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深化規避金融風險論文
時間:2022-06-09 09:59:00
導語:金融深化規避金融風險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金融深化理論的發展和主要內容;金融深化的手段——金融自由化;發展中國家金融自由化改革的實踐;對我國金融深化的啟示進行論述。其中,主要包括:要探討金融深化理論,首先明確“金融抑制”這一概念、形成金融——經濟發展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金融自由化”與金融深化這一概念密切相關、“金融深化”則是通過金融自由化,讓資金和外匯市場的供求關系決定適當的利率和匯率水平、拉美三國的實例考察、亞洲國家的實例考察、金融自由化首先要有穩定的宏觀經濟環境、要改革國有商業銀行體制,實現國有獨資銀行完全商業化、建立統一、高效、規范的現代金融市場、建立更加靈活的利率機制,實現利率水平、利率結構的優化、要加強金融監管,為我國審慎推進金融自由化創造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等,具體請詳見。
一、金融深化理論的發展和主要內容
要探討金融深化理論,首先明確“金融抑制”這一概念,它是美國經濟學家——麥金農,1973年,在《經濟發展中的貨幣與資本》一書中首先提出的,指發展中國家在經濟發展中往往不重視市場機制的作用而進行過多的行政干預,強行規定利率和匯率,使它們低于市場均衡的水平,而過低的利率抑制儲蓄,過低的匯率(本幣高估)抑制出口,最終抑制經濟發展,形成所謂的“金融抑制”。
同年,另一位美國經濟學家——愛德華·肖在《經濟發展中的金融深化》一書中有針對性地提出了“金融深化”這一理論。金融深化論的核心觀點是:政府應當放棄對金融體系和金融市場的過分干預和控制,允許市場機制特別是利率和匯率機制自由運行,充分反映市場上資金與外匯的供求情況。在這個前提下,一方面,健全的金融體系和活躍的金融市場能夠有效地動員社會閑散資金向生產性投資轉化,還能引導資金流向高效益的部門和地區。另一方面,隨著經濟的蓬勃發展,通過增加國民收入和提高各經濟單位對金融服務的需求,又刺激了金融業的擴展和完善。由此,形成金融——經濟發展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愛德華·肖教授認為,解除金融抑制,實行金融深化,不僅是發展中國家發展經濟、繁榮金融的必要條件,而且是工業化社會發展過程中必然經歷的歷史階段。
可見,金融深化是發展中國家發展經濟,推進金融改革的需要,而要實現金融深化首先要實施金融自由化。
二、金融深化的手段——金融自由化
“金融自由化”與金融深化這一概念密切相關。金融自由化就是指針對金融抑制這種現象,減少政府的行政干預程度,確立市場機制的基礎調節作用。從內容上來看,金融自由化包括國內金融自由化——廢除對利率和信貸配置的管制,以及國際金融自由化——消除資本管制與外匯兌換限制。我們下面討論的金融自由化主要從國內金融這個層次上來講。因此,從本質上講金融自由化是指政府在金融領域行為方式的轉變。相應地,金融自由化的衡量只能采取質的標準,即政府對金融部門行政干預的程度。
“金融深化”則是通過金融自由化,讓資金和外匯市場的供求關系決定適當的利率和匯率水平,刺激儲蓄和投資,從而實現金融增長帶動經濟全面增長。它的關鍵在于儲蓄和投資的增長,金融效率的提高,因此金融深化有質和量的標準。量的標準,麥金農認為可以用廣義貨幣M2/GDP來衡量金融深化水平,金融深化質的標準則包括金融運行機制的深化,金融運行效率的提高,金融資產的優化等。
從這里可以看出,金融深化是目的,金融自由化是手段金融自由化是金融深化的必要條件,不消除政府對金融的行政干預,不實現金融自由化,利率和匯率的市場化,就根本談不上金融深化。然而,金融深化并不是金融自由化的必然結果。金融自由化對經濟發展的影響是不確定的,可能是積極的,也可能是消極的。它如果促進了儲蓄與投資,提高了金融部門的效率,從而對整個國民經濟產生推動作用,這便是金融深化,否則,金融自由化的過程便不能被認為是金融深化,也就是說,金融深化僅是金融自由化可能的結果,在這方面,東亞和拉美的金融自由化提供了很好的例證,多數東亞國家的金融自由化導致了金融深化,而拉美則沒能達到整個目的。因此,通過金融自由化實現金融深化需要適宜的環境和條件。
三、發展中國家金融自由化改革的實踐
1拉美三國的實例考察。上世紀70年代初,智利、阿根廷、烏拉圭三國進行了激進式金融自由化改革,主要措施包括:取消利率管制和指導性信貸管制、國有銀行私有化、降低存款準備率、取消外匯管制和資本流動限制等。三國金融改革后,實際利率急劇上揚,金融資產大幅提高(表現為M2/GNP比率的飛速提高),金融部門迅速發展。但從提高資金分配效益這一目標來看,改革無疑是失敗的,即實際貸款利率超過實際資本邊際生產率,企業還貸成本猛增,造成大量虧損倒閉;存貸利差拉大加劇了銀行系統的壟斷程度;銀行為少數財團控制,風險評估能力低下,銀行壞賬激增;央行為救濟銀行和企業而采取的信貸膨脹措施演變為惡性通脹,政府管制再度強化,金融抑制卷土重來。盡管90年代以來,三國經濟形勢開始好轉,金融體系也進入了良性循環,但激進式改革失敗的后遺癥使其金融體系仍很脆弱。比如:為償還政府的壞賬援助資金,智利政府與銀行股東就銀行利潤資本化問題一直爭論不休;烏拉圭的負實際利率水平顯示其仍處于金融抑制狀態;阿根廷更因1995年墨西哥比索危機而引發了一系列金融危機。1995年墨西哥比索危機而引發了一系列金融危機。
2亞洲國家的實例考察。亞洲各國采取的是漸進改革方式,這里以韓國為例說明。上世紀80年代初期,韓國開始有步驟地推行金融自由化。第一步,實行國有銀行私有化,放松對銀行信貸分配的監控;第二步,開放國內金融市場,放松金融機構業務范圍的限制;第三步,逐漸放寬資本流動管制和利率限制;第四步,推行商業存貸款利率自由化、匯率市場化,改革政策性融資制度,開放資本賬戶,完善貨幣政策工具等。改革的成效基本令人滿意。從宏觀經濟成就來看,GNP持續增長,儲蓄與投資穩步提高,通脹得到較好控制。從微觀操作成果來看,實際利率逐步提高,且未引起利率狂升和金融混亂;金融業競爭日趨激烈和規范化;有組織的金融市場與非正式市場逐漸一體化,金融深化度提高。3發展中國家金融自由化改革的經歷告訴我們:金融深化論既有合理積極的一面,又有片面消極的一面,在實踐中必須慎行,否則會過猶不及。從一些發展中國家的金融改革失敗的教訓中,世界銀行總結了以下幾點:
(1)金融自由化首先要有穩定的宏觀經濟環境,尤其是應控制通貨膨脹,否則會引起利率和匯率的劇烈波動以及不正常的資金流動,造成銀行企業破產。這一點從智利、阿根廷、烏拉圭等國家的金融自由化中可以發現。
(2)金融自由化必須以價格自由化為前提。在價格受到管制的情況下,扭曲的價格信號將誤導資源配置。
(3)金融自由化不是絕對的自由化,而是相對的自由化。政府在解除不合理的金融抑制的同時,必須加強對金融市場和金融機構的監管,建立一套金融風險的預警機制和審慎監管機制。
(4)金融自由化改革,必然會觸動各利益集團的利益,政府應采取一些過渡性措施來減輕社會動蕩
四、對我國金融深化的啟示
基于其他發展中國家的發展經驗,應當看到,在我國經濟高速發展時,許多問題與矛盾被掩蓋了。進入上世紀90年代后半期,我國經濟發展開始由規模型向效益型轉變,買方市場開始形成,經濟與金融中的一些深層次矛盾逐漸暴露。為了深化金融改革,防范金融風險,需要進一步推動金融深化。具體來說,當前需要在以下幾個方面實現新的突破。
1要改革國有商業銀行體制,實現國有獨資銀行完全商業化。銀行是金融體系的核心,建立現代銀行制度,是金融深化的微觀制度基礎。只有消除政府對銀行的不當干預,實現以銀行為中心的金融主體市場化,才會有金融市場的規范化;金融創新動力增強,才會有金融風險管理水平提高;金融宏觀調控更加有效,才會有金融效率的提高。必須進行結構性改革,包括重組銀行資產和負債,增加呆賬準備金提取,核銷果賬與壞賬,逐步降低不良資產,優化資產存量,這是我國實施金融自由化的必要前提條件。從長遠看,國有銀行商業化的方向是實行股份制改造,而現階段應以完善國家對銀行經營者的監督、考核、獎罰機制為主,理順所有者和經營者的關系,實現兩權分離與約束有力的統一。
2建立統一、高效、規范的現代金融市場。金融深化的核心是以市場機制提高金融效率,只有金融市場實現了統一、規范,市場機制才不致于扭曲,才能使資金在各個市場的流動中得到合理配置。當前,應在金融機構市場化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市場信息披露機制,提高市場的信息公平和信息效率。應當加快貨幣市場的建設,推動貨幣市場與資本市場的溝通。要把股票市場的建設與規范化的股份制改革相配合,并以適當的形式推動公有股上市流通,促進資本運營。股票市場的發展在我國金融市場的發展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因為它是金融改革與企業改革最重要的連接點,而企業改革又是金融改革最重要的外部條件,因此金融市場的改革應以實現股票市場的規范、有效運行為核心來展開。
3建立更加靈活的利率機制,實現利率水平、利率結構的優化。利率自由化是實現金融深化的重要手段。我國的利率自由化已有了相當基礎,今后應視金融體制改革與企業改革的狀況,逐步放寬存、貸款利率的浮動范圍,并最終過渡到完全的市場利率,使利率成為調節金融資源配置的有力武器。
4要加強金融監管,為我國審慎推進金融自由化創造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如前所述,金融自由化是金融深化的主要手段,但它也需要約束,成為一種受到約束的、有紀律的自由化。現在推行的信貸登記系統是加強金融監管的一個重要手段,隨著金融改革的深化,儲蓄實名制的推行,建立全社會法人和個體信用數據庫系統,加強對金融機構和經濟人的監管手段是實現金融自由化從而實現金融深化的重要保障。
[參考文獻]
[1]王廷科:《現代金融制度與中國金融轉軌》,中國經濟出版社1996年版。
[2]王建國:《金融自由化與金融深化》,《金融研究》1998年第9期。
[3]巴曙松:《中國金融結構的變遷與宏觀金融政策的調整》,《經濟科學》1997年5月。
[4]張婧:《金融深化的理論、實踐與借鑒意義》,《決策借鑒》1999年第3期。
[5]龔香林、譚勇、歐陽勇:《金融深化,理論分析與現實思考》,《四川金融》1998年6月。
- 上一篇:廣電局廉政建設責任制總結
- 下一篇:電子商務不正當比較方式分析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