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企業內控制度分析論文

時間:2022-02-05 04:27:00

導語:金融企業內控制度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金融企業內控制度分析論文

“內部控制”作為一個專用名詞和完整概念,它的產生并不是太久。古人很早以前就知道內部牽制的重要性,并將其運用到查錯防弊,保全資產安全中去。而對內部控制的完整定義是在1949年才做出的,其后,隨著會計、審計實踐的發展,理論界對內部控制定義先后做出了多次重要的修訂。美國COSO(“反對虛假財務報告委員會”所屬的發起機構委員會的簡稱)報告指出:“內部控制是一個過程,受企業董事會、管理當局和其他員工影響,旨在保證財務報告的可靠性、經營的效果和效率以及現行法規的遵循”。

中國人民銀行頒布的《商業銀行內部控制指引》對商業銀行的內部控制定義為:“內部控制是商業銀行為實現經營目標,通過制定和實施一系列制度、程序和方法,對風險進行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監督和糾正的動態過程和機制。”這是對商業銀行的內部控制作出的明確而科學的界定,同時也為各商業銀行制定具體的實施細則提供了比較一致的標準。從該定義中,我們應該把握三個重點:1.內部控制是為了一定的目標而建立起來的一系列制度、程序和方法的集合或者說是體系,僅僅滿足于制定各項規章制度,以為各項制度建立或完善了,內部控制就確立或完善了的觀念是錯誤的。不重視制度的執行與執行的方法,內控體系就是不完整的;2.內部控制應當涵蓋業務的全過程,從事前、事中直到事后,防止因為在制度中沒有規定而忽視對某些行為的控制與監督,這些行為有可能導致風險的失控。3.內部控制是連續動態過程與機制,至少包含這樣兩方面的意思:內部控制時時刻刻都必須執行,任何的疏忽都有可能導致控制的失效或無效;內部控制是動態變化的,它應當隨外部環境和內部管理變化的要求,相應地做出調整,不能墨守陳規。

巴塞爾銀行監管委員會認為,商業銀行內部控制系統由五個相互關聯的要素組成,即包括管理監督與控制文化、風險識別與評估、控制活動與職責劃分、信息與交流、監管活動和錯誤糾正。結合管理學的一般原理,可以通俗、簡潔地把商業銀行內部控制的因素概括為五個,即控制環境、風險評估、控制活動、信息與交流、監督管理。如果將內部控制視為一個“系統”,則更能真切地反映內部控制是有特定構成要素、各要素之間、要素與整體、整體與環境之間相互聯系、相互作用,有明確的目標,有特定功能的系統本質;同時,強調內部控制的系統性還在于防止孤立地、片面地看待內部控制的各構成要素,將內部控制的各構成要素有機地結合在一起,發揮內部控制的整體功能。

從組成內部控制系統各要素的關系看,(1)內部控制環境是整個系統的基礎,是影響商業銀行內部控制作用發揮的各種內部因素,表現為銀行管理者對內部控制的態度以及經營風格、從決策層到作業層的每個層次都有明確職責分工的組織結構、獨立于銀行的決策層和管理層的監事會和審計稽核機關的機構、監管當局對內部控制的重視程度及其有關法律法規的要求與支持程度的外部影響等方面;(2)風險識別與評估旨在發現和計量商業銀行實現其目標的過程中存在的不確定性,為控制活動指明了具體的方向,內部控制最重要的目的也是在此。所以,商業銀行在構建內部控制機制時,必須充分考慮各種風險,并將其納入到有效的內部控制之中,保證有充分的程序和資源來進行風險評估。同時,還應對不斷變化的情況及條件做出反應,包括對內部控制制度加以可能的修改,及時涵蓋任何新的或以前未進行控制的風險。(3)控制活動是商業銀行內部控制系統的核心,是具體實施內部控制的過程,這些活動包括審批、授權、核實、會計控制、資產保全及其職責分工等。控制活動通常包括三個因素:制定方針政策和規章制度;執行這些規章制度程序;對規章制度的貫徹落實情況進行監督檢查,發現問題按照報告程序的規定及時反饋,并督促其采取糾正措施。(4)信息與交流為各個要素的溝通,引導內部控制系統有效運行,確保控制目標的實現提供支持。商業銀行內部信息系統包括反映經營管理狀況、遵循相關法規制度的情況、財務報表資料的情況,也包括反映外部環境、提供決策支持的各種信息等。這些信息應當及時可靠并具有連續性,此外,有效的交流對內部控制體系的運行同樣也是必不可少的。(5)監督管理是董事會、監事會、高管層、業務部門對內部控制的管理監督以及內部審計稽核部門或外部監管機構的再監督、再評價與糾正偏差活動的總稱,處于內部控制系統的最頂層。一般在下列方面提供監督服務:評估管理制度的效率和效果,評估資產風險,針對問題提出改進意見,查驗經濟交易的合規性與合法性。

隨著銀行商業化改革的推進,我國商業銀行越來越感到強化控制的重要性,在不斷探索的過程中,先后出臺了許多內部管理措施和文件。伴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化,出現了許多新情況、新問題,因內部管理不善、風險未得到很好的控制而引發的違法犯罪事件屢見不鮮,由此造成的經濟損失難估其數。而與此同時,內部控制的理論和實踐在國際上已經取得很大的發展。1992年,美國coso《內部控制:整體框架》報告;1998年,巴塞爾銀行監管委員會提出了商業銀行內部控制系統框架建議的十三項原則;2004年,coso在1992年《內部控制:整體框架》報告的基礎上,結合《薩班斯—奧克斯法案》的相關要求,了《企業風險管理:總體框架》的研究報告。這一國際化趨勢引起了中國金融界特別是商業銀行的廣泛關注,開始在銀行業加大內部控制的推行力度,其中影響比較大的規范性文件有《商業銀行內部控制指引》、《股份制商業銀行公司治理指引》、《商業銀行授權授信管理辦法》等,這些文件吸收了內部控制的國際先進理論成果,也充分考慮了我國商業銀行的現實狀況。

盡管在相關法規的要求和指引下,我國商業銀行在建立健全資金經營、信貸管理、財務核算、稽核監督等內部控制上逐漸取得了較大的進步,但在制度設計和實施操作等問題上還存在著許多缺陷和不足,內控制度還不能完全適應防范風險的需要,主要表現為:(1)內部控制的組織形式還不合理。從外部組織形式講,所有者缺位、產權不明、分支機構設置不經濟等問題比較嚴重;就內部組織機構而言,機構設置重疊、部門和崗位職責不清、相互之間信息互動不暢等現象也比較突出。(2)法人治理結構不完善,缺乏監督制約機制。例如,有的商業銀行還沒有按照《公司法》和《商業銀行法》的要求建立健全以董事會、監事會和高級管理層為核心的法人治理結構;有的商業銀行決策機構與執行機構重合,導致內部控制機制的喪失;有的股東大會及監事會形同虛設,沒有發揮應有的監督作用。(3)內控制度不健全,不適應現代業務發展的需要。(4)內部控制缺乏應有的獨立性。有的商業銀行作為對內部控制進行再控制的審計稽核部門直接接受行長的領導,工作不夠超脫,獨立性或權威性不夠,經常監督大多流于形式,不能起到查錯防漏、糾正違規、強化管理、控制風險的作用。(5)風險控制體系不健全,對內部控制的評價與監督不夠。

為此,我國商業銀行應當充分認識到自身在內部控制中存在的問題,正確估價潛伏在業務經營發展過程中的風險,進一步建立健全和完善內部控制。其中,最主要的是:(1)按照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積極推進我國商業銀行股份制的改造或完善,建立決策、執行和監督分離的相互控制的公司治理結構,為內部控制奠定堅實的組織基礎,解決所有者缺位、產權不明、制衡機制失效等問題。(2)建立經濟、高效的分支機構網絡,解決內部控制機構重疊、控制效力低下、控制成本高等問題。(3)建立和完善董事會結構,確保董事會履行其受托職責。(4)強化監事會的建設,提高監事會對銀行經營管理的監督作用。核心應是:提高監事會成員的資格要求,應力求選擇那些具有正義感、責任心強、具有一定的專業素質的人擔任監事;要確保監事會參與銀行經營管理決策的全過程,以便實施過程監督,并知曉經營管理情況,為更好地實施監督提供信息基礎。(5)改革內部審計稽核組織體制,按照獨立性原則,將對行長負責的審計稽核體制改為隸屬于董事會,在董事會的領導下開展工作;(6)以資產質量、經營效益和風險狀況為核心,從新調整對各分支機構業務經營活動的授權授信權限和資源配置,撇棄以往的按規模大小或按人頭的多少分配資源的做法,以此塑造內部控制的激勵機制。(7)提高內部控制的效力和效率,加強以電腦為基(根)點、網絡為渠道的信息流通系統建設,增強內部控制信息的采集、交流,以此提高內部控制的效力和效率。

花旗銀行總裁沃爾特.維斯頓這樣說:“事實上銀行家從事的是管理風險的行業。簡單來說,這就是銀行業。”可謂一語道破天機,直擊問題要害。風險無處不在的市場經濟中,銀行因為承擔風險而生存和發展,銀行因為經營風險而精彩和繁榮。毫無疑問,未來銀行業的競爭將集中在風險管理能力上展開,內部風險控制能力成為銀行核心競爭力的核心元素。

參考文獻:

[1]趙其宏.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經濟管理出版社,2001年版.

[2]吳玉峰,董芷苓.銀行管理會計工作指南.經濟科學出版社,2005年版.

[3]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署審計司.商業銀行審計指南.中國金融出版社,2003年版.

[4]巴塞爾銀行監管委員會.巴塞爾銀行監管委員會文獻匯編(中文版).中國金融出版社,2002年版.

論文關鍵詞:內部控制;涵義;構成;缺陷;完善

論文摘要:內控制度是一個古老而又充滿活力的話題,它源于組織內部的“授信”,在西方國家已經有比較長的歷史,但在我國金融企業還屬于一個有待于進一步探索的課題。本文的主要內容擬包括這樣幾個部分:現代金融企業內部控制的涵義,內部控制系統及其構成要素,目前內部控制設計和實施中存在的缺陷,金融企業內部控制的進一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