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討國家金融體系矛盾

時間:2022-04-24 09:17:00

導語:探討國家金融體系矛盾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探討國家金融體系矛盾

摘要:隨著華爾街的次貸危機演變成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嘯,不論是發達或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增長前景均急轉直下,企業盈利預測大幅下調,全球股指顯著下挫。在這百年一遇的全球金融危機影響下,我國的金融安全問題顯得尤為重要,已成為近期理論界關注的熱點問題。本文探討我國現行金融體制存在問題與完善對策。

關鍵詞:金融體制問題對策

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金融改革伴隨著中國經濟體制改革不斷深入,我國已形成中央銀行與監管機構分家,銀行、證券、保險、信托分業經營,中資機構和外資機構同臺競爭的日趨完善的金融體系。而當前動蕩不安的國際金融形勢和不確定的國內經濟走勢,更增加了我們對金融市場、金融創新的危機意識。金融業是高風險行業,我們要在看到金融改革和金融創新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時,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

一、我國金融改革和創新中存在的問題

1.股份制銀行發展趨向劣化和行為類同化,建立初期的政府背景,使其極難跳出國有銀行的管理范式。股份制銀行的發展往往跳不出這樣一個規律,在剛剛開始營業時,建立了較好的規章制度,銀行業績也不錯,可是慢慢發現這些銀行的行為逐漸向四大國有銀行靠攏,其管理模式趨同。

2.金融機構官本位觀念日趨嚴重,過分偏重年齡和學歷,干部管理趨同于政府機關,不利于人才培養和核心競爭力提升。金融企業作為經營風險的特殊行業,人事激勵機制應著眼于銀行的長遠發展和核心人才的培育,但因權力的貨幣化激勵,導致新人行員工,憑借年齡與學歷的優勢,面對“官位”公關頻頻,而不愿在業務技術和專業水平上下功夫。

3.國有商業銀行股改深化了其市場主體地位,但公司治理機制面臨挑戰,尚未建立真正意義的銀行銀行家機制。這也是我國國有銀行特有的成立背景與發展路徑造成的。

4.金融價格扭曲。雖然匯率市場化改革和利率機制的靈活性增大,但仍滯后于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特別是銀行的股改,導致金融業績失真。我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金融很重要的一個作用就是促進經濟發展。發展中國家最短缺的是資本,而促進資本形成就是金融的一個很重要的作用。

二、我國完善金融體制與創新途徑

1.國家積極引導深化金融體制改革。為金融創新實現跳躍式前進創造基礎條件。金融創新在我國現有法律、政策框架下還存在許多問題和癥結,創新的外部環境仍不成熟,金融業內部經營效益不佳,創新的內動力不足,業務創新仍受到信息化程度和監管等制約完全依靠金融業自身去突破和克服這些障礙是不現實的。國家應該引導金融體制改革,為金融創新培植適宜的土壤,創造合適的環境.控制金融創新與實體經濟相匹配的節奏,科學調節金融創新的步伐。

2.以技術主導型金融工具的創新為突破口,將滿足需求、優化配置的原創性金融創新與實體經濟相結合。由于我國市場環境與發達國家的差異,使得吸納型創新有較大的局限性。以CD(大額可轉讓定期存單)為例,在美國因其大額和流動性強的特性,以能成為銀行大宗定期負債來源和企業各類短期流動資金停靠站而備受歡迎,而在我國,因其面額小和轉讓難使之成為銀行一種高成本吸收居民儲蓄的工具這并不是因為我國在吸納金融創新工具時不夠規范,改變TCD的兩個基本特性,而是面額大,居民沒有能力,企業又有控制資金的偏好,導致無市場:而面額小正好使其成為儲蓄投資的一種工具,流動需求減弱,便導致了轉讓難。其實,這一創新的根本失敗在于沒有認識到市場環境的不同,沒能堅持獨創性。顯然,如果走吸納型創新的道路,未必符合我國的實際,且外資機構與內資機構相比具有絕對優勢。因此,堅持原創性創新,才能既增強我國自身金融創新的能力,又發揮我國金融機構的本土優勢,在開放的競爭環境中掌握主動權。

3.加快信息化建設進程,促進多項金融創新發展。以高科技為支撐的信息時代和網絡時代的到來不容忽視,未來現代化發展趨勢應當是建立在高信息化的平臺上。信息化是我們面臨的現實,也是我國現代化建設的迫切需要。我們應該通過消除信息不對稱提高經濟的整體運行效率,通過加快信息化建設來促進金融業的管理創新和制度創新,通過信息技術的開發和應用,促進金融業務創新和技術創新。

4.努力培養造就金融專業人才,發揮金融創新人才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人才是企業經營和發展的第一動力。沒有高素質和專業化的人才隊伍,是無法滿足現代金融發展需求的。我國應當充分調動金融從業人員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最大限度地挖掘和發揮他們的潛能,進一步完善優勝劣汰的用人機制,逐步調整人員結構,重點培養一批金融專業人才,為金融創新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提高金融人才綜合性的專業素質,特別是職業操守。我們要吸取國內外經驗教訓,加強培養金融專業人才的職業道德修養,加強監督,形成約束機制,盡量避免金融從業人員利用信息不對稱進行違規違法操作,降低金融創新的操作風險。

5.密切監控國際資本流動態勢,適當改變人民幣升值預期,防范游資源源不斷地流入我國資本市場。面對巨額國際游資涌入我國金融市場,要堅決保持人民幣匯率的穩定,有必要時央行應該主動對外匯市場進行干預,加大投機資金的成本,徹底消除投機資本對人民幣升值的預期。另外還可以通過開放市場和投資領域,用政策和市場相結合的手段進行合理疏導,使短期熱錢長期化,這樣有助于將熱錢納入監管者的視野。減少其對內地房地產領域和金融市場的沖擊。

6.辨證認識金融創新的作用,規范金融衍生產品發展。金融衍生工具在次貸危機中的作用發人深省,這也告誡了監管者在審視金融創新時將金融穩定放在首位,并采用有效措施規范金融衍生產品的發展。首先,提高金融創新的信息透明度是保障金融安全的基本條件。只有信息充分、透明,投資者才能更多的了解金融創新產品的風險,并對風險進行定價,做出科學的投資決策。其次,完善金融創新的監管體系是保障金融安全的核心要求,在金融創新迅速發展的同時,應當努力提高監管當局的監管能力,使金融創新的發展和監管能力的提升保持動態的協調。

參考文獻:

[1]陳學勝.淺析“熱錢”對我國經濟的負面影響及央行的應對措施[J].海南金融,2006,(12):63.

[2]穆西安.次貸危機對國家金融安全體系建設的啟示[J].中固金融,2009,(3):17.

[3]何德旭,鄭聯盛.從美國次貸危機看金融創新與金融安全[J].經濟研究,2008,(6):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