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金融危機時期金融教育模式變革
時間:2022-08-01 02:35:00
導語:后金融危機時期金融教育模式變革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曾幾何時,金融學課堂上《美國老太太和中國老太太》的寓言故事被奉為經典案例,它講述美國老太太在年輕時通過貸款不僅提前享受了房子,而且臨終時也可以將房子傳給自己的子女;而中國老太太拼命攢錢到老時由于貨幣貶值、房價上漲原因不一定買得起房子,而且重要的是她一輩子也沒住上好房子,這個案例足以佐證美國金融高度發展促進消費、提高國民生活質量。然而2007年開始的美國金融危機打破了美國金融神話,并逐漸演變為全球性的金融危機。反思這次金融危機的原因,除了美聯儲貨幣政策失誤、金融監管不到位、全球流動性泛濫等因素外,華爾街金融精英們所謂的金融創新也直接導致了危機的蔓延與升級,而這些金融精英們大多來自美國有名的商學院,受過正統的金融教育,可以說美國金融教育與金融業具有不可分割的內在聯系,某種意義上說美國金融教育存在的缺陷對這次金融危機具有不可逃避的責任,因此我們有必要對長期以來奉為經典的美國金融教育模式、理念重新審視,為中國金融教育培養提供有益的啟示。
一、金融危機背后美國金融教育的弊端
1.金融職業道德教育的弱化美國金融危機中金融家們毫無節制的逐利貪婪本性暴露無遺,他們為了能夠獲得短期盈利和薪酬,甘愿冒極大的風險,甚至采取欺騙投資者的手段,早就將職業道德和操守拋之腦后,然而這種自利性行為帶來的后果卻由股東、債券持有人甚至是納稅人來承擔。在奉行自由主義思想的政府監管下,金融家的這種不負責行為得不到有效地控制和監督,最終導致金融危機的爆發。而作為培養金融從業人員的美國教育界長期以來奉行金錢至上、勝者為王敗者為寇的價值觀,這種價值觀下必然導致學生未來從事金融行業時缺乏誠信、合規、盡職的職業價值理念。
2.金融理論和研究方法存在重大缺陷首先,金融理論基礎存在重大缺失。西方金融的理論基礎是新自由主義,即反對政府干預市場、主張依靠市場、充分明確產權責任,盡可能地將企業交給最合適的人管理,以保證經濟以最大的效率穩健地發展。然而市場的力量不是萬能的,其負面效應更是不能忽視。在經濟金融化、虛擬化的背景下,自由市場的自發性和盲目性進一步加劇,金融資本的逐利本性在不斷發展的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的依托下更是如虎添翼,得以不斷放大,從而導致金融危機的爆發,最終美國政府不得不出面干預市場,這也宣告了新自由主義的破產。其次,研究方法上過度依賴金融模型。由數學符號堆砌的金融模型不帶有任何主觀色彩,而金融市場是由受事件影響的人們的感受以及預期所構成,帶有明顯的主觀特征。由于帶有主觀性的人類經濟活動即使引入相對客觀的數學模型中仍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因此任何數學模型的預測都是有缺陷的,金融領域不存在金科玉律,也無法通過重復實驗來驗證它們。最后,過分強調金融創新。過度的金融創新正是源于金融理論及基本假設,如證券無限可分、市場是完全無摩擦的等等。而為金融創新提供便利的是高深的金融衍生產品模型,這使得金融產品設計越來越復雜,以致成熟的市場交易者都難以對風險充分認知和管理,而金融產品過高的金融杠桿率進一步加大了金融體系的整體風險,使得風險更容易失控和擴散。
3.金融培養模式偏向于操作性和務實性美國商學院金融專業是以培養金融分析師為目標,其主要特色便在于操作性和務實性強,但這容易導致課程安排過于微觀模型化和重實踐輕理論,主要表現為:第一,倚重微金融模型的專業課設置。商學院的核心課程以微觀工具的演繹為主,包括金融工具、金融數學和公司理論等幾大類。這些課程的主要目的是學習如何用定量的方法來衡量和預測風險,如何對復雜衍生品進行估值和評定等等。第二,重實踐輕理論。商學院鼓勵學生在學校就讀期間參加從業資格考試,以便畢業后直接進入金融機構工作,這樣在教師傳授知識和案例課上,對學生訓練最多的是金融實務的操作,但忽略了金融實務背后的思想性,因此盡管學生畢業后能夠十分迅速地適應風險評估師和金融分析師工作崗位,但由于在校期間理論功底較為薄弱,故而十分缺乏洞悉宏觀經濟動態變化或捕捉金融鏈條上下端生態環境改變等原創性研究,也缺乏對社會責任感的認知。
二、中國金融教育模式改革的建議
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西方金融強國金融人才教育模式的滲入,中國金融教育界逐漸接受并認可了西方商學院的培養模式,西方經典金融理論逐漸在金融專業的課本上頻頻出現并已經廣泛得到國內金融教育界的認可。從理論假設到實證檢驗,從金融含義到擴展模式,西方金融經典理論已在中國金融專業學習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可以說若不是這次金融危機的爆發,中國金融人才培養模式將逐步西方化。然而中國的金融教育模式不能老是停留在拿來主義,需要建立適合國情的現代金融理論體系。特別在美國金融危機之后,中國高校應該吸取教訓、轉變教育方式、改變教育內容,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金融教育模式。
1.加強金融職業道德和人文素質的教育美國金融危機其實也是一場金融道德危機。從高等教育的任務看,現代高等教育必然包括決策教育。決策的正確取向,取決人的價值觀念,而人的價值觀念是由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決定的。所以,現代高等教育必須加強世界觀和人生觀的教育,特別是金融高等教育更需加強金融職業道德和人文素質的教育。這是因為金融業是高負債經營的行業,聲譽是金融業賴以生存的基礎。金融從業人員的職業道德直接關系到整個行業的聲譽,而作為培養金融人才的高校應該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將教學課程與金融職業操守教育結合起來,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金錢觀和誠實守信的品德。具體來說可以將現實中的金融案例特別是一些大案要案引入教學,讓學生在現實生活中學會如何識別和判斷虛假經濟信息,學會如何拒絕各種經濟利益的誘惑而堅守職業道德標準。如通過浙江義烏吳英案、安然事件、雷曼兄弟倒閉等,教育學生工作后要誠實守法,嚴守金融行業職業操守。這樣學生的職業判斷能力、職業道德水平一定可以得到逐步提高,從而更好地運用所學金融知識為社會經濟服務。同時也可以組織學生到金融機構去實習,讓他們親身感受職業道德教育和職業法制教育。
2.轉變金融教學模式,適應中國的金融發展模式首先,應結合中國金融問題的實際,制定特色金融教學模式。在借鑒美國的金融體系和運作機制的同時,更應重視中國金融發展的歷史,了解中國金融運行的環境和制約中國金融市場發展的瓶頸,趨利避害,才能從美國模式中汲取長處。金融教學應該辯證地掌握必要的金融模型,切勿迷信,更不能過度依賴。一方面,微觀模型的學習有助于了解嚴格而廣泛的金融知識體系、掌握金融投資行業各個核心領域理論與實踐知識。另一方面,更應該宏觀微觀并重,不能專注于很可能已遠離了實體經濟的虛擬經濟,而忽視不斷發展變化的實體經濟,應該辯證地學習與鑒戒,在教學模式上應宏觀微觀并重,重視金融創新但要遵循必要的原則。其次,應調整金融專業教育內容,適應新的金融發展趨勢。金融危機對金融教育的內容提出了挑戰。從經濟思想上看,金融專業教育必須對新自由主義理論進行深刻的剖析,對其錯誤金融政策進行批判。從金融理論上看,以西方金融理論構建的金融定價模型均存在先天缺陷,因此,中國金融專業教材中應結合中國案例解剖這些理論的先天不足。從金融風險上看,美國金融危機本身就是一次金融風險的教育課,應當讓各個層次的金融專業學生都接受金融風險教育,將其作為金融基礎課的重要補充內容。
3.重視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提高適應社會的能力面對金融危機的挑戰,金融專業學生應努力適應變幻莫測的金融市場發展要求,加快金融知識更新的頻率。然而這僅靠在學校學的知識和技能是不夠的,金融專業學生必須具備自主學習能力。自主學習能力是指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能動的創造性學習活動,實現自主發展的能力,只有具備這種能力學生才能在未來發展中具有競爭力和潛力,具有在金融信息時代輕車熟路地駕馭知識的本領。而高校應當注重金融學生方法能力的培養,包括目標制定方法、信息收集方法、分析問題方法、判斷決策方法和解決問題方法等。
- 上一篇:文學作品鑒賞
- 下一篇:會計職教困難成因及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