渠道是拖欠稅款。俄羅斯的逾期商業信用額一直穩步上升,到1998年已經超過GDP的40%(EBRD,1998)。其中特大型企業拖欠稅款更加嚴重,14000家大型欠稅大戶所欠稅款占拖欠總額的40%。在欠稅大戶中,各大金融工業集團,如“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諾里爾斯克鎳業”等集團均“榜上有名”。
參考文獻:
[1][俄]謝爾蓋·古里耶夫,安德烈·拉辛斯基.俄羅斯資本主義中寡頭的角色[M].載《比較》第18輯.北京:中信出版社,2003:126-127.
[2][俄]列昂納德·波里什丘克.轉軌經濟中的制度需求演進[M].載《比較》第9輯.北京:中信出版社,2003:96.
[3][俄]鮑里斯·葉利欽.午夜日記——葉利欽自傳[M].曹縵西,張俊翔,譯.北京:譯林出版社,2001:105、109.
[4]于祖堯.休克給俄羅斯帶來了什么?——訪問俄羅斯見聞[N].中國經濟時報,2001-03-30.
- 上一篇:班主任總結大會發言材料
- 下一篇:社團工作小結匯報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