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改革研究論文
時間:2022-01-25 02:37:00
導語:金融改革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金融深化理論簡介
金融深化(FinancialDeepening)理論興起于20世紀60年代,戈德史密斯、葛利、肖和帕特里克等人對金融深化與經濟增長關系等進行了開創性的研究。根據愛德華.肖的解釋,金融深化是指“解除對實際利息率的限制,從而使其反映儲蓄的稀缺性,刺激儲蓄,提高投資收益率。”①20世紀70和80年代,卡普(Kapur,1976)、加爾比斯(Galbis,1977)、馬西森(Mathieson,1980)、弗賴伊(Fry,1980)等人先后建立了一些認證嚴密、實證性較強的金融抑制模式,從動態、實證的角度對麥金農和肖的理論進行了拓展。20世紀90年代以來對金融發展問題的研究掀起了一個熱潮,突破了70年代金融深化和金融發展理論的框架,多角度、多層面擴展了傳統金融深化理論的研究范圍和內容。金融約束論認為,在信貸市場上信息不對稱性將導致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問題,金融自由化使利率提高后,低風險借款人和低風險項目會退出信貸市場,高風險借款人和高風險項目充斥,造成銀行貸款項目質量下降和總體貸款風險上升,不利于銀行部門的發展。
二、金融深化理論在發展中國家的實踐
金融深化論最早的“實驗地”即拉美的南錐體三國,包括了智利、阿根廷和烏拉圭。20世紀70年代,這些國家的經濟出現嚴重問題:經濟增長緩慢,通脹率高,財政赤字嚴重,國際收支經常項目逆差大,金融管制現象十分普遍。為了擺脫經濟面臨的困境,這些國家紛紛進行了金融改革:放松對利率管制,允許利率自由決定;降低存款資金準備金率;放松外匯管制;對銀行進行私有化或鼓勵民間資本進入金融業;對匯率制度進行改革等。與拉美情況不同,金融改革在東亞是漸進的。在20世紀70年代末至20世紀80年代初,東亞各國同樣面臨嚴重的金融抑制,隨后韓國、泰國各國開始了漸進式金融改革。金融改革逐步推進為東亞經濟發展創造了一個良好的環境,經濟長期保持快速增長,人均GNP快速提高,通貨膨脹率降低,國內儲蓄和投資率均得到增長,“東亞奇跡”也因此享有盛名。但是,20世紀90年代后,東亞各國金融自由化進程加快,資本賬戶自由化程度加深。當經濟長期發展積累的問題被意識到,資本外逃再加上投機資本的影響,使得這些國家貨幣快速大幅貶值,最終還演化成為了嚴重的經濟危機。雖然東亞國家并未出現南美那樣的高通脹和高財政赤字,仍然出現了類似南美國家的銀行信用危機、貨幣大幅貶值、股市狂跌等現象,即使用麥金農的“最優次序”也難以做出滿意的解釋。
三、我國金融改革現狀
1.金融改革成績
改革開放后,隨著經濟發展,我國金融改革加速:建立了較為完善的銀行、非銀行金融機構體系,形成了多元的市場主體結構;完善金融監管體系;形成信貸市場、貨幣市場、證券市場、外匯市場等逐漸完善的金融市場。
一般來說,衡量一國金融的深化程度的指標有兩個:一是“金融相互聯系系數”(FinancialInternationalRatio,FIR),即總金融資產對國民財富之比,1978年我國FIR為0.88,2006年FIR達到3.13,是1978年的3.5倍;二是金融資產的構成情況,經濟越發達,金融機構持有的金融資產占總金融資產的比例就越高。
2.金融抑制表現
①貨幣市場發育不良,利率市場化進程緩慢。貨幣市場仍然處于初級階段,規模小、參與主體少,并且存在市場分割,資金配置效率低。貨幣市場發育不良影響了利率市場化,使得利率仍然由政府主導,并不能真正反映市場上資金的稀缺程度。
②銀行業壟斷程度仍然相當高。隨著金融改革的不斷推進,銀行業多元化格局初步形成,但實質上,國有獨資銀行占據了相當大的市場份額,非國有金融機構、尤其是地方中小金融機構的發展空間受到限制,銀行業面臨很高壁壘,城市和農村金融分割現象嚴重。
③資本市場存在著缺陷。我國資本市場仍然主要由政府主導,國家對股票市場行政干預過多,資本市場主要偏袒于支持國有企業的發展,對民營企業、中小企業等設置了諸多障礙,并且資本市場投資現象十分嚴重。
四、我國金融改革方向探討
1.穩步推進利率自由化。金融深化論者所倡導的金融自由化改革主要核心是利率自由化,但是發展中國家的經驗表明,利率自由化快速推進會帶來嚴重的后果。因此,我國在推進利率市場化的過程中,必須謹慎其事,控制好節奏:首先考慮整頓現有不合理利率結構;然后建立以央行基準利率為導向的彈性利率體制;最后在法規完善、制約機制強化的前提下實現利率市場化。
2.促進金融組織多元化發展,增強金融活力。完善銀行經營機制,穩步發展城鄉合作銀行,規范非銀行金融機構,鼓勵民間金融機構發展,合理引進境外金融機構,加強銀行業的競爭;大力改革證券市場,掃除企業債券融資、股票融資的諸多不合理限制,拓寬企業直接融資渠道。
3.保持宏觀經濟穩定,完善金融監管。金融體系改革必須有一個良好的宏觀環境作保證,因此,政府應努力控制通貨膨脹,穩定宏觀經濟,為金融改革創造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
4.轉換企業經營機制,提高投資效益。企業作為市場經濟的主體,必須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提高企業經營效益,規范企業投資行為,提高投資收益,促進金融深化的順利進行。
參考文獻:
[1]程昆.發展中國家的金融深化與中國金融市場發展研究[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04.
[2]喬宗銘.開放經濟中金融深化理論和金融發展[M].上海: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06.
[3]黃瓊.論金融深化與金融改革實踐的意義[J].人大復印資料,200709.
[4]張婧.金融深化的理論、實踐與借鑒意義[J].決策借鑒,1999(3).
注釋:
①陳岱孫,厲以寧.國際金融學說史[M].北京:金融出版社,1991,P531.
[摘要]麥金農和肖的金融深化理論在各國金融改革實踐中不斷得到發展。按照金融深化理論,我國金融改革屬于漸進模式。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金融改革取得成績的同時也存在一些問題,因此,必須在吸取各國經驗教訓基礎上審慎推進金融改革。
[關鍵詞]金融深化金融改革經濟發展
- 上一篇:鄂爾多斯民間借貸分析論文
- 下一篇:金融危機消費文化研究論文